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真是個好東西,一根線牽出繁華喧囂的大千世界。古時的富商大賈發大財離不開車輛,馬匹或船隻;近代,也得火車汽車之類,甚或飛機。
自媒體時代,一支筆或一部電腦也能致富。正所謂知識就是力量。
滿腹學問,當然不必像當初的諸葛亮那樣,「躬耕壟畝,好為《梁父吟》」,也不必學陶潛,樂於歸隱,「悠然見南山」。乘著多媒體的翅膀,廣遊天下,善結同眾,何樂而不為?
退而求其次,即便是「現買現賣」,只要合情合理,不偷不搶,不欺不詐,也值得肯定。因為它也是一種勞動,一種輸出。
最討厭那些捕風捉影以譁眾取寵的媒體人,最鄙視造謠惑眾之流。吸引大眾眼球,騙得人家流量以增加自己收益,說難聽點,是文化欺詐。
以名人為噱頭,拉大旗作虎皮,枉顧他人聲譽而無事生非,撒下彌天大謊,必惹共憤。
借高曉松之名,做李詠文章,是典型的譁眾取寵。
蹭熱點無可非議,談名人也沒錯,但要尊重事實。尤其是,李詠己然駕鶴,生人歪曲故人,良心何安?
人間正道是滄桑。為文之人,只要勤耕不輟,一以貫之,學問自然只增不減。
泰戈爾說:「不管鳥的翅膀多麼完美,如果繫上了黃金,就再也不能展翅高飛。」
圖眼前利益,投機取巧,所行必不遠。文字也是有心的,你汙了它的聲名,它也不會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