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
在咚咚懂事之後、上大學之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她的父母可以離婚,因為他們的婚姻根本沒有幸福可言。
咚咚的父親是個極其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的人,常年不歸家,就算偶爾在家的日子,也是與咚咚母親無休止爭吵中渡過,咚咚從來沒有體驗過何為「父愛」。
所幸咚咚的媽媽很溫柔善良,就是有點太「祥林嫂」。
待咚咚上了初中以後,她母親有任何怨恨、不滿與憋屈,都是向她傾訴。以至於每次吵完架,母親都會對著咚咚一頓哭訴,哭訴男人的自私與自利,哭訴男人的無情與冷漠,哭著哭著還會說:要不是為了咚咚,早就跟她父親離婚了!
後來,在一次爭吵後,在她母親又一次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那個混蛋離婚了」的時候,咚咚沒忍住,終於把心裡話說了出來:「你們倒是離啊!為什麼不離婚!你離婚了我過得肯定比現在好!」母親楞了一下,轉而罵咚咚沒良心,像極了她無情的父親。
如此一年又一年,咚咚已經厭倦了這個不幸福的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傷害與怨恨。自上大學以後,她就很少回家,甚至不願提起自己的父母親。
作為咚咚的摯友,我深知她的內心充滿著孤寂、自卑、自厭,除了我和另外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女孩,她基本就沒其他的朋友了,她也從來沒談過戀愛,她很缺愛又很怕去愛,因為她很怕自己也像她母親一樣,碰到一個自私自利冷酷無情的男人!
那些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才不離婚的父母,其實並沒有為孩子帶來多少幸福。
幸福並不是一句空話,一種形式,幸福是一種情感,一種能力。如果父母的婚姻已經不幸福,又怎麼可能讓孩子在這勉強維繫的破碎家庭中獲得幸福呢?
01
近年來,在描繪一段不幸福的夫妻關係裡,湧現出了「喪偶式育兒」、「周末夫妻」等嶄新的詞組。
還有人把喪偶式育兒、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戲稱為「中國女性的四大不幸」。
在這些奇奇怪怪的詞組與名稱的背後,便是男性在婚姻關係和家庭角色中的職責缺失。
不久前,一段由韓國女星張娜拉主演的小短片火爆一時。
視頻講述一個普通媽媽的日常——作為媽媽的張娜拉,一個人帶著孩子吃喝拉撒睡。
上個廁所,孩子在衛生間外哭鬧,無奈只能放孩子進來;想趁孩子睡著了吃口熱飯,還沒吃兩口孩子就醒了,只能邊哄孩子邊胡亂吃點;由於長期抱孩子導致手腕酸痛,不得不貼上膏藥;孩子生病了,媽媽急得團團轉,最後還是獨自抱著孩子去了醫院;好不容易回到家,終於等來了老公發來的一條簡訊——今晚不回家!
短片的整個過程,都是媽媽在忙前忙後,完全沒有爸爸的存在。
讓人無比心寒的是,這個短片所呈現的悲涼現實,絕不是個案。
根據《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調查顯示,在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陪伴較多或者父母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12.6%和16.5%。
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周末為7.7小時,遠低於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越來越多不負責任的男人,讓深受其害的妻子,每天都產生成百上千次「要不就離婚吧」的念頭。而長期的沒完沒了的喪偶式育兒,更是逼瘋了每一個獨自帶娃的寶媽。
然而,即便在如此不幸福的婚姻關係中,最後真的提出離婚的女性卻是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是在隱忍、將就、怨恨、憤懣的情緒中渡過餘生。
一切都是因為孩子!
02
為了孩子而將就的婚姻,孩子就成了父母雙方心裡的「盾牌」,可以有充分理由因為孩子不考慮這個本應馬上解決的難題。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是對問題的消極迴避,通過防禦自己對未來的恐懼,為了孩子不離婚就是一個非常合理化的理由。
很多人雖然嘴上說為了孩子,但是從現實的結果看,卻是深深地傷害著孩子。孩子幸福與否的根本,是父母能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幸福與關愛,這比形式上的家庭更為重要。
如果夫妻之間積怨較深,彼此猜忌懷疑,甚至天天吵架打架,這樣的家庭能夠孕育出積極幸福的孩子嗎?
馬伊琍也曾為了老公和孩子犧牲自己的事業,安心做老公背後的女人。
當得知老公有外遇,她為了維繫已經有了巨大裂隙的家庭繼續選擇隱忍,和文章站在一起,希望能破鏡重圓。
然而,覆水終歸難收,為了孩子達成的表面融合只是貌合神離與同床異夢。
最終,理智戰勝了感性,他們還是離婚了。
離婚之後,馬伊琍在一檔女性訪談節目《女人30》中談到了自己的婚姻觀:
「每個人都應該活得自主,不要因為別人愛情經歷的好與壞,就左右搖擺自己的感情觀;父母不應以孩子為理由,來維持不幸福的婚姻,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孩子身上。」
馬伊琍的這段話,可謂道盡了那些為了孩子而將就的婚姻!
婚姻走到盡頭的時候,最無辜的就是孩子。縱然如此,但也千萬不要為了孩子將就婚姻。這只會讓你一步錯,步步錯。
03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們的影響極大。
而父母脆弱的婚姻生活中,所傳達出來的負能量,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在此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沒有安全感,對婚姻也會產生消極牴觸心理。
很多晚婚或者不婚的人,大多是在父母的爭吵聲中長大,沒有人告訴ta如何正確處理家庭關係,所以只能本能地選擇逃避。
覺得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好,這或許只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愛人之前先愛己,擺正心態直面婚姻的問題,如果一段感情真的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從容放手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做法。
明明自己已經不幸福了,又怎麼能讓孩子在這苦苦湊合的家庭中獲取幸福和溫暖呢?
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像馬伊琍一樣,結束一段錯的婚姻,並不妨礙她繼續自己美好的人生。
離婚後的馬伊琍,已經和文章分開生活,各自精彩。當女兒過生日或開家長會,兩人也會共同參加。雖然他們不一定是好丈夫,好妻子,但仍然在努力做著好爸爸、好媽媽。
離婚並不可怕,這也只是人活世間的一場歷練。而歷經歲月的打磨,才能鍛造出更閃亮的人生。
能自在地過自己的生活,便是人生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