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應採兒官宣喜得二寶。在數日後陳小春接受媒體採訪時爆料,大兒子Jasper有點「抑鬱」:
「我們住院臨走前,也有跟他抱抱,知道回來之後就不止一家三口,感覺有點奇怪。他突然間問我什麼叫Jealous(妒忌),
我不知如何解釋,只有跟他說『no big deal』,
剛剛跟他視頻,平時很多話說的他突然間好安靜,直到我跟他說,晚一點回去陪他騎自行車和看球,他才開心。
根據弗洛伊德提出的分離創傷理論:分離是指離開熟悉的人、離開熟悉的地方,或者是離開熟悉的感覺。
在孩子6歲之前,最常見的分離現象包括:出生、戒奶、弟弟或妹妹的出生、上幼兒園。這對孩子而言,都屬於分離型創傷性事件,雖然不一定會帶來創傷性的結果。
其實看過應採兒陳小春以往和Jasper的互動,我們不難發現小小春是公認的軟萌可愛,有責任心又會安慰人。
這個知道媽媽要生二寶時,會開心的興奮的跳腳的小暖男,也會在媽媽生完弟弟之後,情緒複雜的問爸爸,什麼是妒忌……你看,面對新出生的二寶,縱然再大大咧咧、被精心呵護養育的大寶,接受二寶的到來都需要一個過程。
在理解大寶對二寶的情緒感受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假如說,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雙方感情不錯,沒有小孩。有一天丈夫對妻子說,我這次出差回來給你帶了很好的一個禮物,我們結婚10周年,我想慶祝一下,你來接我一下。當妻子滿心歡喜到機場去接丈夫,發現丈夫帶來一個妙齡女子,並且向妻子介紹,你看,這就是我送給你的我們結婚10周年的禮物。你要愛她哦,因為現在我很愛她,只有你愛她,我才會愛你。
這個時候,你覺得這位妻子的情緒反應是什麼?
這就是精神分析視角下的一個平行的象徵比喻:這個丈夫是現實中的媽媽,妻子是老大,帶來的妙齡女子,那就是新出生的二寶。當我們把大寶的情緒反應置換成,成人的現實情景中時,上述情景中妻子的情緒感受,就是老大的反應。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抖音,是一位十來歲的小男孩和母親的對話。他問媽媽「」既然你愛我,為什麼還要生妹妹?」
孩子的母親用妹妹買玩具、吃東西都會記得哥哥這些事例,試圖說服孩子明白妹妹的好。然後媽媽再一次試探性的問兒子,還願不願意把妹妹送走時,小男孩還是拍著手說好。媽媽失望的評價:我就想說,我這是養了一個什麼樣的兒子呢……
這時候的小男孩由興奮驚喜,一瞬間淚水湧入眼眶,伴隨著母親對自己的否定,他無比痛苦的癱仰在椅子裡、伴著壓抑的哭腔委屈地說:又不送了……
其實對於這個男孩來說,媽媽一直在試圖證明妹妹的好,無異於上述案例中,那位丈夫在強調:「你要愛她,因為現在我很愛她,只有你愛她,我才會愛你。」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夠幫助大寶接受二寶,更可能會激化孩子的壓抑不解、或是委屈憤怒。
關於如何幫助大寶接受二寶,這個問題孫儷在採訪中曾做過分享,很值得每位「四口之家」學習和借鑑。
1、 孕期滲透,給大寶參與感
有很多孕育二胎的媽媽,會在孕期或分娩的時候把大寶送到老人那裡,這對於培養兩個孩子的感情是很不利的。孫儷是怎麼做的呢?
孫儷在懷孕期間就開始給等等做「滲透」工作,告訴等等他即將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了。等等看到動畫片裡,有一隻很喜歡的小老虎叫小花,就說小老虎小花在媽媽的肚子裡。妹妹出生以後,乳名就叫小花,為的就是讓哥哥有認同感和參與感。
如果兩個孩子相差3歲以上,在大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在媽媽孕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參與的。
比如可以讓大寶跟肚子裡的二寶說話,講故事,邀請大寶給肚子裡的小寶寶做一些「服務工作」,像吃葉酸、鈣片,抹防妊娠紋的藥這些事情,都可以請大寶幫忙,然後告訴他,妹妹非常感謝大哥哥,幫助她健健康康的長大。
讓大寶從媽媽孕期開始就參與到照顧二寶,慢慢的,大寶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家庭中即將有一個新成員。二寶出生以後,也會有親切感,會更好的建立:這是我的妹妹/弟弟,這種親情的連結。
2、平等關注,給大寶存在感
李玫瑾曾說過:「二胎家庭兩個孩子發生爭執的話,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護小的上面。不然懂事的大孩子會敏銳地察覺到父母有偏心之嫌,導致在未來生活中有意識地排斥家庭。
孫儷也在採訪中說,生二胎其實最應該關注的是大孩子的情緒,要多關注大孩子的想法。
小花妹妹出生後,孫儷和鄧超給等等精心準備了玩具,告訴等等,這是小花妹妹給他的禮物,讓等等體會到妹妹的友善。
孫儷還會告訴家中的阿姨,等等如果想吃妹妹的小零食(磨牙棒之類的),都給他吃,不要阻止。就連妹妹的百日宴上,孫儷寫的是「妹妹的百日宴和哥哥的33個月大party」,並鄭重地邀請等等先生出場。
對這些細小的點滴,平等關注的處理,哥哥就不會出現「妹妹吃的、有的我沒有」,這種心裡落差感,減少了大寶「因二寶的到來而父母被佔有」的感受,給了孩子內心滿滿的愛和存在感。
3、樹立榜樣,給大寶滿足感
孫儷還分享了培養兩個孩子感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哥哥為榜樣。在她的家裡是不允許出現比較兩個孩子、貶低哥哥的話:
你看妹妹吃飯多快,妹妹多乖……
他們會跟小花妹妹說:
你看哥哥多棒,像哥哥學習……
孫儷說,哥哥在這樣的誇獎下會自覺給妹妹做榜樣。她說小花很多東西都是等等教的,包括小花的語言能力都是在和哥哥的交流中成長的。現在等等每天從幼兒園回來都會跟妹妹擁抱。
父母有意識的培養兩個孩子交流互動,比如通過對大寶榜樣的塑造,幫助兩個孩子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分享。在這個過程中,給大寶以榜樣的肯定,可以讓大寶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兒童比黃金更為珍貴,但比玻璃還脆弱。」
如何幫助大寶接受二寶,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如何繼續讓大寶可以感受和確認父母對自己的愛還在。
如果大寶能夠感覺到媽媽還是愛自己的、是理自己的,他才能有參與感、存在感和滿足感,他的心就會放下來,這才是大寶能夠逐漸呈現合作友好情緒的最重要的基礎。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關注
共同記錄育兒所思,做成長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