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霍普 (Edward Hopper) 的畫作《雜碎》(Chop Suey)在紐約佳士得拍出 9187.5 萬美元,打破了愛德華·霍普作品的交易紀錄。《雜碎》此前由巴尼·A·埃布斯沃思(Barney A. Ebsworth)收藏,這位收藏家在今年 4 月去世後。
《雜碎》 創作於 1929 年。兩位戴鐘形帽的女士坐於方形餐桌的兩側,桌面空空,除了一個小碟和一隻茶壺。其中一位女士的外套掛在牆上,日光過於強烈(霍普曾說他最喜歡畫房子一側的光線),照進來模糊了外套和窗沿的邊界。透過玻璃窗(霍普的作品裡總是有太多窗戶),從大面招牌的局部 「SUEY」 可以推測出這是一家中餐館。窗臺上擺著一盞小型檯燈。
《雜碎》,圖片來自 wikipedia
愛德華·霍普對都市生活的察覺體現在《雜碎》裡,鐘形帽和「雜碎」都是美國 1920 年代的流行物。關於後者,這是一道據稱由 1896 年李鴻章訪美興起的中國菜,一度成為中餐的代名詞。它在 1920 年代的美國有多流行?爵士歌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Louis Armstrong)在 1926 年發行了《雜碎圓號曲》 (Cornet Chop Suey)。
除此之外,作為愛德華·霍普的代表作之一,《雜碎》展示了這位畫家的都市靜默風格。人物大多出現在日常的都市場景中,頭部低垂,表情含糊神秘,或有以背面和側面示人。光線的明暗對比鮮明,讓這種氣氛更聚焦。
《自助餐廳》,圖片來自 wikipedia
《夜晚的辦公室》,圖片來自 wikipedia
愛德華·霍普 1882 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奈亞科。一開始他通過函授課程學畫畫,後來轉學進入紐約藝術和設計學院,也是帕森斯設計學院的前身。在那裡,他遇到了老師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通常認為,羅伯特·亨利影響了愛德華·霍普的創作。羅伯特·亨利信奉「重要的不是主題,而是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忘掉藝術,畫那些在生活裡讓你感興趣的東西」,並將這些想法灌輸給他的學生們。
畢業之後,愛德華·霍普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廣告公司為雜誌設計封面,他需要接一些商業設計的案子養活自己。創作也常常是尋幾月而無所得。他去了三次歐洲,主要在巴黎,但似乎沒有受到當時潮流的影響。「一點都不記得聽過畢卡索。」後來,他的畫作也常被評價為有「插畫風格」。他當然不會開心。
愛德華·霍普在 1967 年去世前創作了大約 366 幅作品,不算多,在藝術品交易市場也不算活躍。創作於 1911 年的《航海》(Sailing) 是他第一幅出售的作品,當時的售價是 250 美元。1923 年他把一幅水彩畫以 100 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博物館。《靠走道的兩位》(Two on the Aisle)賣出了 1500 美元,打破了他的個人紀錄,也為他賺到了一輛車的錢。1957 年,收藏家 Olga Knoepke 以 7000 美元買下了愛德華·霍普創作於一年前的《旅館窗戶》(Hotel Window)。
在 1990 年代以後,愛德華·霍普的作品價格高企。1999 年,《旅館窗戶》賣出了 1000 萬美元。 2006 年再次轉手時,價格為 2689 萬美元。2013 年,愛德華·霍普的《掠過維霍肯的東風》(East Wind Over Weehawken)在紐約佳士得拍出 3600 萬美元,是此前愛德華·霍普作品的最高紀錄。
《掠過維霍肯的東風》,圖片來自 wikipedia
這部分歸功於愛德華·霍普作品近年來在流行文化中的影響力。以他的代表作《夜遊者》(Nighthawk) 為例,這幅作品創作於 1942 年,1930 年代至 1940 年代早期是愛德華·霍普最高產的時候。Nighthawk 一詞此後頻繁地被使用,它既指代夜遊者,也指代夜鷹。1975 年,湯姆·威茨(Tom Waits)發行了首張現場演出專輯,名為 Nighthawks at the Diner,大意是小餐館夜遊者。都市生活大約就是如此。
基於愛德華·霍普畫作創作的短篇故事也已集結成書《光與暗的故事》,主編是美國偵探小說家勞倫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麥可·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基於《夜遊者》創造了三個孤獨的人,孤獨的父親委託一位孤獨的偵探新手去尋找他的女兒。史蒂芬·金創作的題目是愛德華·霍普畫於 1932 年的《紐約的房間》。
圖片來自豆瓣
《夜遊者》正在上海博物館《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1865年-1945年》特展中展出,這是《夜遊者》第一次在亞洲展出。
題圖為《夜遊者》,來自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