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中的光與暗、善與惡,既不純白、也不全黑

2020-12-19 夏日晚風影視娛樂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我也好希望像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

這是陳建豪的遺言,同時也是電影的點題之處,整部電影外在講述了一個家庭的一件件事,內在則表達人、人性的光與暗。一個成熟、長大、健全的人必然需要平衡的光與暗,光與暗交融,才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人。正如中國的太極,光與暗向來都是相依相存,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光,可以是性格的陽光,可以是善良,可以是希望;暗,它是挫折,它是苦痛,它是邪念,它也可以是暗無天日的絕望。

陽光普照,陽光普照,片名溫暖,故事殘忍。但片名陽光普照卻恰恰能與片中的每一個人物、事件勾連,恰恰是電影的主題的凝聚點。這個故事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是這個家庭的成長,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這部電影光與暗主題的映照,與片名陽光普照息息相關。

電影中光與暗的體現,大都是在人物形象上的,光暗相容相生的主題是怎樣得到體現的?以兩個極端的例子為先,陳家長子陳建豪與黃毛混混菜頭。陳建豪,陳家的大兒子,陳爸一切希望的寄託,父母的驕傲,從小便品學兼優,「功課好、長得好、什麼都好」,別人家的孩子,說的就是他了。他是光的極端,陽光、正直,對所有人都好,從不讓家人擔心,總是面帶笑容。然而,這個好孩子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他想有陰影可以躲起來,不是只有陽光的環境,不是他人為他規劃的光環。但這些光環不允許他有黑暗,不允許他有懈怠。

「你是經歷了何等的黑暗,才能如此的陽光。」陽光與黑暗從來都是相對的,沒有黑暗的陽光本身何嘗不是一種黑暗。太過陽光的形象對陳建豪來說成為了一種煎熬,他漸漸患上了抑鬱症,在一個沒有陽光的深夜,他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從樓上一躍而下,以死亡的黑暗來告別生的陽光,達到了平衡。

菜頭,從黑輪爸口中我們得知,他家中只有奶奶和他,至於他的父母,雖然影片中沒提,但從在法庭上也只有菜頭一人,可以看出他父母應該是不在了,畢竟,法庭公審這麼重要的事,如果父母健在的話不可能不出席的。相比於和他同上法庭的陳建和,他的出身已經是很不幸了。他為了給被欺負的陳建和出氣,拿開山刀砍斷了菜頭的手,因此被判入獄,且要賠償黑輪家150萬元。菜頭奶奶連吃飯都成問題怎麼可能賠償150萬元,於是菜頭他家被查封,菜頭奶奶被放到了老年安養中心,以至於菜頭出獄都找不到以前住的地方。陳建和要擺脫以前的生活,他不想再回憶他以前犯下的錯,所以入獄後以至出獄再沒主動聯繫過菜頭,菜頭為陳建和犯下錯,卻被陳建和翻臉不認人,也使得自己家破人亡。與陽光中的陳建豪相比,菜頭是一個完完全全處於黑暗中的人,沒有希望,滿是絕望。

而菜頭是絕對的黑,絕對的壞嗎?不是。菜頭出獄後,回來找陳建和,瞪著阿和,「你都沒有想來看看我,我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來找你」。出獄的菜頭,更加混跡於黑暗之中,Q擊立法委員辦公室,DP交易,自己也不親自動手,不斷想把改邪歸正的阿和拖下水,強迫阿和記住不堪的過往。然而,再深的黑暗,也應有一點光。菜頭對阿和的敲詐勒索,向阿和要的一百五十萬剛好是法庭判決的賠償金額。菜頭最後一次去找阿和時,為了不讓陳建和被老闆罵,他還是下了車在外面抽菸,諷刺的是,這也恰恰給了陳爸撞死他的機會。最後這點光明,也成為他黑暗的生命結束的推動力。太過於黑暗,人就會自甘墮落,走向毀滅的深淵。

陳建豪、菜頭兩人都是不得善終的,都死於深夜,陳建豪跳樓自盡,菜頭被陳爸殺死。所表達的,正如前文所說,「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陽光太滿,不好,完全沒有光,也不好。一個「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去」,是他一輩子犯的唯一一個錯,一個下車去抽菸,是他少有的一點善心和良知,兩人卻皆因這少有的事而身亡。

這兩人是極端,其他的角色則在這兩人之間。史上最公平的東西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陽光也只佔一整天的一半,在陳建和的眼中,一半的光才是最好的,他希冀著可以像別人一樣有陰影躲藏。接下來,我將以陳建和與陳爸兩個人為例,闡釋導演所表達的光暗平衡的思想。

陳建和,陳家兒子,偷摩託,拿西瓜刀去KR。他被父親漠視,卻也有著母親的溺愛。他小時候遭遇過校園霸凌,卻沒有選擇與父母傾訴,而是去學拳擊,以暴制暴。他沉默少言,卻崇尚暴力,「在學校也打,在外面也打」,獄友向他打招呼,他不說話,於是獄友挑釁他,他便直接動手,打不過,晚上趁獄友睡覺,直接下重手打獄友。而在少管所外,他還惹了亂子。一個叫小玉的小女生懷了他的孩子,小玉的家長來找他的母親,要求一個說法。

這個問題少年的背後,卻也藏著一顆叛逆卻善良的心。在與獄友打架後,被媽媽探望時看到他嘴角受的傷,他卻撒謊是撞到了玻璃,還讓陳媽媽給自己買五個鐵蛋,他想要分給獄中室友吃。

女友和未出生的孩子也是他的幸運之處,陳建和成了丈夫和父親,在他自暴自棄之時,這成為了他黑暗中的稻草,帶給他重生的希望。在少管所剛開始的不服管教,學不會冷靜的毛病也逐漸消失。也許是成為父親的責任,也許是哥哥阿豪自殺的打擊,他在少管所幡然醒悟,好似回頭的浪子,服從別人安排,認真服刑。從少管所出來後,他想成為家庭的頂梁柱,他想成為一個好父親,於是,一個人打兩份工。他白天做洗車工,晚上做便利店的出納。

此時他從黑暗中走出來了嗎?不,沒有。女朋友懷孕,是他生活中無望的希望,黑暗中的一束光。他抓住這份希望,努力探身進入光明,卻並不是純粹的光明。菜頭來找他,請他去開Q,甚至可能會殺人,他竟然最終答應了,他的道德並沒有達到高尚的地步,他並沒有去考慮被害者的感受,他對於法律的態度並非是法律禁止不可為,而是相當輕視的態度。甚至影片結尾,他帶他母親騎車,自行車都是TOU來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活了下來,有了妻子孩子,製造出了下一代,成為一個最普遍的人,他的光明是他對家人的責任,他的黑暗是他對法律道德的蔑視,細思恐極的是,這樣的人才是最普遍的人。光明與黑暗平衡的人才是最大眾的人,才是構成社會的主體。

陳爸,駕校教練,陳建豪、陳建和的父親,一直以來寄希望於大兒子陳建豪,嫌棄二兒子陳建和。有人問他有幾個兒子,他總說一個。得知小兒子阿和犯罪被逮捕,他依然不動聲色,在練車場上教學員開車。他只願意對外承認自己有一個兒子。他之前從來都沒有正眼瞧過阿和,因為阿和」很爛「,他恨不得阿和被"關到老、關到死」。

陳爸把更多的愛放在了品學兼優的大兒子陳建豪身上,夾著學費的本子上的那句「把握時間、把握方向」,以寄託父親對大兒子阿豪的驕傲與希望。阿豪也努力活成父親期望的樣子。阿豪便是陳爸口中的那「一個孩子」。

然而陳爸的希望,陳爸的光——大兒子竟然深夜跳樓自殺身亡,陳爸的光一瞬間破滅,他跌入黑暗之中,曾經他說的「一個兒子」真的成了一個兒子,只不過不是他所期待的那個兒子。

他把他的希望重新放在了二兒子身上,可是,父子倆陌生得像是路人,沒有共同語言,為了避免尷尬,陳爸甚至躲到駕校的休息室,一個月不回家。一直以來嫌棄阿和的陳爸,對小兒子阿和的愛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或者說如何去做。

於是,他能想到的就是為小兒子的將來掃清障礙。於是,他便踏入黑暗之中,為了他的希望、他的光明。

他看到出獄後的菜頭不斷地教唆威脅阿和做壞事,他覺得他要為阿和做點什麼了。在菜頭讓阿和在立法委開槍後,陳爸帶著20萬去找菜頭,用來補償,希望他不要再找阿和麻煩。並每天在阿和工作場所旁邊保護阿和。

終於,又一個夜晚菜頭再次來找阿和,讓阿和交易DP,陳爸開車跟在後面,趁菜頭站在車外抽菸,開車撞向了他,怕沒死透,又用大石頭砸菜頭,讓菜頭死的面目全非。令人難以置信,一個傳統父親竟然下如此狠手,殺人毀屍。

陳建和與陳爸,他們既不純白,也不全黑,就像陽光普照下的大地,一半陽光,一半黑夜。陽光普照,正如這部電影的名字,光與暗、善與惡,便在這公平的陽光下得以呈現,便在這一個家庭中得以呈現。最終的結果是充滿陽光與希望的,陳爸殺人沒被發現,阿和也再沒有了來拉他下水的菜頭,一家人向著陽光而去。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樹影斑駁,光暗交織即為人生
    菜頭是徹底活在黑暗中的人,照射不到一點陽光。陽光會給人帶來溫暖,但是如果持續在陽光下暴曬,就會被炙熱的陽光灼傷。爸爸阿文一夜頭髮全白了,在夢裡夢到阿豪,阿豪說就來看看他,然後要回去,不陪他了,要往另一邊走。他去尋找他的陰影了,後來阿文一直追不上阿豪,這個畫面就像兩個人在捉迷藏。
  • 陽光普照,陽光普照
    鍾孟宏的首部劇情長片《停車》的豆瓣短評中有這樣一條(@大宸  侵刪):「其實鍾孟宏有他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只不過缺少一部讓我們愛他愛到不行的電影,看完後會反過來包容他電影中的所有不足,相信這樣一部作品會出現的」。 在我心中,這樣的一部作品已經出現了——《陽光普照》。
  • 電影推薦《陽光普照》
    由於罪行輕重問題,阿和與菜頭被送到不同的地方,受管教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法官判處菜頭賠償黑輪150萬。阿和照片中最左邊的就是阿和學習差,在學校打架,在外面也打不聽父母的話,也不願與父母交流母親只記得他愛打架
  • 陽光普照:野草生長
    陽光是自然的,帶來陰影,也充滿溫暖。 《陽光普照》,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小人物的善與惡,愛與恨,喜與悲,黑暗與光明。雖然結尾陽光普照,但那太陽的陰影,始終在心中無法抹去。 卑微的生命身上一樣有……陽光普照。
  • 《陽光普照》:陽光需要普照,黑夜也是
    文/夢裡詩書為了儘可能的構建內在層次,《陽光普照》在劇情設定上雖有一些過猶不及之筆,但在這齣滿載傷與痛的家庭悲劇裡, 細膩的情感勾勒讓人得以沉浸其中,並不會覺察劇情有多少突兀,而關乎家庭關係的肌理,則既讓人看到了冰冷的矛盾 ,也感受以親情的溫度,陽光需要普照,黑夜也是。
  • 許光漢的《陽光普照》一點都不溫暖,滿是寒涼與血腥
    前段時間熱播的臺劇《想見你》讓很多人認識了演員許光漢,他的表演清秀不做作,乾淨而美好,感動他角色的同時,也讓更多人喜歡上了這個現實中的陽光男孩。翻找他的其他作品,同樣在2019年上映的另一部電影《陽光普照》,由鍾孟宏執導,在豆瓣打到了8.4的高分。
  • 陽光普照丨在失序的家庭中找尋陽光與出口
    駕訓班教練阿文和夜總會髮型師琴姐育有兩子:哥哥阿豪與弟弟阿和。陽光而優秀的阿豪(許光漢 飾)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而在重考班復讀,肩負起了家中的全部希望;而叛逆的二兒子阿和(巫建和 飾)卻與家人水火不容。故事就從阿和與好友菜頭(劉冠廷 飾)砍傷人講起。阿和因傷人被判,進了少年輔育院不久,阿和的女友小玉(吳岱凌 飾)卻帶著身孕來到了家裡。琴姐不顧阿文反對,將小玉留下來照顧。
  • 《陽光普照》,人心至暗
    在豆瓣電影組被安利了很多次的陽光普照,該片是臺灣第56屆金馬獎獲獎影片。再加有前段時間大熱的許光漢參演,也順勢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所以無論阿和是生是死,砍人了還是坐牢了,他都是完全不關心的。既不關心丈夫在做什麼,也不了解兒子心裡的想法。只是偶爾會到少管所看看小兒子。
  • 玻璃渣裡面裹著光,陽光普照
    總想著生活總是要多點陽光,於是點開了鍾孟宏導演的這部《陽光普照》。此時,被砍傷者家屬也來找阿文求取巨額賠償,阿文受不了總是帶來麻煩的小兒子,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許光漢 飾)身上,卻不知道溫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 華語電影《陽光普照》,亮點在哪?
    《陽光普照》是一部蠻低調的佳片。它既沒有高的票房,也不是大的題材,甚至都不是國際頒獎季的熱門,但是它有自己的光芒和亮點,文藝與真實平衡得剛剛好,適合獨自在家細品。影片恰恰也聚焦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兒子的犯罪故事切入,以父親的犯罪故事結尾,揭露出青少年犯罪、父子關係、未成年保護等諸多社會問題,散發出冷酷的溫馨與美好的痛苦。
  • 《陽光普照》:阿豪人物形象分析
    《陽光普照》講的是一家子的故事,包括父親阿文、母親琴姐、哥哥阿豪、弟弟阿和。這部影片卻打破了以往家庭片表現溫情的束縛,而是企圖從現代人生活困境和精神窮途的廣闊層面,去揭示新一代家庭存在的代際問題。總的來說,影片由弟弟入獄這件事為焦點,緩緩展開整個故事。
  • 《陽光普照》:光會構築出具體的影,讓人的一生變得有稜有角
    不過,阿豪實在太善良,沒人問過他怎麼了,他就也不說了,一座漂浮的孤獨冰山,看似冰心玉潔,甚至一塵不染,海平面下卻藏著一整片不見光的情緒與脆弱,進而為生活留下許多白,藉此阻隔內心的黑,卻不知道怎麼來填彩,就此那些白,被挖成一個又一個的空。以此來看,善良架空了阿豪,讓他只能一昧承受,繼續把自己掏空,以自己的白包容所有人的黑。
  • 陽光普照下的我們——影評《陽光普照》
    一家四口人,誰也不了解誰。琴姐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去了哪裡、在幹什麼,阿文也不知道阿豪為什麼自殺、阿和為什麼叛逆。阿豪說:「這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白天與黑夜都各佔一半。「他的人生,一天二十四小時陽光普照,沒有陰影。從小到大,他一直活在父母的期望和學校的期待之中。他習慣於對任何人好,卻從不記得自己。阿和說,哥哥一生做的唯一一件錯事就是跳樓。
  • 《陽光普照》:可能是年度最好的華語電影
    ——《陽光普照》監製葉如芬幸好我不憂傷/我把憂傷給了風/讓它帶去/黑色的大地/幸好我不冷漠/我把冷漠給了雨/讓它帶去/深色大海裡……——《陽光普照》片尾曲:林生祥《遠行》縱觀2019年的華語電影圈,臺灣電影《陽光普照》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影評|《陽光普照》: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01先來說一說《陽光普照》的優點。《陽光普照》中寫到的角色,無論大小,都寫得圓潤,寫得豐富,寫得「一個是一個」。《陽光普照》劇照菜頭是全片中最讓人唏噓的角色,他沒有阿和那麼好命,自始至終都被極度邊緣化。他在雨夜出場,又消失在雨夜,短暫的一生中從未見到過陽光。
  • 陰霾過去,陽光終將普照大地
    肺炎陰霾和連續雨水是近來生活的主旋律,煩悶冷寂的氛圍讓人分外懷念陽光,總覺得一旦太陽冒頭,一切便都能在溫暖中舒展,一切都會好起來。陽光從來是積極、樂觀的代名詞,但《陽光普照》卻並不想講一個習見的正能量故事。由於缺少大陸和香港影片,2019年金馬獎被戲稱為臺灣電影節。
  • 許光漢:《陽光普照》和《海吉拉》的碰撞.
    最近盯襠不知道怎麼了,一頭扎進了臺灣影視劇中難以自拔,連說話都隱隱約約有被臺灣腔影響到,醬紫是不對的啦~可誰讓許光漢這麼煙島嘞,《想見你》又快結局了,趕緊來看看他演的另外兩部電影消磨時間吧!  第一部是第47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鍾孟宏的作品《陽光普照》,故事原型來自於鍾孟宏同學的真實故事,鍾孟宏有次巧遇一個同學,同學說自己年輕時傷了人,多年後當時一起傷人的友人跑回來跟自己要錢,從此也成為自己和家人的惡夢。這段故事讓鍾導著迷也成為該片的創作起源。
  • 影評 |《陽光普照》:陽光的兩面性
    黑格爾曾說「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的他,自身中有一種無限的價值、永恆的使命」這句話以前不懂但看過了《陽光普照》又好像清晰了許多。作為2019年大熱的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可謂是實至名歸。也恰好是在2019年11月金雞獎頒獎的那天,演員王景春獲得最佳男主角感言中說道:「希望中國電影陽光普照,願所有的愛地久天長。
  • 這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陽光——有感於電影《陽光普照》
    審視社會的同時,注入強烈的人文關懷,《陽光普照》在光明與黑暗之間,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多重色彩,也讓我們對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很多細節產生了深刻的思考。影片中父親阿文(陳以文飾)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品學兼優,小兒子阿和(巫建和飾)相對頑劣。在他心中,真正青睞的似乎只有阿豪一人,總給他惹麻煩的阿和根本不算是他的兒子。
  • 豆瓣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陽光普照》,亮點在哪?
    豆瓣2020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是中國臺灣的《陽光普照》。該片去年獲得第56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男配角和剪輯五項大獎,今年更是代表臺灣被選送去參加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角逐(代表內地的是《奪冠》,代表香港的是《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