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大陸熱播的諜戰劇《潛伏》在民眾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劇中的主角「餘則成」(孫紅雷飾演)奉命刺殺日偽漢奸,卻意外地成為了共產黨潛伏在國民黨反動派內部的線人,為我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餘則成」的原型,其實就是吳石將軍。和「餘則成」一樣,吳石將軍也是我黨少數幾個潛伏在敵人內部的高級軍官之一。他冒著生命的危險給我軍提供情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幸的是,這位著名的將領卻因為我黨臺灣工委書記蔡孝乾的背叛而不幸遇難,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蔡孝乾的背叛,僅僅是因為一塊牛排!
英雄少年,毅然決然地投身革命的道路
1894年的8月,吳石出生在福建省吳厝村。少年時,就因為成績拔尖,無論是大小每一次考試總是名列全校第一而備受矚目。
而吳石仿佛就是天生的軍事家,其各項軍事科目幾乎次次滿分,後來留學日本陸軍大學時,依舊是位列第一,一時間轟動了中日兩界。當年的吳石將軍更是從小就有崇高的志向,立志做一名軍事家,為祖國而奉獻自己的人生。
1940年抗日戰爭時期,吳石因為指揮了一場關鍵戰役,並取得勝利,獲得了好友白崇禧的推薦,擔任了第四戰區的中將參謀長,成為當時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之一。
1944年抗戰末期,日本帝國主義軍隊大肆進攻湖南廣西,前線告急。吳石曾多次傳達總局前往調兵以支援,但蔣介石向來與桂系軍不和,竟為了剷除異己,不發一兵一卒,任日軍肆意的踐踏我中華大地。
面對著湘桂路上顛沛流離的農民,吳石第一次對自己效忠的「國民黨」產生了懷疑。當時正值冬季,大批難民死在路上,此等慘狀讓吳石憤恨不已,徹底對國民黨失去了信心,轉而加入共產黨,正式與我黨建立聯繫。
至此,吳石將軍成為我軍安插在國民黨內部「心臟」的一個重量級地下工作者。
為我黨送上298箱絕密檔案,立下大功
1948年,我軍攻破國民黨首府南京。另一方,國民黨眼看敗局已定,開始向臺灣撤退。此時吳石主動要求前往福州工作,因為那裡進可返回北京,退可轉戰臺灣,方便快捷。黨中央同意了他的要求,任命吳石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負責把南京方面的機密文檔保存好。
到了五月份,臺灣政局不穩,要求吳石火速將其機密文檔送往臺灣。吳石為了拖延時間,以「軍運緊、調船難」為藉口將這批檔案暫時扣押在南京。在福州,他向我黨情報人員謝筱迺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報。
1949年的7月,吳石任為「國民黨中將參謀次長」,即當時的國民黨國防部次長。由於臺灣急電催他火速到臺,他把之前保存的機密檔案交給親信王信,並利用自己的職務將298箱絕密檔案全部交予我黨。
叛徒出賣,寧死不屈
1950年的1月29日,國民黨的特務收到我軍臺灣工委蔡孝乾的移動情報,成功找到了蔡孝乾的藏身處,並蹲守了將近三個月。
眼看無人前來,準備撤走,沒想到就有人自投羅網。來的人自稱「張三」,跟蔡孝乾曾經是朋友,想去他家一起吃頓飯敘敘舊。為了不打草驚蛇,特務沒有立即出動人員逮捕審訊,而是慷慨的請「張三」吃飯。
「去波麗露吧,好久沒吃過牛排了!」。在當時的臺灣,「波麗露」是最為高檔的西餐廳。特務認為這個「張三」來頭不小,可能是蔡孝乾的親信,於是給了「張三」極高的待遇,主菜、點心、酒水一個不落。
由於當時是夜晚,之前特務並沒有看清「張三」的容貌,如今在餐廳裡明亮的燈光一照,特務心裡一咯噔,馬上拿起照片仔細對照,發現這個所謂的「張三」跟照片上的蔡孝乾一模一樣!
最終,蔡孝乾被對面的國民黨特務當場抓獲,而抓捕蔡孝乾的正是當時保密局偵查防衛組組長谷文。蔡孝乾的公文包裡有一個記錄本,上面留下了吳次長的詳細記錄,成為了間諜的致命證據。過了不到一周,蔡孝乾便主動叛變,供出了包括吳石、朱諶之等我黨多名地下工作者。蔣介石因此大為震怒。
英勇就義
1950年3月1日晚上,吳石正式遭到逮捕。國民黨保密局處長葉翔親自出馬,對吳石進行審訊。自此,吳石總共在國民黨大牢裡待了三個月零十一天的痛苦歲月,因為遭受酷刑,他的一隻眼睛因此失明。
1950年六月,隨著吳石等人的審訊結束,審判的日子也即將來臨。10日,一個陰霾瀰漫的下午,吳石等人因為叛國罪被判處死刑,蔣介石親自在死刑令上面籤了字。半小時後,吳石被押送刑場,跪在坡地。一聲「執行」的命令,槍聲響徹雲霄,吳石將軍英勇就義。
吳石就義後,國民黨抄了他的家,卻只搜出一根四兩重的金條。在場的很多人感嘆,如此高管,卻只有這點家財,令人唏噓。
小結:
1994年,隔別五十多年的吳石將軍遺骨回歸大陸,與其夫人合葬在北京香山公墓。墓碑背面記載著黨對其工作的評價:勝利後反對內戰,致力於全國解放及及其統一大業,功垂千古!
吳石將軍在風華少年時,毅然選擇了投身革命。少年成才的他,既可以跟隨國民黨集團,在臺灣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也可以跟隨我黨,留在大陸。以他為革命做出的貢獻,人民自不會虧待他。
然而,他看到了人民的疾苦,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了更為崇高的事業,冒著生命危險,赴湯蹈火,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做出了更大的貢獻。最後堅貞不渝,英勇就義——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實在是令人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