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我國科學家終於搞清楚了為什麼大熊貓沉迷馬糞不能自拔

2020-12-26 健康界



撰文 | 王聰

編輯 | nagashi

排版 | 水成文


大熊貓或許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了,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你印象中的大熊貓是不是非常乾淨可愛,萌萌噠。


但實際上野外的大熊貓總是髒兮兮的,不僅如此,野外觀察發現,大熊貓非常喜歡馬糞,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在馬糞中打滾,直到全身塗滿馬糞方才收手。這種奇怪的癖好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在自然界中,糞便就像是動物的身份證,動物會嗅出自己同類的糞便,了解性別和交配狀況,而嗅出其他動物的糞便也可以發現是否有捕食者在附近。因此,野生動物通常對區域內其他動物的糞便表現出迴避行為。


國寶的怪癖


然而,長期從事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學研究的 魏輔文 院士研究團隊經過長達十年的野外觀察總結髮現,馬糞對秦嶺野生大熊貓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這一行為在其他動物中極其罕見。 魏輔文 院士團隊在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視頻顯示,一隻野生大熊貓在遇到新鮮馬糞後,先是嗅聞,然後在馬糞上打滾,用臉頰在馬糞上磨蹭、並將馬糞塗抹在全身。



滾馬糞結束後的大熊貓


2020年12月7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院士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組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Why Wild Giant Pandas Frequently Roll in Horse Manure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首次科學報導了大熊貓滾馬糞行為,大熊貓不僅經常在新鮮的馬糞中嗅聞和沉迷,而且還積極地在整個身體摩擦馬糞。但該行為通常只在低於15℃的低溫天氣中發生。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新鮮馬糞中富含的兩種物質BCP/BCPO能夠靶向抑制冷覺感受器TRPM8,因此,大熊貓的這種不尋常的滾馬糞行為是為了在低溫環境下禦寒保暖。



為了深入研究大熊貓的這一奇怪行為,研究團隊利用紅外相機技術在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三官廟保護站對大熊貓進行了監測,在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間,紅外相機捕獲並記錄了38個滾馬糞行為。研究團隊將這一行為命名為「HMR(horse manure rolling)行為」。


新鮮馬糞中的兩種特殊物質


研究發現「HMR行為」與馬糞的新鮮程度相關,兩周以內的馬糞都對大熊貓有吸引力,通過GC-MS化學分析比較發現新鮮馬糞裡的BCP(β-石竹烯)BCPO(石竹烯氧化物)等物質含量要顯著高於自然揮發兩周後的陳舊馬糞,可能是誘導大熊貓「HMR行為」的關鍵化合物。



研究人員進一步將這些化合物在北京動物園進行驗證,通過在乾草垛上噴灑這兩種物質的標準品的稀釋溶液,北京動物園大熊貓也產生這一類似行為,進一步證實了這兩種關鍵物質的重要性。



大熊貓滾馬糞是為了保暖?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幾乎所有的「HMR行為」事件都是在-5 ℃到15 ℃的環境溫度下記錄的,結合當地氣象數據研究,發現這一行為的發生概率與冬季環境溫度降低呈正相關,這些結果表明,大熊貓的滾馬糞行為是一個溫度誘導事件



由於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對大熊貓的研究有著嚴格限制,因此研究團隊使用模式動物小鼠進行進一步研究。


研究團隊將BCP或BCPO溶液塗在小鼠皮膚表面,發現能夠增強小鼠的耐寒能力,在寒冷條件下也無需聚集取暖。


TRPM8是動物皮膚表面的重要冷覺感受器,TRPM8被抑制,在一定時間內會鈍化動物對外界寒冷的感應,而TRPM8被激活,則會導致小鼠出現顫抖、跳躍等行為。同時注射TRPM8激動劑Icilin+BCPO,能夠抑制小鼠因TRPM8被激活而出現的顫抖和跳躍行為。


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大熊貓細胞中進行實驗,發現BCP和BCPO能夠抑制大熊貓「gpTRPM8」受體的冷激活和薄荷醇激活。這些實驗結果證實了大熊貓在寒冷天氣中的滾馬糞行為有輔助禦寒和保暖的效果


作為熊科動物,大熊貓和他的那些近親不一樣,大熊貓並不冬眠,而且,大熊貓的食物竹子熱量低,難以儲存多餘的脂肪來保暖,因此,冬季保暖對大熊貓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研究團隊指出,中國的絲綢之路穿過秦嶺地區,幾千年的貿易往來,導致大熊貓長期接觸並熟悉了馬糞,進而發展出利用馬糞保暖的特殊行為。


據悉,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北京動物園等單位合作完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後周文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楊仕隆研究員、李博文副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聶永剛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院士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中國科學院B類先導專項和前沿重點項目及雲南省科技廳等項目資助。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12/01/2004640117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熊貓喜歡在馬糞裡打滾?
    你知道大熊貓喜歡在馬糞裡打滾嗎?那你知道為什麼它們喜歡在馬糞裡打滾嗎?糞便到底有什麼魔力...連大熊貓這樣的小可愛都不放過。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了解一下大熊貓的奇怪喜好。為什麼大熊貓喜歡在馬糞裡打滾?
  • 大熊貓主動往身上抹馬糞,這行為引起科學院關注
    為什麼大熊貓往自己身上抹馬糞?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雖然作為「國寶」,很多都被人類精心飼養,但是在我國一些地方,仍然有野生大熊貓的存在,比方說我國秦嶺地區,就有著野生大熊貓的身影。 早在10多年前,研究者就發現,野生大熊貓在發現馬糞後,會非常開心地去馬糞中打滾,讓自己從頭到腳都被厚厚的馬糞覆蓋,看起來非常埋汰又讓人不可思議。
  • 人見人愛的國寶大熊貓,竟然是喜歡滾馬糞的鐵憨憨!
    野生大熊貓在途經新鮮馬糞的時候, 不但會仔細嗅聞,還會在馬糞上打滾, 使自己的身體甚至臉上都均勻地塗抹上馬糞。
  • 大熊貓為何喜歡洗馬糞浴?中國科學家找到了原因:保暖
    為什麼國寶會有這種「迷惑行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經過長達10年的野外觀察發現,大熊貓這種不尋常的滾馬糞行為是為了在低溫環境下禦寒保暖。
  • 大熊貓秒變「滾糞君」!科學家觀察10餘年,結論讓人肅然起敬
    大熊貓滾馬糞行為被攝像機「抓包」於是,大熊貓學會了用馬糞裹在身上禦寒。中科院魏輔文院士團隊將大熊貓滾馬糞這一獨特行為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上研究者發現,「秦嶺野生大熊貓對馬糞情有獨鍾,會產生嗅聞馬糞、在馬糞上打滾、用臉頰在馬糞上磨蹭、並將糞便塗抹在全身等
  • 堂堂國寶熊貓,為何沉迷滾屎?丨一周科技
    這可能是大熊貓最令人迷惑的行為——滾馬糞。滾馬糞通常分4步:細嗅馬糞、臉埋馬糞、糞堆打滾、馬糞塗身。僅一年時間,紅外攝像機記錄到的秦嶺大熊貓滾馬糞事件就有38起,參與的熊貓雌雄都有,持續時間短則6秒,長則可達8分多鐘。
  • 為何大熊貓總在馬糞堆裡打滾?中國研究團隊給出了解釋
    現如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布了這個團隊的研究結果——原來滾滾這是在塗糞禦寒……滾馬糞結束後的大熊貓科研人員們之所以要研究「野生大熊貓滾馬糞」,還得從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發現說起。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的大熊貓都是乾乾淨淨的,憨態可掬。但實際上,這其實是保育員們悉心照顧的結果,野外的大熊貓總是渾身髒兮兮的,白毛都成了棕毛。同時,野外觀察發現,大熊貓往往沉迷在馬糞中無法自拔,甚至在裡頭打滾,直到全身塗滿馬糞為止。
  • 野生熊貓在新鮮馬糞裡詭異打滾,被拍到38次,新研究發現另有原因
    但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熊貓卻有一項令人不忍卒看的橫練功夫,可能卻是你不知道的,這就是科學家們稱之為馬糞打滾(HMR,Horse manure rolling)的行為藝術。那麼,什麼是熊貓馬糞打滾,熊貓這樣做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處於怎樣的一種心路歷程呢?
  • 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竟然做出這種行為!真是匪夷所思
    還有大部分動物是無需冬眠的,即使天氣寒冷它們也必須外出尋找食物,野生大熊貓就是其中一種。那麼在寒冷的天氣中,有什麼可以保證它們不會被寒冷侵襲嗎?熊貓除了有一身濃密的毛髮之外,還會做出一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魏輔文的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野生秦嶺大熊貓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他們通過觀察發現野生的秦嶺大熊貓喜歡靠近馬糞,甚至在馬糞中打滾。
  • 學術頭條:珠峰新身高8848.86米,AI還原宋明清三朝皇帝,大熊貓馬糞...
    科學家成功改造ACE2受體 發現人體器官受新冠病毒損害機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成為了第1個在老鼠身上製造出新冠病毒基因的人,並以此展示了這種疾病是如何損害肺以外的其它器官的。利用這一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新冠病毒傷害心臟、腎臟、脾臟和其它器官的機制。
  • 別的動物看到糞便就走,熊貓看到馬糞還要打滾,這是為何?
    那麼我們在野外的國寶大熊貓們,沒有了人類的照料,它們如何禦寒?熊貓是沒有冬眠機制的,這意味著即使外面冰天雪地,它們也需要外出尋找食物,否則就可能會被餓死或凍死。從外形上看,大熊貓可以通過濃密的毛髮進行禦寒,但這還不夠,否則它們也不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例如「滾馬糞」。這裡的滾馬糞並不是形象的比喻,而是它們真真實實地喜歡在馬糞中打滾,這又是為何呢?
  • 我國拒向印度租借「大熊貓」,並非我們太狠心,而是歷史教訓不能忘
    龐大的土地面積和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讓我國的經濟建設以及人文資源越來越雄厚。不僅有後天的養成,更有先天的優勢。稀有的動植物以及古董文物,都是國人引以為傲的代表。大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級動物,一直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和特殊地照顧。
  • 大熊貓在古代卻為什麼被稱為兇猛的食鐵獸?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熊貓在古代卻為什麼被稱為兇猛的食鐵獸? 我國古代有兩本非常出名的文化典籍,一本叫做《尚書》,一本叫做《詩經》,前者為一部多個體裁性質的文獻彙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主要記載的內容,上起堯、舜,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的歷     原標題:大熊貓在古代卻為什麼被稱為兇猛的食鐵獸?     我國古代有兩本非常出名的文化典籍,一本叫做《尚書》,一本叫做《詩經》,前者為一部多個體裁性質的文獻彙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
  • 我聽說你沉迷愛情不能自拔
    我聽說你沉迷愛情不能自拔。愛是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有的人需要他,有的人不需要他。如果你沉迷愛情無法自拔,我不會嘲笑你,而是愛你。生命中有那麼多珍貴的東西,不僅僅是愛!
  • 為什麼說熊貓連老虎和獅子都不怕?網友:先搞清楚它祖先是做啥的
    如今全世界的人基本都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的特有物種,也是我國的國寶,主要棲息在四川、陝西和甘肅一帶的山區,目前野外種群數量超過1600隻,全球圈養種群數量達到600隻。作為珍稀動物的大熊貓,在中國對外交流過程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是中國對外友誼的「傳遞者」之一。早在1957年~1982年的這26年裡,中國曾先後向前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德國這9個國家一共贈送了23隻大熊貓,而這些被贈送出國的大熊貓的所有權不再歸中國所有,並且所產的後代亦是如此。
  • 老虎和獅子真的不吃大熊貓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熊貓的歷史分布一直以來大熊貓都被認為是我國獨有的熊科動物,再加上它們數量稀少,外觀超萌,所以成為了我國的「國寶」。確實,現存的大熊貓確實僅分布在我國的四川和陝西等地。但是,大熊貓在歷史上曾經走出過我國。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活化石」?它黑白的毛髮是保護色嗎?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雖然本質上是一種兇猛的熊科動物,但是它與世無爭的性格,再加上憨態可掬的形態,讓它擁有了眾多「粉絲」。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動物大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為了更好的生存,許多動物有著自己的專屬「保護色」,這讓它們能夠更好地隱藏自己和捕獵。那麼,為什麼大熊貓會有「活化石」的稱號呢?它黑白相間的毛髮是不是保護色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國寶」海外串門歷險記:為什麼只有我國有大熊貓?
    因為英國新冠肺炎肆虐,動物園收入減少,無法給它們提供舒服的生活環境,在英國愛丁堡動物園生活的「甜甜」和「陽光」兩隻大熊貓,搞不好要回國生活啦~ 其實,早在2020年11月底,加拿大卡爾加裡動物園因為買不到足夠的竹子,也提前把在那裡生活的「二順」和「大毛」兩隻大熊貓送回了祖國。
  • 馬糞海膽,豐收了!
    馬糞海膽,豐收了!今年總計10萬斤的海膽半個月便被搶購一空養殖工人們收穫了滿足和喜悅但這背後也有過很多挫折一起看看馬糞海膽的 前世今生↓↓↓「馬糞海膽全名蝦夷馬糞海膽,
  • PNAS: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2020年9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為什麼進行運動訓練會使我們更健康?眾所周知,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我們的新陳代謝,進而提高運動表現。但是,尚未完全了解這種適應的生物學機制。發表在《 PNAS》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部分解釋取決於骨骼肌和脂肪組織如何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