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在本次大會的第一天,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以「想像破界——智能經濟重塑移動互聯」為主題,分享了智能經濟為人們生活所帶來的變化,並預測人工智慧將推動整個經濟社會多層次快速發展。
以下是沈抖的演講實錄,經36氪整理編輯:
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
沈抖:大家早上好,非常榮幸有機會分享一下我們對未來的一些想法。
每年到年底的時候,我們都會定義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會註定更加不平凡。在這一年,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越發強烈。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技術和人工智慧在不斷推進我們走向美好的生活。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與央視一起直播了百度世界,下面我舉三個例子說明技術怎麼幫助我們改變生活、走向美好。
第一,我們發布了度曉曉,它是一個虛擬形象助理,我們希望它能夠真的像助理一樣解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它非常擬人化。
第二是小度耳機,有了人工智慧的加持,它可以更加智能。兩個講不同語言的用戶,只要一人戴上一隻耳機,就可以自由對話。這在以前的場景中,是很困難的事情。
第三,根據央視康輝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百度打造出兩個虛擬人形象。根據20年來的形象、知識、記憶,打造出來的這兩個虛擬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樣交流說話。
從這些角度上來看,技術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變化。當然這種變化,只是整個技術改造生活很小的一部分,三個例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體現了新的交互形式。
交互會帶來哪些變化呢?有三個必然趨勢。第一,終端設備數量指數級的增長。第二,多模的交互方式。第三,信息和服務的場景化。
先講終端設備的指數級增長。以前PC時代是電腦,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手機,現在智能設備已經開始超越這個範疇,有智能音箱、無人駕駛汽車、各種各樣圍繞在身邊的傳感器,這些都是智能終端,2022年將達到430億規模,可見我們處在一個被智能終端包圍的時代。
在智能終端的包圍下,人和智能設備的交互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語音圖像、手勢、眼神,這些將來都會成為和機器交互的重要手段。2010年百度開始做語音交互、語音搜索,目前小度月交互次數已超過58億次。同時我們還有圖像搜索,很多場景人很難用語言描述,比如垃圾分類,描述這是一個什麼垃圾很難講清楚,但只要用相機拍一下,就知道是什麼垃圾了。
正是因為有了終端設備的極大豐富,人和設備之間的無縫結合,才會使得信息和服務更加場景化。總結一下具體的例子,一個是小度音箱,正是因為有了完全可以用語音交互、甚至手勢交互、不用手持的設備,家裡的老人、小孩得到極大解放。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在小度音箱加了健康管理或緊急呼叫,如果老人在家裡摔倒或有緊急情況,可以直接通過語言跟設備去交互,直接聯上另外一端,而這在以前很難實現。同樣的道理,現在的車更加智能,我們改造裝上了百度車載系統。每一次出行都是一個特定場景,我們坐在車裡去公司、參觀、約會、面試,這都是不同的場景。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有了智能設備的交互以後,人所需要的服務和內容會變得更加場景化。
我們要提供這些內容,要提供這樣的服務,要隨著場景去改變,我們也要做更多的工作。設備變得多元化、無處不在,同時技術的發展也使得設備之間的代際切換成本在降低。以前PC應用到了智能設備不再適用,應該想辦法在設備不斷演進過程中,使服務能力不斷加強,而不是直接廢棄上一代的能力。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百度根據設備的變化和用戶需求不斷往前推進。
過去一段時間主要提的兩個事情是服務化和人格化。
服務化跟場景密切相關,因為人變得越來越懶,需求越來越硬。以前搜到一個東西,先看看是什麼樣子,再去另外一個地方去下單買,甚至到另外一個地方取,可以容忍這麼冗餘的流程。今天因為技術的發展、服務的極致化,人的耐心越來越低。所以現在的服務呈現一個所見即所得的趨勢,也就是在任何一個地方,看到一個東西,馬上就要完成這個服務和交易,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內容電商、直播帶貨變成了一種可能。當然背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進展,就是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在完善,整個社會的信任程度在變高。
想想10年、20年前,我小時候媽媽帶我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把一條街的各個店鋪逛一遍,最後才挑一件。今天諸位買一件衣服,看一個網紅帶貨,基本上連下幾單,然後不停地退。隨著社會程度不斷提高和技術不斷提高,使得服務化所見即所得的要求變得更高。為了實現這一點,就要在搜索裡面提供這樣的能力。
為什麼搜索是個好入口呢?因為每一次搜索都是一個場景化的需求。比如拿手機刷新聞的時候,很難理解用戶在做什麼。當搜索的時候,比如搜桂林天氣,一定程度反映了我的需求,要麼有朋友在那邊,要麼家在那邊,要麼想去那兒旅遊。如果再加上「機票價格」,看起來我搜了兩個信號,天氣和機票價格,實際上已經可以清楚地刻畫需求、決策路徑和周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更加需要提供服務化的能力。
再來講人格化,現在的智能設備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在沒有微信之前,大家找朋友很難,現在就是動動手指的距離。熟人之外、陌生人之間,有人格化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強烈。為什麼大家讀36氪的文章?因為36氪背後的內容生產者、編輯取得了我們的信任。看到這些文章,我們有動力、有意願跟這些作者去交流。而在以前,並不會這樣。想想早年讀報紙的時候,雖然在消費內容,但不大可能因為看到的報紙,所以覺得要跟報紙的作者去交流。這都是新的移動和智能發展,推動的人和人之間的心理上的變化,所以我們也在推進人格化。
既然交互的方式在快速迭代,而人的需求持續穩定,怎麼保證這些服務在跨代際的設備之間自由地遷移呢?百度上開發的小程序,不但可以在百度APP上運行,也可以在第三方合作平臺上運行,比如小紅書、愛奇藝、地圖。這是在移動時代不同APP之間的遷移,我們也做到這些小程序可以在小度音箱、車載系統上運行。正是因為這樣的能力,我們能夠幫助內容和服務的創作者和開發者,提供行動裝置上的應用,還可以把應用輕鬆遷移到更多的場景中去。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打造一種開放的生態系統,去擁抱設備的變化,而不會因為設備交互的每一次代際變化,帶來很大成本的遷移。
剛剛講的是交互層面的變化,實際上人工智慧所推動的社會發展,不僅僅局限在交互上。交互只是用戶感知最明顯、最直接的層面,人工智慧在推動社會經濟進展的過程中,表現在多個層面。除了智能交互外,還有產業的智能化和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產業的智能化也容易理解,正是因為有技術的推進,將來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變革,無論是教育、交通、智慧城市還是安全。就在昨天,百度拿到了北京無人化道路測試的牌照,這個牌照意味著什麼呢?無人車上路以後,原來要求主駕位置上必須有人坐著,手可以不動方向盤。有了牌照以後,人可以不用坐在後面。下一個階段,是徹底的無人化操作。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能力的提升,前段時間百度在北京開放了無人駕駛的計程車,來供大家體驗。
再往後是基礎設施智能化,智能算法平臺、GPU、應用算力的提升等,這些都會帶來基礎設施的變化。從上層的人機互動的變化,到產業的變化,再到底層的基礎設施變化,人工智慧將推動整個經濟社會多層次快速發展。所以我們說未來十年發展的推動力和新標籤,叫智能經濟。
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有機會跟大家討論。讓我們一起努力,用人工智慧解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2020年很快就會過去,讓我們迎接一個美好的2021年,再次感謝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