張家班底沒幾個東北人

2021-02-13 遼寧記憶


奉系稱雄關內後,人們習慣稱這些愛罵「媽拉巴子」的人為「東北佬」、「東北虎」。然而,尋根探源認祖歸宗,奉系的主要幹將卻原來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

在瀋陽張氏帥府博物館這座古老庭院的主人——張作霖和他身邊的許多人也與闖關東有關。他們雖然生在東北,長在東北,發跡於東北,但是他們的先祖卻來自於遙遠的關內。

雨帥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生於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一個農民家庭,祖籍是河北省河間府大城縣。清道光初年,河北大旱,赤地千裡,食不果腹,餓殍遍野。張作霖的曾祖張永貴帶著家眷被迫逃往關外謀生。他拖家帶口,跋山涉水,忍飢挨餓,途經數月闖到關東後,最初落腳在廣寧縣,後幾經遷徙,定居在海城縣駕掌寺一帶。當時,全家以耕種為主,另以燒鹼為副業。到了張作霖祖父張發時,張家在關外已站穩了腳跟。

張作霖的六個夫人中至少有三位不是東北人,四夫人許澍暘,1888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宛平縣的一個鄉村鐵匠之家。在她小的時候,家鄉連年遭災,為了尋條活路,母親帶著她隨著闖關東的鄉民流落到遼西新民縣一個窮鄉村裡。五夫人壽懿雖是滿人,祖先卻是大明督師、廣東人袁崇煥。六夫人馬嶽清1905年5月28日出生在河北,在天津與張作霖相識,嫁入張家。

張學良的兩位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也不是東北人。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祖籍是山東省海陽縣司馬莊。清同治年間,山東天災疊生,生活困窘。於文鬥遂攜全家下關東,最初來到遼河西岸的商埠小鎮鄭家屯。於文鬥靠一掛破車起家,兢兢業業,辛苦經營。到了光緒初年,他就在鄭家屯辦起了「豐聚長」商號。後來,由於他經營有道,生意日漸興隆。到了光緒末年,「豐聚長」已成為全鎮最繁榮的商號。於文鬥自然而然也就成為當地商界的德高望重的人物,後又被推舉當上了商會會長。

趙四小姐本名趙一荻,天津人,是北洋政府交通次長趙慶華的四女,1928年來奉天,與張學良同居。

奉系的主要班底都是張作霖的結拜弟兄,這些人中也多是闖關東人的後代。

輔帥張作相,1881年2月9日生於遼寧義縣雜木林子村,祖籍是河北省保定府深州縣花盆鎮太谷莊花盆村。世代以織布為生,兼營農業。 1792年河北遭遇多年罕見的旱災,張作相的先祖張得祿兄弟三人,因無法度日,扶老攜幼,舉家逃荒來到山海關。在途中,兄弟三人走散。張德祿夫婦攜二子一路行至遼寧省義縣,在雜木林子村安家落戶。此後,「耕讀綿世,宗族漸繁」,到張作相的曾祖母于氏掌家時,已成為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

福帥吳俊升,1863年11月21日生於遼寧省昌圖縣老城鄉長青村興隆溝一個貧苦農家。祖籍山東歷城,世代務農。鹹豐末年,山東年景不佳,難以度日。於是,吳俊升的祖父吳天福攜帶兒子吳玉及一家老小千裡迢迢渡海來到遼東。幾經周折遷徙,最後落腳於遼寧省昌圖縣,給有錢人家當佃戶。吳俊升長大後參軍成了一名騎兵。此後,他一路扶搖直上,最終當上了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成為奉系的核心人物。

贊帥孫烈臣,祖籍河北省樂亭縣孫家莊人。道光年間,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孫家於是逃難出關。幾經周折,孫家在遼寧省義縣大榆樹堡子村落腳。當地流民中原籍直隸樂亭縣趙家灘的人很多,孫家在此安家落戶也是投奔家鄉父老,以便同鄉之間有所照應。後來孫、趙兩家聯姻成為親戚,成為當地的望族。時隔不久,孫烈臣家這一支又從義縣遷至黑山。 1872年,孫烈臣出生在黑山廣生所老河深屯,是孫氏家族出關後的第六代傳人。後來,孫烈臣因護送盛京將軍曾祺有功而謀得一官半職。隨後,他又追隨張作霖,成為張作霖的得力部下。

馮德麟,1866年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西北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祖籍陝西。其先祖為生活所迫,背井離鄉,逃荒東北,來到之初落戶於吉林輝南縣東南大椅山村。然而,馮家在此地的生活依然難以維持,異常艱苦。於是,他們又被迫舉家遷往海城一帶。自幼就飽受生活動蕩之苦的馮德麟,為了生存鋌而走險加入了綠林。此後,他又見風使舵一躍而成為奉天的實力派人物。

張宗昌,1882年3月4日生於山東掖縣祝家村,其父張文福在當地當吹鼓手和打短工為生,家裡生計困難。張宗昌於是在1900年左右與本村人祝欣德結伴加入了闖關東的行列。張宗昌到東北後,先後在營口、吉林三道溝、哈爾濱等地當過打手。幾年下來,張宗昌在東北下層社會、特別是闖關東的山東同鄉中建立起聲望。幾經坎坷,張宗昌經人推薦,介紹給張作霖。張宗昌因作戰有功,而深得張作霖的賞識。從此,他在奉系軍閥集團中佔有一席之地。

「小諸葛」楊宇霆,1885年8月29日出生於遼寧省法庫縣東15華裡蛇山溝村。祖籍河北省灤縣戴家嶺,其祖父楊正榮於清同治年間逃荒關外,落籍法庫縣。楊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楊宇霆幼年時其父在村裡開了一個大車店,收入增加,家境頗有好轉,楊宇霆也上了私塾。後來,楊宇霆不僅考上了秀才,而且還留洋日本。歸國後,他一直在張作霖身邊做事,為張作霖出謀劃策,參與政務,是一位炙手可熱的顯赫人物。

理財能手王永江,生於1872年2月17日,金州縣人,祖籍山東登州府蓬萊縣。由於老家連年遭災,他的祖父王作霖無奈拖家帶口闖關外,渡海來到大連金州。其父王克謙在金州城內曹氏「雙興號」貨棧當帳房先生,因老實本分深得曹老闆賞識,曹老闆資助他開設了一家「永慶和」雜貨鋪,慘澹經營。此時的王永江受遼陽袁金鎧所託,開始刻苦鑽研日本的員警制度。此後,王永江在警政方面成績卓著,被張作霖欣賞重用。

歷史記載,張作霖主政東北時,闖關東呈現出波瀾壯闊的態勢,這種狀況的

出現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與掌權人物的流民家族史有關。

相關焦點

  • 東北人特有的這幾個「銷魂」姿勢火了!
    網友們又趁熱打鐵,推出「京城四癱」,分別是大張偉、張一山、鹿晗和易烊千璽,這四個人的坐姿出奇一致,都是「葛優癱」的出色傳人,許多老北京人看了後紛紛點評,就是這個味道。  話說,咱東北人的標準「銷魂」姿勢也真不少!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盤點下那些年我們東北人的經典姿勢!據說,愛做這幾個動作的,99.9%都是咱東北人!甭管是在炕上還是在椅子上,坐哪都想盤著腿~就是比放在地上得勁兒!
  • 小雜魚的這個東北做法,很多人沒吃過,醬香味濃,特別下飯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款下飯的美味,東北特色小魚醬,很多人沒吃過,用野生的小雜魚在加入東北大醬一起做,是一道東北特色家常菜,醬香味濃,特別下飯,吃著健康又營養,下面分享下做法,看你喜歡嗎【打魚醬】材料:小白魚250克、香其醬100克、油適量、蔥1段、姜1片、大蒜2瓣、十三香1茶匙、料酒
  • 在東北那「旮旯」,沒吃過「東北F4」的人,都不能稱之為東北人!
    在東北那「旮旯」,沒吃過「東北F4」的人,都不能稱之為東北人!冬至早就已經過去了,但是現在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下雪,就像我們這邊雖說下雪了,但也只是下了一點點而已,如果說想開學的話,那就肯定要去東北,東北現在估計都有零下二十幾度了,雖說東北很冷,但是東北有很多好貨,有非常有名的「東北F4」,而且在東北那旮旯,沒吃過的都不能稱之為東北人。
  • 東北話癟犢子到底有幾個意思?瞧瞧南方人給出的解答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北方方言中特點鮮明的一種東北方言,它簡潔、生動、形象,富於節奏感。相當符合東北人豪爽、直率、幽默的性格。東北方言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幾個關係不錯的東北朋友,閒來無事時喜歡聚在一起侃天侃地,融入他們之中,聽他們像演小品說相聲一樣的對話,那是相當有趣,在我看來東北方言著實是有些與眾不同的,仔細研究,它是由歷史的熔鑄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獨特的文化現象
  • 為什麼沒人寫東北人是霸道總裁的小說?
    所有人都知道,在四平,沒人能與他相比。他有很多兄弟,而這些兄弟都對他忠心耿耿。每次砍拼多多,就有幾百個兄弟幫忙。一個連結甩在群裡,用不了幾個小時,就能把他想要的東西砍到。有人說,只要是浩哥想要的東西,就沒有得不到的。浩哥,是二龍湖的王。王小蒙咬緊了嘴唇。她知道這個男人不好惹。
  • 東北農家菜合集!沒吃過的別說自己是東北人!
    還有一道絕佳的東北窩瓜美味,就是窩瓜花也能吃呢,活上雞蛋放在鍋裡炸,炸的酥脆香軟,就可以吃了,東北農家小院種的吃啥都放心!先來給大家普及一下各種豆角子,可能咱們東北人都知道沒有這麼全!儘管豆角子的分類很多,可是豆角子的絕配都是排骨、土豆、肉!
  • 沒看過《東北一家人》 你就不會真正了解東北人
    這部已經播出將近20年的電視劇,對於東北的觀眾來說,是一種往日的回顧,對於非東北的觀眾來說,更像是大型VR現場,通過語言的感染和生活化的場景,讓觀眾逐漸變成「精神東北人」。   2000年前後,我們有幸通過語言類節目和《東北一家人》對東北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對於今天的東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這幾年,東北最鮮明的標籤是「文藝復興」。這並不是對「老鐵雙擊666」的笑稱。
  • 東北人在北京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東北人。很多人會發現,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遇到大量的東北人。
  • 《抖音》東北人沒見過荷花梗介紹
    「東北人沒見過荷花」這一個梗小編看到了之後真的是一陣感動啊,只不過小編還是想要說一聲:「還有錢!」那麼,大家知道這一個梗究竟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小夥伴帶來了《抖音》東北人沒見過荷花梗介紹,有不清楚的玩家可以一起來看一看。
  • 東北人過年,太能整了
    東北窗戶有四層玻璃,夾層能有10公分那麼寬,窗戶外面還會加裝XXXL碼的吊框,夾層放冷藏食品,外面放冷凍食品,啥也不耽誤。雖然家裡已經囤了20斤豆腐、50斤梨、80斤豬牛羊肉、100斤大白菜,東北人除夕前兩天還是得去菜市場溜達,看能不能再添點啥。沒別的,就因為在東北,即使只有一家三口,年夜飯也要整至少八個菜。
  • 快手東北人:沒有對不起全世界,沒贏過網絡暴力,沒輸過民族大義
    而東北人也因直播被推到了輿論風口,有評論說:「東北人沒贏過一場網絡暴力,但沒說過一次民族大義」。同時,直播、短視頻這樣的內容形態,也因為有了這些平臺,從而催生出嶄新的行業。這是我們在4G時代前根本不能想像的。在所有的評論中,有一個人說的特別好:中國這麼多人,不是人人都有普通人一樣的工作。我們猜,內心裡他肯定是個95後。
  • 手工牛油火鍋底料,醇濃鮮香的東北豆奶,秋天就是和火鍋更配哦~
    帶著小賣部的火鍋底料跑路了!「聽說小賣部新進了火鍋底料,別的地方都買不到!大家來家裡一起吃火鍋啊!」再將火鍋底料從袋子裡輕輕地擠出來這次的火鍋底料由牛油製成,仔細一看,底料上面帶著香葉,厚厚的牛油裡夾著許多
  • 明星翻車專業戶——東北人
    但總有一群泥石流,明明可以靠顏值和實力吃飯,卻活生生把自己變成了諧星,他們就是——東北男明星。東北男明星,是綜藝節目裡的絕對王者,是國內綜藝的收視保障。注意,一定要土生土長,如果不是東北這片沃土,都無法培養出這種諧星氣質、舌燦蓮花的明星。
  • 《脫口秀大會》收官成東北專場,繼二人轉後東北人有了新喜劇形式
    《脫口秀大會》結束了,其實這檔節目比賽到最後,已經沒人在乎冠軍是誰了。很少有一檔比賽型綜藝,最終觀眾們並不在意排名的。這場決賽的舞臺上,6個選手其中5個來自東北,就連領笑員,東北人也佔了兩個。在很多綜藝節目中,都可以看到東北人在語言魅力上的優勢。看到李雪琴和王建國時,大家又發現,似乎兩人還有些東北人的相似性。
  • 東北老鐵說的硬菜是幾個意思,多硬才算硬?就是要有肉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東北的朋友,小編上大學的時候,室友就是東北來的小胖子,每次出去吃飯,別的要求沒有,就是老愛說上幾個硬菜,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小編就忍不住問他:東北老鐵說的硬菜是幾個意思,多硬才算硬
  • 東北人的鄉愁是一碗帶冰碴子的冷麵
    冷麵帶給人的滿足感,從看到它的第一眼便開始了,面還沒下肚,眼睛和心先涼快了下來,任誰也無法忽視它不鏽鋼大圓碗裡冰碴子散發的光芒,走過路過都能打個激靈。 這就是冷麵。對的,不是北京麻醬涼麵,也不是四川涼麵、新疆涼麵,更不是上海的冷麵,上海冷麵只屬於上海人。冷麵不是涼麵,涼麵不能稱之為冷麵,這是血統問題。
  • 快過年遼,等一個東北人請我洗澡
    所以,當一個東北人誠摯地邀請你去一起搓澡,你以為,就是簡單的搓澡麼? 一份澡堂子點餐底單 一個法式前菜開啟你的味蕾,青瓦臺黑椒牛排和火烤大蝦點燃這場美食盛宴,再來一道地方特色蒜香油麥菜,油與蒜的香氣把你從浪漫的法國小鎮帶回濃情誠懇的黑土地
  • 四川人發明 哈爾濱人發揚 像麻辣燙這樣的東北財富故事多些再多些
    據說,麻辣燙起源於四川岷江畔的樂山,當時那有許多縴夫工作,他們在拉縴之餘常在江邊壘起石塊,用乾柴生火,再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有菜放菜,沒菜就拔些野菜充數,接著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直接開涮,既飽腹又驅寒。
  • 四川麻辣燙是怎麼被東北人搶走的?
    除開這兩種,中國東部除了長三角,能在街上見到的其他麻辣燙連鎖品牌,也幾乎全部冠以東北人的名字,而且與楊國福、張亮一樣,它們的加盟店主也多為外來的東北人。而麻辣燙選擇由東北人來開創它的第二春。麻辣燙經營模式演練成熟,轉向四川省外開拓之時,恰好在 1997 年左右,那是下崗潮來臨的一年,受其衝擊最重的便是東北。大批失去工作的東北城市工人,被迫成為預備役的街頭攤販,他們也迫切需要選擇一種適合經營的小吃。
  • 東北的人說東北話,東北的姑娘賊漂亮
    東北的人說東北話,東北的姑娘賊漂亮 一、 我就是東北人啊, 小時候總覺得一群女孩嘰嘰喳喳的, 怪惹人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