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中,湘雲想自已做東然後擬題目起詩社,寶釵便給她出主意請人吃蟹,她這樣說:「這個我已經有個主意了。我們當鋪裡有個夥計,他們地裡出的好螃蟹,前兒送了幾個來;現在這裡的人,從老太太起,連上屋裡的人,有多一半都是愛吃螃蟹的,前日姨娘還說:「要請老太太在園裡賞桂花吃螃蟹。因為有事,還沒有請。你如今且把詩社別提起,只普同一請,等他們散了,咱們有多少詩做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說,要他兒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再往鋪子裡取上幾壇好酒來,再備四五桌果碟子,豈不又省事,又大家熱鬧呢?」
史湘雲聽從了寶釵這個周全妥當的建議,於是第三十八回,作者便對賈府諸人賞桂、吃蟹、作詩的情景,作了細緻的描寫和大筆渲染。其中有一段寫道:「鳳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裡,拿十個來,吃了再拿。』」而這正是清代北京的吃法。
《天咫偶聞》中記載:「都人重九,喜食蒸蟹。」那麼,賈府吃的螃蟹,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據寶釵說,是她家「當鋪裡有一個夥計,他家田裡出的好螃蟹。」我們知道,薛家恆舒當鋪是在京城的鼓樓西大街,夥計家也應該在北京附近地區,可是,北京卻並不出產那種像薛寶釵所說的那種「極肥極大」、「一斤只好稱兩三個」的螃蟹,北京只產子蟹,形狀非常小。所以寶釵的話,很令人懷疑,這很有可能是她家當鋪夥計買蟹送的人情,說成是自家田裡出的,而寶釵卻信以為真了。
其實,當時北京銷售的螃蟹,均來自天津。清代乾嘉年間崔旭《津門百詠》中就有詠螃蟹的詩:「春秋販賣至京都,紫蟹團臍出直沽,輦下諸公題詠遍,持整風月憶江湖。」楊映昶的《楊柳青竹枝詞》這樣寫道,「賺得南人鄉思緩,白魚紫蟹四時肥。」夏仁虎的《舊京秋詞》則這樣描寫螃蟹,「昆明湖鯉出青波,紫蟹初肥薦白河。」從這些詩詞中,我們都能略見賈府所吃的蟹之一斑。這種紫蟹團臍,極大極肥,秋季便在北京暢銷。
到了第三十九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還同周瑞家的、平兒等人談到了賈府吃蟹的事。這一段是這樣的:「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見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稱兩個三個,這麼兩三大簍,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周瑞家的又道:「要是上上下下,只怕還不夠!』平兒道:『哪裡都吃?不過都是有名兒的吃兩個子。那些散眾兒的,也有摸著的,也有摸不著的。』劉姥姥道: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這一段話看起來像是她們幾個人的閒聊,其實從微知著,以小見大,我們不僅從中可以看出賈府的上下有序,主奴有別,更可看出賈府是如何的奢華和揮霍,因此吃蟹固然只是生活瑣事,但是細細品味,仍能看出其中大有深意,極具深刻的社會意義。
總之,從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一直到三十九回,集中而又有層次地描寫了賈府吃蟹的情景,可以說是《紅樓夢》中極妙的篇章。
文/大魚小海棠,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資料:《紅樓夢之謎》
點個關注,一起發現更多歷史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