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碎》導演: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為啥豬蹄也算雜碎

2021-02-06 風味星球

大家好,我是第四集《雜碎逆襲史》導演丁正。今天受風味君邀請,跟大家分享一下創作《雜碎逆襲史》背後的故事。

跟上集《醬料四海談》的導演劉殊同一樣(風味君註:劉殊同導演是第一季《滾滾紅塵》集的導演),這也是我第二次參與陳曉卿老師執導的紀錄片。

只不過我的第一次相對更遠一些,我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七集《三餐》的導演,距離上一次跟陳導合作已經過去了近8年的時間啦!

導演丁正

真是一轉眼,時光飛逝。

其實最早拿到雜碎這個選題的時候,我還挺樂呵的,因為我理解是肚腸心肝肺還有頭蹄等部位,都是我愛吃的東西,腦袋裡也有「下水」這個名詞,只是理解還不太清晰。

後來通過各種紙上加實地調研,發現「下水」對應的還有「上水」。一般來講「上水」指的是動物胸腔內的心肝肺等部位「下水」是腹腔內的大小腸、腰子、胃等部位。除此之外,動物頭部諸如臉肉、耳朵、舌頭、嘴、腦等部位,以及四爪、尾巴也都是雜碎範疇之內。

所以真的是很雜很碎!

但透過歷史發展來看,也好理解:在生存條件艱苦的年代或地域,動物類食物難以獲取,為了儘可能多的補充生存必須的熱量和蛋白質,世界各地勤儉的人們形成了不浪費任何一塊肉類邊角料食材的飲食習慣。

與肉類相比,雖然這些邊角料需要花費數倍的精力去處理,但人們仍然對此樂此不疲、欲罷不能。

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不得已而選擇的飲食形式逐漸變成口味強烈的特色風味,有些甚至搖身變為高級美食

而且不僅中國會把雜碎的烹飪推到登峰造極,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同樣對雜碎富有執著的愛好。

是的,以上其實也就是本集故事的整體思路了(不,我並沒有把自己的大綱貼上來)。

這集的拍攝,也讓我對自己喜愛的雜碎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今問我啥是雜碎,我可能會說「除了正經肉以外,都可以算雜碎」。要是需要再正式一點,我會給的定義是:所謂雜碎,指的是不屬於動物骨骼肌範疇的頭、爪、尾和內臟等器官。

人類通過自己的勤儉智慧,對食物物盡其用,然後創造出這種名叫「雜碎」的味蕾極致享受。

不那麼學術了,說些有趣的故事吧。

很多人在看《圓桌派》的時候,都知道陳曉卿老師跟江油肥腸有個非常極致的故事(⬅️️戳)。是的,陳老師是出了名的肥腸愛好者,對江油肥腸尤其喜愛。所以在江油拍攝時,我壓力比較大,總是擔心沒有把他的摯愛拍好

而且他特別跟我強調對食(肥)材(腸)誘人質地的呈現,說一定要捕捉到那種粉嫩如玉般的質感才能打動觀眾,甚至贏得原本不接受這種食物的觀眾對肥腸的認可。

同樣作為一個肥腸愛好者,我是非常同意這點的。

其實你仔細去觀察這個食材,肥腸並不會像想像中的那麼的不堪,或者那麼的暗黑。當你看到女工在那裡非常細心的去清洗大腸(⬅️️戳),你會覺得她們傾注了非常多的這個心力和手的溫度,讓它變得美好。

洗好以後的大腸,出落的樣貌是和原來的完全不一樣的,簡直脫胎換骨!我用半剪影的效果,從側面的角度去拍攝,的確是可以去拍出陳老師說的那種溫潤的,像玉一樣的質地的。


除了大家殷切期待的肥腸之外,本集其實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比如第一個故事,我們是在雨林裡拍攝。當地一天當中氣候變化是非常劇烈的,晴天的時候,河流溪流不是那麼深的,4×4越野車可以涉水過河,但當遇到天氣變化下起暴雨之後,河水就暴漲了。

有好幾次,我們坐在車裡,河水會透過整個門縫,四面八方湧進我們這個車廂,我們坐在座位上的時候,整個屁股都是在水裡的。車肯定是開不了了,我們只能下車涉水徒步。河水的高度可以漫過我們的腰。

有一次河水漲到非常的高,當地人都沒有辦法過河,但我們又在河的這邊拍攝,沒有辦法回河的對岸,但所有的食物都在對岸又過不來,於是我們全部都得在這邊扎帳篷過夜,把能吃的泡麵,袋衝的咖啡什麼的,找個力氣大的人使勁的扔過來。

啊~~ 那碗泡麵真的是,特別的可口和誘人啊!

嗯,當然,同樣可口和誘人的還有肥腸(怎麼又說回肥腸了??)。我記得我們在江油拍攝的時候,每一餐都是各式的肥腸,紅燒肥腸是主打了,其次還有幹煸肥腸,涼拌肥腸,燉肥腸,清蒸肥腸等等。基本上每一道菜都是和肥腸有關的,頓頓都是。然後整個攝製組都吃的非常的開心。

拍完了沒得吃了,大家都會覺得很喪氣。哎呀,就這麼戛然而止了嗎。

(風味君註:硬廣一波,我司持續招人(⬅️戳)哦!)

雖然是第二次跟陳老師合作拍美食紀錄片,但要說胸有成竹那是騙人的。時不時地還是會覺得心裡沒底,困難重重,但是回過頭來看,快樂還是遠遠凌駕於所有的辛勞的。

畢竟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遇到再多的艱難險阻,其實都不在話下了,能夠去跟一群可愛的人一起工作,去拍攝那群可愛的人,他們的生活的誘人的那一面,拍攝到誘人的食物,可以去體驗到非同常人的生活狀態,真的是特別有價值的經歷。

外加陳老師從來不盛氣凌人,卻又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專業和為人,所謂良師益友可能就是這樣的吧。所以說,做紀錄片,或者說我們做《風味人間》,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職業。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點擊圖片觀看▲點擊圖片觀看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第2季科普雜碎美味 揭秘總導演陳曉卿的摯愛肥腸
    《風味人間》第2季由總導演陳曉卿、李勇,製片人朱樂賢、張平領銜,從嗅覺到味覺一路刺激著人們的味蕾綻放。在品嘗過滋味萬千的醬料之後,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團隊終於將目光鎖定至肉食邊角料「雜碎」上。丁正坦言:「陳曉卿導演時常提醒我,要把人們熟悉的食物拍出陌生感,陌生的食物找到熟悉的一面,這是比簡單記錄更高級的手法」。
  • 《風味人間2》雜碎逆襲史,遇到地震時,陳曉卿還忘不了一碗肥腸
    在以前,雜碎不過是窮人為了吃到肉才吃的便宜邊角料,與肉類相比,這些邊料需要花費數倍的精力去處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不得已而選擇的便宜邊角料逐漸變成口味獨特的風味美食,成了很多老饕趨之若鶩的心頭好。在這個人類對動物的邊角料接受的過程中,雜碎完成了華麗的逆襲。「雜碎逆襲史」的這一集的導演是丁正,這是他第二次參與陳曉卿導演執導的紀錄片。
  • 西安雜碎地圖,每一家都是寶藏級,誘惑力100%!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風味人間2》,其中的【雜碎逆襲史】,再一次把雜碎,肉食的邊角料搬上了大熒幕。
  • 「暗黑料理」來襲《風味人間》第2季上演雜碎逆襲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四期「雜碎逆襲史」已上線,浙江衛視同步播出。相較於之前三期中接踵而至的美味和溫暖戳心的人間故事,本期美食顯得有些「暗黑」——來自全球各地的眾多雜碎競相登場。 《風味人間》開啟重口味挑戰 多元雜碎美味令人瞠目結舌在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裡,雜碎可說是最具爭議性的食物之一。比起許多老少鹹宜、做法百搭的食材來說,雜碎由於另類離奇的外觀和味道以及「不堪細想」的出身來源,讓不少人望而生畏。
  • 雜碎 | 每天寫給你的一封信(183)
    但她仍堅韌創作、吟誦詩詞盡顯弱德之美甚至文革結束之初就回國開課教學重系古典詩詞命脈氣度之磅礴,步履之優雅仿佛讓人生的苦難別離,都增加了平靜的勇氣,當下一切,都變得格外值得被珍惜;(嘉瑩先生的詩詞,這裡就不列舉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看紀錄片哈
  • 愛德華·霍普的《雜碎》拍出了畫家本人的最高價,9200 萬美元
    愛德華·霍普 (Edward Hopper) 的畫作《雜碎》(Chop Suey)在紐約佳士得拍出 9187.5 萬美元,打破了愛德華·霍普作品的交易紀錄。《雜碎》此前由巴尼·A·埃布斯沃思(Barney A. Ebsworth)收藏,這位收藏家在今年 4 月去世後。
  • 冷姿勢芥辣雞飯和廣州牛排,李鴻章雜碎和李鴻章到底有什麼關係?
    1861年的《紐約時報》上,曾經刊登了一篇名為《清國名城廣州遊歷記》中說: 「上午10點鐘當我再次醒來時,不想喝那雞尾酒了。我洗漱完後,就自己到餐廳去用早餐。在這裡,我們開始談論一種最豪華的清式大餐,是用牛排做的。先前,我常聽人說廣州牛排如何如何美味,但從未有親口嘗過。」
  • 天津飯、海南雞飯、炒雜碎:世界各地的冒牌中國菜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本文來自第52期《壹讀》雜誌封面報導《菜系戰爭:隱秘與真相》原文標題為《在海外,他們是大言不慚的中國菜》文|周峰就像我們在國內會看看各種用外國餐外衣包裝過的中國餐一樣,在海外,老外也流行在那些看起來就不像中餐,吃起來更不像中餐的中餐館吃飯
  • 《風味人間2》導演分享心得
    《風味人間2》導演分享心得 2020-05-19 14:51: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對分集導演丁正來說,拍攝總導演陳曉卿偏愛的江油肥腸令他頗感壓力但又興奮異常。擔憂的是自己拍不好陳曉卿的摯愛,開心的是頓頓都能吃到最好吃的肥腸,甚至在拍攝工作結束後,攝製組還對肥腸意猶未盡。丁正坦言:「陳曉卿導演時常提醒我,要把人們熟悉的食物拍出陌生感,陌生的食物找到熟悉的一面,這是比簡單記錄更高級的手法」。
  • 一個草根的日常雜碎(2月8日)
    他的意思,我明白。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是公眾號,還是美篇,他看得比較認真。事實上,我配圖,太多時候,並非按文字內容選取。雖然電腦很方便,但電腦裡圖片很多,要配合適,太費時間。還有,視野所限,也不是所有題材都有的。而網上的照片,我又不願意用!  ●做夢,進了一個村子,更像上我們過去的老莊子。往東,是個水溝,淌著一溝水,清蕩蕩的。往西,有個坡,不是山,就是比周圍的地,高出來了一塊。
  • 雜碎後院 每天寫給你的一封信(161)
    她恨不得把我搖起來說:變,得變,你得變!!變。一切都在變好害怕改變上了三年班,重新坐回家,面對曾經很熟悉的雜碎和網友恍惚啥都不認識了甚至不想上班,還要親口告訴我媽她也竟也都滿口答應了!她竟然說,好……並且逢人就興高採烈的說我這個買坑的理想!
  • 小洲服軟喊話:「別刺激阿哲,再讓我賠錢了!」全TM雜碎!613開皮劉一手:「我幹你老M!」
    小洲:「沒報就沒報,無所謂,我謝謝你了,這樣我就能省點錢!」小洲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的笑容老真誠了~然後粉絲刷屏:「對面慫了不敢了!」小洲:「兄弟們,你們儘可能別刺激他,別一激他他一激惱又報了,我C他爹我又賠6W,他願意報就報,不報就拉J8倒!」
  • 一個草根的日常雜碎(3月18日)
    其實,我的文字,很善意。倒是一些評價者,太偏激!  ●做夢,我居然成了一名玄者。我要修煉的地方,沒有山,沒有水,只有一望無邊的沙丘。沙丘下,有一塊草地,都是蘆芽。草地中間,有一個小院子。院子裡,有一座小房子。這會兒,天色已暗。我怎麼來到這個地方的,說不清楚。我坐在沙丘上,時間不大,四周的黑暗,就雲霧般壓了下來。這些黑暗,我能吸收嗎!
  • 高曉松來到洛杉磯|92洛杉磯暴動,魔性雜碎,午餐肉大龍蝦和 「餵鴨菜」
    高曉松的首檔漫遊式脫口秀《探世界》大家都看了嗎?高曉松說:「去到一個一個城市,不只是講歷史,還要講當地人的生活。」
  • 悅讀 鴿海春秋:玩鴿幾十年雜碎(六)
    ——謹以此文,再次拜謝遠在北京給我賜教贈書的周老師,一併答謝喜看我破字的網友。    不是王婆,我不賣瓜。
  • 方丈怒吼粉絲我承認我是個雜碎 你們不行 徐婕「小矮人牙膏」成本僅7毛錢一支!
    他們的行為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包含一定的商業目的,與明星的炒作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是為了引起大家的主意。 意外成名 這一類型的網絡紅人與第二類相對,他們主觀並沒有要刻意的炒作自己,而是自己不經意間的某一行為被網友通過照片或者視頻傳上網絡,因為他們的身份與其表現同社會的一般印象具有較大的反差從而迅速引起廣大網民的注意,成為「網絡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