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侏羅紀公園》的大家應該都幻想過如果恐龍出現在現在會是一幅什麼樣的景象,人們與恐龍又會如何相處呢?
這些問題都有個前提,那就是恐龍重生,提到恐龍重生,很多人肯定都會想到《侏羅紀公園》裡通過一隻包裹在琥珀裡吸滿了恐龍血的蚊子,從它的體內提取出恐龍的基因,從而使恐龍復活。那麼,這件事情的可行性有多少呢?
首先我們需要一隻正好吸滿了恐龍血的蚊子琥珀,然後從它體內提取出恐龍DNA,但是,經科學家研究認為,DNA的半衰期大約是500年左右,過500年DNA分子的化學鍵就會斷裂一半,DNA只需要700萬年的時間就可以完全降解。但是,恐龍是在6500萬年前滅絕的,他們的DNA早就已經分解了,根本無法提取完整的恐龍DNA。
然後我們假設,有部分DNA處於極度完美的情況下,度過了這漫長的6500萬年,但它們也已被切成數以百萬計的小碎片。而怎麼將這些碎片恢復重組,幾乎毫無頭緒。
那麼,就沒有方法重現恐龍了嗎?答案是有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進化論,在現在的主流科學界,已經基本認定現代鳥類就是由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是恐龍的直系後代。因此,一些科學家就開始嘗試將雞「返祖」!
返祖現象應該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這些科學家就是基於這種現象提出的「反向基因工程」,目前,他們已經成功實現了在雞身上顯示出與始祖鳥一類恐龍的部分特徵,雖然距離「復活」恐龍還很遙遠,但已經是有著明顯的道路可以去走了。
假設恐龍真的復活了,會是怎麼樣呢?憑藉龐大的身軀及健碩的身形在野外稱霸?情況可能並不是這樣。
首先要說到恐龍生活的環境,當時處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在當時,氧氣含量是現在的150%,這也支撐了恐龍這麼大的提醒,在那個時期,所有的生物都是較為大型的,這都是因為當時這麼高的氧氣含量。而現在的氧氣含量恐怕不足以支持大型恐龍的生存。
然後是溫度,當時的溫度要比現在的溫度普遍高4℃,現在的大部分地區恐怕都不適宜恐龍生存,可能會有部分恐龍因低溫而死。
最後是食物,先說草食恐龍,在當時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仍佔統治地位,松柏、蘇鐵、銀杏、真蕨及有節類組成主要植物群,現在佔據地球大部分植物類型的被子植物還只是少數,現在還不能知曉草食恐龍是否可以吃得了被子植物。
接下來是食肉恐龍,在白堊紀時期,所有物體都體型較大,食物來源還是可以保證的,但現在大型的動物已經沒有太多,像恐龍裡的霸王龍這種體型,每天的進食量已經不是現在的動物可以提供的。
所以,書生可以猜測即使人們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恐龍復生,但恐龍還是只能居住在人們打造的一個大範圍的,密閉的,有著造氧機不斷往內輸入氧氣以保持其內氧氣含量高於外界的環境裡,地球上的溫帶及寒帶地區應該是住不了的,應該是在亞熱帶及熱帶地區,食物的大部分來源需要人們提供。
如果恐龍真的復生你有什麼想做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如果感覺這篇文章幫到你了,希望可以點讚關注收藏,書生在此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