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糟糕!」外國教授一席話很扎心

2021-01-09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二十世紀初,一個人如果有出國留學的經歷,那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會比沒有留學經歷的人佔優勢,俗語叫「吃香」。

但隨著時間映證,我們發現有過短暫留學經歷的人,除了「海龜」的身份,在能力上和國內完成學業的人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

曾在一檔訪談節目裡一位外國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像的還要糟糕!」

聽到這樣的評價雖然不服氣,但教授給出的理由著實讓人信服。他們不是種族歧視,而是我們教育體制下出來的學生的確弊端重重。

當然,也不能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中式教育有它的好處,壞處亦是顯而易見。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剖析自己,保留自己擅長的,完善自己不擅長的。在我國教育體制下出來的學生,的確有以下這些問題。

第一、思辨能力弱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要背誦記憶大量的知識內容,導致他們沒有多少時間真正理解背誦的內容,在應付完考試以後,這些知識點就會被忘掉。

不信你可以問問身邊的成年人,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背誦過的古詩詞。沒有思考,就不會有理解。

中國學生對老師、課本上的東西過於依賴和信任,不會質疑知識的真實可信性,更鮮少在現實生活中琢磨這些內容,因為他們忙於記憶下一個知識點。

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記憶,到頭來除了應付考試,沒有任何實際效用,更加沒有創造出任何相關的價值,這實際上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知識如果沒有被反覆論證、辯論思考過,就沒有任何意義,充其量只是佔據了一部分腦容量。

如果想讓孩子有優秀的思辨能力,只有將他們從長期的無菌生活及機械的記憶背誦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探索真正的現實世界,通過實際接觸到的物質,再反向學習知識。

第二、社會參與能力、表達能力低下

教授在節目中說,他發現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都很排斥參加社會活動,也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的觀點,同時也缺乏參與和表達的能力。

這是因為在長期的考試形式之下,使得他們的思維意識都以結果為導向,自然而然不會關注其他能力的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嚴格地說,教育也不可能是形式主義的:它要麼是等於「白做」,要麼反而變成「反面教材」。

考試其實是一個用處非常有限的形式,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的弊端人盡皆知,怎麼放在今天就人人都裝聾作啞了呢?

教育不是演戲,不是為了給別人欣賞,學生沒有必要為了結果的完美表演學習知識,那些知識內容要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裡才有有意義。

讓知識融於學生的血液中,發揮力量的唯一方式只有實踐、表達、運用,而不是死讀書。

第三、沒有真正的自我

那位教授通過自己的眼睛還發現,很多中國留學生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他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關於這一點深表認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抱怨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但如果你問他們既然不喜歡當初為什麼要做呢?

他們可能會回答父母安排的,社會現實逼迫的選擇,或者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所以只能將就。

歸根到底,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他們也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此要去做什麼樣的努力?他們只是被時間推著往前走的皮囊。

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也是可憐的人,這是整個教育氛圍導致的結果。教育者忽略了根本目的是促進兒童的自我發展,把成人的意願強行塞給他們,他們當然不知道自己是誰。

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們的孩子,自我靈魂從未被喚醒,那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真正高效有益的呢?

美國神童維茨金,13歲就獲得了西洋棋大師的稱號,後來又拿到了中國太極推手的國際錦標賽冠軍。

他卻在著作《學習的藝術》中寫道:我這個人其實既不是真懂棋,也不是真懂太極,我真的懂得是學習。所有專業棋手都是從怎麼開局、怎麼擺子開始學,但他遇到的老師讓他從殘局開始學。

殘局一般都只剩幾顆棋子,這樣一來,他在最開始就感受到了棋盤上那種精妙的變化。他說他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知識、創造力和靈感、直覺之間的均衡。

也就是說,他內心沒有普通棋手對結果的期望,不會在手拿棋子的時候一心想要贏,而是沉醉於感受棋盤上的變化。

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老話說無欲則剛,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太過在意結果,反而無法體會到其中真正的奧秘,人會本能想要贏。

若想讓一個孩子真正優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他一個方向,然後不要過於幹涉。

只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探索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在時間成本較低的情況下,獲得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教育。

讓孩子學會尋找知識,而不是成人找到知識直接將其填塞給孩子。填塞的知識不叫知識,因為它們根本無法進入孩子的心裡。

希望有一天在我們的教育環境下,孩子能夠學會主動積極探索好奇的知識,會衡量自己所擁有知識的掌握度,儘可能在實踐中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從而創造出真正有意社會的價值。

- The End -作者 | 湯靡達參考資料:《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糟糕!」外國教授一席話扎心了
    但是去到外國留學真的就是「成功的標杆」嗎?之前看到過一檔訪談節目,就讓我記憶非常的深刻,原來在國外教授的眼裡,中國的留學生居然是「這副模樣」。在該節目當中,這一名外國教授直接感慨:「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要糟糕!」
  • 外國教授: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慘
    不僅如此,前段時間外國某知名教授更是直接表明:「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遠比你想像的要慘,要糟糕!」看完外國教授的一席話,真的是令人扎心,卻也是十分現實。 外國教授眼中的中國留學生 1、「中國學生的確很勤奮,但總是過於依賴和相信課本,缺乏批判性思維」 這位外國教授首先肯定了中國學生的勤奮
  • 比想像的還要糟糕!中國留學生在外國教授眼中到底是什麼樣?
    那麼,中國出國求學人員在外國教授眼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呢?網傳有這麼一個事,說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一個外國大學的知名教授談了對中國留學生的看法,有的因此得出結論,中國留學生比想像的更糟糕!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妨分析一下。第一,基礎知識比較紮實,都很勤奮努力,但過分依賴書本知識,過分看重老師講的內容。
  • 留學生眼中的中國美食:食材豐富 最愛北京烤鴨
    古往今來,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美食王國」,以精美的陶瓷餐具、獨特的茶酒文化、豐富的食物取材和多樣的烹飪方法享譽全球。那麼,中國人引以為豪又習以為常的飲食文化在外國留學生眼中是怎樣的呢?筆者在一眾來華留學生中一探究竟。北京烤鴨受歡迎作為溝通中外的橋梁,外國留學生是向海外傳播中國形象的重要力量。
  • 外國留學生捐款抗疫:我愛中國!這是我對中國的一份心意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實際行動投入到這場戰「疫」中同時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通過各種形式關注、關心和支援疫情防控工作近日一名居住在佛山南海黃岐的外國留學生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月7日下午,一名戴著黑色口罩,身穿著藍綠色連帽衛衣的黑皮膚外國友人悄悄來到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黃岐派出所海北社區民警中隊門前。
  • 諸暨來了一群外國留學生,中國才藝玩得超溜!
    雙節棍,棍棒套路,飛腳斷木……前幾天,一群外國留學生在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大秀中國才藝
  • 一個中國留學生眼中的韓國:生活壓力大幸福指數低,專坑外國遊客
    說起韓國人的生活,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跟韓國的偶像劇聯繫在一起,並對韓國人的生活十分的嚮往,然而,韓國人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個中國留學生眼中的韓國是這樣的。你在大城市認識的東西絕對比小城市要多,眼界更廣,而且進步更快。白天,首爾會表現出異常的安靜,因為他們都在忙著上班,就算是上班,他們也會提前幾個小時去,這種生活節奏就跟北京一樣。而且,對於剛走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要是因為遲到沒了全勤獎可不是一件好事。雖然白天的首爾很安靜,但一到晚上,首爾的各類餐廳、大小酒吧徹夜燈火通明。
  • 外國留學生河北保定體驗中國古樂器
    外國留學生河北保定體驗中國古樂器   中新網保定11月12日電(呂子豪 李芳華)12日下午,十餘名外國留學生及外教走進河北大學國際交流學院「中華文化大講堂」,聽中國古琴名曲,親身體驗「禮樂之祖」古壎吹奏藝術的奇妙。
  • 扎心了!回國後,留學生最怕被問到的問題都有哪些?
    比如,「外國是不是比國內開放很多?」,「有沒有找個外國男(女)朋友?」...... 這些問題,有的真的很讓人無語啊!今天立思辰留學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讓留學生最無語的8個問題,同時給出大家回應的好方式~
  • 浙江省外國留學生中華才藝表演舉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方書文 唐佳麗12月11日晚,由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聯合主辦,浙江電視臺教科影視頻道和浙江傳媒學院承辦,浙江省外國留學生第十四屆
  • 日本外國留學生重視與當地人相處 五成想成為永住者
    日本外國留學生重視與當地人相處 五成想成為永住者 2020-03-11 16:51: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曾小威 責任編輯:曾小威
  • 外國留學生的「湛江故事」|一帶一路|湛江|留學生|尼泊爾_社會|...
    其中,在駐湛高校的校園裡,近年來外國留學生的身影也越來越多。近日,記者走進駐湛高校,對部分留學生進行了採訪,聽他們講述各自在湛江的學習、生活故事,以及自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點讚、憧憬和期盼。在湛江學習、生活的外國留學生。
  • 留學生圖鑑:那個抱著書在啃的廚師,是否在為deadline發愁?
    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來探秘不同的留學生族群,揭開留學生神秘的面紗,來看看海外留學生最真實的一面~No.1 嗜學如命型信條:我愛學習 學習愛我「爸媽花那麼多錢讓我出國讀書是讓我來玩的嗎?大好的光陰怎麼能夠浪費?這位採訪的同學你起開,你擋住了我的書本!」
  • 創4國際組「降維打擊」國內選手,原來留學生在國外這麼拼
    比如「他唱得很好,但是跑調了」、「我看不到你那隻眼睛我很搓火」、「你的兩坨蘋果肌油光太大了」等。#寧靜這是誇人嗎#也上了熱搜,網友表示山上的筍都被寧靜奪光了。不過這也說明,咱們國家的觀眾確實心態開放包容,既然是選秀,首先看實力是否能夠出道,而國籍、語言、性格等都是其次。
  • 中國留學生眼中的韓國:人們生活壓力大,特別會熬夜,明洞套路深
    我在韓國留學幾年後,知道的這些真相:首爾作為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中心,雖然佔地面積只有韓國的0.6%,但人口卻達1004萬之多。要知道,「泡菜國」總人口也只有5100多萬。可想而知,首爾的交通物價房價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 「中國留學生英語太差勁」遭學生集體投訴
    留學生居然集體「欺凌」大學講師,老師甚至不得不妥協。在這背後,還牽扯出了這2件事。在八大任教的教授直言:「澳洲大學過度依賴留學生,只為了錢!」「而中國留學生更是英語差勁,連語法正確的基本句子都不行!」還真不一定。剛剛那位教授還道出了這樣一個事實:留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靠死記硬背的。他們會參考去年的考試試卷,知道了少數幾個知識點和解題思路,背下了答案。最後就期待著今年的考試試卷和去年相似。一旦考試題目不太一樣,留學生群體就會組織起來,100多個學生集體籤名投訴。投訴的事情就曾發生在這位教授和他同事的身上。
  • 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預科教育2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2020年12月11日,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預科教育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教務長龔旗煌院士,校長助理、總務長董志勇教授等出席。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等相關指導單位,清華大學等11所高校國際交流合作部門及主管預科教育的相關負責人或代表,北大黨辦校辦、教務部、招生辦公室、附中、校團委、教師發展中心等單位負責人和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等11個院系的教師代表,以及部分在校預科師生代表共同參加此次活動。紀念儀式由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部長夏紅衛主持。
  • 日媒:應抓住機會吸引中國留學生
    日本JB Press網站 9月16日文章,原題:160萬中國留學生將何去何從? 目前,全世界大概有530萬留學生,這其中,中國留學生約佔160萬。【資料圖:在日本中國留學生】近年來,中國留學生數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很多普通家庭而言,留學費用不再是障礙。同時,在高學歷化的中國,學生為了擴大今後職業選擇範圍,也需要在海外大學取得學位。
  • 中國留學生眼中的東京:人們生活壓力大,特別會熬夜,池袋套路深
    日本作為世界的第三大經濟體,再加上這幾年來日本的文化輸出非常猛烈,也讓中國的很多年輕人產生了去日本留學的嚮往之心。而有很多的日本留學生,最後都選擇留在了東京。因為東京是日本最大最發達的都市,也是世界國際化大都市的代表之一。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拒絕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共同問題
    最近在網上有一句話特別的火爆:"我始終認為,教育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使我的家鄉擺脫貧困。"為了這個理想,多少能人志士放棄了在國外的優渥生活來到家鄉建設,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祖國。 上個世紀的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其他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後,在科學技術方面也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