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家庭,後來咋樣了

2021-02-19 書報文摘

本文為書報文摘原創,歡迎轉載

我一朋友談起自己的婚姻,甚是激動。

他表示,想要離婚,卻又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左右徘徊。

絕大多數群友,表示理解:

「離婚對孩子傷害太大了!」

「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出心理問題。」

「再婚的話,孩子不見得能夠接受!」

但,也有個別網友支持離婚:

「貌合神離的婚姻,對孩子傷害更大!」

中國人,向來是勸和不勸離,尤其是面對已經有娃的家庭。

很多人也的確是這樣做的,他們寧願選擇在不幸的婚姻生活中遍體鱗傷,也誓要給孩子塑造一個表面完整的家。

然而,這一用心良苦的「傳統」操作,真的能夠給孩子打造出一副堅固鎧甲,讓他們免於傷害嗎?

同事小潔,戀情再次告吹。

大家在扼腕嘆息之餘,也甚感不解:幾段戀情,明明談得都還可以,為啥紛紛夭折於談婚論嫁之時?

終於,一次外出聚餐時,小潔給出了答案。

小潔出生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依稀記事起,頭腦中便滿是父母無休止的爭吵。

每每被吵鬧聲嚇哭,不僅沒有溫暖的懷抱,反而多是母親氣急敗壞的一句怒吼:「哭啥哭,要不是為了你,我至於受這份罪嗎?

就這樣,小潔自小就認為自己是禍害父母的「元兇」!

深深的負罪感,猶如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壓得她喘不過氣。也讓她每每在婚姻面前,望而卻步。

知乎上,有個關於「貌合神離的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的問題。

一網友分享的真實經歷,引發強烈共鳴。

幼兒園開始,該網友就已意識到父母感情不好。那時的她,特別不希望看到在外打拼的父親回家。因為,一回來,便是爭吵的開端,摔東西的前奏。父母,總是在她和弟弟面前,瘋狂埋怨對方:父親怪母親無知多疑,不夠端莊;母親怨父親脾氣暴躁,自以為是!

如若不是在學校宿舍,聽到其他父母恩愛有加,長期生活在「為了你們才沒離婚」聲中的姐弟,還差點認為,全天下的父母都是這樣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童年的心理陰影,可能會形成一種「不良圖式」,即對自己和世界產生不理性、不健康的認知,這種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一生!

成年後的姐弟,對待婚姻的態度,便是明證:

姐姐,決心遠嫁他鄉,遠離父母;

弟弟對婚姻充滿恐懼,至今單身!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講得很是不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不幸的婚姻,也往往有一個共同點——爭吵不斷,雞飛狗跳。

至今仍清晰記得,三年級那個暑假的午後,我們幾個去小斌家找他玩,剛到門口,就聽到屋裡面男人的怒吼!

小斌父親性情暴躁,且是標準的大男子主義,母親稍有不順,輕則被不分青紅皂白一頓臭罵,重則劈頭蓋臉一頓毒打。

太過嘮叨,飯菜不合胃口等等這些生活日常,皆是他找茬、動手的理由。


放棄抵抗的小斌母親,面對親鄰「為啥不離」的逼問,總是「大義凜然」地回復「為了孩子」!

諷刺的是,成年後的小斌,不僅沒能給母親長臉,反而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原來,初中便輟學的他,早早娶妻生子。

對父親,簡單粗暴處理婚姻關係的長期耳濡目染,讓小斌有樣學樣,髒話吐不滿,拳腳洩憤怒。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攻擊行為的產生,通常會受到兩個重要因素的影響——模仿和強化。

簡而言之,大多數攻擊性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於孩子而言,往往是看到什麼,便去模仿什麼,成為什麼。

毫無意外,小斌活成了當年他最討厭的樣子,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遺憾的是,他沒有遇到母親那樣願意隱忍的老婆,對方本著事不過三的原則,容忍兩次後,留下一雙兒女,離婚走人!

我想,小斌母親,抱著小孫子時的心情,一定五味雜陳。


她內心深處,或許會對勇敢果斷的兒媳,心生羨慕吧!

去年高考,安徽一考生,在查到自己成績超過一本線80多分後,並未有過多欣喜,而是轉身對母親說了句:「現在可以和我爸去離婚了!」

驚掉下巴的母親,當即否認:「是不是高興傻了,爸媽過得好好的,離什麼婚?」

「你們離婚吧,我現在長大了,能自己照顧自己,別假裝你過得很好了,你們在一起幸不幸福,我比誰都清楚。

剎那間,母親情緒失控,淚流不止,沒幾天就去辦理了離婚手續。

這一情況絕非個例!

據悉,每年高考過後,婚姻登記處登記離婚的案例都會有所增加。

有數據顯示,北京某區高考結束後的20天內,離婚人數是高考前20天的2.3倍。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早就離了」,是他們的共同心聲。

然而,如此痛苦隱忍,一切為了孩子,真會減少對他們的傷害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說到底,貌合神離的婚姻,不過是,父母在表演,孩子在配合罷了。

《為了孩子不離婚》中,有段話講得特別好:

「爸爸媽媽不快樂,孩子也不會開心,爸爸媽媽假裝開心,孩子也在假裝開心;

爸爸媽媽以為孩子是開心的,孩子也以為,自己假裝開心,爸爸媽媽才會開心。

這群孩子,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稱謂送於他們——微笑抑鬱者。

在他人面前表現得若無其事,面帶微笑,內心深處卻極度痛苦、壓抑、絕望,是他們的最大特點。

不難看出,為了孩子不離婚的一大副作用,很可能是在將他們一步步推向「微笑抑鬱症」的邊緣。

既如此,那麼,處於貌合神離狀態下的夫妻,該何去何從,才能將對孩子的傷害降至最低呢?

一,明確婚姻狀態

古語有云:「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對於亮起紅燈的婚姻,我建議夫妻雙方,首先坐下來,進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

感情還在,修復有望的,自我反思,良性循環;

感情破裂,修復無門的,不必苦撐,不去勉強。

沒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也沒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婚姻狀態。

明確狀態後,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不僅是對家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二,不牽扯孩子


楊瀾曾說過:「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長。愛情有時候也是一種義氣。

深以為然。

蘇芩在《女人越獨立,活得越高級》中提到:即便有新歡,也不要把舊愛說得太過不堪,感情沒有絕對的對錯,任何「果」,都是兩個人種下的「因」。

由此可見,婚姻不幸,離婚與否,都只是成人間的因果遊戲。

不把孩子牽扯進來,是最大的義氣,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三,萬物皆變,愛永恆

曾摘獲奧斯卡五項大獎的電影《克萊默夫婦》中,有這麼一幕:

斯特裡普因為丈夫霍夫曼一心撲在工作上,對自己關心不夠,憤而拋夫棄子,離家出走。

和父親生活在一起的兒子比利,在一次因吃冰淇凌和父親發生爭吵後,惶恐不安。

他向霍夫曼道歉後,又小心翼翼地打探:媽媽是不是因為自己不乖才離開,爸爸會不會也因此而離開?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霍夫曼,沉思片刻,很快給兒子吃了定心丸:

「媽媽之所以離開,是因為我一直想讓她成為我想要的那種太太,她一直在努力使我開心。當她做不到時,她想和我談談,而我卻只顧自己的事,沒有聽她傾訴……」

「比利,媽媽很愛你,媽媽離開,不是你的原因,是我的原因。」

坦誠相待的同時,又保證了父愛、母愛不會因此而缺席,真的要為這個父親的做法點讚!

或許,霍夫曼向孩子詮釋的道理,值得全天下父母學習,不管你的婚姻狀態如何:


可以不再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但應該永遠是愛孩子的父母。


作者簡介:辰龍。喜歡文字的工科奶爸,用心養娃,匠心寫文,願我的文字,讓你不枉此行。

歡迎轉發朋友圈~

有什麼想法和意見,請給我們留言!

轉載請聯繫後臺

▼更多精彩內容,請長按二維碼▼

《書報文摘是《書報文摘》專門打造的官方微信公眾號!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

相關焦點

  • 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文 | 牛油果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我假裝不知道,為了孩子有個家,能忍就忍。沒想到他昨天和我攤牌,說我讓你跟蹤他。你現在有什麼打算?我堅決不同意離婚,他在外面怎麼玩都可以,只要他還回家,孩子能每天看到爸爸就行,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沒有爸爸!如果他玩到五十歲你就等到五十歲?那他玩到八十歲怎麼辦?你打算等他一輩子嗎?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到底對不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了孩子堅決不離婚,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很多夫妻之間明明已經沒有了感情,甚至兩個人之間充滿冷漠爭吵,但是他們覺得為了孩子一定要維持家庭的完整性,那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真的會感覺好嗎?心理學家就此做了一些實驗,做了一些測試。他發現當夫妻感情好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家庭給他的濃濃愛意,並且他會學習到兩個人之間相處之道,學會怎麼去愛別人。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雙方離婚,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撫養問題上,不管哪一方撫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離婚時雙方爭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又或者是拒絕給撫養費、讓家裡老人帶孩子一年見不了兩次面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打擊。離異家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 2006年,李幼斌為了史蘭芽和張瑞琪離婚,張瑞琪現在過得咋樣了
    導讀:2006年,李幼斌為了史蘭芽和張瑞琪離婚,張瑞琪現在過得咋樣了1958年李幼斌出生在長春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李幼斌兄妹四人,他排第二,在那個年代,李幼斌童年生活過得並不富裕;1963年年僅五歲的李幼斌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將軍的兒子》的劇組所選中,然而遺憾的是因為特殊的原因,李幼斌並沒有成為童星,這讓李幼斌喪失了一次童星出道的機會。
  • 為了孩子不離婚,就是道德綁架
    豆瓣上有網友對「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問題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我們總說「為了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他需要的不是一個家的空殼,而是父母毫無保留,永遠不會消失的愛和關懷。父母相愛,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把婚姻中最不堪的一面,一幕幕地暴露在孩子面前,怎麼能說是為了孩子好呢?6年前,為了孩子,小琪選擇不離婚;6年後,同樣為了孩子,小琪選擇告別一段糟糕的婚姻生活。
  • 馬伊琍首談離婚後生活,反對為了孩子好不離婚,不給孩子強加痛苦
    最近馬伊琍在參加《女人30+》訪談節目中,表示每一個人都應該活得自主,同時表示不贊同父母以孩子為理由維持不幸福的婚姻,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到孩子身上。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在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是否離婚,確實是個兩難的選擇,現實中也有很多家庭為了孩子好不離婚,選擇隱忍湊合過一生,可有時候成年人認為的為了孩子好只是成年人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以孩子為理由,為自己的懦弱和對離婚的恐懼找藉口。
  • 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女人,最後都瘋了
    可是,瘋了的她越是不可能離婚了。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要是她早點離了婚,就不會把自己弄成這樣子了。認識她的人都發出這樣的感慨。後來,小區旁邊的河裡打撈起一具泡得腫脹的女屍,經過仔細辨認,是她。她才三十歲,卻以這樣醜陋不堪的面容離去。為了孩子,她忍氣吞聲,搭上了自己性命,也沒能給孩子任何益處。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勉強硬湊的家庭或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這世上有一種好,叫我是為你好,這樣的好往往是從主觀意識出發,強加於被對象的人身上,還美其名曰的說,我一切都是為你好,自我犧牲總能感動自己,但是卻從不會去想想,人家需要不! 婚姻不幸,夫妻間感情已經破裂,硬湊在一起,大家都痛苦萬分,但是一句為了孩子,便能咬牙忍著不離婚。
  • 為了孩子離婚,如今終於復婚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降落人間的可愛天使,他們作為父母愛情的結晶,承載了父母太多的美好期望。有了孩子的家庭是幸福完整,也是蓬勃向上的。可是,娛樂圈有許多明星夫妻,為了照顧孩子鬧了不少矛盾,甚至還有離婚的。楊冪是出了名的女強人,為了工作很少回家。劉愷威不止一次在節目中說到,楊冪是個好演員,但不是個好媽媽。後來,實在過不下去,就離婚了。
  • 「離婚後,兒子和我要100萬」,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
    常麗軒不明白為什麼母親不能支持自己,假設自己生活在一個完整的家庭,是不是一切都會有所改變?1994年常永香在孩子不到一百天就和前夫分開,原因是因為孩子的爸爸不僅酗酒,而且還有暴力行為。離婚似乎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其實不是,而是父母之間對待感情的態度才是,離婚不可怕,關鍵父母需要切斷負面影響。如果你和愛人一直保持在牽扯不斷的糾紛中,即便是在婚姻中,孩子依然無法獲得安全感。
  • 為了孩子,我打死都不離婚!
    假如,你結婚不到2年,因為和你的老公感情不和,總是吵架,日子過得一點都沒有希望,特別沒勁,你是選擇離婚,還是不離呢?我想現在的女人都會選擇隱忍,覺得離了也 不就那樣,還不是這個坑掉入另一個坑。但是也有勇敢的女人,她們能活出自我,不願活成現在的怨婦形象。
  • 為了孩子不離婚,女人多半會淪為以下結局,幾乎沒有例外
    女人在一段婚姻中不幸福,可還是為了孩子苦苦支撐,堅持不離婚,聽起來很偉大,但這是正確的選擇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女人離婚,不一定對孩子不好我們都知道,女人為了孩子不離婚,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擔心離婚後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心理不健全;二是,孩子正處於升學關鍵期,影響學習成績,耽誤前途。但是,女人離婚結局未必就是糟糕的,可能你想像的都不會發生。
  • 「為了孩子不要離婚」–這真的對孩子好嗎?
    相較於國內許多夫妻選擇「為了孩子不離婚」,朱莉「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離婚的舉動可謂反其道而行之,讓人不禁思考婚姻與子女之間究竟存在何種關係?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的陳婉琪曾就這個問題,撰寫了《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一文,也許能為我們解惑一二。一樁婚姻裡,夫妻感情若敗壞至有名無實,卻經常聽到「為了孩子不離婚」的說法。我們的身邊,到底有多少人這麼想?
  • 茱莉為了孩子「休夫」?父母關係差, 還不如單親家庭
    據CNN報導,安吉麗娜·朱莉周一正式提出離婚申請,稱二人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分歧」。兩人已經於本月15日正式分居。相戀12年,結婚2年,共同養育了6個孩子(3個親生,3個領養),儘管每年都「被離婚」N次又闢謠N次。這次為了孩子居然就真的離了……
  • 不離婚是為了孩子?不要再去背負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接完電話,她整個人癱在床上沒有一點力氣,痛苦的感覺幾天都消散不了,感覺自己活得生不如死。就是在那段時間裡,小A同時患上了抑鬱症和焦慮症。父母經常對小A說,「要不是你,我們早離婚了。」「如果父母離婚,孩子會被人看不起。我們之所以不離婚,都是為了你啊。」
  • 那些為了孩子選擇不離婚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但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為了孩子,她一直都在隱忍。即便是眼睜睜看著老公跟小三逛商場,也沒有上去給他一巴掌,而是拉著我默默退開,給他們讓了一條路。他幫小姑娘提著包,還餵水果給她吃,寵溺的眼神都快要溢出眼眶。我恍惚了幾秒鐘,想起他在玲玲面前不是指揮就是挑剔,永遠不高興的樣子。可是對待小三卻這般殷勤周到,真的是一物降一物,人性太可怕。
  • 父母離婚,孩子撫養權歸誰?
    父母離婚,孩子撫養權歸誰?>夫妻若感情破裂訴至法院離婚法院審理後認定感情無修復可能會準許夫妻離婚2020.11.28漯河:全年執行幹咋樣?局長們集中來述職2020.11.28源匯法院:法官和您一起對家庭暴力法說「不」!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覺得自我犧牲了很偉大?問過孩子的想法沒
    婚姻不幸,夫妻間感情已經破裂,硬湊在一起,大家都痛苦萬分,但是一句為了孩子,便能咬牙忍著不離婚。人的本能反應,是騙不了人的,好的婚姻好的家庭,氛圍是溫馨美好的,不好的婚姻,家裡就是一池死水,甚至充滿了負能量,充滿了負磁場,讓人走入就會難受至極。你為了孩子硬撐著不離婚,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難道不知道嗎?
  • 「為了幸福,讓我們離婚吧!」|原創
    2016年8月29日,上海,人們在離婚登記處排隊辦理離婚手續。有時候,結婚不一定是為了幸福,但離婚一定是。(圖/ Alamy Stock Photo)7年時間裡,阮唐遇到過上百對婚姻出現問題的夫婦。嘗試拯救婚姻的阮唐,給來諮詢的夫婦們布置過任務:擁抱、對視、送伴侶上班……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那也好聚好散。「結婚不一定是為了幸福,但離婚一定是。」阮唐說。
  •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離婚了」|孩子成為了多少人懦弱的藉口?
    以至於每次吵完架,母親都會對著咚咚一頓哭訴,哭訴男人的自私與自利,哭訴男人的無情與冷漠,哭著哭著還會說:要不是為了咚咚,早就跟她父親離婚了!後來,在一次爭吵後,在她母親又一次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那個混蛋離婚了」的時候,咚咚沒忍住,終於把心裡話說了出來:「你們倒是離啊!為什麼不離婚!你離婚了我過得肯定比現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