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劉姥姥。讀懂已看盡滄桑(好文)

2020-12-20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夢舒(富書專欄作者)

劉姥姥,是《紅樓夢》裡到賈府打秋風的窮親戚。

為了求幾兩銀子,買過冬物資,劉姥姥在鳳姐面前百般討好,在大觀園裡醜態百出。

少年時讀到此處,只覺得劉姥姥又是可笑,又是可憐。

成年後再讀紅樓,才懂得她笑容下的心酸,侷促裡的堅忍。

若非生活所迫,誰又願諂笑對人。

既然負重而行,便只能竭盡全力。

少年人重面子,成年人要裡子

劉姥姥是個老寡婦,無夫無兒,只能靠著女兒女婿養老。

這年冬天將至,家裡還沒有錢置辦棉衣和過冬的物資,女婿王狗兒無計可施,只能喝酒解悶。

還是劉姥姥想起來,王狗兒祖上曾和賈家聯宗,只是後來兩家貧富懸殊,王狗兒家落魄了,就不肯再和賈家來往。

如今既然走投無路,不如試一試去賈家打秋風討幾兩銀子。

王狗兒死後不肯去,畢竟也曾是錦衣玉食的公子哥兒,又如何能拉下面子上門求人。

劉姥姥卻堅持要試一試,畢竟有一分希望,總比在家裡坐困愁城強。

第二天她帶上孫子進城,先找到賈府的僕人周瑞家的,對她一通討好,才通過周瑞家的見到鳳姐。

論年齡,論輩分,劉姥姥都高於鳳姐,她卻能放下身段,對鳳姐百般奉承。

鳳姐心情大為愉快,就送了她二十兩銀子和一吊錢。

在鳳姐,不過隨手的施捨,在劉姥姥,卻是莊戶人家一年的嚼用。

拿了這二十兩銀子,不但解決了冬日的棉衣柴炭,還給明春帶來了希望。

年輕的時候,總把面子看得比天還重要,遇到機會不敢抓住,怕搞砸了被人輕視。

有了困難不敢求助,怕被拒絕遭遇難堪,一邊用不屑一顧,顯示自己的清高與瀟灑,一邊暗地捶胸頓足,痛悔錯失良機。

人到中年才知道,面子這回事,哪有裡子重要。

孩子尚在稚齡,距離成年還很遠,父母漸漸老去,一天比一天更需要關懷。

想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想讓父母有更舒服的晚年,想要自己有更高級的生活。

無論哪一個願望都需要金錢來支撐,無論哪一份責任,都容不得自己逃避任性。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段子:「不要去責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會馬上離職。但可以隨意打罵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年輕人看這些是資產,中年人才知道,這都是壓力。

誰不想在領導嚴厲斥責時甩手而去,可每月的房貸和信用卡帳單迫在眉睫。

誰不想在客戶無理刁難時痛快回懟,可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合同泡湯,提成不保,連工作都可能保不住,又拿什麼來維持生活。

人生總有必須背負的責任,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面子,笑對生活。

少年人爭一時意氣,成年人看長遠人生

第二年秋天,劉姥姥帶著自家種出來的乾菜,又來到賈府。

她是知恩圖報,想著送點乾菜讓恩人一家嘗嘗鮮。

賈府眾人卻看不上她的拳拳心意,只興奮有了新鮮的樂子。

王熙鳳和鴛鴦聯合設計,又是橫七豎八插了她滿頭花,又是在用餐時讓她出乖露醜,還用文鄒鄒的酒令難為劉姥姥,騙她喝了好多酒,越發醜態百出。

果然逗得賈母和眾人哈哈大笑,王熙鳳和鴛鴦洋洋得意。

劉姥姥也有火氣,在只有她和鳳姐、鴛鴦的場合,劉姥姥綿裡藏針地點了一句:「我只愛你們這行事,怪道人說,禮出大家。」

兩人趕緊給她道歉,搬出「逗老太太一樂」的大帽子,劉姥姥也就坡下驢,反而誇讚起鳳姐和鴛鴦孝順。

她賣力表演一天的結果,是收了滿滿一車禮物,滿載而歸,還憑藉樸素的人生經驗,指導鳳姐查《玉匣記》給鳳姐的女兒治病。

高傲的鳳姐這才敬重起劉姥姥,真心實意地請求劉姥姥給女兒起名字,還讓女兒認劉姥姥做乾媽。

好意報恩而來,卻被當成小丑般戲弄了一天。

劉姥姥不是不窘迫,也不是不生氣。

可人在矮簷下,又怎能不低頭呢?

沉下臉,是當時保住了尊嚴,可從此就斷了賈府這唯一的施恩指望。

厚著臉皮,任她們取笑一天,自己卻能得到實打實的銀子,有能力改變生活。

少年時候,我們總喜歡爭一時的長短,計較眼前的得失。

一句話都不肯吃虧,一件事都不肯退讓,贏了,歡欣鼓舞,輸了,捶胸頓足。

卻不知道,一時的鋒芒畢露,也許就失掉了至關重要的機會。

一時的爭強好勝,也許錯過了生命裡最重要的人。

很久以後,經歷了風雨才明白,其實人生之路很長,一時的得失,一事的成敗,在漫漫長路上根本無足輕重。

真正的強者,從不只看眼前,而是放眼長遠。

身段放軟,不爭一時意氣,不圖一時痛快,通透處事,和善待人。

格局寬廣,才能看清前路,找準解決之道,做正確的事,交合適的人。

看透了,就不氣了。

做對了,就不累了。

成年人才懂

守得貧寒難,耐得乍富更難

劉姥姥二進賈府,帶回來一百多兩現銀,好幾匹昂貴的綾羅綢緞,兩匣子珍貴成藥,一個值錢的成窯茶盅,還有衣服、點心、包頭、金銀錁子……

且不說那些物件,單論一百多兩現銀,對她而言就是一筆巨款。

畢竟莊戶人家一年的花銷,才不過二十兩銀子,一百兩銀子,就是5年的家庭總收入。

而那些名貴的軟煙羅、成窯茶盅、繭綢……不但價值更高,而且十分稀有。

對於過慣了窮日子的劉姥姥一家而言,如何處理這筆天上掉下來的橫財,不但考驗智慧,更考驗品行。

幸好,這位飽經風霜的老太太有足夠的定力。

她牢牢記住了王夫人說的話:「拿去或者做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別再投親靠友。」回家之後,她默默經營自己的小日子,好幾年都沒有再到賈家打秋風。

她懂得什麼是無奈之舉,什麼是貪得無厭。

劉姥姥再次出現的時候,賈家已經徹底敗落。

根據《紅樓夢》第五回的曲子和脂硯齋的批語推測,那時賈府的家資被抄沒一空,鳳姐病死在獄中,鳳姐唯一的女兒賈巧姐被「狠舅奸兄」賣到了煙花巷。

是劉姥姥傾盡家資,才從火坑裡贖出來巧姐。

而贖人不但需要善心,更需要不菲的銀錢。

這側面證明了幾年來劉姥姥家用心經營,有了不少積蓄。

人活世上,耐得貧窮容易,守得乍富很難。

人窮,就懂得世事艱難,過久了貧窮的日子,雖然難熬,卻也能熬得。

乍,命運頃刻翻覆,突然發現世界竟有如許多誘惑,只要肯花錢,就觸手可及。

若是內心不夠強大,進行報複式消費,只會在短期之內將橫財花得一乾二淨,再次淪入貧窮的境地。

就像電視劇《安家》原型的命運,房主想以2.2個億賣掉自家洋房,借住的窮親戚卻非要訛詐走八千萬。

這筆錢到手後,窮親戚家先因為分配不均,把老母親打傷,兩個兒子又各自揮霍,胡亂投資,很快就敗光了錢,重歸貧窮。

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守得貧寒,耐得乍富,無論世事如何變化,總能盡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人到中年才發覺,誰還不是劉姥姥,在生活裡艱難掙扎,背負著家庭的責任,嚮往著未來的人生。

言語如刀,也要努力去忍。

前途再難,也要竭力去拼。

憑一顆強大內心,在世間砥礪前行,終有一天,能收穫想要的精彩。

作者簡介:夢舒,富書專欄作者,80後職場寶媽,熱點背後聊意短情長,名著夾縫讀人生智慧,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曹雪芹:年少不懂紅樓夢 讀懂已是夢中人
    這位寫出不朽巨著的大文豪,一輩子過得也像書裡的人物:年少輕裘白馬,不知愁滋味;人到中年,生活壓力撲面而來,於是一地雞毛。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只有年歲漸長、閱盡滄桑,才會更懂。一說起來,小時候的曹雪芹出身好、人聰明,就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出身望族,生於清代南京江寧織造府,家資巨富。
  • 年少不懂她,看懂已是中年人
    這二十兩銀子對於家大業大的榮國府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對於劉姥姥來說,這可是救命的錢啊,真真是讓人覺得十分可憐。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帶來了許多瓜果菜蔬,主要是為了感謝救命之恩,本著這個目的,劉姥姥再次放下自己的尊嚴,扮醜自嘲,讓榮國府上上下下的一干人等笑得是前仰後翻。
  • 夜聽 | 年少不懂劉姥姥,看懂已是中年人
    及至經了些世事,懂得人人都有在屋簷下要低頭的時刻,這才對劉姥姥感同身受起來。蘇心(ID:suxin98498)我最早讀《紅樓夢》是在十一歲,還在上小學。 那個娛樂節目甚少的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更不能打遊戲,最有吸引力的說來也就是電視了。可父母怕耽誤了我學習,根本不讓看。
  •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傷心人,一首50字詞說盡了人這一輩子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傷心人,一首50字詞說出人的一輩子提到才女李清照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情感細膩,聰慧多才,哀怨悽慘,但是不會想到李清照也有厲害的一面,這麼可愛又有趣的女子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首小詞,不足50個字,卻寫出人這一輩子的各個階段!真的非常的厲害。
  •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少年」,蘇軾的這首詞讓人感慨萬千
    蘇東坡年少一舉成名,備受當時的宰相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崇。也曾少年輕狂、豪情壯志。最終在他43歲時,因為封建王朝內部的權勢紛爭,蘇東坡以莫須有的罪行入獄坐牢,世稱「烏臺詩案」。少年時寫到的歷史只是這樣簡略,完全寫不出蘇東坡那時的幽暗人生。步入中年後又差點兒斃命的親身經歷並沒有嚇倒他。不親身經歷生與死,不足以語人生路。關於命運的不公平,最佳的報仇是活成了清風朗月,天高地迥,悠閒自在。
  • 很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二十歲讀不懂的蘇東坡,到了四十歲才真正領略所謂的「樂觀曠達」,不是兩手一攤的無所作為,不是拋開過去的自我否定,而是歷經苦難的不爭不辯,隨遇而安。回顧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卻酣暢淋漓。蘇軾少年成名,頗受北宋當時的宰相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也曾年少輕狂、意氣風發,一時風頭無二。滾滾紅塵、漫漫官場,有知心的朋友,也有厲害的對手。
  • 年少不懂父親心,讀懂已是中年人
    小時候總不懂,為什麼我的爸爸不能有錢一點,沒有抓住機會在廣州買房子,不能高大一點,或者為什麼我的爸爸沒有成功?直到我長大了,才理解爸爸曾經也是一個有夢想的男孩,他也想仗劍走天涯,可是生活的重擔和孩子的出生,讓他省吃儉用。
  • 五篇課文暴露五種人生真相: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文中人
    炎熱的夏季,除了大汗淋漓,最舒服的時刻就是在閒暇之餘,讀一本書,回味年少時期讀過的經典課文,重拾那段不可磨滅的記憶。讀著讀著才發現,當年那個在語文課上懵懂的少年,未曾領悟書中意,如今長大成人,才讀懂了文中的人生,成為了文中人。01.失去了童年,不能丟掉童心。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但當你讀懂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上了一定年紀,因為有了生活經歷,所以才會讀懂。
  • 重讀平凡的世界:年少不懂孫少安,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懂孫少安這個人物,只是覺得他能吃苦耐勞的,但是昨天我重讀的時候,居然溼了眼眶。年少不懂孫少安,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很多人都說"如果我是個男人,那麼我想成為孫少安。如果我是個女人,那麼孫少安就是我最想嫁的男人。"
  • 年少不懂俞岱巖,讀懂已經不少年
    所以在得知罪魁禍首是西域少林時,他才說「只可惜……只可惜了我的好五弟。」——他心裡對殷素素還是無法諒解的。少時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對俞岱巖的做法實在無法認同。從張翠山和殷素素這對夫婦一出場,就一路帶著主角光環,漂泊到冰火島,又帶著孩子漂回來,終於在師父百歲壽宴時回到了那個叫做「武當」的家,卻因為當年的一件小事而雙雙殞命。
  • 滄桑,低調的性感(深度好文)
    一個人滄桑了,便不再卯著勁兒一門心思奔著目的而去,學會撥開迷霧在迂迴曲折中尋找來路,飲一壺濁酒,看秋月與春風,靜觀風起葉落,默賞鬥轉星移。由此來說,滄桑或許是一種完美的缺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靜從簡,是心靈抵達的隨意和從容,像輕輕走過的歲月,沾染過的風塵和一絲淡淡的苦味。滄桑並非世故,深諳遊戲規則,卻不是老謀深算或老奸巨猾,亦不像毛頭小子誤打誤撞,懂得而不語,看破不說破,持淨戒,為善法,用心感悟「人之書」。滄桑,成為一種人性的自省,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成熟。
  • 年少不懂《女兒情》,讀懂已不再少年
    文 | 美物計
  • 年少不懂雪千尋,讀懂已是夢中人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年少看時似乎只是被兩位女神的顏值所吸引,她們的臉似乎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尤其是雪千尋的那一滴淚更讓人我看憂憐。只是那時候卻看不懂雪千尋的感情,教主不愛她,她身邊有個愛她的人,可是她何必如此作,假扮教主,不僅要靠自己苦苦支撐,生生折磨自己,還毀了教主平靜的生活,傷了愛自己的人,最後也被教主廢了。
  • 《妖貓傳》:年少不懂陳凱歌,看懂已是摽梅之年
    曾經年少審美延遲,我沒有看懂《無極》,於是跟風加入了群嘲《一個饅頭引發血案》的大軍,隨著歲月流逝,我也已入摽梅之年,直到了今日看了他的《妖貓傳》
  • 喜劇就是年少不懂周星馳,看懂已不再少年
    年少不懂周星馳,看懂已不再少年!——致敬喜劇之王喜劇就是年少不懂其中意,肆無忌憚笑翻天!喜劇就是看懂已不再少年,撕心裂肺淚滿面!再看就會生出無力、無奈、無畏!星爺塑造的那些喜劇小人物,各有各的悲哀,又各有各的夢想,各有各的堅持,各有各的成就。
  • 年少不懂詞中意,讀懂已是傷心人-《東邪西毒》
    文/斯嘉麗寫在前面:想寫一些經典電影解讀。想到電影臺詞第一個就是《東邪西毒》。如果你也想來討論經典電影,歡迎給我留言。所以最後,他的把自己的故事變成了「我不介意其他人怎麼看我,我只不過不想別人比我更開心。」
  • 人生如詩:年少不解詩中意,讀懂已到中年時
    年少懵懂之時,我們只知詩美,一通亂背,卻不解其意。直到中年,才發現自己走過的路,其實在兒時讀過的詩詞中已寫盡。一、世上有一種惆悵,叫做物是人非《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心情鬱悶。
  • 年少不懂劉玄德,讀懂已是不惑年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說出了我多年來看三國的一個疑問:看到一句話:「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後來辛棄疾更是在詞中引用這一典故: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年少看不起劉姥姥,看懂已是中年人
    小時候看《紅樓夢》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劉姥姥,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配角卻承包了整本書的笑點。在眾多精緻美麗的人中間,她給人的印象是又土又笨又能吃。然而,經了些世事以後再回看劉姥姥,她卻悄悄刷新了我的認知。侯門王孫幾人是?普羅大眾處處是。原來劉姥姥只是《紅樓夢》的異類,卻是每個普普通通的我們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