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蔡英文「未來的一個中國」說,從陳水扁的「兩岸政策」變化也可得到佐證。
根據維基揭秘披露的美國在臺協會(A IT)電文指出,2005年,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宋胡會」後5天,宋楚瑜和A IT處長包道格見面時暗示,他之所以會前往大陸訪問,其實是受扁的託付,盼轉達民進黨政府願與中國重新展開政治對話,想不到回國後竟遭到扁政府的全盤否定,宋並抱怨背後遭扁「刺了一刀」。
「宋胡會」於2 0 0 5年5月1 2日舉行,當時宋楚瑜提出以「兩岸一中」,化解對岸與前總統陳水扁在「九二共識」上的歧見,但隨即遭扁政府抨擊。
該電文指出,包道格質疑為何宋楚瑜發表「兩岸一中」主張後,馬上遭到總統府出面否定?
宋楚瑜透露,其實陳水扁在公開批評「兩岸一中」後,私下立即指派時任民進黨「總統府」秘書長遊錫致電給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道歉,並解釋扁其實樂見宋所提出的新名詞,因此,民進黨願意接受親民黨任何的「報復」行為。
宋楚瑜接著說,這不是他和陳水扁的個人恩怨,而是整個親民黨的不滿。
因此,私下致歉不足以彌補,除非陳水扁公開道歉,否則親民黨將繼續在立法院杯葛國防採購特別預算,以及民進黨所有的提案。
宋最後還暗示,他要看陳水扁是否有足夠誠意「要我再第二次中國之旅」。
2005年2月4日,宋楚瑜和陳水扁曾進行「扁宋會」,引發政壇話題。
宋楚瑜向包道格說,他認為扁已經接受「九二共識」的想法,因為,當時扁以「令人振奮且成果豐碩」措辭來形容19 9 2年的香港會談。
因此,宋楚瑜表示,他才會向胡錦濤建議,可以「兩岸一中」新名詞,作為中國與陳水扁對「九二共識」歧見的一種妥協方式,以提供雙方彈性解讀空間。他並暗示扁盼轉達善意。
2005年3月1日,陳水扁總統透過視訊會議和「歐洲議會」議員就臺海兩岸關係進行對話時,曾就1 9 92年香港會談提出新的表述方式,以靈活處理臺灣與中國大陸針對「一個中國」的僵局。
維基揭秘披露,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代理處長葛天豪次日密電中寫道,陳水扁表示,臺灣「希望能以19 92年『香港會談』成果作為基礎,來推動兩岸的對話與協商」。
當時的國安會諮詢委員林錦昌告訴在臺協會說,特別加入「成果」兩字,旨在回應北京當局要求臺灣接受有爭議的「九二共識」,作為重啟兩岸對話的前提。
2000年,陳水扁就職演說時提到「在既有的基礎之上,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
然而,民進黨卻這樣解讀這個說法。
一是『一個中國』問題是議題而非前提,
二是對於未來的選項持開放的態度,三是臺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人民依照民主程序共同作出決定。
所以,大陸希望蔡英文對兩岸政策有個明確說法,要求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