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組建茶葉合作社 茶農產業增收增效

2020-12-26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12月2日,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一直以茶產業為支柱產業。為拓寬銷路,幫助茶農增收,當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茶農」的方式,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此舉以合作社的引領帶動作用,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12月2日,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作為全國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一直以茶產業為支柱產業。為拓寬銷路,幫助茶農增收,當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茶農」的方式,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走進雙江縣勐庫鎮丙山村的茶園,到處是茶農忙碌的身影。這幾天,村民張興明家的50畝茶園剛採摘完今年的最後一撥茶葉,自從加入村裡的茶葉合作社後,張興明家每年的茶葉銷售都供不應求。

丙山村位於雙江縣勐庫鎮,海拔、氣候和土壤都十分適合大葉種茶種植,全村142戶家家戶戶都種茶、制茶,由於管護和茶葉加工技術落後,茶葉的銷量並不大。2013年,丙山村引入茶葉專業合作社,2017年正式掛牌成立,通過「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茶農的路越走越寬。

為調動茶農的生產積極性,合作社積極尋求產銷合作夥伴,實行合同化生產、保護價收購,與多家公司籤訂長期供銷合作協議。

目前,雙江縣累計建成茶園面積25.3萬畝,建成茶葉精製企業64戶,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145個,通過合作社的引領帶動作用,茶葉產業規模逐年發展。合作社已成為雙江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而茶產業也已成為雙江縣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產業之一。(劉珊 劉亮)

相關焦點

  • 雙江縣政協提案建議建設綠色生態茶葉基地
    原標題:雙江縣政協提案建議建設綠色生態茶葉基地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有人口17.7萬人,涉及茶產業的就有14萬人。全縣茶葉總面積23萬畝,其中採摘面積15萬畝,茶農年人均收入近6000元。雙江縣還獲得「中國最美茶鄉」和「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
  • 雲南省臨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度省抽茶葉及相關製品(第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陳娟女)近日,雲南省臨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2020年度省抽茶葉及相關製品(第十期)監督抽檢情況的通告。鳳慶縣紅塘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及相關製品工夫紅茶/三級散裝生產環節符合鳳慶縣紅塘茶葉專業合作社鳳慶縣紅塘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及相關製品
  • 「小茶葉」託起「大產業」
    近年來,在該縣人大代表梁建波的帶領下,茶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昔日漫山的荒坡變成如今的「金山銀山」。「以前種田,辛辛苦苦一年,畝收入也就幾百元,現在種茶一年收入幾千元不成問題,而且還有領頭人和專業合作社,我們對種茶致富很有信心。」談起種茶,農戶梁伯笑得合不攏嘴。
  • 央視:不壓價、不欠款,知名茶企助力雲南雙江冰島茶農復工復產
    據云南臨滄市雙江自治縣勐庫鎮冰島村茶農阿貴介紹,今年的茶葉還是很好賣的,跟去年價格一樣。 為了幫助茶農解決茶葉銷路,各茶企主動與當地茶農對接,增加合作渠道,加大對當地農戶及茶企的採購額,以此推動當地茶葉的加工生產,幫助雲南茶農解決鮮葉收購和茶產品銷售難題。
  • 升級茶產業 還富於茶農 小罐茶助貧困縣脫貧致富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國家貧困縣中有300多個與茶產業有關,其中三分之一以茶葉為支柱產業。作為現代派中國茶代表企業,小罐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自身力量還富於茶農,帶動中國茶產業標準化、智能化發展,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助力。
  • 佤山佤水出好茶,原產地探訪直播助力西盟茶產業發展
    12月4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西盟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善品公社承辦,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主題為「佤山佤水出好茶」的2020年善品公社|西盟普洱茶原產地直播在西盟佤族自治縣西盟商煙街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舉行。
  • 重慶茶業集團打造4000畝高標準茶園,帶動3000多戶農戶增收——
    2005年成立的重慶茶業集團(以下簡稱「重茶集團」),是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多年來,重茶集團不斷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創建高標準產業鏈,用一棵茶樹帶動了周邊3000多戶茶農脫貧增收。「一條龍」服務,茶葉變成「搖錢樹」「今年的夏秋茶茶葉早就訂完了。」
  • 雲南省臨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度省抽食用農產品(第十二期...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雲南省臨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度省抽食用農產品(第十二期)抽檢情況。購進日期/批號分類檢驗結論任務來源/項目名稱1雙江縣北河農貿市場2020-9-21食用農產品符合省抽2雙江縣北河農貿市場
  • 華中科大科技賦能螞蟻堆村 茶產業託起脫貧致富夢
    在臨滄市臨翔區螞蟻堆村,村民們在山裡建茶廠,收入翻幾番,搬出大山住洋樓……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果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近年來,螞蟻堆村緊抓華中科技大學結對幫扶機遇,大力發展茶葉產業,著力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實現從「輸血」到「造血」,開闢了村集體經濟的活水。
  • 桃源:片片茶葉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葉葉」
    近年來常德市桃源縣將茶葉發展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不僅帶動了相關從業人員20萬人,促進了縣域發展。打造了「桃源大葉茶」桃源野茶王」「桃源紅茶」等多個地理品牌,更是先後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等殊榮。好山好水出好茶,桃源地理氣候環境適宜,土壤硒含量高,生產條件得天獨厚。
  • 讓茶葉產業帶動鄉親致富
    原標題:讓茶葉產業帶動鄉親致富   12月17日,記者見到覃小洪時,他正纏著一頭繃帶,這是他16日晚上忙完
  • 大竹「喊山開茶」節 茶農集體拍婚紗照慶豐收
    大竹縣白茶產業委員會黨委書記廖紅軍說:「新時代我們將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兩山』理論,助力鄉村振興,繼續讓祖國增綠,讓農民增收。」  新一輪鄉村振興號角響起 大竹縣已經找準路子  今年大竹白茶長勢喜人,產量更高,質量更優,而且採摘時節比往年提前了5天,上好的「明前茶」,帶給茶農一整年的歡喜。「大竹縣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農民脫貧致富,進而振興鄉村,是走對了路子。」廖紅軍說。「喊山開茶」儀式後,茶農也迎來新一年與合作社籤約的儀式。
  • 一片茶葉丨綠葉子怎樣變成金葉子
    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生態、綠色、有機,才是大田茶葉脫穎而出的真正秘訣。而這正是三明全市茶產業目前正在堅持走的道路。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大田縣東方美人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在屏山鄉,有18家茶葉合作社,蘇啟綿是其中一家的負責人,合作社有43戶茶農,300多畝茶園,涵蓋了從種茶、制茶到銷售各個環節。在2011年成立合作社前,茶農都是「散戶」,「自己做,自己賣,品質也難保證。」蘇啟綿說,那時清香型烏龍茶開始走下坡路,一畝茶產80-100斤,50元一斤還得求著人家買。
  • 從「一片葉子」變成「一條鏈子」:濟南市加快茶產業「三級跳」
    近幾年,新型茶葉經營主體積極用好用足用活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精準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發展茶葉股份合作、特色產業、新業態等多種形式,在資金、土地、人才等一系列要素保障上補齊短板,迎來全市茶產業發展的春天。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蘇恩達來駱駝養殖馴化專業合作社、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村寺溝亨亨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探索「黨支部+農民合作社+農(牧)戶」黨建富民新模式,走出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能增收、村民有奔頭的多贏之路。二是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全國貧困地區72萬多家農民合作社發揮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 凌雲巖佃村: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造血」夯基拔除窮根
    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是關鍵,凌雲縣玉洪瑤族鄉巖佃村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殖產業,逐漸形成了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的喜人局面,在海拔一千多米的瑤山深處書寫著特色產業發展的新篇章。這是凌雲縣玉洪瑤族鄉巖佃村的茶園巖佃村下轄7個自然屯,其中有6個屯都是土山區,以茶葉為主要的傳統經濟作物。黃傳勇曾經是一名茶農,以承包茶園賣茶葉為生。但村裡以前沒有加工廠,交通又不方便,人扛馬馱賣茶葉的日子著實艱辛。
  • 破「疫」進擊 重振陝茶雄風 專訪陝西茶葉產業創新引領人張為國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調研時對茶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傳播弘揚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致富,讓「陝茶」走向世界,陝茶企業重任在肩。東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陝西茶業領域為數不多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陝茶振興浪潮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