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通吃島島主
先說明,不是本島主要離職。這是一位在澳工作的華人女性最近幾天的經歷,她發布在了某瓣小組上。我看到後覺得極有分享的必要,因此私信聯繫了她。本文的發布經過當事人授權和審閱。
下面是原文:
最近在澳洲的華人應該都聽說了普華永道種族歧視事件吧?給不知道這件事的朋友們補一下課:事情的起因是普華永道最近舉辦了一個內部活動,兩位員工表演短劇,一位裝扮成來自武漢的蝙蝠,另一位模仿嘲笑中國口音。
事發之後普華永道澳洲公司的 CEO 在 LinkedIn 上發表了一篇小作文,有興趣的友子們可以去搜一下看看,他在文章裡描述這件事的時候用了一個詞,unintentional(無意的,無心之失)
啊?你管這叫?無心之過?不是故意?於是我激情開麥,在 LinkedIn 上懟了他。
我的評論內容大意是:OK 現在我們都知道普華永道允許員工種族歧視他人了。我覺得你們應該直接把這條寫進招聘啟事和員工手冊裡:可以種族歧視,只要你說「不是故意的」就行。
發完我也沒當回事。結果今天我們公司的HR找上我,讓我把那條評論刪了,理由竟然是我的 LinkedIn 上顯示了公司名稱。
啊?這不是你們天天吹噓的自由西方世界嗎?我自己實名發帖不行??我之前在國內當記者也沒人讓我刪過帖啊???
於是我又開始跟 HR(人力資源主管)對線:請你給我出具一份書面材料,我需要知道我違反了哪條規定。
HR:請參考員工手冊某某頁到某某頁。
我讀了之後,哪條也沒違反啊?除了一條提及:發言必須聲明僅代表本人意見,與公司立場無關。難道我發評論要說:我反對種族歧視(本人立場,與公司無關)。這樣行嗎?
讀完員工手冊,我跟 HR 說:我沒有違反公司章程,請你跟我解釋一下為什麼需要我刪除評論。我覺得公司這種做法對我非常冒犯。
HR:在普華永道CEO的 LinkedIn 下面發表負面言論有可能損害公司形象。
我:反對種族歧視是負面言論?
在後來跟 HR的談話中,我意識到她根本就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只是看到了我的「負面」評論,就來要求我刪評。
作為一個在國內外都有過工作經歷的中國女性,我經歷過各種你能想像的不公平對待: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被騷擾,被領導帶去牌局……這些事情或大或小對我造成過傷害,但是經歷過這些,我沒有被擊垮,更不會退縮。如果我們想讓世界變得更好,就不要放棄抗爭。
就像魯迅說的:不必等待炬火,我們就是光。不要以為姐是軟柿子,姐其實是戰狼。
由於本人準備離職跟公司開槓,在這裡給自己打個廣告:我是一名 JavaScript 軟體工程師,有用人需求的公司歡迎聯繫我,或者有哪位朋友想做網站或者 app,我也可以提供服務。
(轉載部分結束)
通吃島為什麼要轉這篇文章呢?首先當然是想給這位勇敢發聲的中國姐姐打個廣告。她目前仍在澳洲工作,哪位讀者如果有合適的工作機會介紹,可以聯繫她。郵箱我放在評論區。
另一個轉載原因是,這事兒非常諷刺,又非常典型。
這個仇華反華的短劇,是普華永道的人力資源團隊負責提供的。他們人力資源團隊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提高公司的多樣性;如果員工感覺自己遭遇了種族歧視或騷擾,團隊應參與幫助其投訴」,這是白紙黑字寫著的。
而那個負責嘲笑華人口音的演員,是人力資源部門的高級經理(senior manager),他具體負責的工作,就是公司的「多樣性和包容性」(diversity and inclusion)。
上文那個公開批評普華永道種族歧視的姐姐,並非普華永道的員工,卻依然被本公司的HR要求刪帖,理由是公開實名批評普華永道的CEO會有損本公司形象。連其他公司的員工在此事上都不能享有言論自由,那普華永道內部的員工呢?
幫助員工反種族歧視的部門,帶頭歧視華人。負責提高多樣性包容性的高管,帶頭嘲笑華人口音。中國人來到號稱「言論自由」的澳洲,卻第一次被要求刪帖。
太諷刺了。
我們也不必把敵人擴大化。普華永道CEO的這篇所謂的道歉和調查聲明在領英和推特上都被罵慘了。西方國家種族歧視的人很多,但反歧視也有不少,只不過80年代以來,他們的抵抗方式徹底錯誤了。
它的典型性又何在呢?
八十年代以來的自由主義左翼推崇「文化多元主義」,以此來代替鬥爭性強的階級理論。這正是普華永道人力資源部專門設置負責「多樣性和包容性」的主管的原因,而絕大多數西方大型的公司、大學、政府部門均有類似的負責機構。同時,國內留學生經常抱怨的,美國的大學入學對黃種人分數要求最高而對黑人的要求最低,也是這一理念的結果,它要求不同族裔的學生均佔有一定比例。
但最後的結果是,「政治正確」壓倒了一切。它以對形式平等和形式自由的追求,代替了老左翼們對實質的自由平等的追求。不提階級的「鬥爭」之後,性別之間、種族之間反而更難有實質上的溝通。大家在面上保持和顏悅色的「多元主義」「尊重不同文化和選擇」,但裡子的歧視和隔閡絲毫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嚴重。
「階級」的敘事被放棄後,左翼還放棄了對一切「宏大敘事」的追求,結果就是,右派佔領了這一高地。階級敘事的框架中,國際關係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VS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是進步的,社會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在道義上是正義的。這一敘事被放棄後,右派的「民主VS專制」的框架迅速替代。這一框架中,資本主義美國(以及英澳等)反而以民主為名,成為了最進步最正義的,理所當然地充當起世界警察。而社會主義國家被迅速汙名化。
所以海外華人和留學生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甚至親身經歷:「政治正確」的範圍並不包括中國。西方人對於「共產主義中國」和中國黃種人的態度,很多時候連形式上的平等自由都不被包括在內。就在普華永道(澳洲)舉辦的同一場活動中,他們還出了一道題,讓員工從列出的幾個「最能代表共產主義」(best represented communism)的公司標識中選擇一個。
他們給出的正確答案是這個圖片:
本島主沒有研究過華為,因此「通吃島」上沒有發布過任何與華為相關的文章。但這次,必須藉此機會旗幟鮮明地支持華為。敵人都反對成這樣了,不支持一波還像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