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異化看《致命魔術》與《西部世界》:技術對人的驅逐與奴役

2020-08-28 小單個人成長體系


前言:是真有料,還是大忽悠?


說起《致命魔術》,觀眾們的反應主要包括三個「了」:選角,絕了;剪輯,神了;編劇,服了。


此片上映時值2006年,克裡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剛完成同樣由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 (2005))一年時間,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在《X戰警》(X-Men (2000))中扮演的金剛狼也早已深入人心——兩位超級英雄的扮演者在電影中棋逢敵手,劇場中的錯覺讓觀眾常有「蝙蝠俠大戰金剛狼」的幻視,光是憑這一點,便註定了此片的大賣——這是一部閃耀著明星演員和明星導演光輝的,隆重而體面的商業大作


而此片出神入化的蒙太奇手法,也緊緊抓著能夠欣賞非線性敘事的觀眾的每一根興奮的神經,正片開始,以機關師卡特(Cutter)自述如何完成一個魔術表演的畫外音為引子,交叉剪輯他為一位女孩表演變鳥的魔術畫面,以及安吉爾(Angier)在表演魔術時死亡當晚波登走到舞臺後臺的畫面,緊接著屏幕漸暗,一位法官接上了卡特還未說完的話,畫面剪切到法庭中站在證人席上的卡特和戴著手銬的波登,在這一段落結尾,剛剛出場的小女孩站在法庭高處和波登互相揮手示意,表明兩人的父女關係。


這樣神乎其神的剪輯,幾乎佔據全片一直到最終的大揭秘,打亂的是時間線,連起來的是思維本身,一切都絲絲相連,環環緊扣,大量的視覺元素和臺詞都精心安排處處互應,所有的事情貌似都在一瞬間發生,正如混亂而平行的大腦和記憶——不得不說,諾蘭深諳蒙太奇之道。


而說到編劇,一句『 編不下去了於是弄成科幻 』便能瞬間把這部影片拉下神壇:19世紀末的歐洲,依靠一套火花四濺的電力裝置瞬間完成人體克隆,而這恰好又是全片邏輯得以成立,懸疑案件得到解釋,安吉爾的陰謀奏效的核心立足點——「出昏招」的嫌疑,自然是躲不了。


但是,質疑編劇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從來都應該屬於偶爾的妙想和笑談,不管是電影從業者想要從中學習,還是普通觀眾欣賞感悟,都應該抱著「最大的善意」對影片進行解讀,創作者是否有這樣的本意,解讀是不是過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的解讀能自圓其說,並且帶來有益的啟發,那這就是一個『 成功的解讀 』


所以,我們在此處不妨便順著這個思路,從科幻,從科技的角度對此片進行解讀,試圖幫編劇「圓謊」,證明其科幻設定並非搪塞,來看看我們能得到什麼有趣的結論。


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視覺元素,便是那個著名的特斯拉電圈,博覽會上,特斯拉的展區人滿為患,人人都想共睹這個將會改變世界的機器是什麼樣子。但很快,觀眾開始恐慌,眼前電光四射的龐然大物讓人十分不安,臺上特斯拉(Tesla)的助手艾利(Alley)反覆強調這臺機器十分安全,並和主辦方發生言語上的爭執,最終,在一位觀眾大喊「快走!這玩意兒要爆炸了」之後,人群便一鬨而散。


這個場景,可謂是全片最為微妙之處,在筆者看來,它有兩層極為重要的,可能的寓意:一是公眾對技術的崇拜與恐懼;二是技術的持有者對技術近乎狂熱的態度。


特斯拉電圈可謂是『 科技 』在大部分人眼中的刻板印象的最好的『 視覺符號 』,鋼筋鐵骨,龍蟠虯結,並且造型奇特,一旦接上電,便火花四射,看起來威力無比,如同天神下凡——對於科技既崇拜又恐懼,並且還依賴的心情,是人類自工業時代以來揮之不去的夢魘。


曾經的人們恐懼電,恐懼機器,就如今天的人恐懼人工智慧是一樣的。面對科技,就像是面對一朵巨大的血紅色的大麗花,我們感到恐懼,顫慄,但是總會不自覺的伸出手,想要去觸碰。


但人,生來就是徵服者,最終還是會找到辦法將科技的力量為自己所用,因為這種力量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科技雖然源於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研究,但是它卻是真實的,最接近「神」,接近超自然力量的東西,想一想近百年來我們所做到一切,不是曾經的人在神話裡才能想像的東西嗎?


不過,關掉手機電腦,飛機落地的那一刻,人類終於意識到,自己還是一個兩腿無毛生物,通過科技,人並沒有成為「神」,甚至,可能成為奴隸。


技術對人的奴役:從《致命魔術》到《西部世界》


技術沒有生命,它永遠受人類的驅動,於是,掌握和操控機器的「機關師」,便成為了技術的代言人,在《致命魔術》中有三個機關師角色,波登雙胞胎兄弟既是魔術師,也是機關師;另一位機關師,是向安吉爾傳道受業,一次次幫助他東山再起的老師和經紀人卡特。


波登兄弟的魔術並無多少新奇的技術,他們享譽全城的大變活人魔術,靠的是兩人輪流交換角色,如影片中裝一輩子跛子以在兩腿間隱藏魚缸而完成驚人的魔術表演的中國魔術師,波登兄弟也徹底為魔術而奉獻了自己的生活,共用一個身份,甚至要共用妻子和情人,一人斷了手指,另一人也有在相同的位置切除手指……


波登兄弟的思路始終是清晰的,他們知道應該如何完成這些「不可能」的操作,對於自己的所做的犧牲,他們在默默的忍受,並且試著消化(雖然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崩塌);而安吉爾卻是一名典型的「技術偏執狂」,他也試圖找過替身,卻對自己不能站上舞臺接受觀眾的掌聲耿耿於懷,替身被波登戳穿後,安吉爾索性循著線索,遠赴美國尋找特斯拉,仍然寄希望於技術。


波登兄弟自斷手指,掏出自己的心肝,掏出自己的生活的全部,臣服於魔術,臣服於藝術表演;安吉爾追求的也是同樣的目標,他也摔斷了腿,失去了深愛的妻子,始料不及的是,在追求技術的路上,他最終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與靈魂:為了完成魔術,一次次複製自己,然後一次次殺死這些複製品以防止他們的篡權,在這個過程中,他漸漸臣服了力量,臣服於科技,以至人性全然喪失。


最終,當安吉爾完成對波登的嫁禍,主動向卡特透露自己的秘密時,卡特意識到安吉爾已走火入魔,將他交到了波登手中,這讓筆者想起了《只狼》當中的劍聖一心,當昔日的戰友「猿」殺戮成性,淪為「修羅」之時,他手起刀落,將其一只手臂斬斷——將異化的至親消滅,是最後的仁慈。


習武本就是為了殺戮,走火入魔是常有之事,但在這裡,我們卻看到科學技術也製造出殺戮關係,技術從來不曾真正的「威脅」人類,造成這樣的結果的,永遠都是人自身。


電影《致命魔術》於2006年上映,時隔14年,作為劇本完成者之一的喬納森·諾蘭,也就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弟弟,在《西部世界》第三季中把這一主題進一步的拓展,本季最大的反派塞拉克(Serac)一直以來運籌帷幄,掌握大局,但我們最終卻發現他的耳旁安裝了一個隱藏的耳機類設備,以此接受來自人工智慧羅波安(Rehoboam)的信息,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受羅波安的指使。


自主性喪失,伴隨的是人格與人性的喪失,為了依靠人工智慧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世界,塞拉克將那些人格中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無法被算法預測的人冰封冷凍(這其中還包括自己的親哥哥),對那些不確定性較少的人,他會對其進行VR「治療」,為其清洗重塑記憶,以讓他們「重回正軌」。


對這樣的現象,當代著名的技術哲學家埃呂爾(Jacpues Ellul,1921-1994)早便表達過擔憂,,他認為,近代以來各種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出現,讓技術獲得了更強的系統性以至發展出明顯的自主性,在不少決策上,人們更傾向於按照技術的固有內在邏輯而不是人的意願進行發展。《西部世界》中的塞拉克並不為一己私慾,也不是天生的心理變態,他對自己的哥哥也是愛戴有加的,但為了遵從機器的邏輯,最終做出了一系列非人的舉動。


在這樣強大的技術面前,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在它之上,對其進行評判,社會進入到『 技術化的社會 』,人成為技術的附庸,人的技術活動越多,人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就越少,技術把人降為技術動物,技術的普遍威力驅逐了人的自由,在自由被驅逐的地方,真正的文明就沒有機會。


而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更進一步指出,在工業社會中,技術再也不具「中立性」,而變成了統治形式,具有了意識形態的功能,成為新的極權主義者。在《西部世界》中,整個樂園根本就沒有幾個人類,其中的最核心的勞動階層:遊樂園類的接待員,以及負責生產、回收和修復接待員的工作者,都是人工智慧,高層中也有多人是人工智慧。


這,其實可以看做是一個隱喻,馬克思曾說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勞動者成了機器的奴隸,「工人被當作活的附屬物併入死機構」,西部世界的樂園依靠大量不是人的「人」,仍然能夠良好的運轉,不正是對工廠制度下明明是鮮活的,卻被當做非人的人的遭遇的諷刺嗎?


救贖


面對這樣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駭人的圖景,我們也許不禁要問:我們的救贖在哪裡?


其實,正如筆者在前文中提到的,技術從來不曾真正的「威脅」人類,造成這樣的結果的,永遠都是人自身,作為較早關注這個問題的學者,雅斯貝爾斯(KarlJaspers,1883-1969)在分析人如何成為機器的附庸的同時,也反覆強調,技術異化並不是人類不可避免的道路,異化的根源不在於科技,而在於人對科技的應用方式。他相信:以「思」否定實證主義的思維方式,必然會超越種種科技異化問題,從而恢復科學技術的人性。


而「否定實證主義」的思維方式,指的便是放棄如塞拉克一般的,對工具對科技力量的絕對信任和崇拜,是對力量,對技術的適度的取用,對美的感受力。科技的發達也許最終會把世界變成廢土朋克電影中的樣子,但是,那些美好的東西,卻是我們永遠也拋不開的。


我們有《致命魔術》中迷狂的安吉爾,但我們也有《機器人總動員》(WALL·E (2008))中的伊芙(EVE)一樣致力於尋找綠色植物,潔白美麗但卻不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女神一般的存在;我們有《西部世界》中走向極端控制的塞拉克,也有《阿麗塔: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 (2019))一樣的,可愛心細的女戰士與天使。


所謂科技的異化,不過是一種解釋罷了,它所提醒我們的東西,我們應該牢牢的記住,並且以此為根基,在廢土上尋找希望,畢竟,我們是會思想的蘆葦


參考文獻:

[1]鍾鈺.《致命魔術》:機械時代人類異化的隱喻[J].電影文學,2014(24):32-33.

[2]陳翠芳. 科技異化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7.

相關焦點

  • 《致命魔術》驚世騙局
    感謝關注支持影片信息:中文名:致命魔術
  • 電影《致命魔術》|科學與幻覺:《致命魔術》中的三層敘述
    很多年前我看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致命魔術》(The Prestige)時,埃隆·馬斯克還沒有把他的特斯拉車送上太空。那個時候,因為沒有這種送車上太空的奇觀,作為一名對理科從來不感冒的文科生來說,根本不知道特斯拉是誰,更不用提愛迪生和特斯拉之間的電流之爭了。
  • 休·傑克曼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致命魔術》奇幻魔術
    魔術利用科學來唬人,電影利用科學來強化論述。看《致命魔術(ThePrestige)》時,一直看到工作人員字幕時,我才看到大衛.鮑伊(DavidBowie)的名字,才赫然發覺他也參演了這部電影,為什麼沒有認出他來呢?他演的角色是誰呢?
  • 從大熱美劇《西部世界》看西部科幻:人類科技觀的演變
    文/王冠雄神劇《西部世界》第二季宣布續訂 ,對於這部片子人們評價最多的就是「將充滿腦洞的先進科技和蠻荒的西部文化結合」。實際上很多科幻愛好者都知道,這樣腦洞科技+蠻荒西部的組合從幾十年前出現至今一直屢試不爽。
  • 《致命魔術》的懸念像魔術一樣,致命的不是魔術,而是人性
    《致命魔術》中的劇本、導演、兩位男主角,這個陣容組合堪稱空前絕後,每個懸念,也像魔術本身一樣,一層層的曝露,扣人心弦。第一次看的是劇情,驚嘆於交叉敘事、故事的層層遞進和劇情多次翻轉;多年後再看到了更多的細節,炫技般的敘事和剪輯下,還有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三個肯為了魔術而犧牲一切的人,致命的不是魔術,而是人性。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懷舊影院(貳)------致命魔術
    這個問題我相信電影中看波登表演魔術The Transported Man的那些觀眾裡有一部分人心中會有同樣的疑問。到後面我們看到有一隻跟變回來的鳥長的一模一樣的鳥的確死了,可能也暗示了在這場」魔術「(整部電影)中,波登兄弟中有一個會死。第二處(85分28秒~85分56秒):開頭我們看到的那一幕和好幾隻同樣的黑貓。其實這就暗示了這部機器能複製,但是做不到轉移。
  • 沒想到,《致命魔術》這麼燒腦的故事還有另一個結局?!
    博登逼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安吉爾成為將靈魂賣給魔鬼的浮士德,從克制的人淪為全然的瘋癲,不瘋魔不成活。在扮假作真的魔術世界裡,已然模糊了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殊不知,人們並不是真的想知道真相,他們選擇被愚弄。而真正被魔術愚弄的,是博登和安吉爾。
  • 神劇再現,《西部世界》是怎麼做到的?
    前兩季的《西部世界》一直是非線性敘事,故事在「現在」和「過去」之間來迴轉換,這也是許多觀眾覺得燒腦和混亂的原因之一。但兩位導演說第三季採用了更簡單的,大部分是線性的方法來處理它的新背景和角色,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前提需要交代了,關鍵就是看主人公們如何在現實世界中探索與 挑戰。
  • 《致命魔術》是一部神作,背後的邏輯關係你們都知道嗎?
    《致命魔術》中,復仇被轉化為兩主人公的針鋒相對,而這場針鋒相對的引子,也正是Angier對Borden的復仇。克里斯多福·諾蘭在《致命魔術》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對於電影敘事結構的精妙操作。而得到高科技複製技術的安吉爾,偷偷將其利用到自己的移形遁影魔術中,就是為了最終能給波頓致命的一擊。安吉爾宣稱這個偉大的魔術總共只表演100場,就是料定在有限的場次內,波頓必然前來窺探魔術秘密,而自己就能夠通過早已策劃好的複製人溺亡方案,讓法律以謀殺罪將其治罪。留著複製人,對他那秘而不宣的魔術秘密完全沒用,甚至有弊無利。
  • 《致命魔術》兩個魔術師的較量
    那最近星原又看了另外一部諾蘭的電影,是2006年上映的《致命魔術》。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魔術師之間的較量,其實就顯得比較有意思了。魔術到底是什麼呢?它總是挑戰我們的視覺,讓我們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說雜技,哇,那個演員,他的身體的柔韌性是我們普通人難以達到的。而魔術師所做的表演的更是仿佛充滿了魔力,讓我們沉浸在一種幻覺和想像當中。
  • 背後的電學鬥爭,是魔術,還是?——《致命魔術》
    儘管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具體的商業應用或根本沒有商業可行性,但他們充分展示了他在這一領域的才華。在影片中,特斯拉也被描繪成一個神秘的人物。當安吉爾去尋找特斯拉時,這個實驗室在歷史上也曾存在過,而且非常有名。他在實驗室長期研究的問題之一是功率傳輸問題,特別是無線能量傳輸問題,成為當時運行背景下神奇絕倫的神秘機器技術。當時,特斯拉正處於事業的巔峰時期,但災難突然降臨。
  • 世界十大經典魔術電影排行榜揭曉!《致命魔術》排名首位!
    魔術的魅力在於,你很難猜到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也很難猜到魔術是怎麼變出來的,要是講魔術和電影結合在一起,那一定再精彩不過了。
  • 電影《致命魔術》影評
    與記憶醉片相比,教命魔術更加碎片化並且散落一地,看這部電形像是在玩拼圖,只有了解了每一個部分之後,才能知道如何將它們拼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諾蘭當時的競爭對手是薩姆門德斯。當時薩姆門德斯已經是奧斯卡最佳導演,而諾蘭還沒有加入計劃,但他還是獲得了原作者的信任,也許是他因為他非常擅長駕馭黑色元素。
  • 電影《致命魔術》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在片中,特斯拉也被渲染成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而Angier前去尋找特斯拉時,那座實驗室也在歷史上是存在的,而且非常著名,他在該實驗室長期研究的一個問題即是電力輸送問題,特別是無線的能量傳送問題,這也成了《致命魔術》中那臺神秘機器當時的技術背景。
  • 《致命魔術》
    本期帶來的2006年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休·傑克曼主演的懸疑電影《致命魔術》 2006年上映那時我還沒上高中,只是一個小屁孩
  • 電影賞析《致命魔術》:致命的魔術,致命的誘惑
    以機關師Cutter給小女孩的魔術講演為切入點,中間穿插著安傑最後一次移形遁影術表演的過程,然後自然引出波登的被捕入獄。波登在獄中閱讀安傑的日記本成為回憶的起點,此時開始講述安傑獨自前往美國的科羅拉多尋找科學家Tesla的經過。在此過程中安傑還在破譯波登的日記內容,由此又引出了波登與安傑的恩怨情仇。
  • 越來越接近現實世界的《西部世界》還值得看嗎?
    HBO「神劇」《西部世界》拍到第三季,引來了爭議。這一季最大的變化體現在敘事上。前兩季的多線、平行敘事不見了,各式各樣的敘事圈套也不見了,總之,劇集不再那麼「燒腦」了。有意思的是,有一部分劇迷反而感到不滿了。《西部世界》第三季,真的變成部分粉絲口中的「爆米花」電視劇了嗎?至少在我看來,這樣的擔心有些多餘。
  • 《西部世界》:一集飆到9.3,頂級大尺度神劇終於回歸!
    西部世界》剛開播時,其腦洞大開的世界觀設定,以及突破尺度的限制級畫面,引起了一波追劇熱潮。 而《西部世界》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熱度和口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本身就是個大IP。 麥可·克萊頓,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科技驚悚小說之父。
  • 故事篇|《致命魔術》:金剛狼大戰蝙蝠俠
    這就是電影開頭的片段,只不過諾蘭把結果早早給觀眾看了。《致命魔術》的復仇動機是安傑的殺妻之恨,這也能讓人理解。這個時候的安傑完全是可以創造人的上帝,甚至左右別人的生死,雖然這個「別人」是他自己。這是復仇對人的異化。復仇成功無否,並不一定促使復仇者獲得幸福,尤其是復仇者本身會在仇恨中迷茫,因為失去復仇對象而可能失去人生意義。
  • 【西部世界第三季】一集飆到9.3,頂級神劇終於回歸!
    而《西部世界》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熱度和口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本身就是個大IP。麥可·克萊頓,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科技驚悚小說之父。在原著的故事裡,主題樂園共分三大板塊——西部世界、羅馬世界、中世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