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陰陽魔界》稱得上是單集式詩選劇集的老祖宗,後續的《恐怖大師系列》、《美國恐怖故事》、《黑鏡子》等無不是在形式上上和故事安排上借鑑了這個品牌的模式。
所謂詩選式劇集,指的是指由多個獨立故事構成的電視劇類型,有的一集一個故事,有的一集多個故事,也有一季一個/多個故事 。《陰陽魔界》從1959年一直播到1964年,原版劇集總共159集,每一集互不相關,講述著非同尋常、擾亂人心,或者是未來主義的故事,經常包含劇情轉折以及道德內涵。在電視歷史上它是最有影響力的節目之一,影響廣度隨著時間流逝有增無減。今天它被視為美國20世紀電視上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廣泛影響遍布電影、書籍、音樂甚至藝術。它在電視上的影響,可以從《迷失》到《X檔案》裡找到,甚至在藝術界,Cindy Sherman和George Segal的作品也受它影響。許多電影和小說都繼續汲取或是延伸《陰陽魔界》探索過的前線。
現如今的很多電影人,諸如史匹柏(《大白鯊》、《外星人ET》、《侏羅紀公園》)、史蒂芬金(世界恐怖小說大師)、喬治米勒(《瘋狂的麥克斯》導演)等等都以參與製作這一系列的部分工作為榮。而這一劇集中的諸多精彩故事,也深深影響了後代電影故事的製作。
近兩年《陰陽魔界》又開始了重啟,而新一季的《陰陽魔界》第二季除了保留了原️的詩選劇集模式外,兩季來的主持人更是找來了憑藉《逃出絕命鎮》、《我們》而聲名鵲起的新導演喬丹皮爾。在第二季所講述的故事中,保留了這一劇集固有的迷離精分風格,但多了更多但說教味道。
第一集《交匯線》。男主開始在潛意識中聽到了遠在幾百英裡外某個女人的聲音,在幾次排斥恐懼之後,開始接受這種意識交流的方式,彌補了單身漢的情感需求。就如同諸多網絡戀情一樣,男主也控制不住奔現的衝動,結果一腔熱血的屌絲男最終落入被女子借刀殺人的陷阱。
精分、奇幻、迷離感,在這開篇第一集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集的《離線時間》就有濃重的科幻和哲學思辨的味道了。電腦系統中的角色變得擁有了自我意識,那她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真實世界的遊戲者的一個替代身份?還是保留這份人性?這集的主題其實和此前的科幻電影《黑客帝國》系列的思維如出一轍。只是作為一集長度的故事更為簡單和收斂,沒有時間進行更多地展開。最後擁有個性思維的遊戲角色結局是認命,在遊戲中繼續的蠅營狗苟。
第三集《何許人也》。同樣有點老套路,簡單的對視之後,意識,或是靈魂就進入了他人的身體,最後這個靈魂所物化代表的身體是誰呢?這種對於對「我是誰」的思考同樣老套了。
第四集《掌聲》。這一集有點意思的是,貼合了現在眾多的成名選秀節目的現象。街頭歌手偶然接受了當紅炸子雞臨死前相贈的硬幣,從而開始了癲狂的成名之路。加持硬幣在身,唱得再爛,在所有人那裡都是天籟之音。最終個人命運被一枚神奇的硬幣所控制。而不但癲狂的名利紛爭還會繼續下去。
通過這幾集看下來,新一季的《陰陽魔界》在可看性上依然好看,但是亮眼的故事少了原來系列中的驚喜,特別是更多了說教味道。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