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為了你,我早離婚了」|孩子成為了多少人懦弱的藉口?

2020-12-24 保溫杯先森

咚咚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

在咚咚懂事之後、上大學之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她的父母可以離婚,因為他們的婚姻根本沒有幸福可言。

咚咚的父親是個極其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的人,常年不歸家,就算偶爾在家的日子,也是與咚咚母親無休止爭吵中渡過,咚咚從來沒有體驗過何為「父愛」。

所幸咚咚的媽媽很溫柔善良,就是有點太「祥林嫂」。

待咚咚上了初中以後,她母親有任何怨恨、不滿與憋屈,都是向她傾訴。以至於每次吵完架,母親都會對著咚咚一頓哭訴,哭訴男人的自私與自利,哭訴男人的無情與冷漠,哭著哭著還會說:要不是為了咚咚,早就跟她父親離婚了!

後來,在一次爭吵後,在她母親又一次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那個混蛋離婚了」的時候,咚咚沒忍住,終於把心裡話說了出來:「你們倒是離啊!為什麼不離婚!你離婚了我過得肯定比現在好!」母親楞了一下,轉而罵咚咚沒良心,像極了她無情的父親。

如此一年又一年,咚咚已經厭倦了這個不幸福的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傷害與怨恨。自上大學以後,她就很少回家,甚至不願提起自己的父母親。

作為咚咚的摯友,我深知她的內心充滿著孤寂、自卑、自厭,除了我和另外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女孩,她基本就沒其他的朋友了,她也從來沒談過戀愛,她很缺愛又很怕去愛,因為她很怕自己也像她母親一樣,碰到一個自私自利冷酷無情的男人!

那些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才不離婚的父母,其實並沒有為孩子帶來多少幸福。

幸福並不是一句空話,一種形式,幸福是一種情感,一種能力。如果父母的婚姻已經不幸福,又怎麼可能讓孩子在這勉強維繫的破碎家庭中獲得幸福呢?

01

近年來,在描繪一段不幸福的夫妻關係裡,湧現出了「喪偶式育兒」、「周末夫妻」等嶄新的詞組。

還有人把喪偶式育兒、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戲稱為「中國女性的四大不幸」。

在這些奇奇怪怪的詞組與名稱的背後,便是男性在婚姻關係和家庭角色中的職責缺失。

不久前,一段由韓國女星張娜拉主演的小短片火爆一時。

視頻講述一個普通媽媽的日常——作為媽媽的張娜拉,一個人帶著孩子吃喝拉撒睡。

上個廁所,孩子在衛生間外哭鬧,無奈只能放孩子進來;想趁孩子睡著了吃口熱飯,還沒吃兩口孩子就醒了,只能邊哄孩子邊胡亂吃點;由於長期抱孩子導致手腕酸痛,不得不貼上膏藥;孩子生病了,媽媽急得團團轉,最後還是獨自抱著孩子去了醫院;好不容易回到家,終於等來了老公發來的一條簡訊——今晚不回家!

短片的整個過程,都是媽媽在忙前忙後,完全沒有爸爸的存在。

讓人無比心寒的是,這個短片所呈現的悲涼現實,絕不是個案。

根據《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調查顯示,在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陪伴較多或者父母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12.6%和16.5%。

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周末為7.7小時,遠低於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越來越多不負責任的男人,讓深受其害的妻子,每天都產生成百上千次「要不就離婚吧」的念頭。而長期的沒完沒了的喪偶式育兒,更是逼瘋了每一個獨自帶娃的寶媽。

然而,即便在如此不幸福的婚姻關係中,最後真的提出離婚的女性卻是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是在隱忍、將就、怨恨、憤懣的情緒中渡過餘生。

一切都是因為孩子!

02

為了孩子而將就的婚姻,孩子就成了父母雙方心裡的「盾牌」,可以有充分理由因為孩子不考慮這個本應馬上解決的難題。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是對問題的消極迴避,通過防禦自己對未來的恐懼,為了孩子不離婚就是一個非常合理化的理由。

很多人雖然嘴上說為了孩子,但是從現實的結果看,卻是深深地傷害著孩子。孩子幸福與否的根本,是父母能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幸福與關愛,這比形式上的家庭更為重要。

如果夫妻之間積怨較深,彼此猜忌懷疑,甚至天天吵架打架,這樣的家庭能夠孕育出積極幸福的孩子嗎?

馬伊琍也曾為了老公和孩子犧牲自己的事業,安心做老公背後的女人。

當得知老公有外遇,她為了維繫已經有了巨大裂隙的家庭繼續選擇隱忍,和文章站在一起,希望能破鏡重圓。

然而,覆水終歸難收,為了孩子達成的表面融合只是貌合神離與同床異夢。

最終,理智戰勝了感性,他們還是離婚了。

離婚之後,馬伊琍在一檔女性訪談節目《女人30》中談到了自己的婚姻觀:

「每個人都應該活得自主,不要因為別人愛情經歷的好與壞,就左右搖擺自己的感情觀;父母不應以孩子為理由,來維持不幸福的婚姻,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孩子身上。」

馬伊琍的這段話,可謂道盡了那些為了孩子而將就的婚姻!

婚姻走到盡頭的時候,最無辜的就是孩子。縱然如此,但也千萬不要為了孩子將就婚姻。這只會讓你一步錯,步步錯。

03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們的影響極大。

而父母脆弱的婚姻生活中,所傳達出來的負能量,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在此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沒有安全感,對婚姻也會產生消極牴觸心理。

很多晚婚或者不婚的人,大多是在父母的爭吵聲中長大,沒有人告訴ta如何正確處理家庭關係,所以只能本能地選擇逃避。

覺得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好,這或許只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愛人之前先愛己,擺正心態直面婚姻的問題,如果一段感情真的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從容放手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做法。

明明自己已經不幸福了,又怎麼能讓孩子在這苦苦湊合的家庭中獲取幸福和溫暖呢?

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像馬伊琍一樣,結束一段錯的婚姻,並不妨礙她繼續自己美好的人生。

離婚後的馬伊琍,已經和文章分開生活,各自精彩。當女兒過生日或開家長會,兩人也會共同參加。雖然他們不一定是好丈夫,好妻子,但仍然在努力做著好爸爸、好媽媽。

離婚並不可怕,這也只是人活世間的一場歷練。而歷經歲月的打磨,才能鍛造出更閃亮的人生。

能自在地過自己的生活,便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相關焦點

  •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中國式教育,愧疚感逼死了多少孩子
    同樣的話你耳熟嗎? 「要不是為了你我用得著這麼省吃儉用嗎?」 「沒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 「你現在這麼不聽話對得起我和你媽媽嗎?」因為這些話我們的孩子總能聽到,並且一句一句,落在自己的身上。 甚至大小親戚、不相干的人,都會告訴孩子,「你要懂事爭氣啊,你看看爸爸媽媽為了你多麼辛苦。」 不管是茉莉媽媽,還是我們周圍的親人,說這樣的話無外乎是希望孩子能聽話懂事。 可是在這些話語裡養育出來的,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而是一個用負罪感吊起來的提線木偶。
  • 沒有離婚理由大揭秘:不要以孩子為藉口,讓他們走吧
    有一個關於朋友圈的問題:「如果不是為了孩子,你還會繼續保持現有的婚姻關係嗎?」確實很犀利,但不如問題下面的評論扎心,有人在讀了「下輩子一定要好好賺錢、認真實現自我價值,至少在離婚時不會為了孩子而講究著過,下輩子要為自己而活。」後說,我想說:為什麼你不能在這一生中為自己而活?要等下輩子嗎?
  • 馬伊琍首談離婚後生活,反對為了孩子好不離婚,不給孩子強加痛苦
    最近馬伊琍在參加《女人30+》訪談節目中,表示每一個人都應該活得自主,同時表示不贊同父母以孩子為理由維持不幸福的婚姻,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到孩子身上。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在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是否離婚,確實是個兩難的選擇,現實中也有很多家庭為了孩子好不離婚,選擇隱忍湊合過一生,可有時候成年人認為的為了孩子好只是成年人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以孩子為理由,為自己的懦弱和對離婚的恐懼找藉口。
  • 不離婚是為了孩子?不要再去背負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接完電話,她整個人癱在床上沒有一點力氣,痛苦的感覺幾天都消散不了,感覺自己活得生不如死。就是在那段時間裡,小A同時患上了抑鬱症和焦慮症。父母經常對小A說,「要不是你,我們早離婚了。」「如果父母離婚,孩子會被人看不起。我們之所以不離婚,都是為了你啊。」
  • 那些為了孩子選擇不離婚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但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為了孩子,她一直都在隱忍。即便是眼睜睜看著老公跟小三逛商場,也沒有上去給他一巴掌,而是拉著我默默退開,給他們讓了一條路。他幫小姑娘提著包,還餵水果給她吃,寵溺的眼神都快要溢出眼眶。我恍惚了幾秒鐘,想起他在玲玲面前不是指揮就是挑剔,永遠不高興的樣子。可是對待小三卻這般殷勤周到,真的是一物降一物,人性太可怕。
  • 什麼時刻會讓你覺得為了孩子不離婚是個錯誤?
    「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我何必這麼糟踐自己。」這是當今社會多少女人的辛酸和無奈。可是,你們有沒有在某一時刻突然覺得,為了孩子不離婚是個錯誤?有沒有在某個午夜夢回時問問自己,這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是孩子想要的生活嗎?我們的將就,離不開,放不下真的是為了孩子嗎?
  • 一個離婚女人的自述:都勸我為了孩子要隱忍,我告訴你為什麼離婚
    如果離婚了,孩子可怎麼辦? 也會有一些所謂的旁觀者來教訓你:「孩子就是你的天。為了孩子著想,父母沒有什麼不可以犧牲的。一味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顧及孩子的成長,是自私的體現。離了婚,你的孩子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你倒是輕鬆了。」
  • 「如果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離婚了!」這話太殘忍了
    "如果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離婚了。"一位網友說,她總是被父母提醒著:我們不離婚,是為了你。除夕佳節,每個家庭都在看春晚,她的父母在吵架。網友 C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男女之間的事很難說,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就是我媽哭著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了,以前覺得自己是累贅,很不開心,我上高中的時候每次他們吵完架我媽眼淚汪汪的就去學校看我,我見她眼睛紅彤彤的問她怎麼了,第一次問一定會說沒事,到第二次問就開始哭,然後我就逃一節課陪她在外面哭,尤其是高三,每次見過她以後我回到座位上自己也會偷偷哭
  • 蘇小旗:離婚後,該給孩子改姓嗎?
    同事說:很多人離婚了,都會改成媽媽姓。 我說在我這不存在,她姓什麼都是我女兒,聯結我們的不是姓名,而是血緣與愛,就算她姓迪士尼我也是她親媽。 我同事說:我真佩服你,你夠大氣,很多媽媽跟孩子爸爸分開後都會給孩子改姓,你卻一點兒都不計較。
  • 「媽媽,感謝你與爸爸離婚」單親孩子的一封信,暴露了婚姻的真相
    私以為,說這句話的人,並沒有將戀愛看的多重要,反而賦予婚姻過多的意義,有心將婚姻塑造成了「不可逆」的狀態,以保證家庭結構的穩定。即便這場婚姻並不合適,家庭成員之間也矛盾不斷,也依舊要堅持「忍」字當頭,得過且過。近來,有許多讀者向我訴說,結婚後的日子真的過得不幸福,但是又不能離婚。我問為什麼,她們往往會回答,為了孩子。
  • 為了孩子,才更應該好好對待婚姻
    「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跟他離了。」一些感情幾近破碎,在離婚邊緣的夫妻,向身邊的人吐槽起來的時候,常常會說到這句話。既表現出了自己早已對對方不滿,似乎站在了比對方更高一些的位置,也表現出了自己對於孩子的看重。
  • 馬伊琍首談離婚後感悟:稱不為父母而結婚,也不為孩子將就婚姻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在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是否離婚,確實是個兩難的選擇。現實中有很多家庭為了孩子好,選擇隱忍湊合過一生。可有時候成年人認為的為了孩子好不過是為自己的懦弱和對離婚的恐懼找了個藉口。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環境,而不是一個沒有感情沒有溫度勉強維繫的家庭。當夫妻感情不和卻為了孩子而不離婚,這會讓孩子的壓力無形增大。孩子知道父母是為了自己才不離婚的,父母為了給他一個完整的家而犧牲了自己的感情生活。
  • 我特別同情那些愛找藉口的人
    蘋果創始人賈伯斯說:「推諉責任,本質就是你人生走向貶值的開始。」大多數人遭受失敗後,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過錯,隨手把責任推給別人。躺在藉口的溫床,看不清現狀。而一旦掉進藉口的這個坑,往往切斷了自己成功的路。習慣性找藉口,不過是為了自我安慰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多藉口?」
  • 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女人,最後都瘋了
    他們有兩個孩子,女孩10歲,男孩6歲,每次看到爸爸打媽媽就哭的昏天黑地。在這樣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日子裡,孩子們本該明亮的眼睛變得灰暗無光,天真爛漫的笑臉早已經找不到。也有人在她沒瘋的時候勸她離婚,不要跟這樣的無賴撕扯到底,熬盡了心血,也不會有好結果。
  • 「他下了死手,我再不來離婚,就肯定沒活路了!」
    我一愣,還沒等回答,她接著說:「我今年76了,剛去醫院做了放射性治療,身上有輻射,醫生讓我離孕婦和準備要孩子的人遠一些。我得了肺癌,晚期,活不了幾天了。」說完,她摘下假髮,開始默默流淚。我知道,她流淚不只是因為生命走到了盡頭。我手中的案卷材料中有著厚厚一沓她因被丈夫家暴而受傷的照片、驗傷報告和病例記錄等。
  • 遇到這樣的老婆,為了家庭,你會忍氣吞聲嗎?
    中秋國慶宅劇新推薦,介紹一部家庭情感電視劇《親愛的,你在哪裡》,這部劇說實話,看著有點窩火,但是又真實。男主丁宇(飾 王雷)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一抓一大把,一個畫家為了家庭去做設計師,老婆何雪琳(飾 秦海璐)一個醫學生,為了能過上好日子多賺點錢,去做起了銷售,這不就是生活嘛!
  • 《大明星》別為你的懦弱與膽怯找藉口啦
    在這裡,你看到閃閃發光的idol,看到蠻橫無理的富二代。你也看到被孤立的radio,看到失去夢想的加害者被害者。你還看到因為失去親人無比傷痛的少女,看到暗戀時把自己看得很輕很輕的自卑之心。你看到光芒綻放的一面,同時你也看到與之相伴的影子。哪裡有光,哪裡就會有影子。因此,即使你仍舊只看得到影子,也要想到,影子的對立面必定有光。
  • 一段沒有感情的婚姻,你會為了孩子繼續嗎?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但在夫妻感情到了盡頭的時候,孩子也有可能成為兩人的牽絆——明明已經覺得過不下去了,卻還不離婚,因為怕孩子受到傷害、怕離了婚就會失去孩子……網友原帖上學報名當然也有人說不要被婚姻綁架,不要被孩子綁架,我們也是要幸福,我們才幾歲,難道要為了孩子將就一輩子嗎?有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難道離家不離婚,還是離婚不離家,都是不可取的,既然離婚了雙方這都要有自己的生活。那麼問題來了,孩子怎麼辦?
  • 坦白講,我不建議你忍下去了
    要不是無意中瞄到朋友微信「文件傳輸助手」裡密密麻麻的「哭泣」表情,我都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流眼淚,對有些人來說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也許天生情緒飽滿,我從小就是一個容易流眼淚的人。小時候還被人取笑怎麼不去當演員,當「哭星」。長大後發現,成年人的生活並不容易,可以哭的地方太多了。
  • 為了孩子,我打死都不離婚!
    假如,你結婚不到2年,因為和你的老公感情不和,總是吵架,日子過得一點都沒有希望,特別沒勁,你是選擇離婚,還是不離呢?我想現在的女人都會選擇隱忍,覺得離了也 不就那樣,還不是這個坑掉入另一個坑。但是也有勇敢的女人,她們能活出自我,不願活成現在的怨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