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光會構築出具體的影,讓人的一生變得有稜有角

2020-12-19 老葉點評

囚禁於日不落的詛咒裡

看完《陽光普照》後,除了結局讓人震撼,大兒子阿豪的離世同樣令人驚訝,然而,仔細回味後,卻可以發現電影早有放下麵包屑供人跟隨,其中,出自於《寂寞的遊戲》的司馬光故事,正好也是阿豪興奮闡述給曉貞(溫貞菱飾)聽的故事,而撰寫出故事的作者,袁哲生,正如阿豪一樣溫暖善良並天賦異稟。

以此來說,既然阿豪以袁哲生為角色原型拓印而來,想必也能從其真人真事中找到關於離開的原因,焦慮症,則是從中被揭露的秘密。原來,看似完美的外表,深藏著不能失敗的焦慮,本應該幫助人進步的積極面,就此化身成日不落的完美主義,好似一頭兇猛巨獸,日日追趕著失敗,導致代表瑕疵的脆弱也要相應躲藏,藉此不被完美的期待給傷害。

再來,司馬光的故事,作者袁哲生為其賦予「脆弱的故事」之標題,我想,參照到此,關於阿豪的離去,我們應該也都明白,兇手便是高掛頭頂的完美期待,就像一圈套在脖子的束繩,只要未達標準就會慢慢地緊縮,讓人近乎窒息,卻又不至於死去。當然,阿豪並非不受上天眷顧,充足的天賦讓他面面俱到,人人喜愛,殊不知,天賦這頂光環,就像日不落的詛咒,讓陰影無所遁形,溫暖的光甚至吸引著各式迷惘的人來取暖,連帶而生的責任感,更構築出亮麗的光牢,以此囚禁了阿豪。然而,就算是溫暖萬物的太陽,終有一天也會燃燒殆盡,渺小的人類,怎麼可能不被他人給掏盡。

不過,阿豪實在太善良,沒人問過他怎麼了,他就也不說了,一座漂浮的孤獨冰山,看似冰心玉潔,甚至一塵不染,海平面下卻藏著一整片不見光的情緒與脆弱,進而為生活留下許多白,藉此阻隔內心的黑,卻不知道怎麼來填彩,就此那些白,被挖成一個又一個的空。以此來看,善良架空了阿豪,讓他只能一昧承受,繼續把自己掏空,以自己的白包容所有人的黑。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但到底要去那,根本沒個底,阿豪走著走著就也丟了自己,不斷積累的失落,最終,也變成無以名狀的墜落,碰一聲,碎裂的心,刺穿了命。

故此,即使阿豪是顆耀眼的太陽,終有一天也會崩塌殆盡,有人說阿豪所留下的最後身影,象徵了他被整面牆的陰影給吞沒,但我想,即使只有短短幾秒鐘,或許也是終於放下偽裝的時刻,才會放手讓代表脆弱的影子任意膨脹。因此,我想那或許不是吞噬,更像一種擁抱與和解,雖然,這一抱就天人永隔。

梳理至此,觀影時說不清的困惑與捉摸不定都有了答案,之所以會從阿豪的溫暖笑容感到迷霧重重,我想,就是因為他把脆弱都給藏匿,然而,沒有脆弱看似完人,卻也是喪失人性。就此來說,在墜落之前,阿豪早就因為喪失脆弱而流失溫度,變成一具只為他人而活的冰冷屍體,此時再來敲破水缸,當然流不出任何一滴水,畢竟,代表生機的眼淚,早被炙熱的期待與責任給全數蒸發。

可惜,回到電影中,阿豪不被看見,也不被理解,所有人,都像司馬光的朋友,看到陰影就一鬨而散,好似它會吞人,殊不知,這個抑鬱的小朋友,只是想要獲得拯救,甚至簡單的擁抱,而非掛滿期待的無字天書,抑或是那荒唐的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由此可知,阿豪的脆弱,一直暗自禱告被人看見,卻又擔心被人發現,沒了水缸又不敢哭喊,永晝之下的陰影就漸漸地被他藏到不知去處。

就此來說,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另外一部當紅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曾有一段對白,表述孩子的出生都是因為需要父母,但阿豪的故事,卻又讓人不禁在想,難道孩子的出生,不也是因為父母需要孩子嗎?

墜落早已開始,人們還以為只是日落。

想要依偎著光的影

阿和與阿豪,這一對兄弟看似位於光譜的兩側,卻也都被驅趕到極端,甚至墜落,箇中原因更是相同,不管是誰,都被高掛的外在期待給傷害,一個因為做得太好,一個因為做得太差。                         

兩兄弟之間的落差,在父母的眼裡,並非獨特有個性,而是恨鐵不成鋼的不成器,為此,手足關係扭曲成競爭逐利,只有做得好的人,才有愛,才有名分。阿和,作為不斷戰敗的那一方,即使沒有失去生命,也失去了踏實存活的能力,陰錯陽差下,走入牢房被剝奪自由也是得以預見的發展。然而,當溫暖到令人討厭的哥哥走了,阿和有所頓悟,原來受苦的不只是自己,原來沒有人是幸福的。

故此,阿和的洗心革面,看似突兀,其實早有鋪陳,死亡就是阿豪留給阿和的禮物,以此來說,《陽光普照》利用追尋極端的犧牲,讓阿和有所留步,進而不再傾斜自己去墜落。不過,阿豪的禮物不僅一份,探監時的刺激,就像埋下的種子,讓阿和不再壓抑,綻放出勇氣,藉此打敗自我否定式的內在語言,嘗試順著自己的心說出自己的愛,為此,即使笨拙,那一聲,爸,要不要喝東西,也成了修復的關鍵。

當然,相同於阿豪,阿和也有甩不掉的束縛,就是那份本該塵封的灰暗歷史,菜頭。

有關菜頭的演出令人心生恐懼,但回到故事裡面來看,菜頭也不見得就是個大反派,畢竟,電影的視角是以阿和一家來出發,所以我們的情緒也跟著阿和的成長在走,但菜頭不一樣,入獄後,菜頭的日常就中斷了,人生也順帶停滯了。

為此,出獄後的他,不只多關了三年,更遺失了三年的日常,進度的落後,必然造成心底極大的慌亂,然而,菜頭遺失的也不只是日常,更還有其中的根,被查封的家,被拋棄的人,都像是在提醒菜頭,沒人愛你,沒人在乎你,所有付出,即使無悔,也像沉入水底的無應,浮不起任何幸福漣漪,只有滿溢卻無家可歸的委屈。

以此來看,或許菜頭的索取,只是因為太寂寞,之所以找麻煩,只是一個笨拙的藉口才好去看朋友,即使這朋友根本不在乎菜頭,卻也是他僅存的太陽。爾後,為了綁住太陽,菜頭想盡方法拉攏阿和入夥,藉此創造共犯關係,以獲取持續性的關注,就算扭曲,卻也確保了阿和難以從旁落跑。甚至,菜頭也是以此在測試,看看阿和能夠為自己有多少奉獻,卻沒想過,阿和的幫忙,根本就不是因為感情,只是為了脫身。以此來說,菜頭看似綁住了阿和的身,卻總是留不住他的心。

除了綁架阿和,我猜菜頭也在暗暗期待,終有一天,阿和出手制止他,就像真心好友一般,推著他浪子回頭,可惜,現實總是冷酷,阿和不只沒想過拉起跌落的菜頭,甚至只想甩開。以此來看,菜頭就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自顧自地付出一切,卻喚不回一份親密,張狂的發色,兇狠的眼神,都是呼應寂寞所擺放出的武裝色。

痛心的不是被討厭,而是不被看見。

緊緊跟隨卻不被看見的影

關於父母的描繪,通常最難下筆,一方面太過容易讓人投射,梳理時情緒起伏不斷,另一方面,炙熱的愛意,在華人文化的醃製下,變成沒說出口的秘密,難以理解。

就此來說,《陽光普照》如實地呈現出臺灣家庭的特色,愛而不說,阿文做為兩兄弟的父親,則是完整地體現出這種彆扭,對於不成材的小兒子擺著一副臭臉,即便是驕傲的大兒子,通常也是公事公辦地處理問題,頂多加上一句老掉牙的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如此這般僵化,看在堅毅如水的母親眼中,正好像是一個破舊無聊的爛笑話。

然而,阿文這個角色做為父親之所以迷人,恐怕也不只是他演得很生動很討厭,更也因為他把內心的不知所措給具體化,反覆出現的「我只是駕訓班教練」 ,看似暗指父親透過兒子補償自己的不足,但也傳遞出父親的低價值。這份自卑搭配父權主義,就像阿豪的完美,捆綁住阿文,讓他無法去示弱,深怕一低頭,那滴不該現身的淚珠就會滑落。不過,隨著年紀增長,當上了父親的二兒子,懂得華人父親的執拗,其來有自,貼心地為其擺上階梯,張口喊得那聲爸,就此柔順地化開了纏繞許久的怨與冤。

當然,對於阿文來說,擺到半百的臭臉,不可能說笑就開,阿文還是得要擺出架子。不過,那份被兒子感動的心,早已被挖出,激動地想要為兒子做些什麼,殊不知,這份激動,太過衝動,扭曲成一場命案。爾後,正當阿文揭露自己的付出時,陽光碰巧散落其身後,逆光下,阿文變成全黑的剪影,電影除了藉此點明阿文就是躲藏在後的黑手,更也以此闡明父親的愛,深藏不露。

承前所述,鍾導的鏡頭故事,通常都是聚焦在華人男性的內在糾葛,《陽光普照》中的女性,不管是阿和的母親或是小玉,也看似都在幫男人擦屁股,即使如此,縱然敘事比重不大,鍾導還是在男性糾葛中,巧妙地安插許多專屬臺灣女性的苦澀。

其中一幕,阿和從少輔院出來後跟小玉兩人坐在床邊時,小玉的表情非但沒有欣喜,眼角還掛著一珠淚滴,嘴角抽搐的表情更像是在壓抑。就此來看,小玉的悲愁抑鬱,因應阿和的歸家而來,如今小玉不只是要做好原本的母職,更要開始一輩子的妻職。華人社會所賦予的女性使命,服務他人的命令,對這位肩膀窄小的女孩來說,鐵錚錚來到眼前,變成一道無法擺脫的悲苦命運。因此,琴姐這個過來人之所以如此迅速接納小玉,甚至是直接抱住其身軀,原因不會只是身懷骨肉,更聚斂了許多惺惺相惜。

談到琴姐,就接續來到片尾那幕山景,面對阿文的揭露,琴姊用力地揮拳揍向老公,看似在責怪,心底卻也同時在淌血與心疼。甚至,如同小玉一般,母親與妻子的雙重身份,推動著她概括包容兒子與丈夫的黑,以此來看,琴姐跟大兒子阿豪異常相似,都是用自己的光來照亮別人,即使這讓人燃燒殆盡。故此,琴姐的故事,雖然非敘事焦點,交錯堆疊下,卻又點出華人女性的普遍處境,一個個被照顧責任架空的女性。

為此,即使有些評論表述琴姐具有控制欲,但控制背後也是極深的保護欲,甚至也跟阿文這個父親一樣,只是使用文化教導的方式去照顧家庭,雖然有時令人感到壓力,但要說那純粹只是自私自利卻也有失公允。畢竟,拋頭露面的奉獻,如前所述,是琴姐犧牲自己的脆弱所換來的,為此,不禁讓人擔心琴姐會不會走上阿豪的末路。

最後,《陽光普照》有一段令人深刻的呈現手法,「風卷著落葉越吹越大」那一幕。

表面上來看,那就只是一個過場,但這樣的過場卻也讓人不禁想到《美國麗人》中經典的「風吹塑膠袋」一幕,為此,《陽光普照》或許也是想要以此隱喻人生總被命運給捉弄的無常,畢竟,劇中要角,那一個走得不顛頗?

爾後,隨著風越吹越大,葉子越卷越快,一個明顯的漩渦出現了,恰巧能對照到電影後段的兩段大事,一是阿和被黑道抓走,二是阿文揭露自己殺了菜頭。此時此刻,電影採用平行敘事,讓觀影者上一秒還在為阿和的幸福開心,心想惡有惡報,終得浪子回頭時,下一秒就被阿文的揭露打上一道重拳,原本的幸福也因此沾染上一片猩紅與灰影,這般拉扯與交錯,再次把故事的焦點給帶出,一個有光有影的世界。

就此來說,風卷葉這個看似留白的安排,其實填滿了豐沛的訊息,就像琴姐、阿豪與阿文的舉動,看似什麼都沒說,卻又什麼都做了。為此,電影的留白,不只是空白,更像起跳前的蹲下,跨步前的駐足,比如說,另外一幕,電影不只反常使用冷冽畫面烘託阿豪的死,前一景也使用烏雲遮蔽太陽來醞釀故事的發展,就此才能為「擠破暖色幻夢」提供足夠張力。由此可知,不管是雲或風,都是透過節奏上一動一靜的反差動能,引領觀影者走上下一個山坡,以眺望更遠的風景。為此,陽光普照這個片名,帶出的也不只是高掛在天的太陽,還有散落於地的陰影。

沒說出口的,往往比能說出口的沉甸。

結語

整體而言,觀看《陽光普照》的過程,明顯感受到故事被切隔成三段,但又不覺得突兀,畢竟,很多時候,當我們回望人生時,豈也不是一段又一段地整理與歸位,有些主題就這樣伴隨著我們一輩子,像是阿豪的溫暖與死亡,有些主題則會潛伏到背景變成影,像是阿和的黑歷史。然而,不論連續或不連續,顯現或不顯現,就如電影調抹出的氛圍,每道亮麗的光,除了鮮明人生的色彩,也會構築出具體的影,讓人的一生變得有稜有角。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陽光需要普照,黑夜也是
    文/夢裡詩書為了儘可能的構建內在層次,《陽光普照》在劇情設定上雖有一些過猶不及之筆,但在這齣滿載傷與痛的家庭悲劇裡, 細膩的情感勾勒讓人得以沉浸其中,並不會覺察劇情有多少突兀,而關乎家庭關係的肌理,則既讓人看到了冰冷的矛盾 ,也感受以親情的溫度,陽光需要普照,黑夜也是。
  • 《陽光普照》,血汙深藏
    文 | Molly&11編 | 長條2019年金馬獎上,《陽光普照》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剪輯五項大獎。更令人期待的是,這部片的主演中有一位近來大火的臺灣小生——許光漢,在這部影片中他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本文中含大量劇透,慎入!!!
  • 陽光普照,陽光普照
    鍾孟宏的首部劇情長片《停車》的豆瓣短評中有這樣一條(@大宸  侵刪):「其實鍾孟宏有他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只不過缺少一部讓我們愛他愛到不行的電影,看完後會反過來包容他電影中的所有不足,相信這樣一部作品會出現的」。 在我心中,這樣的一部作品已經出現了——《陽光普照》。
  • 《陽光普照》並非最好天氣,我們要從積極生活,回歸「沉思生活」
    陽光和煦,晴空萬裡,這也許是大眾對於天氣最棒的稱讚,然而物極必反,被陽光照耀的大地若是缺少了影子的庇護必會造成浩劫性的災難。《陽光普照》以光與影為隱喻,展開了一個關於積極生活及否定性的辯證,阿豪的死敲響了當代社會過度積極所造成的神經衰弱及迷失自我的警鐘,我們若是不斷在這種過度積極、缺乏否定的社會上運作著必會面對能源耗盡(自我心理或生理上)的未來。
  • 影評|《陽光普照》: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這是導演的一種昭示:雖然家庭會在陽光普照下繼續前行,但血腥的秘密會化作陰影,永遠粘附在他們身上。《陽光普照》劇照他默默承擔下父親的偏愛、弟弟的入獄、復讀的重壓、家庭的崩潰,所有人都告訴他不能出錯,卻連母親這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了解他到底真正在想什麼。
  • 玻璃渣裡面裹著光,陽光普照
    總想著生活總是要多點陽光,於是點開了鍾孟宏導演的這部《陽光普照》。綠蔭樹下,斑斑點點,讓人覺得不適,但也許這才是人生的真諦。陽光和陰影相得益彰,才是生活。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陳以文 飾)和琴姐(柯淑勤 飾)育有兩個兒子,叛逆的小兒子阿和(巫建和 飾)與好友菜頭(劉冠廷 飾)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吳岱凌 飾)卻帶著身孕來家裡。
  • 陽光普照下的我們——影評《陽光普照》
    妻子琴姐說他這句話就是個笑話,沒有人會這真的相信。但毫無疑問,阿文就是那個相信的人。他不僅用這句話教育學員,也一直用這句話要求家人。故事的發展似乎也在證明著他的可笑。叛逆的小兒子阿和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寄託著他所有希望的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跳樓自殺了,他為了讓兒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殺死了不斷騷擾小兒子的菜頭。
  • 《陽光普照》:悲觀其實是一種極致的樂觀
    >但見過光在我身陷黑暗的時候我看見過在黑暗裡亮起的微光星點即銀河馬東說:他的底色是悲涼的這世上誰人不是呢?創作界人人皆知的一條準則:喜劇的本質是悲劇電影院裡笑著主角的荒誕人生現實生活茶餘別人的荒誕遭遇你笑著我的悲劇我笑著你的悲劇然後揣著悲歡過一生
  • 影評 |《陽光普照》:陽光的兩面性
    黑格爾曾說「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的他,自身中有一種無限的價值、永恆的使命」這句話以前不懂但看過了《陽光普照》又好像清晰了許多。作為2019年大熱的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可謂是實至名歸。也恰好是在2019年11月金雞獎頒獎的那天,演員王景春獲得最佳男主角感言中說道:「希望中國電影陽光普照,願所有的愛地久天長。
  • 育兒角度解析《陽光普照》:太過懂事的孩子,一生都在自我治癒
    《陽光普照》是一部以臺灣普通家庭為背景的劇情電影,講述了家庭因為小兒子要被送去少年看護所,所以變得分崩離析的故事。從片名看來,《陽光普照》似乎是一部能夠溫暖人心的情感電影,而實際上,《陽光普照》照出的是家庭教育背後的種種問題,將父母和孩子心中的悲傷展現得淋漓盡致。該片的故事原型來自一個真實故事,也是一個充滿青春傷痛和矛盾的"惡夢"。
  • IME影評《陽光普照》:光影斑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陽光普照》是一部關注家庭與個人,圍繞一家人展開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陽光普照》由鍾孟宏執導,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許光漢主演。影片刻畫出了一個家的模樣,在平平淡淡的敘述中展現出了家裡每一個人物形象的個人魅力。
  • 《陽光普照》:陽光照耀的地方,總是遍地陰影
    《陽光普照》是一部海報很溫馨,畫面很溫柔,故事卻處處洋溢著悲傷的電影,它每一秒鐘都充斥著反差萌,用喜劇的手法講著一場悲傷的故事。電影一開頭是一段暴力血腥的小流氓剁仇家手的片段,整個過程都非常暴力血腥赤裸,可背景音樂用的是溫柔舒緩美好的鋼琴,伴著紛紛落下的雨聲,慘叫,玻璃碎裂的聲音,血腥之至的畫面,著實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不一樣』『對比鮮明』且有趣有懸念的開頭。
  • 影評《陽光普照》 | 如若生活真有陽光普照時
    初看電影時,總以為其意義會深入到某類人,或延展到某個社會現象,直至兩個半小時堪堪過去,預想的內容都沒有出現。而看完後,只給我留下了一個印象——淡卻重。情節上,從阿和入獄,到阿豪跳樓,再到阿和出獄後的父子關係,事件發生得平淡細碎,觀眾如同看著陽光下流過的小溪,無聯繫不突出,但前後貫通。
  • 《陽光普照》:我們很難為自己而活?
    《陽光普照》儘管內容上依然表現痛苦與死亡,但在形式上卻多了份溫暖,它的形式與內容相互依賴,同等重要,古典主義風格特別明顯。鍾孟宏導演更喜歡用社會視角,以身邊的一些小故事為原型進行二次創作。本片就是鍾導同學的親身經歷:年輕時和朋友一起傷了人,朋友出獄後追著要錢,成為一家人的噩夢。《陽光普照》中的阿和就經歷了這一切。
  • 陽光普照丨在失序的家庭中找尋陽光與出口
    駕訓班教練阿文和夜總會髮型師琴姐育有兩子:哥哥阿豪與弟弟阿和。陽光而優秀的阿豪(許光漢 飾)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而在重考班復讀,肩負起了家中的全部希望;而叛逆的二兒子阿和(巫建和 飾)卻與家人水火不容。故事就從阿和與好友菜頭(劉冠廷 飾)砍傷人講起。阿和因傷人被判,進了少年輔育院不久,阿和的女友小玉(吳岱凌 飾)卻帶著身孕來到了家裡。琴姐不顧阿文反對,將小玉留下來照顧。
  • 《陽光普照》鏡頭語言分析
    這部電影就是《陽光普照》。它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苦難,正是這種細膩又憂傷的情感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對它唯美的鏡頭記憶深刻。今天,我們就從鏡頭語言的角度出發,來深度品味其中的內涵。這是影片開頭的一幕,阿豪坐在補習班的教室裡。所有人都趴著補覺,只有他直直地坐著,目光看向畫面之外,若有所思。
  • 豆瓣評分8.4,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只有向陽面
    為了減少後文的劇透,前情概述就到這裡,接下裡迷影會對影片中各人物表述些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也歡迎更多的粉絲們和迷影一起探討。菜頭,本是與阿和稱兄道弟的夥伴,因為替阿和出頭砍傷了人被告到法庭,而在法庭上阿和更是將大部分責任都推向菜頭,菜頭對此一直保持著憤懣,更是比阿和多呆了2年的少年輔育院。
  • 電影推薦:《陽光普照》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 電影《陽光普照》:陽光普照,也有照不到的陰影
    《陽光普照》以阿和與菜頭傷人入獄為引子,講述了由此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當今世界對好與壞的定義,反映了在父母忽略下造成的悲劇,告訴了人們陽光普照並不能長久,陽光下有陰影的地方才能睜開眼。當他從獄中出來後,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麻煩,朋友阿和逃避他,阿和爸爸殺了他,可他只是一個需要被愛的孩子,偏偏沒有人愛他。他出來後真的想找阿和麻煩嗎?他只是一個怕煙味弄髒車的孩子啊!他要的只不過是一點點的關注,可世界終將他拋棄。與此同時,阿和與其哥哥阿豪也是一對悲劇人物,阿和雖是么子卻與哥哥被父母區別對待。
  • 《陽光普照》中的光與暗、善與惡,既不純白、也不全黑
    這是陳建豪的遺言,同時也是電影的點題之處,整部電影外在講述了一個家庭的一件件事,內在則表達人、人性的光與暗。一個成熟、長大、健全的人必然需要平衡的光與暗,光與暗交融,才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人。正如中國的太極,光與暗向來都是相依相存,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