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對話了《八佰》出品人、總製片人、長江商學院EMBA校友梁靜。生於演藝世家,多重身份轉變,從珠寶設計師到金馬獎女演員,再到製片人、出品人、董事長……走向人生半程,她更加獨立、自信、專注。讓我們聽她聊聊自己如何從一個 「學渣」蛻變成獨當一面的製片人,以及那些與《八佰》有關的日子。
梁靜
《八佰》出品人、總製片人
長江商學院EMBA30期校友
一個40歲的女演員,從臺前轉到幕後,重新開始讀商學院,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的。同學們都說我一點架子都沒有,也不像明星。我想:這就對了。來到這裡,我已經做好了從零開始的準備。
就像我進入長江看到的第一句話一樣: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這句話也成為我的一個心理支點,我覺得只有這樣的心態才可以做成更大的事兒。
——梁靜
8月21日,當一卷蜿蜒的膠片劃破黑暗的銀幕底色定格成金光閃閃的龍標,當一串別致的編號「電審故字[2019]第800號」赫然出現在全國各地的觀眾眼前,觀眾們終於迎來了久違的振奮時刻----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也意味著,梁靜與管虎長達十年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
《八佰》被視為疫情後影院復工的「救市之作」,影片上映25天票房已突破26億,還帶動著內地影市大盤的蒸蒸日上。但梁靜不敢「居功」:「有人說是《八佰》救了電影行業,真不是,其實是觀眾救了這個行業。」
在影院之外,《八佰》的映後效應也在不斷延伸:原來冷冷清清的四行倉庫彈孔牆下,現在每天都擠滿了來獻花的人群,還有人為電影中的「羊拐」、「老鐵」送來他們最愛的煙和酒……
梁靜感慨:「這便是藝術的魅力吧。」
在《八佰》製片組裡,梁靜和朱文玖兩人配合默契:朱文玖熟悉製作環節,把控現場成本;梁靜主要承擔碼盤、找錢和「管」虎。
每當朱文玖想壓製作成本,但搞不定導演的時候,就會把梁靜搬出來,梁靜總是瞬間就能想辦法搞定。
有同事戲稱:「靜姐就是『管』虎的女人。」
即便導演和製片人被認為是天敵,梁靜仍然最大化的「保護老虎的創作」。「有一定的項目積累之後,導演也有製片人思維,製片人也會有導演思維。」磨合的作用是相互的。梁靜覺得,在和管虎相互融合、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有默契和共同的方向。
《八佰》拍攝現場
梁靜(左一)與管虎(左二)及一眾主創
《八佰》劇組最核心的靈魂人物,終究是導演管虎。「就像其它行業一樣,每個項目肯定會有項目經理,得聽這個人的,這個人至關重要。劇組也肯定要有一個靈魂人物,之於《八佰》,就是管虎。」梁靜在專訪中表示。
管虎有統領大局的能力,更有打破常規的魄力。他大膽挑戰了觀眾的觀影習慣,作為有話語權的藝術表達者,他有責任有使命將觀眾引領到一個全新的獨特視角上去。美術指導林木和攝影指導曹鬱,都是金馬獎加身的業內一線幕後工作者,他們為了《八佰》甚至連續一兩年不接戲,只因「第一眼就愛上了」。
在《老炮兒》劇組時,馮小剛曾經向管虎討教:「虎子,你能不能教教我,你是怎麼讓團隊裡每個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跑著幹活、井井有條,真的就像一個部隊一樣?」
管虎回答:「可能是我以身作則帶來的」。管虎從來不遲到,說幾點出工,肯定第一個站在現場,雷打不動。
《八佰》經歷的波折有多少,管虎的壓力就有多大。他始終用「勝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來鼓勵自己。
梁靜透露,管虎在現場從來不發火,因為發火沒用。他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特別懂得平復所有人的情緒。他是一個超強意志力的人。
這位永遠第一個到達現場、工作期間情緒永遠穩定的領導者,憑著一股紳士態度,得到了所有人的敬重。
十年醞釀,幾度擱置;越是艱辛,越有不舍。梁靜設想過很多次《八佰》殺青一刻的場景,「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抱頭痛哭?」結果並沒有。
殺青的那一天,管虎摟著梁靜,和主創一起站在電影最後一幕將士們衝過的那座橋上,眼前是絢爛煙花,耳邊是歡呼激蕩。
殺青第二天,其他人整理行裝準備回家,而管虎又回到片場,在自己親手搭建的場地裡,目送同事和場工帶著電線和燈架離開,此時離愁的情緒一下子湧入,於是感慨了一句「以後再來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晚上聚餐,管虎和劇組的兄弟摟在一起唱《真心英雄》,一向克制的管虎哭了,哭得像個孩子。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耳熟能詳的旋律將情緒烘託至頂點,梁靜一下明白了管虎心中的五味雜陳。那一瞬間,她忽然想起來騎在馬背上孤身奮戰的趙子龍——只有管虎堅持帶動著團隊,團隊才毫無保留地信任他,「他用真誠打動所有人」。
梁靜在寫給管虎的信中,將千情萬緒凝練成為一句:「你有著詩人一般的浪漫情懷,也有著軍人一般的鋼鐵意志。」
身邊的人都說,梁靜只要一講起管虎,眼睛裡都是光。《八佰》票房突破十五億的那天恰巧是七夕,梁靜給管虎寫了一封信,不吝嗇地用了「謙遜且克制」「深情而堅韌」「孤獨而浪漫」來稱讚他,感恩於兩人一同見證「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梁靜七夕當天寫給管虎的信
梁靜感慨,「夫妻就像一家企業的合伙人,從不同的成長環境走到一起,若各懷心思肯定會分崩離析。只有三觀高度統一,才有可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們倆非常善於溝通,只要有一方感覺到不舒服,就會主動說出來,彼此交流意見,在有效時間內化解分歧。」
什麼時候該支持、什麼時候該拒絕,什麼時候該以妻子的身份去陪伴----這是梁靜在第一次以總製片人身份操盤《八佰》項目後,學到的最為寶貴的經驗。
《八佰》的周期之長,足以讓梁靜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從女演員到製片人的轉身。
「對女演員來講,年齡有一定的局限。不是說上了年齡不能演戲,而是空間小了、機會少了。那該怎麼辦?有的時候人就得學會把被動轉為主動,可能換一個賽道就會讓我自己更有價值感,同時也能讓我重新找到自己新的可能性,打開另一扇窗。」
2016年底,有一天,梁靜跟管虎出門跑步,一路氣喘籲籲地說明了自己的打算——當製片人,管理公司。
「我就是想保護管虎的創作,保護他的純粹,真正搞藝術的人不該被商業幹擾。」
創立公司之後,梁靜突然有了壓力,圈內的朋友推薦梁靜去讀商學院,了解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梁靜選擇了長江:「讓我能從基礎學起,能沉浸在全方位商業的世界裡,長江會更適合我。」
在《八佰》開機之時,梁靜作為2017年秋季EMBA新生入學長江商學院。進入長江,梁靜把自己的姿態擺得很低:「我一直跟同學們說『我是學渣』,是最努力的學渣。」
梁靜有意識地想要克服「專注度不夠」的弱點,強迫自己上課時坐在前兩排,像海綿一樣如饑似渴地汲取商業管理知識。一次小組討論過後,梁靜把筆記本落在了教室裡,撿到筆記本的同學,拍了一張照片發到群裡尋找失主,梁靜連忙回復「是我的」。
群裡沸騰了:「天吶靜姐,你的筆記簡直太認真了!」面面俱到的內容,條理清晰的書面,娟秀流暢的筆跡,梁靜在筆記本裡寫下了滿滿當當的知識點。她的「網紅筆記」成為了範本,被許多同學傳閱,還有人專門借去重新補充自己的筆記。
梁靜在讀長江EMBA時的筆記
梁靜追求的專注不允許她浪費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在長江讀EMBA期間,她下載了每一位教授的所有課件,對著梳理課堂筆記,一有時間就打開重溫,這樣的刻苦讓梁靜「有安全感」。
在學習「做商人」的過程中,梁靜幾乎沒有糾結:要想經營好公司,就得跳出原來的藝術家思維。「管虎工作室」的結束與「7印象」的開始,讓梁靜很快認識到:管虎固然是公司的核心品牌,但如果只發展這一支品牌,公司是有局限性的。
一個導演一輩子只能拍十幾部作品,通過整合資源,幫助其它導演,就可以實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成全他人也是在幫助自己。於是,7印象也開啟了「7望計劃」,旨在支持有才華的年輕導演創作,同時,公司陸續製作出品了「鬼吹燈」IP系列超級網劇、《古董局中局2》等爆款作品。
在《八佰》上映後,梁靜非常感動,她所在的長江EMBA班上,很多同學都組織了企業包場。「當時我很真誠地說,《八佰》特別適合企業團建,因為集體觀看《八佰》會讓所有員工感到振奮,能喚醒所有人的主人翁意識、團隊精神、愛國情緒。」
《八佰》的作用力不會到此為止,梁靜的腳步也不會:「人總是有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吧,得到了一個肯定之後,還會希望有下一個。」
左:梁靜與項兵院長
右:畢業典禮上梁靜(右一)與同學合影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正如梁靜在長江EMBA畢業典禮後的自白:「人生很長也很短,只要你有心,就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到更多面的自己,學會拓展自己的價值,這是我在學習中的深切感悟。」
這部電影走過的路實在漫長。
從去年6月到現在,觀眾等待了400多天。梁靜,則陪管虎「磨」了十年。
早在梁靜與管虎認識之前,一部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故事的草稿就已經躺在管虎的電腦裡了,彼時還只是一個傳統的戰爭題材。
戰後的四行倉庫
但管虎要的不只如此。「一場獨特的戰役一定要用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切入」梁靜說到。
「他就是想藉助一場『不起眼』的戰役。讓觀眾反思人性和民族性。」管虎始終致力於用電影作品和當下對話,與觀眾對話。在梁靜眼裡,這是管虎最獨特的一點,「一個民族如果只在勝仗中不停自嗨,是無法進步的。一場小的敗仗令人心生屈辱感,反而會啟發群眾的覺醒。」
項目初期,主創團隊就達成了一致:必須搭建實景拍攝,而當時的四行倉庫遺址已經成為從小商品批發市場變成了歷史博物館。他們必須找到一處合適的場地,還原出1937年蘇州河兩岸原貌,聽起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歷時3年,直到2015年《老炮兒》慶功宴上,團隊恰巧得知華誼實景娛樂在蘇州陽澄湖邊有一塊200餘畝的空地,可以實現《八佰》的場景搭建。
《八佰》團隊著手在這片200多畝的平地上精密規劃、搭建「夢想」。梁靜形容「他們就像房地產開發商一樣」,戴著包工頭同款安全帽,日日重複兩點一線的軌跡,往返於公司沙盤和蘇州工地之間。
場地即將搭建完成之際,卻遭遇了罕見雨季。蘇州的連續降雨不留情面地給劇組澆了一盆冷水,2017年初開機的計劃被徹底打斷。為了保證拍攝安全,萬無一失,加固工程又耽誤了半年。工期也耽誤了原定演員的檔期,只能一個一個角色重新找演員。
搭建拍攝場地的施工現場
盼到開機,又是八個月的硬仗——光地面的子彈炸點就布置了50000個,相當於十部大電視劇的量。在IMAX鏡頭下,一切細節都必須「真」: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打造質感細膩的煙霧;布置300顆照明彈和2400多盞檯燈,最大化實現光影的詩意。
《八佰》劇組研發「照明彈」
國內大概很難找出第二個團隊敢像《八佰》這樣拍戰爭電影。梁靜羅列了一串數字細數兩年多來精益求精的「業績」:700頁施工圖紙,1:1複製四行倉庫,搭建68棟建築、挖出一條長達200米長、53米寬的「蘇州河」……成本無疑是高昂的,僅僅是在蘇州那塊200畝的地上1:1還原蘇州河北岸戰場。王中磊開玩笑,投《八佰》就是「瘋了唄」。
《八佰》美術設計圖
在《八佰》雲首映禮上,正在和管虎導演在丹東拍攝新電影《金剛川》的吳京(長江商學院EMBA28期校友),八個月來第一次進影院,幾度落淚:「能夠有這麼強大的團隊是中國電影之幸,讓中國戰爭電影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中國戰爭影史上,乃至中國工業電影的史冊上,想必都會留下《八佰》的姓名。而《八佰》之於梁靜,這部「生命中最重要的電影」,大概也將是她人生新一篇章的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