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良辰美景不常在,只願長存心間

2021-01-12 阿陳說

自古女子都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說法,雖然古代的女子因處於封建社會,使得其無法在所屬的朝代之中發光發熱,但是古代一生皆活成了傳奇的女子也不在少數。其中元朝時期的楊維禎就曾發表自己的看法:

「女子誦書屬文者,史稱東漢曹大家氏。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詞翰,一詩一簡,類有動於人。然出於小聽挾慧,拘子氣習之陋,而未適乎情性之正。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師表六宮,一時文學而光父兄者,不得並議矣。」

才女李清照

其中的易安就是宋朝時期十分出名的才女——李清照。說到這位李清照,這位才女的名聲即使是放在現代社會來看也是極其響亮的,也是女子不讓鬚眉之中的代表人物。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自幼就受到了文學的薰陶,長大後的李清照更是一位才華和氣質兼具的大家閨秀,是多少才子心裡的夢中情人。

李清照有著許多文學作品,其中也有很多作品流芳百世,經久不衰,無人不知也無人不曉。兩首出自李清照之手的《如夢令》,更是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千古佳作,也為世人展現出了李清照身上豪放瀟灑、活潑開朗的人物形象: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的手繪形象

這短短一篇短小簡練的詞,卻極其清楚地描寫出了李清照內心細膩的情感,同時李清照也通過這首詞表達了自己當時的情趣和心境。開篇李清照為讀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還記得那天在溪邊亭中歡樂的遊玩時光,當時日色已暮,按理說也到了該回家的時候。可惜自己卻「沉醉不知歸路」,而實際上卻是為不想回家而找的一個藉口。後來「興盡晚回舟」,卻「誤入藕花深處」,一下子無法找到回家的路,此時內心不禁開始急躁和煩惱。此時在藕花之中有著一群鳴鷺,這一群鳴鷺打破水面的平靜,最後撲騰著翅膀飛遠了。

李清照

李清照看這眼前飛遠的鳴鷺,仿佛有了一場意外的收穫,而這一次意外的收穫無疑是美麗的,是動人的。在李清照處於困境之時,這群鳴鷺便製造了別樣的景色,在吸引著李清照注意力的同時,也成功為李清照帶來了一種美麗。李清照看著出現在自己眼前的美景,內心的焦躁不安仿佛瞬間被撫平了。通過這首詞的前大部分,能夠輕易看出李清照是一位內心十分敏感的女子,就連一時間找不到回家路途都能夠為其帶來如此大的焦灼和哀傷。

李清照畫像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酒醒後的李清照,第一時間就是問捲簾人自己的海棠花如何,在經歷昨夜的暴風驟雨後是否還和之前那般依舊?得到的回答是「海棠依舊」,李清照聞言道:「你可知道,如今這個時節,早已是綠葉繁茂而紅花凋零了。」這一首詞,再次彰顯了李清照內心細膩的情感,她不願意接受院子裡海棠花凋零的事實,希望自己酒醒後依舊能夠看到滿院開得茂盛的海棠花。

「知否?知否?」像是李清照在問詢自己,也像是在詢問身邊的侍女,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一連兩個「知否」,像是李清照在詢問自己。想讓自己知道海棠花雖然美麗,但是風雨卻是無情的,而海棠花也無法能夠長開不謝。表面看來,李清照是在憐惜海棠花,但實際上,李清照是在說服自己接受現實。

《如夢令》場景

詞尾的「綠肥紅瘦」,算是整首詞的畫龍點睛之筆,歷來都成為了文人墨客稱讚的地方。這四字原本是最平平無奇的漢字,但是經過李清照的搭配和組合,其形象變得愈發的突出和鮮明。其中「紅瘦」表明了百花盛開的春天正在慢慢消逝,而終將要迎來的,是枝繁葉茂的盛夏。李清照雖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但卻也無可奈何,最終還是無奈選擇接受。

就像是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我們無可奈何的事情,有太多不想失去的美好事物,無論是友情、親情,亦或者是愛情。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永遠伴隨著這些美好的事物和時光,但是又有誰是能做到的呢?終究是對自己詢問道:「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在第一首《如夢令》中,遇見了屬於自己獨特的美麗,獨特的意外,卻在第二首《如夢令》中失去了自己所擁有的美麗。

李清照

殘酷的現實雖然難以接受,然而最終不得不還是只能接受,因為生活還要繼續。李清照雖然不想接受現實,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逃避,選擇接受綠肥紅瘦,雖然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不舍。只願我們都能夠像李清照這般,勇敢面對現實,繼續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世人皆說李清照是一位自帶詩意的女詩人,這兩首《如夢令》都出自還是少女時期的李清照之手,也難怪身為女子的李清照有著「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如此之高的評價。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蔡琴演唱李清照《如夢令》秦海璐演唱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何當共讀香雲帙,最是詩情畫意時」。我們這兩周來一直在情詩和唯美詩詞系列裡講李清照,講千古李易安。
  • 一首《知否知否》,唱火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歌曲《知否知否》是現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主題曲,初次聽到這首歌時,我便對其驚豔不已。引用宋代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所寫的《如夢令》作詞,配以悠揚婉轉的蕭聲,旋律動聽,讓人百聽不厭。
  • 三首《如夢令》,綿綿女兒情:才女李清照的人生上下半程
    ——《如夢令》相信所有的朋友都對這首詞耳熟能詳,這是我國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名篇《如命令》,全文不過區區33個字,卻勾畫出了一個妙齡少女酒醉微醺成興而歸的生動畫面。這首《如夢令》寫的是李清照還在閨中做女兒時的幸福剪影,李清照出身名門,他的父親李格非是有名的後蘇門四學士」之一,才華斐然,為官清正,李清照的母親也是一個才女,出身望族,在《宋史·李格非傳》就曾提到這位李夫人「亦善文」,在封建社會的正史裡能在丈夫的列傳中記述妻子擅長寫文章,這說明這位李夫人很有兩把刷子。
  • 楊雨02:李清照《如夢令》
    「如夢令」詞調據說就是李存勖創製的,李存勖本來給它取的名字是「憶仙姿」,原詞是這樣寫的:「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你看,這首詞的格律形式和李清照的《如夢令》是完全一樣的吧?這首詞講的是一段豔遇以及豔遇後分別的傷感,「憶仙姿」中的這個「仙」應該是暗指豔遇中的那位歌女。
  • 李清照《如夢令》的前世今生
    去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一播放,讓李清照又火了一把。我們先來品讀一下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首《如夢令》可以說是李清照的代表作,畢卡索有一句名言:優秀者模仿,偉大者剽竊。這句話,賈伯斯也十分地認同。李清照這首人盡諧知的《如夢令》模仿了誰?又剽竊了誰呢?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春天雨後的清晨,落花滿地的場景。等一下,這個場景太熟悉了,好像在哪裡見過。
  • 李清照如夢令書法作品圖片
    現如今,李清照的如夢令被人們創作成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風格。下面是小羲整理的李清照如夢令書法作品圖片。李清照如夢令書法作品欣賞  《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其主要內容為: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
  • 應是綠肥紅瘦,3首《如夢令》背後是一個悽涼的李清照
    問題:如何賞析李清照的《如夢令》?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前言隨著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熱播, 李清照的《如夢令》又被翻了出來,討論上面這兩個問題前,先一起重溫李清照的這首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16.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詞調據說就是李存勖創製的,李存勖本來給它取的名字是「憶仙姿」,原詞是這樣寫的:「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你看,這首詞的格律形式和李清照的《如夢令》是完全一樣的吧?這首詞講的是一段豔遇以及豔遇後分別的傷感,「憶仙姿」中的這個「仙」應該是暗指豔遇中的那位歌女。
  • 這首《如夢令》:李清照的成名之作,天才少女也有縱情貪杯的一刻
    李清照出生於詩書官宦之家,少女時代就博聞強記,多才多藝,通史書,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目。由於她的家庭生活優越,她有飲酒的雅好並不奇怪。按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註》,包括存疑之作在內,李清照詞共64首,涉酒詞共30首。足以見得,她的一大部分詞中都充滿濃鬱的酒香。
  • 李清照16歲時寫了兩首詞,瞬間名滿京城,至今仍是婉約詞巔峰之作
    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是跟隨父親在汴京度過的,十六七歲的年紀,正如一朵嬌豔的花兒含苞待放,但李清照豈會是庸脂俗粉,顧影自憐不是她要的生活,蜚聲文壇才是她的理想。(註:本文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慣,均採用虛歲,下同。 )李清照的諸多作品中,後世最熟知的莫過於兩首《如夢令》,但你可曾想到,如此驚豔時光的千古名篇,竟然是出自一位十六七歲少女之手?
  • 讀這兩首詞,李清照愛酒,也愛荷花
    李清照有四大愛好,一是寫詞,二是喝酒,三是收藏,四是愛花。她的詞保留至今的有一百多首,寫喝酒和賞花的就近四十來首。她詠梅花和菊花是比較多的。相對來說,她寫的荷花詞不多,只有兩首。一首是寫的少女時期郊遊醉酒划船誤入荷花池中的情況,即《如夢令》。另一首是結婚以後,她在汴京寫秋天的湖光山色以及荷花的情形,即《怨王孫》。
  • 李清照詞:《如夢令》小解
    李清照在十六歲那年的某個夏天傍晚,她與小姐妹同遊。在效外的荷塘,她們劃著小舟,唱著小曲,喝著小酒。姐妹們笑語盈盈,小槳在水面划過,蕩起一層層漣漪,在暮光中剔透晶瑩。此刻的李清照和小姐妹們肆意歡笑,薄酒微醉,遊興未盡,夕陽的唯美、荷塘的馨香使她們漸漸忘記了歸途。然而,好時光總是去得太快,日落西山她們知道該回家了。在荷塘中穿梭竟走錯了方向,誤入了藕花深處,心慌意亂,借著酒力急急划槳,驚得一群白鷗騰空而飛。
  • 行書書法作品:才女李清照《一剪梅》、《如夢令》、《武陵春》詞
    李清照寫詞的風格多數以婉約而著稱,藝術手法上主要以白描手法,語言精煉凝重,清新自然,不受前人約束,自成一家。李清照的詞聲調和諧,旋律優美,很重視音律聲字,強調協律,善於運用錯綜變化的聲調韻律的不同節奏,來表達起伏變化的思想感情。
  • 宋詞裡的婉約派之爭,秦觀和李清照同寫《如夢令》,兩人高下立見
    那說起宋詞裡的名篇,可謂是比比皆是,例如婉約派就有兩大「巨頭」,那便是秦觀和李清照,兩個人的作品也都是大家極為熟悉,而且他們兩個人也都寫過《如夢令》,應當說這也是婉約派之爭,但是很顯然他們的作品各有特色,讀來也是高下立見。《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宋代:秦觀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 一首《知否知否》,竟唱火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歌曲《知否知否》是現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主題曲,初次聽到這首歌時,我便對其驚豔不已。引用宋代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所寫的《如夢令》作詞,配以悠揚婉轉的蕭聲,旋律動聽,讓人百聽不厭。
  •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寫出了些什麼?
    不得不說,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重新將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帶到了課堂之外,改編成歌曲後傳唱甚廣,引發全民哼唱熱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 白香詞譜丨38:李清照《如夢令·知否》
    ·知否》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  蜜多時,  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
  • 李清照的《如夢令》,你知道麼?
    李清照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她自己也很喜歡文學,再加上遺傳的因素以及受到父母的教育與薰陶。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就出現了李清照這樣一個奇女子。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性格活潑、天真爛漫。夏天她常和女伴走出閨門,一起去溪亭划船遊玩,常常忘記了時間,直至玩到傍晚時分。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什麼情感
    當代著名詞人黃墨谷先生對李清照的詞作辨別真偽,輯成《李清照集校注》,收錄李清照的詞作45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詞作之一,現存李清照《如夢令》一共有兩闕:一首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另一首是情趣盎然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 李清照,宋代的女文豪,寫《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