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外國科技比我們先進,外國環境比我們優美,外國經濟比我們發達,外國人多我們有素養……許多人形成了固定 思維習慣,只要是中外對比,就不假思索,一律外好內差。
出國深造是這幾十年許多人的夢想,有的是為了留在國外生活,有的則是為了學成回國。以前是大學畢業之後出國深造,現在發展到出國上初中讀高中。在一些人看來,不管去哪個國家,只要出國就行。不得不說,出國的確讓許多人實現了夢想。留在國外的生活如何,咱們沒有見過,不敢妄下結論,回到國內的多數工作、生活、家庭三全其美。
原來,海歸很是吃香,各個單位搶著要,不愁工作。後來,大量富裕家庭(也有不富而砸鍋賣鐵的家庭)將孩子送到國外留學,漸漸地自費留學成了主體,佔了絕大多數。大量湧現出的自費留學生畢業之後,許多人回到了國內,結果發現海歸併不吃香了,變成了「海呆」。原因之一是,許多人都知道出國留學的都是什麼狀況,許多用人單位在比較中也有自己的體會,海歸人員並非個個優秀,也非人人傑出,同樣需要精挑細選。
當然,這並不是說海歸人中員一律不行或是出國留學人員水平都不高,沒有這個意思。這只是說出國留學人員也是三六九等,優秀者有之,中等者有之,學而未成者有之,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就是以偏概全。其實國內高校畢業生同樣如此,世界各國也是如此。
那麼,中國出國求學人員在外國教授眼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呢?網傳有這麼一個事,說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一個外國大學的知名教授談了對中國留學生的看法,有的因此得出結論,中國留學生比想像的更糟糕!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妨分析一下。
第一,基礎知識比較紮實,都很勤奮努力,但過分依賴書本知識,過分看重老師講的內容。他還解釋道,老師講解也好,書面教材也罷,都是輔助的,最主要的還是自己對於知識的看法(有多少同意此種觀點不得而知)。但是,大部分中國留學生直接把老師講的知識以及書本上的知識當成了真理,懶得去探索,導致很多中國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跟不上國外學生。
第二,對於老師所講知識深信不疑,但有的不願思考,缺乏創新精神,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在這位教授看來,中國的學生都有點懶,盲目相信教科書,相信老師的講解。有的圍觀者以此為依據,證明我們的教育機制存在弊端,因為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能和老師頂嘴,考試還有標準答案,誰敢隨意發揮?所以,學生形成了沒有人會去懷疑書本,更不會有人懷疑老師的習慣。
第三,很擅長於讀書,但是表達能力卻欠缺,到了人多的場合不太敢於表現自我,這樣會缺乏很多機會的。據此,又有人因此指責國內的教育方法。說是外國學校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他們有戲劇表演課、演講課,他們的總統選舉還需要演講呢,而我們的學校缺乏這種訓練。有的認為,有些孩子雖然說在家裡表現得非常不錯,但一旦到了人多的場合就失去了表現欲,只想默默地躲起來。
第四,很少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學術問題,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維。此位教授解釋道,當自己特意講錯題時,如果是它國學生會直接指出錯誤,如果是中國留學生,即使發現了錯誤,但也只是小聲嘀咕,有的學生甚至自始至終就沒有懷疑過。有的人因此責怪起國內教育來了,說是孩子們從小學習太累,根本沒有時間思考老師講得對不對,所以他們沒有嚴謹的科研態度,也沒有求真的治學思想,就算上大學,也不過是為了混個畢業證,將來找份好工作。
第五,不管課上還是課下不喜歡參與討論,也不闡述自己的觀點。此名教授說,外國的孩子喜歡在課上課下討論一些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中國學生都很安靜,他們對任何討論都不感興趣。對自己不明白的理論也不好意思提出問題,他們很少闡述自己獨立的與眾不同的觀點。有的又替教授解釋道,我們的孩子從小在課堂上安靜慣了,從小到大,老師都要求上課不準說話,所以他們習慣了不說話、少說話,對任何事也不想參與討論。
看了這樣的段子,如何仔細想一想就會知道,所指出的問題並非無中生有,許多現象確實存在,但因此得出「中國留學生比想像的更糟糕」、「比你想像的還要糟糕!」的結論,明顯是強加於人,外國教授並無此意,因為邏輯上的錯誤過於明顯。
第一,假設此教授確實說了如此之話,只能說這是中外文化、思想觀念、民族性格的差異,絲毫得不出中國學生糟糕的結論。比如掌握基礎知識與思考創新來說,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基礎知識都不紮實,就想創新只能是沒有依據的空想。相反,有了很好的基礎卻不能創造地運用也成了書袋子。再比如懷疑不懷疑的問題,也與知識積累相關,沒有知識積累又何能發現教授講錯了?在你不懂的時候為何不能將書本知識和教授講的內容當成真理呢?這與懶得思考沒有關係。
第二,中外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確大有不同,難道真的就是對與錯、先進與落後的關係嗎?比如,「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能和老師頂嘴,考試還有標準答案,誰敢隨意發揮?」難道國外的教育正好相反嗎?就不需要聽老師的話,就一定要與教授頂嘴嗎?外國的考試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嗎?看一看外國在中國組織的考試就知道結果。評價教育不應該由方法而確定結果,而最終要看結果。有的將中式教育說得一塌糊塗,可是英國卻專門跑到上海請教師到英國去幫助改進教學。這說明,中外教育方法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互相取長補短才是正道。用一方去否定另一方沒有道理。
第三,中國留學生真的很糟糕嗎?對此,一名外國教授可以一錘定音嗎?顯然不能。誰都知道,一名教授接觸的學生極其有限,那怕他覺得他的學生沒有一名優秀的,也不能因此斷定所有中國的學生都不行。如果說中國的學生都不行,為何有的國家議員卻宣稱「不應該允許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大學學習涉及科學技術的相關學科」,中國留學生應該學習莎士比亞和黨派的文集,但不需要學習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正是某些人覺得中國學生聰明,學成回國之後與其形成競爭關係,所以才有此議。一個說中國學生很糟糕,一個說中國學生很聰明,誰對誰錯?都不對,都不錯!因為所有國家的人都一樣,有聰明人,也有不聰明人,不能一概而論。
第四,外國教授並未對中國留學生下結論,只是與外國學生進行了對比,各有優缺點而已。如果此名外國教授確實講了如此之話,那麼從他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外學生互為優缺點。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紮實,都很勤奮努力,對老師所講深信不疑(實際上是學習認真的意思),很擅長讀書,恰恰是外國學生的不足。中國學生的過分依賴書本知識和老師講的知識,表達能力與新精神不足,不善於闡述自己的觀點(與表達能力不足可能存在關聯性),恰恰是外國學生的優勢。不知道「中國的留學生比想像的還要糟糕」從何而來?
從一些人認為「中國留學生比想像中的還要糟糕」這一點看,恰恰印證了有些懶惰、不願思考、缺乏批判思維,但這不是中國留學生。一名外國教授的隨意而談,就被當成了真理,並以此為標準去裁判中國教育,幾乎把中國教育說得一無是處,這確實是敢於批判,但只批判一方,不批判另一方,這不是真正的敢於批判,跟著外國教授思維走而已,是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具體化。
其實,此名外國教授只說了少數中國留學生存在的問題,並未說所有中國留學生都是如此。如果中國學生如此不堪,矽谷裡數萬名中國籍工程師豈不是白給待遇?還是那句話,無論哪國的學生都是三六九等(中國出國求學者大致是兩極分化),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既有優等學生也有差等學生,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主觀想像的結果,並不代表現實。
網友們,學習很辛苦,既要比拼智力,也要比拼體力。學生之間千差萬別,有的掌握基礎知識尚且吃力,有的卻能應付自如,更有強者在很好掌握基礎知識之後還能靈活運用而有創新思維。再說,如果老師總在課堂上講錯,他還能當老師嗎?只能說這樣的老師不合格,並不是什麼優點。你覺得我國學生存在哪些不足,我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應該如何改進?歡迎留言交流分享!謝謝你的閱讀。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