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最美的兩句情話,無非就是周芷若的「倘若我問心有愧」和趙敏的「我偏要勉強」。
在這部作品中,關於周芷若與趙敏的爭論也從未減少過。
想到周芷若,我們就能想到她在婚禮上的決絕。
彼時張無忌同趙敏離開,走之前向周芷若保證:婚姻之約不變,只是稍遲數日。
但周芷若卻對張無忌放了狠話,不留半分餘地:今日,我與張無忌恩斷義絕,勢不兩立。
周芷若黑化成為了90後的童年黑暗回憶,但對於這個反派,我們卻總是恨不起起來。
這一切,也並非是因為周芷若的美貌,而是因為她身上有太多我們的影子。
周芷若身上的悲劇,總是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情
周芷若的童年遠比小昭悲慘,金庸老先生雖然用短短幾筆寫了她的父親被元兵殺害,其中卻很少告訴讀者們,這個十餘歲的女孩經歷了什麼。
張三丰救下周芷若的時候,她與張無忌在漢水舟中邂逅。
要知道那個時候,她剛剛失去了父母。
換做我們,別說是這麼大的悲痛,哪怕是考試考砸了,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
但周芷若卻能夠幫助毫不相識的張無忌,這也就是兩個人童年時結下的緣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餵飯之恩」。
從這裡我們能讀到周芷若有著良好的家教,她的父母把她教育得十分善良。
沒有誰天生就是要做壞人,也正是因為這些骨子裡的善,讓長大後的周芷若作惡都顯得有幾分拖泥帶水,特別不乾脆。
武當不收女弟子,周芷若被張三丰送到了峨眉,這對於周芷若來說更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張三丰是她的救命恩人,周芷若早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再生父母。
而這個時候,她就像是禮物一樣被人轉手相送。
當然,以成年人的目光去看待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差錯。
但是對於一個內心有創傷的孩子來說,她能看到的就是未來的顛沛流離。
到了峨眉派之後,丁敏君甚至沒有自我介紹,周芷若就甜甜地喊著敏君姐姐。
這其中的討好之意,早就一目了然。
從失去雙親,到拜師峨眉,周芷若懂事得絲毫不像是一個十歲的孩子。
她不會哭鬧,不會崩潰,懂得察言觀色,觀察細微,但這都不過是這個孩子的面具。
周芷若從小就知道,自己沒有胡作非為的資本。
她只有乖乖聽話,才能夠有一席之地,在這個世界上安安穩穩地活下來。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小孩都生來有人疼有人愛的,我們見過很多沒有父母的,也見過很多不稱職的父母,最後受苦的往往是這些孩子。
這些孩子看起來聽話懂事,討人喜歡,但是他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漆黑的深洞,沒有人可以一窺究竟。
世界以痛吻我,不報之以歌又如何。
周芷若在峨眉最敬重的人,就是她的師傅,滅絕。
對於周芷若來說,滅絕師太是她唯一的親人了,哪怕這個親人不是她自願選擇的。
但養育之恩大過天,對於周芷若來說,峨眉與其說是她的事業單位,倒不如說是她的半個家。
滅絕師太這個人的性格再怎麼變態,也是半個奶奶。
因此我們能看到尖酸刻薄的丁敏君咄咄逼人時,周芷若總是展現出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
這並非是示弱,一來這是避免矛盾的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二來周芷若是真的不希望自己成為滅絕心中討厭的弟子。
周芷若非常聰明,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玲瓏剔透。
這就有點像家裡那個刻意討好長輩的孩子,他們總是知道做什麼讓家長喜歡,做什麼可以維護好自己好學生或者是好孩子的模樣。
但這種偽裝無法長久,周芷若骨子無法信任任何人。
更別說滅絕也不是真的疼愛她,而是把她當成一個工具人。
滅絕發現周芷若對張無忌心生情愫時,卻想著自己的峨眉大業,對於這個最小的弟子,她自私地逼著她發下了毒誓:如果以後和張無忌結婚,生男代代為奴,生女世世為娼。
這幾句毒誓,幾乎是毀滅了周芷若為數不多的少女夢。
而這種矛盾,隨著故事的發展也越來越深。
哪怕背負著師傅的遺願,周芷若的願望不過是嫁給張無忌,變成一個平凡幸福的女人而已。
但趙敏的出現,幾乎是把周芷若推入了另一個深淵。
她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愛之人,一點點被另一個女人佔有。
這一次,她沒辦法再懂事,聽話,認命。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後面看到她奪取屠龍刀和倚天劍,殺害殷離嫁禍給趙敏,這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反抗。
這場革命,晚了近十年。
我們看到的那個黑化的周芷若,就是真實的周芷若。
但我們卻沒有辦法討厭她,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可恨的周芷若是那樣可憐。
她也想努力做一個好女孩,只不過沒有成功。
難道沒有成功是他們的錯嗎?
不是的,他們比誰都想當一個好人,難道夜深人靜時,周芷若不會回想過去那個無憂無慮的自己嗎,她難道不會想起那些自己殘害過的人嗎,她難道不會後悔不會痛苦嗎?
周芷若一直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但如今,她明明知道踩踏這條底線的代價,她也還是做了。
原因只有一個,她已經無路可走了。
現代的社會有許多長大後犯下大錯的成年人,當他們犯下這些錯的時候,其實沒有考慮過後果嗎?
他們和周芷若一樣,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要承擔的結果。
但他們無法與自己和解,對於這樣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引導和關懷。
漏洞是可以被填平的,但隨著歲月的累積,這個洞就會變成深淵了。
周芷若成為了峨眉派教主了,她嫁給了愛自己的宋青書,也報復了所有傷害她的人。
看起來,周芷若像是什麼都擁有了,但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
地位,權利,愛情,這些唾手可得的東西對於周芷若來說就像是過眼雲煙,她畫地成牢,最後卻將自己越困越深。
她的訴求從來沒有實現,因此在故事的結局,她孤注一擲,尋求那個早已瞭然的答案。
當周芷若輕飄飄地說出那一句: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我們便全軍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