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稱雄關內後,人們習慣稱這些愛罵「媽拉巴子」的人為「東北佬」、「東北虎」。然而,尋根探源認祖歸宗,奉系的主要幹將卻原來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
在瀋陽張氏帥府博物館這座古老庭院的主人——張作霖和他身邊的許多人也與闖關東有關。他們雖然生在東北,長在東北,發跡於東北,但是他們的先祖卻來自於遙遠的關內。
雨帥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生於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一個農民家庭,祖籍是河北省河間府大城縣。清道光初年,河北大旱,赤地千裡,食不果腹,餓殍遍野。張作霖的曾祖張永貴帶著家眷被迫逃往關外謀生。他拖家帶口,跋山涉水,忍飢挨餓,途經數月闖到關東後,最初落腳在廣寧縣,後幾經遷徙,定居在海城縣駕掌寺一帶。當時,全家以耕種為主,另以燒鹼為副業。到了張作霖祖父張發時,張家在關外已站穩了腳跟。
張作霖的六個夫人中至少有三位不是東北人,四夫人許澍暘,1888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宛平縣的一個鄉村鐵匠之家。在她小的時候,家鄉連年遭災,為了尋條活路,母親帶著她隨著闖關東的鄉民流落到遼西新民縣一個窮鄉村裡。五夫人壽懿雖是滿人,祖先卻是大明督師、廣東人袁崇煥。六夫人馬嶽清1905年5月28日出生在河北,在天津與張作霖相識,嫁入張家。
張學良的兩位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也不是東北人。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祖籍是山東省海陽縣司馬莊。清同治年間,山東天災疊生,生活困窘。於文鬥遂攜全家下關東,最初來到遼河西岸的商埠小鎮鄭家屯。於文鬥靠一掛破車起家,兢兢業業,辛苦經營。到了光緒初年,他就在鄭家屯辦起了「豐聚長」商號。後來,由於他經營有道,生意日漸興隆。到了光緒末年,「豐聚長」已成為全鎮最繁榮的商號。於文鬥自然而然也就成為當地商界的德高望重的人物,後又被推舉當上了商會會長。
趙四小姐本名趙一荻,天津人,是北洋政府交通次長趙慶華的四女,1928年來奉天,與張學良同居。
奉系的主要班底都是張作霖的結拜弟兄,這些人中也多是闖關東人的後代。
輔帥張作相,1881年2月9日生於遼寧義縣雜木林子村,祖籍是河北省保定府深州縣花盆鎮太谷莊花盆村。世代以織布為生,兼營農業。 1792年河北遭遇多年罕見的旱災,張作相的先祖張得祿兄弟三人,因無法度日,扶老攜幼,舉家逃荒來到山海關。在途中,兄弟三人走散。張德祿夫婦攜二子一路行至遼寧省義縣,在雜木林子村安家落戶。此後,「耕讀綿世,宗族漸繁」,到張作相的曾祖母于氏掌家時,已成為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
福帥吳俊升,1863年11月21日生於遼寧省昌圖縣老城鄉長青村興隆溝一個貧苦農家。祖籍山東歷城,世代務農。鹹豐末年,山東年景不佳,難以度日。於是,吳俊升的祖父吳天福攜帶兒子吳玉及一家老小千裡迢迢渡海來到遼東。幾經周折遷徙,最後落腳於遼寧省昌圖縣,給有錢人家當佃戶。吳俊升長大後參軍成了一名騎兵。此後,他一路扶搖直上,最終當上了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成為奉系的核心人物。
贊帥孫烈臣,祖籍河北省樂亭縣孫家莊人。道光年間,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孫家於是逃難出關。幾經周折,孫家在遼寧省義縣大榆樹堡子村落腳。當地流民中原籍直隸樂亭縣趙家灘的人很多,孫家在此安家落戶也是投奔家鄉父老,以便同鄉之間有所照應。後來孫、趙兩家聯姻成為親戚,成為當地的望族。時隔不久,孫烈臣家這一支又從義縣遷至黑山。 1872年,孫烈臣出生在黑山廣生所老河深屯,是孫氏家族出關後的第六代傳人。後來,孫烈臣因護送盛京將軍曾祺有功而謀得一官半職。隨後,他又追隨張作霖,成為張作霖的得力部下。
馮德麟,1866年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西北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祖籍陝西。其先祖為生活所迫,背井離鄉,逃荒東北,來到之初落戶於吉林輝南縣東南大椅山村。然而,馮家在此地的生活依然難以維持,異常艱苦。於是,他們又被迫舉家遷往海城一帶。自幼就飽受生活動蕩之苦的馮德麟,為了生存鋌而走險加入了綠林。此後,他又見風使舵一躍而成為奉天的實力派人物。
張宗昌,1882年3月4日生於山東掖縣祝家村,其父張文福在當地當吹鼓手和打短工為生,家裡生計困難。張宗昌於是在1900年左右與本村人祝欣德結伴加入了闖關東的行列。張宗昌到東北後,先後在營口、吉林三道溝、哈爾濱等地當過打手。幾年下來,張宗昌在東北下層社會、特別是闖關東的山東同鄉中建立起聲望。幾經坎坷,張宗昌經人推薦,介紹給張作霖。張宗昌因作戰有功,而深得張作霖的賞識。從此,他在奉系軍閥集團中佔有一席之地。
「小諸葛」楊宇霆,1885年8月29日出生於遼寧省法庫縣東15華裡蛇山溝村。祖籍河北省灤縣戴家嶺,其祖父楊正榮於清同治年間逃荒關外,落籍法庫縣。楊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楊宇霆幼年時其父在村裡開了一個大車店,收入增加,家境頗有好轉,楊宇霆也上了私塾。後來,楊宇霆不僅考上了秀才,而且還留洋日本。歸國後,他一直在張作霖身邊做事,為張作霖出謀劃策,參與政務,是一位炙手可熱的顯赫人物。
理財能手王永江,生於1872年2月17日,金州縣人,祖籍山東登州府蓬萊縣。由於老家連年遭災,他的祖父王作霖無奈拖家帶口闖關外,渡海來到大連金州。其父王克謙在金州城內曹氏「雙興號」貨棧當帳房先生,因老實本分深得曹老闆賞識,曹老闆資助他開設了一家「永慶和」雜貨鋪,慘澹經營。此時的王永江受遼陽袁金鎧所託,開始刻苦鑽研日本的員警制度。此後,王永江在警政方面成績卓著,被張作霖欣賞重用。
歷史記載,張作霖主政東北時,闖關東呈現出波瀾壯闊的態勢,這種狀況的
出現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與掌權人物的流民家族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