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蘇軾登山賞景,一首婉約宋詞清麗無比,最後7字成電視劇名字

2020-12-25 史社性也

古代詩人都愛好遊山玩水,如李白杜甫,除了遊山玩水還喜歡尋高人求仙丹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可見古代文人的風情是很萬種的,就如宋代大詩人蘇軾,其瀟灑一生,性格耿直豪爽,就算到了四十七歲高齡照樣喜歡爬山涉水的遊覽名勝古蹟,而且在過程中還特喜歡吟詩作對,當中他有一首宋詞特別是婉美清雅,以至於流傳到今日名稱為電視劇的劇名。

大家知道該詩詞是哪一首嗎?

01

蘇軾不僅是玩貨還是一個吃貨,一生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地方,遊覽各地勝景至於還貪圖當地特色美食,吃飽玩夠後就自我感嘆一番,創下不少千古名詩。

由於他才華出眾,受到宋朝廷的賞識就賦予一個汝州官職,因為蘇軾就愉快的騎馬趕赴河南。

那年,正值秋後初冬,蘇東坡跟友人路過安徽泗縣,看見那裡風景如畫,逐暫時停留下來,攀登當地名山,遊覽美景。雖然當時中原迎來冬季,可是這泗縣卻一片大好春光,處處鳥語花香,綠草滿坡,蘇東坡見狀心情大好,就跟友人一起即興作了一首詩詞。

此宋詞名字叫《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是蘇軾得意時的風雅之作。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其可能是受到任職官位影響,故此心情十分愉快,而該詩開頭先陳述了時間,其在元豐七年的十二月二十四號。而元豐是宋朝宋神宗的稱帝年號,一共用了八年,而第七年為公元1084年。

蘇軾赴任途中,攜同基友劉倩叔一起遊覽泗縣的南山。此時,天空撒落一場濛濛細雨,風斜著吹拂蘇軾兩人的臉龐,稀疏的柳樹間升起嫋嫋煙氣,看起來猶如仙境。

從山上眺望遠方的時候,作者清晰的看見洛水蜿蜒向前,且已經放過嚴寒時節,而周邊到處出彰顯著勃勃朝氣,十分的迷人壯觀。

遊玩山水的蘇軾這時還不忘跟劉姓好友一起泡茶扯人生。於是就有了這一句:「雪沫乳花浮午盞」指的是古人喜歡烹茶所飲,而宋朝的茶水一般會烹飪到浮現出乳白泡沫為止,這樣的茶,他們才會覺得高檔。

「午盞」多是古代中午時用餐使用的杯盞,一個午字,則表明了合喝茶的時候,有可能蘇軾當時正在喝下午茶。

喝完茶,蘇東坡跟基友友開始品嘗甜點,這時候用盤子盛上來清甜的蒿筍跟嫩滑的蓼芽菜,而這裡的春盤又體現出了當地的傳統風俗,「迎立春」。

該習俗自唐朝以來一直得到沿襲,通常是用上述的兩種素菜配以春餅,送給親戚朋友享用,就像端午節包粽子,送人一樣。

02

蘇軾的這首宋詞《浣溪沙》雖字數寥寥無幾,但字字之間包含信息,既彰顯當時南山的勝景,又描繪了時節、風俗、情景跟心情等。

像「細雨斜風作曉寒」直接就道破此刻屬於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而泗縣有一處叫十裡灘的地方,剛好被一場小雨洗刷,接著天空放晴,嫩柳在河灘岸邊隨風飄柔,顯得風情萬種。

蘇軾的該首宋詞無疑歸於遊詞一類,詳述當年早春的蓬勃景色,而作者跟朋友則攜手踏青,一同遊山玩水,期間還帶了工具、食品,在山林之間進行了野炊、包括煮茶喝茶吃甜點等。

而當中的「細雨斜風作曉寒」一詞更是受到世人所贍仰,且在到了現代,後7字還被中國電視劇組採納為一部電視劇的名字,雖然蘇軾收不到版權費,但卻證明了蘇東坡的宋詞,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說明,中國人骨子裡,還是喜歡吟詩作對,且喜好遊山玩水的。

其實不僅是後面的七個字被用來當電視劇名,前面三個字「浣溪沙」也被某網路遊戲拿來當遊戲材料名。

然而細究下去的話,我們會發現浣溪沙其實是唐朝的一首樂曲,當時唐玄宗在位,民間教坊出現一首曲子,後有人起名叫「浣溪沙」,用於詞牌名字。

其調有42個字,上三句乃三平韻,下三句則是兩平韻,可見蘇軾對唐朝的樂曲也深有研究,不然不會以此取名。

而當中的「細雨斜風」也大有來頭,其源自晚唐詩人唐韋莊先生的詩作《題貂黃嶺官軍》裡面有一句:「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所以不能排除宋朝的蘇軾由此影響,而調用了裡面的斜風細雨,倒轉過來就成了自己的「細雨斜風」。

不管怎麼說,蘇東坡的這首《浣溪沙》確實把當時的景色敘述的活靈活現,而且採用時間軸來鋪墊敘述景色跟物品,上半段詞描寫立春的生機之境,下半段則表露出蘇軾當天跟好友的一系列行程跟吃喝玩度,先是在野外搞一頓野炊,烹茶時不在乎時間,煮到茶水泛起泡沫為止,可見他們在那裡待了很久。

而這番意境又很好的襯託出蘇軾當時的心境,要知道那一天是1084年12月24日,這對新任官職的蘇軾來說有著很大意義。想同年三月初,蘇軾還在湖北黃岡過著被貶的潦倒生活,然而熬到被任職汝州的團副練後,這代表著蘇東坡的仕途有了新機遇,久旱逢甘霖蘇軾悲苦一段時日後,終於迎來新的工作機會,所以他在赴任的路上,變得吃得香睡得甜,遊玩起來特別的暢快,所以那時的他有了更好的靈感寫下這一首千古名詞。

通過一首詩詞便可以了解古人的經歷,好的詩詞更可以讓人身臨其境、心胸豁達,好的文採也能得到別人的稱讚。

正如蘇軾,只用一首詞便表達了自己的心境,足以證明詩詞的魅力所在。

通過閱讀詩詞,後人還可借鑑,從而提升自己,不得不說詩詞對於後人的影響是極大的。

有人說「一個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與詩詞有關,詩詞讓你溫文爾雅、謙遜有加。

詩詞對於人們的影響確實很大,在古代更是如此,為什麼古人很小的時候就熟讀詩詞,因為這會影響他的一生。

在詩詞裡面,他們可以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人生的標杆。

詩詞更能讓你在學校在社會大放光彩,在同齡人中你會更早寫出錦繡文章,在演講時更能夠出口成章。

從古至今,但凡那些集大成者,流芳千古之輩,無不精通詩詞,即使是今日的文學大師,也對詩詞研究頗深。

學習詩詞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還可以給自己帶來物質財富

有人說:「別人小時候就學詩詞,我現在已經30歲、40歲,甚至50歲了,還來得及嗎?

當然不晚,什麼時候學都不晚,就怕你從來沒有開始過!

相信有一件事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每次在教孩子古詩詞的時候,孩子沒學會,自己卻學會了,每學完一首都覺得很開心,這就是詩詞的魅力

喜歡詩詞,不分男女,古代有李清照,現代也有不少,這不就有個北大才女琬如,她就非常痴迷於詩詞。她說詩詞可以讓人越千年,共情於先賢,感嘆古人之悲喜,讀詩詞更是一件美好而又令人愉悅的事。

為此她編著《飛花令》,說起飛花令,大家並不陌生,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就非常受歡迎,算是一個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節目。

「飛花令」本是古代人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誕生於西周,在盛唐時期非常流行。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或者作為孩子的課外讀物,不妨在閒暇之餘,讀一讀古代的詩詞,陶冶情操

這裡有柳永痛飲狂歌灑下的寂寞清愁……

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月光劍影……

更有陸遊的夢鄉迴蕩著鐵骨錚錚……

一杯佳茗、一彎明月、一卷詩詞,在唯美詩詞中體會人生百態。

購買連結如下:一年365天,每天一首古詩詞,學生不可缺少的課外讀物,書不貴,也就是一件衣服的錢。

相關焦點

  • 徹夜難眠,卻成就蘇軾最婉約宋詞:前10字驚豔,後12字成歌詞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蘇軾應該很少有徹夜難眠的情況。試想一下,這個5000年來活得最瀟灑的詞人,還曾經經歷了烏臺詩案的死裡逃生,有什麼事情不能讓他放下呢,有什麼事情能讓他徹夜不眠?實際上蘇軾也是一個普通人,他和我們每個人的心境並無沒有太大的差別。
  • 蘇軾即興而作的一首宋詞,第1句7字中有3個「多」,詩詞中少見!
    蘇軾作為古典詩詞史上最偉大的詞人,他的才華和知識儲備毋庸置疑的,但即便如此,他也很少有即興創作的作品。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詞,就是蘇軾的一首即興創作的作品。第一句宋詞當中,七個字竟然有三個「多」,這在詩詞史上可並不多見。我們且看這首宋詞的全文。
  • 蘇軾一首冷門宋詞,其中一句被周杰倫選為歌曲名字,紅遍大江南北
    那麼,「東風破」這個極具詩意的名字是如何來的呢?周杰倫在歌曲《紅模仿》裡唱道:「中國風的歌曲有增無減,是好是壞問方文山最清楚。從娘子唱到雙截棍,東風破到發如雪,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多樣的兒曲風,獨愛中國風。」
  • 蘇軾最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
    比李白小三百多歲的蘇軾,雖然沒有李白身上的俠者風範,但內心的堅強與狂傲,絲毫不遜於李白,可謂伯仲之間。蘇軾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蘇軾最隨意的一首詞,卻傳到如今,最後一句奉為經典,至今被引用
    蘇軾,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可以說是稱霸文壇很多年,被奉為天花板的存在,無論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豁達,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亦或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都成了蘇軾千古流芳的原因,在哪一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詣。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思念之詞,開篇14個字,足以讓人淚目
    一首經典之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他被差往密州,中秋佳節,思念難解而作,讓人心痛,千年後仍然流傳。還有《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也是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蘇軾被貶謫至惠州,晚上夜宿造口,孤獨的心緒湧上心頭,雨夜驚夢之後,寫下這首扣人心弦的詞作。
  • 《宋詞三百首》裡最美的10首宋詞,詩情畫意,人間絕美
    人們鍾愛宋詞,因它婉約的風致,深情無限,總是用精巧的語言,細膩的情感,敲擊著讀者的心靈。
  • 李清照:婉約清麗賢淑剛毅,獨樹一幟唯我易安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每每吟誦李清照這首《一剪梅》,心中不免湧現一種淡淡的,雅致的,從容的,唯美的悲憫之情,同時令人浮想聯翩……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與宋詞是兩座無與倫比的高峰。
  • 蘇軾用散文句法寫成的一首送別宋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要說起來蘇軾對於宋詞的發展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也正是因為在他的筆下,宋詞的豪放詞派才真正確立下來;也正是在他的筆下提出了以詩為詞的創作方法,讓宋詞無論是境界還是寫法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蘇軾或許不是一位文學理論家,但是他卻是一個宋詞的實踐家。
  • 秦觀最傷心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堪稱千古絕唱,蘇軾讀了痛心無比(二)
    要不是蘇軾在一邊勸慰,秦觀真想一頭撞死在牆上。修養生息了三年,三年後,秦觀經不住科舉的誘惑,再考「賢良方正」,一口氣寫了50篇《策論》,可是考官並不覺得怎樣,覺得是牢騷之作,他的名字也再一次劃掉。秦觀這回真要瘋了,一氣之下,招呼也沒有打,離開了京都。他發誓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
  • 蘇軾一生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雖僅有7字,但寓意深刻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名句,雖僅有7個字最讓人深刻,但裡頭的每個字都寓意深刻,不妨跟著我來了解理解。《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晏殊《蝶戀花》乃婉約詞極品,豪放詞宗蘇軾也作一首,可與之媲美
    晏殊是北宋婉約詞作者的代表人物,而蘇軾則以豪放詞著名,他二人各有一首《蝶戀花》。前者因境界遼闊高遠,久負盛名,被王國維用作「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第一重境界」的代名詞;後者豪邁於婉約,佳句不斷,開宋詞新風。兩詞各有千秋,讀罷令人回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兩位大家的詞作吧。
  • 在柔弱詞風中別開生面,北宋一首詞,乃當之無愧宋詞第一名篇
    在蘇軾生活的時代,婉約詞是佔據詞壇主流的。我們梳理宋詞的發展歷程也就能夠看出,從唐朝末年的花間詞五代詞,到北宋的大小晏,都是力爭在詩詞當中表達出纏綿的情感、委婉細膩的情意。一直到和蘇軾同時代柳永的出現,宋詞的婉約詞更是發展到了極致。蘇軾對於當時的宋詞創作有一種自覺的意識,他會自覺的把自己的宋詞作品創作和道士的時代要求風格聯繫到一起。
  • 蘇軾一生起起落落,醒悟後寫下宋詞名句,雖只有7字,但寓意深刻
    蘇軾的豪放宋詞我們已經讀過很多。後人在評價蘇軾成就的時候說,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曠達瀟灑,無往而不可。蘇軾以其過人的才華,不僅徵服了朝中眾位大臣,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大宋三朝皇帝都成了他的粉絲。蘇軾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他與妻子王弗的感情令人動容。他曾為妻子做過一首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 蘇軾,有一首詞抄,襲韓愈的唐詩,卻成為寫春景的傳世佳作
    從小背誦唐詩宋詞,而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絕對是非常熟悉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對他詞作的熟悉,其實他這個人本身也是很有趣的。蘇軾不僅僅在宋詞方面有著很高的建樹,而且本身對於書法畫作都有一定的水平。並且蘇軾這個人本身就是性格開朗的人,所以他的作品也就繼承了他的性格。由此哪怕是他的政敵,依舊願意成為他的知己朋友。由此可見,蘇軾的人格魅力是多麼的耀眼。
  • 夜晚無心睡眠,蘇軾在院中寫了一首詞,最後5個字,盡顯孤獨寂寞
    可恨上天並不憐憫才華橫溢之人,蘇軾的一生歷經坎坷。他在官場浸淫多年,時常會有自己的無可奈何,也難免有消沉落寞無人理解陪伴的時候。每逢此時,他都會提筆寫詩,抒發滿懷寂寞。雖無人能懂,但日久天長的落寞也磨鍊得他無比豁達睿智。
  • 80歲張先,納了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諷刺,最後一句經典
    張先當時已經是一個80歲的老朽,卻還正忙著與一個18歲的年輕女孩結婚。張先也是精通文墨之人,他還親自寫了一首詩,全文意思大概是說,我80歲,你18歲,我是白頭你是紅顏,咱倆歲數其實差距不大,只是隔著一個花甲罷了。蘇東坡聽了張先這首詩,感到很有笑點,他立即回詩。
  • 洞房當日,被蘇軾寫一首無理詩調侃,新郎只回了14字蘇軾再沒說話
    北宋詞壇,高手如雲,如今還能被咱們記住名字的文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有個人的成名卻總讓人覺得有些「冤」,他就是張先。張先是北宋有名的詞作家,樂府詩、情詞都是他的絕活兒,當時很受宰相晏殊的賞識。當年已年過80時的張先納了個18歲的妾室,這在古代倒也常見,錯就錯在他當日邀請了文壇「毒舌」蘇軾參加婚宴。明明是人家大喜之日、洞房之日,蘇軾卻當眾寫了一首頗為無理的洞房詩來調侃他。當時蘇軾寫的詩名叫《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目前此詩已經失傳。但從題目上我們也看得出,蘇軾這詩擺明了是有意為難對方。
  • 蘇軾的一首冷門詞,語言清麗,哲理深邃,最後一句耐人尋味
    蘇軾是一個千年難遇的天才,他少年得志21歲進士及第,不僅文章寫得好,書法寫得棒,詩詞散文樣樣拿手。誰在上學的時候沒有背過蘇軾的《念奴嬌》《水調歌頭》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可是蘇軾生平所作的第一首詞,竟是在他37歲的時候。
  • 61歲蘇軾在海南寫下最悲的中秋宋詞,第2句1個字很是扎眼
    當我們把蘇軾和中秋節這兩個關鍵詞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很容易想到的就是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那是蘇軾關於中秋節最著名的宋詞,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熟知所傳唱。把盞悽然北望這首宋詞就是宋代的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也是蘇軾最著名的以「西江月」為詞牌名的宋詞作品。從情感上來講,這首宋詞所寫的情愫非常的悲哀低沉。畢竟當時的蘇軾已經年過花甲,畢竟當時的蘇軾被貶到海南儋州——當時尚未開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