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021-03-01 古詩詞名句鑑賞

點上方古詩詞名句鑑賞,再點擊「關注」。查看唐詩宋詞古詩詞,國學、美文分享!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

永夜閒階臥桂影。

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螿,

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鞦韆頃。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青色的煙雲,遮住了月影,從碧海般的晴空裡飛出一輪金燦燦的明鏡。長夜的空階上臥著掛樹的斜影。夜露漸涼之時,多少秋蟬零亂地嗓鳴。思念京都路遠,論路近唯有月宮仙境。

高卷水晶簾兒,展開雲母屏風,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潤了夜月的清冷。待我許多月色澄輝,傾入金樽,直到拂曉連同流霞全都傾盡。再攜帶一張胡床登上南樓,看白玉鋪成的人間,領略素白澄潔的千頃清秋。

泗州:今安徽省泗縣。
冪(mì):煙霧瀰漫貌。
永:長,兼指時間或空間。
寒螿(jiāng):即寒蟬,體小,秋出而鳴。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
藍橋:謂秀才裴航於藍橋會仙女雲英事。唐裴鉶《傳奇·裴航》云:長慶中,有秀才裴航,行於湘漢。同行樊夫人,國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與詩曰:「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宮,何必崎嶇上玉清。」後經藍橋驛側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漿而飲,會雲英,以玉杵臼為禮,結為連理。方知雲英為仙女、樊夫人則雲英之姐也。藍橋,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藍溪之上,故名。
雲母屏:雲母為花崗巖主要成分,可作屏風,豔麗光澤。
佳人:這裡指席間的女性。
流霞:本天上雲霞,語意雙關,借指美酒。《太平廣記》引《抱樸子·須曼卿》曰:蒲坂有須曼卿者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來迎我,乘龍升天。龍行甚疾,頭昂尾低,令人在上危怖。及到天上,先過紫府,金床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仙人以流霞一杯飲我,輒不饑渴。忽然思家,天帝前謁拜失儀,見斥來還。令更自修責,乃可更往。昔淮南王劉安,升天見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稱寡人,遂見謫,守天廁三年。吾何人哉?」河東因號曼卿為「斥仙人」。
胡床:古代一種輕便坐具,可以摺疊。

此詞通篇都寫賞月。上片開頭寫詞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詩中「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句意,「青煙」指遮蔽月光的雲影。夜空像茫茫碧海,無邊無際;一輪明月穿過雲層,像一面金鏡飛上碧空,金色的光輝照亮了天上人間。「飛」字寫乍見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處飛來,充滿驚異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過永夜、閒階、涼露、寒蟬等物象,極寫月夜的靜寂清冷,描繪出一幅充滿涼意的,悠長寂寞的中秋月夜圖,烘託出詞人的孤寂心境和萬千感慨,流露出詞人對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戀。

以下兩句,寫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詞中引用,以藍橋神仙窟代指蟾宮月窟。這兩句意思是說,京城邈遠難至,倒是這一輪明月,與人為伴,對人更加親近。作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曾三次任京官,後面兩次都是因牽連黨爭而去職,被貶外郡;作此詞前不久詞人雖得脫出黨籍,起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無知音。「神京遠」的「遠」,主要是從政治的含意說的。

上面這幾句讚美眷戀中透出了幾分悽清。這時作者已五十八歲,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歸來園隱居,自號「歸來子」,忘情仕進,此詞對仕途坎坷,也僅微露悵恨而已,全詞的主調,仍然是曠達豪放的。兩句明白點出孤寂心情,意脈緊接上文,而揚景則由環境景物轉到望月抒懷。

下片轉寫室內宴飲賞月。捲簾、開屏,都是為使月光遍滿,為下文「付與金尊」預作地步,表現了對明月的極端愛悅。「淡指粉」的「淡」字也與月光極協調。水晶做成的帘子高高捲起,雲母屏風已經打開,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內,宛如浸潤著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頻頻舉懷,飲酒賞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輝全部納入金尊之中,待天曉時同著流霞,一道飲盡。

結尾寫登樓賞月,由室內轉到室外。夜更深,月更明,雖然夜深露冷,作者賞月的興致不但沒有衰減,反而更加豪壯。用「玉做人間」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謂奇想自外飛來。它既寫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間消除黑暗和汙濁,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看玉做人間,素鞦韆頃」作豪放之語,兩句包舉八荒,麗而且壯,使通篇為之增色。

全詞從天上到人間,又從人間到天上,天上人間渾然一體,境界闊大,想像豐富,詞氣雄放,與東坡詞頗有相似之處。全詞以月起,以月結,首尾呼應,渾然天成。篇中明寫、暗寫相結合,將月之色、光、形、神,人對月之憐愛迷戀,寫得極為生動入微。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微信推送改版了,我不想錯過你
點[在看]後,才能看到我👇

相關焦點

  • 宋詞1-5晁補之5首-原文+音頻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 宋詞三百首|洞仙歌·冰肌玉骨
    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僕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
  • 一天一首古詩詞——鵲橋仙
    李商隱《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5.忍顧:怎忍回視。6.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 60篇中秋詩詞散文朗誦、賞析合集,祝所有的朋友們中秋節快樂!
    經典詠流傳: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華經典資源庫:蘇軾《水調歌頭》康震《唐詩宋詞的風骨氣韻》之《水調歌頭》瞿弦和朗誦 曾思、王菲演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01 千裡共嬋娟《楊雨話中秋》02  二千裡外故人心《楊雨話中秋》03 肝肺皆冰雪《楊雨話中秋》04 但願長圓如此夜《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辛棄疾 | 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彭元遜《六醜·楊花》
    這是一首詠物詞。詞人移情楊花,賦予它人性,借花之飄零寫自己流離失所的悲哀。上闋寫自己飄零四海,無處寄身的亡國之嘆,「似東風老大,那復有當時風氣。」起筆寫東風無力,失去當時活力,哀情流露。「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蕩何世?」楊花此時本是柔情萬種的,然而作者眼中看到卻終須飄零。對比的反差反映了作者眼中皆悲色,反映出心境的悲涼。「但憶臨官道,暫來不住,便出門千裡。
  • 中秋古詩詞100首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誰與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006.
  • 一天一首古詩詞——踏莎行·細草愁煙
    以香爐裡燒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薰香的殘灰,比擬自己內心千迴百轉的愁腸已然斷盡,比擬自己情緒的冷落哀傷,也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這裡只是客觀地寫出「帶緩羅衣,香殘蕙炷」,更見其含蓄。唯其不直說出來,才不會受個別情事的局限,才能給人無限深遠的想像與聯想。接著「天長不禁迢迢路」一句為上二句作結,兩個對偶的雙式短句緊接一個長句,嚴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攔。
  •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
  • 同是《西江月》,蘇軾作於中秋,辛棄疾作於夏夜,究竟誰更好呢
    都是因為人生的失意,輾轉難臥間作下的詞作,只是一個是寫於寒涼的中秋時分,一個是作於點點細雨的夏夜。但也絲毫不妨礙這兩個宋詞巔峰詩人隔著時空的默契,就讓我們一起步入詞中,好好來欣賞一下名家們的作品吧!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詞的開篇,蘇軾就將世間萬事歸結為一場夢境,寥寥12字寫盡了人生的虛無縹緲與時間的消逝之快。第二句寫的時,詞人聽見秋風將落葉吹進走廊的聲音,心中不由得也跟隨著突如其來的蕭瑟秋意而感到憂愁悲涼。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徐鉉《春分日》
    徐鉉,作為李煜的重臣——吏部尚書,文臣,他是不可能不在落花時節,想起南唐,想起家鄉揚州,想起他日思夜想的詩意江南,以及故主李煜和其絕命之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因而,讀徐鉉的《春分日》,更應了解其個人感懷之外的貳臣之悲。那位高樓上的女子,不正如南唐的那些歌聲,引得詩人愁腸百結。
  • 李清照最罕見的一首祝壽詞,令古今學者爭論不休!
    宋詞自蘇東坡進行「以詩為詞」的改革之後,大大提高了其抒情表達能力,題材內容也得到擴展,不再僅僅局限於風花雪月、羈旅悲愁、個人際遇之事。在蘇東坡筆下,無事無物不可入詞,交際唱酬、打獵出遊、農事耕種、讀書閒居、詠史懷古、調侃好友,盡皆可以宋詞寫就。而至南宋,宋詞題材發展更為廣泛,甚至成為專門的應用文體,比如用來祝壽。
  • 《宋詞三百首》僅有的兩首僧人詞,其中一首被贊為兩宋最佳
    #每天一首古詩詞為何兩宋詞體繁盛,卻少有僧人填詞呢?原因大概可能要歸咎於「詞為豔科」上!歷來詩言志,詩是正統文學,而在北宋詞被歸為小道,為歌宴娛樂所享。因而戒律嚴格的僧人就很少填詞,即便有,也大多是「有蔬筍氣」的佛理詞。而吟風弄月、具備藝術美感的「無蔬筍氣」僧人詞卻是更加少見了。
  • 47歲蘇軾登山賞景,一首婉約宋詞清麗無比,最後7字成電視劇名字
    可見古代文人的風情是很萬種的,就如宋代大詩人蘇軾,其瀟灑一生,性格耿直豪爽,就算到了四十七歲高齡照樣喜歡爬山涉水的遊覽名勝古蹟,而且在過程中還特喜歡吟詩作對,當中他有一首宋詞特別是婉美清雅,以至於流傳到今日名稱為電視劇的劇名。大家知道該詩詞是哪一首嗎?
  • 優雅的字符串,百世流芳-可聽的古詩詞
    他一直很喜歡古詩詞歌曲,通過一首充滿魅力的歌曲,感受到就是中國古詩詞文化,他是深刻、有意義和優雅的美。這種美是中國所獨有的,值得一代又一代繼承。讓我們談談我最喜歡的古詩詞首歌。一、古詩詞歌曲的起源與演變詩的起源。
  • 小學常考必背古詩詞80首(附拼音)!一天一首,強烈建議人手一份
    小學常考必背古詩詞80首(附拼音)!一天一首,強烈建議人手一份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前前後後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那時候起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詩詞歌賦就被流傳了下來,而現在這些文學作品早已進入義務教育的學習內容,從小學開始就必須要學習掌握的。
  • 一首悲涼的古詩詞,開頭三句,就已經讓人落淚
    元曲,是和唐詩、宋詞齊名的體裁,但是和後兩者相比,大家對元曲的熟悉程度顯然更低。這當然也有作者的原因。唐詩之中有李白和杜甫,宋詞之中有蘇軾和辛棄疾,而元曲的代表人物,似乎就沒有那麼出名的了。今天說的這位作家就是元曲作家,他的名字叫曾瑞。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文天祥《 過零丁洋》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國帶您學古詩《中小學必背古詩詞》孔孟之道國學機K4plus編號:2915過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