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弟弟,媽媽就不要我了嗎?」大寶排斥二寶,父母應該這樣做

2021-02-22 小七育兒專欄

關注回復「01」,送你寶寶好習慣培養微課

前些日子,孫儷和鄧超家的等等和小花又登上了微博熱搜。

一直以來,兄妹倆的暖心相處日常都深受大家的喜愛,比如:

哥哥每天去幼兒園之前會和妹妹熊抱;

妹妹睡醒後,發現哥哥不在會滿屋子找哥哥;

而哥哥從幼兒園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問:「我的妹妹在哪裡?」

網友們紛紛表示太有愛了!這樣的相處模式,是很多80、9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沒有體會過的。

所以,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父母決心再生一個,讓兩個孩子相互陪伴著長大。

 

然而二胎的到來,著實給每一個家庭都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應對大寶對二寶的抗拒心理?

 

我的讀者君君媽媽最近就深受這個問題的困擾,弟弟來到家裡之後,君君就踏上了「爭寵之旅」,媽媽一抱弟弟,他也張著手要抱;媽媽哄著弟弟睡覺,他也硬要擠到中間來。

 

而且,他還喜歡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欺負弟弟,比如時不時地用腿踢踢他,或者用手戳他的臉,有時候力度控制不好,弟弟就會嚎啕大哭。

 

為此,媽媽跟他真是好話歹話都說盡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是收到的效果卻甚微。

 

我告訴她,在心理學中,我們把這種爭寵的狀態稱為「同胞競爭障礙」,是指在二寶出生以後,大寶可能會產生抗拒心理,並且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情緒紊亂。

 

多數情況下情緒紊亂比較輕,但競爭和嫉妒比較持久。


如果父母處理的不好,這種負面的心理陰影將會一直困擾著孩子,在今後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當中,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麼,大寶為什麼會產生抗拒心理呢?

大寶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


一.感到父母的關註明顯減少,家庭地位受到威脅


面對剛出生的二寶,家長很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從而忽略了大寶。敏感的孩子很快就會注意到自己得到的關註明顯減少了。

 

小區裡的豆豆媽曾和我抱怨:有了二寶之後,豆豆反而比以前更加粘人,以前可以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現在非得讓家長幫助才能完成。自己光照顧二寶已經疲憊不堪了,哪裡還有精力來哄大寶?

 

其實,這正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重新奪得父母的注意力。

 

二寶雖然年齡更小,但他的需求通常是生理需求,比如餓了、尿了等等,稍等一會兒或者讓家裡的其他大人處理都是可以的。

 

而大寶更多的是心理需求,需要的也許只是父母的一個擁抱,幾句關心,好讓他確信,爸爸媽媽還是愛我、關心我的。

 

二.對二寶的加入沒有參與感,認為弟弟妹妹是「外人」


很多家長覺得大寶還小,不懂得這些,所以整個孕期都瞞著他;

在帶二寶回家之後,因為擔心老大調皮傷到二寶,也從不讓兩個孩子過多接觸。

 

孩子們之間沒有機會培養感情,自然也無法建立起親密關係。

對于大寶來說,二寶就是一個「外人」,不僅如此,這個外人一來家裡,就奪走了一大半原本屬於他的關愛,那孩子怎麼可能喜歡這個傢伙呢?

 

想想看,我們大人交朋友,也是在互相接觸、交往的次數多了之後,才能漸漸熟絡起來的,既然如此,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從一開始就接納完全陌生的二寶呢?

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大寶的情緒


一.早早做好心理建設,讓大寶接受並期待二寶的到來


如果大寶已經超過兩歲半,那麼從懷孕起,父母就可以坦白的告訴他,家裡將有一個新成員加入,好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還可以帶大寶一起去逛街,一起給二寶準備小玩具、小衣服等等,讓大寶從心理上接受並且期待二寶的出生。

 

蔡少芬從懷孕時,就跟大女兒湯圓講:「你好幸福哦!又多了一個人愛你和陪你玩了!


這樣,湯圓就會明白妹妹的到來並不是要從她那裡搶走爸媽的愛,而是來給她更多的愛。

 

在小女兒包子第一次回家後,蔡少芬和老公以包子的名義送給湯圓一份禮物,於是湯圓一下子就喜歡上妹妹了。

 

一起給二寶起名也是讓大寶產生期待感的好辦法,孫儷懷二胎的時候,就讓兒子給妹妹起名字,等等給妹妹起名為「小花」,所以,全家人都叫妹妹「小花」。

 

二.試著讓大寶一起參與照顧二寶


二寶出生後,家長可以試著讓大寶幫一些力所能及的忙,比如遞奶瓶、玩具、疊衣服等等,大一些的孩子,還可以試著教他們衝奶粉、換尿布。

 

這樣一方面能讓大寶有成就感,認為自己是能幹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親子相處的時間,有助於提升大寶內心的安全感。

 

在習慣了照顧二寶後,大寶就會逐漸產生責任感,他會知道:「這是我的弟弟/妹妹,我要保護好他/她,別人不能欺負。」

而二寶也會對哥哥姐姐產生依賴感和崇拜感。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中,有人問小亮仔,為什麼姐姐森碟沒有來參加節目,亮仔回答道:「因為我有時候會掉粉,姐姐不會掉粉。」搞笑之餘,也能看出他對姐姐的崇拜和喜愛之情。

 

三.給大寶設立專屬的陪伴時間


雖說二寶在剛出生的時候,需要更多的關愛,但此時如果忽略了大寶的心理需要,讓他產生了心理落差,兩個孩子一起鬧起來,反而會更加麻煩。

 

我同事在生完二寶之後,就和老公商量定下了一個規矩:每周六,輪流全天陪伴大女兒,小女兒則交由留在家的那位照顧。

 

在陪伴的過程中,手機都是靜音狀態,不去想工作、家庭瑣事,也不提二寶,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大女兒身上,聽她講幼兒園的趣事、陪她去看新上映的動畫片、帶她吃好吃的等等。

 

短短一天的時間,卻讓父母和孩子更加親密無間。

所以,大女兒從來不會因為吃醋而搗亂,因為她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絲毫沒有減少,這種愛不會因為妹妹的到來而有任何變化。

 

四.從正面強化大寶的行為


如果孩子能夠努力配合大人一起照顧弟弟妹妹,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並且將這種表揚和哥哥姐姐的角色結合起來,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意識。

 

比如,孩子主動把喜歡的玩具讓給二寶,家長可以對他說:「弟弟有你這麼好的哥哥可真幸福!媽媽替他高興,更為你感到驕傲!」

 

央視主持人李思思則在節目上說,她會幫元寶樹立一個小英雄的形象,讓他覺得自己有保護弟弟的責任。這個小英雄會在弟弟哭的時候哄他,在弟弟被欺負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

 

這樣做,既可以鼓勵他的行為,也可以培養他的責任意識。除此之外,孩子還會更有自信,一個自信的孩子,從不會懷疑父母的愛。

 

五.給兩個孩子創造單獨的相處時間


孩子總是需要同伴的,所以家長不妨多給他們一些單獨相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玩耍中相互磨合、建立感情。

 

當兩個孩子擁有了共同的經歷之後,就會覺得對方是「自己人」,如果一起闖了禍,那更是分分鐘成為同盟。久而久之,感情自然越來越好。

 

當然,孩子之間也常常會發生爭執,我的建議是,父母最好在遠處觀察,把控好局面就行,儘量讓他們用孩子自己的方式去處理矛盾。

 

胡可在《媽媽是超人》中談到,她會給兩個孩子足夠的相處時間,讓他們摸索著自己解決問題,摸索出兩個人獨有的相處模式。

她跟沙溢從來不在這個過程中過多介入,而是在問題解決後,再一併獎勵。


 

田亮則是定下了讓家裡的兩姐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規矩,如果發生了爭執,兩個人都要受罰,並且沒收玩具,兩個人都不能玩。

相反,如果兩個孩子相處融洽,也會得到雙份的獎勵。這樣是為了讓兩個孩子明白:他們是一個整體。


家長應該避免哪些誤區


一.不要開「有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的玩笑


這句玩笑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時是為了讓大寶更聽話些,有時則是純粹的想要「逗孩子玩」。

然而,在成人看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是在傷害孩子幼小敏感的心靈。


有些孩子原本就安全感缺失,被這種話一刺激,甚至可能做出極端舉動。

 

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對著孩子開這種玩笑。

如果聽到有親戚或其他人這樣說,也要第一時間站出來,嚴肅的告訴對方:「不可以這樣逗孩子,我們給兩個孩子的愛是一樣的,絕對沒有孰輕孰重。」

然後認真堅定的告訴大寶:「他們這樣說是完全不對的,爸爸媽媽永遠都愛你,永遠不會不要你!

 

二.避免將兩個孩子進行比較

朋友的女兒萌萌,平日裡是個懂事乖巧的小姑娘,對弟弟也是關愛有加。

但有一次,朋友下班回家,萌萌卻撇著嘴對他說:「我不喜歡弟弟了,也不喜歡姥姥了。」朋友連忙問是怎麼回事。

 

原來,姥姥看萌萌最近不好好吃飯,於是想出了一招激將法,對她說:「你看弟弟,比你小,吃飯卻比你吃的好,你再這樣,以後姥姥只疼弟弟,不疼你了。」

本以為能讓兩個孩子比賽著多吃些,沒想到弄巧成拙,傷了孩子的心。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說:「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

 

孩子都是敏感的,家長的不公正,既是在摧毀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和信任,也會給他們帶來心靈上的傷害。

 

因此,平日裡家長要避免對孩子說出:「你做的沒有弟弟妹妹好。」或者「你要讓著弟弟妹妹。」這種話。

即便孩子自己想要爭個高低,父母也要做到平等對待,一視同仁,沒有誰比誰更好。

 

最後,小七老師想說:

1、只有父母給予充足而堅定的愛,孩子才能安心的去愛別人,愛二寶。


2、所以無論多忙,都請每天陪陪大寶,像平常一樣關注他的需要,給他講故事,聽他講今天的所見所聞,告訴他你永遠都愛他。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微課和資料

課程資料將會在本公號和小七老師朋友圈中發布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和加小七老師好友

相關焦點

  • 大寶為何排斥二寶?父母這樣做,讓他們長大後相處很艱難
    大寶4歲,二寶2歲,外婆抓著大寶的胳膊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哥哥,要照顧弟弟呀。」大寶乾淨利落地回覆:「弟弟是媽媽生的,與我無關。」我看笑了,驚異於4歲的大寶有這麼清晰的邊界。朋友卻很發愁,如何能讓大寶喜歡弟弟呢?我給她留言:告訴外婆,像「你大,你要懂得照顧弟弟」之類的話以後就不要再講了。
  • 龍老師原創:生二寶這事,父母最不應該徵求大寶的意見
    「寶貝,如果你即將有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你開心嗎?」那天,快到餐廳時,我問小龍。「開心啊!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有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呢?」小龍仰著小腦袋興奮地問道。「媽媽今天中午發現懷了小寶寶,小寶寶明年八九月份可能就要出生了。」我回答道。
  • 章子怡生二胎上熱搜:大寶不同意,聰明父母這樣
    我有個朋友曾經和我說,她和她弟弟的關係不好,原因就是她4歲的時候,她父母生下她弟弟,當她父母生下來她弟弟後,全家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弟弟的身上,在加上別人說,媽媽有弟弟就不要你之類的話,所以當她弟弟出生後,她就開始討厭她弟弟,當她弟弟長大後,她從來不跟她弟弟玩,直到現在成年了,她和她弟弟的關係都不好。
  • 弟弟出生,Jasper嫉妒:二胎家庭,父母用三招解決大寶情緒問題
    現在弟弟出生了,大家都沉浸在喜悅當中,可能忽視了Jasper,讓他感到受了冷落,也可能他認為爸爸媽媽會把原來給自己的愛,都分給了弟弟而難過吧。 其實幾乎所有的二胎家庭,都面臨著二寶出生後,大寶嫉妒二寶的問題,明星家庭也不例外。所以,家有二寶後,父母一定要學會處理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要注意處理好大寶的情緒問題。
  • 有了二寶後,大寶跟誰睡最好?這幾種不同的做法媽媽要知道
    於是小雅在大寶從幼兒園回來以後,就問他:「寶寶,你怎麼了,最近是不是不開心呀,告訴媽媽好麼?」大寶聽到媽媽這樣問,眼淚不由自主就流了下來,抱著媽媽不肯撒手,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晚上不想一個人睡,我不習慣,以前都是你和我一起睡的。是不是現在有了弟弟,你不喜歡我了,不想要我了。」聽完大寶說出這些話,還哭的這麼傷心,小雅的心都被揪住了。
  • 森碟和弟弟爭寵,大寶小寶如「仇人」的背後,來源於父母的不公平
    弟弟想要什麼東西,森碟馬上就湊過來說也想要一模一樣的。森碟這樣幼稚的行為,其實就是眾多大寶會做的事。比如經常和二寶拌嘴,無論做什麼首先都要在對話上贏過弟弟或者妹妹;二寶有什麼他就要什麼,反正就不能讓二寶搶走爸爸媽媽的所有關注;懷疑二寶是不是存心要自己難堪被媽媽罵,趁大人不注意就開始反擊……葉一茜所說的苦惱也是大多數二胎家庭所面臨的困難——大寶二寶爭寵,弄得家無寧日,最令人痛心的是傷害了孩子之間的感情。
  • 跟孫儷學3招,輕鬆幫助大寶接受二寶
    這個知道媽媽要生二寶時,會開心的興奮的跳腳的小暖男,也會在媽媽生完弟弟之後,情緒複雜的問爸爸,什麼是妒忌……你看,面對新出生的二寶,縱然再大大咧咧、被精心呵護養育的大寶,接受二寶的到來都需要一個過程。三、怎樣理解大寶對二寶的情緒感受在理解大寶對二寶的情緒感受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假如說,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雙方感情不錯,沒有小孩。
  • 當被問「媽媽,有了弟弟妹妹你還愛我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1、注重大寶心理有的父母認為生不生二胎是自己的事情,不用和大寶商量。其實我想說,大寶作為這個家庭的一員,他有權參與二寶的事情,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大寶年齡偏大的家庭,他們已經有了自主意識,如果爸爸媽媽突然生了二寶,會讓大寶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自然就會對二寶不友好。在決定要二寶開始,家長就應該讓大寶參與進來。包括給二寶起名字、布置房間、準備東西,都可以徵詢大寶的意見。這樣大寶在全程參與下,會更有心理準備,小寶出生後自然沒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 讓二寶照顧大寶,更和諧有愛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很多寶媽在生了二胎之後,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兩個孩子的相處問題,做不到絕對的一碗水端平,兩個孩子還時不時的發生矛盾。有的時候兩個孩子為了一件東西爭的你來我去,寶媽理所當然的認為小寶還小,做為大寶應該要懂事,不應該跟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來搶東西。
  • 大寶二寶齊消失,待媽媽找到時,一臉無奈哭笑不得
    小蘇,為了響應號召,果斷生了二寶,從此,大寶成了二寶的保姆。別說,雖然兩個小傢伙僅僅差兩歲,但大寶帶娃的本領還挺大,又是幫弟弟沏奶,又是幫媽媽扔紙尿褲,反正一天天的忙得不亦樂乎。這天,奶奶腰痛得厲害,說讓兒子帶他去醫院看看,於是大寶二寶就都跟媽媽留在了家裡。
  • 寶媽深夜發朋友圈引熱議,為何有了二寶後討厭大寶,真的是偏心?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有很多家庭已經陸續迎來了第二個寶貝,甚至好多家裡的二寶跟大寶之間的年齡相差了十多歲。不管如何,對父母來說,兩個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說都是自己心疼的寶貝,只不過這是一種理論上的美好期望,現實中真的如此嗎?
  • 情感|二寶家庭,如何讓大寶既有安全感又有責任心
    一天晚飯後,她和14歲的女兒瑤瑤一起出來散步,當她告訴女兒要給她生個弟弟時,本來還喜笑顏開的瑤瑤先是一怔,隨即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憤怒地喊道:「我不要弟弟,你要敢生,我就離家出走。」說完,一甩胳膊,頭也不回地跑了。阿娟蒙了,她沒有想到女兒對她生二胎反應如此強烈。
  • 父母對弟弟有偏見,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弟弟
    父母寵愛弟弟,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到弟弟,我最多去看你一次介紹說到偏袒這個詞,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當然,古怪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否則不僅會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還會使孩子在父母年老時變得不孝順。
  • 應採兒生二胎,兒子Jasper抑鬱嫉妒弟弟,二胎家庭關注大寶很重要
    誰知,沒多久,陳小春便向外界透露,兒子Jasper見了弟弟沒有想像中的高興,反而抑鬱嫉妒弟弟。這畫風轉得讓人猝不及防。難道Jasper不喜歡弟弟嗎?難道不應該像章子怡家醒醒那樣,對弟弟的到來表示歡迎呢?其實,對於快滿七歲的他來說,這樣的表現也算正常。
  • 家有倆娃,總是強迫「大寶讓小寶」的幾點危害,父母們要重視
    再者,大寶雖比二寶大,可他也還是個孩子。所以站在父母的角度,即便是想著大寶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也不要總是用責備的語氣去命令,而是好好地和大寶說,用親情去感化孩子,反之,如果父母不注意,小心因你的言行而影響大寶的身心健康。
  • 6歲Jasper嫉妒弟弟,有點抑鬱,偏心父母才是家庭不和的原因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跟父母有關係,生活中很多大寶之所以不能接受二寶,就是因為父母的偏心。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很敏感的,一旦父母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二寶的身上,或者讓大寶讓著小的,這樣大寶就會感覺自己被忽視了,甚至會覺得父母「偏心」,已經不再愛自己了。
  • 陳小春夫婦處理二胎問題,小小春開心接受,網友:有替二寶想過嗎
    ,森碟甚至還說過:弟弟是一個世界上,最有心機的人,老是陷害我。1)讓大寶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二寶的到來,會讓大寶感受到危機感,會讓大寶認為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此時父母需要做的是讓大寶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 媽媽收拾書桌,看到10歲女兒作文落淚:有一種痛,你忽悠我當姐姐
    如果經濟實力允許、身體尚可、又能平衡大寶的心理落差,那麼家中再添個小寶寶,也是很幸福的事。但也有些寶媽考慮不周,在要二胎的時候倉促了,並且忽視了與大寶的交流。這樣的話,在二寶出生後,大寶就想不通了。這幾天,有個二胎媽媽發朋友圈,看哭了很多人,她就沒做好大寶的心理建設,「忽悠」大寶當了姐姐。
  • 大寶隨父姓,二寶隨母姓,不到10年,卻變成「最親近的陌生人」
    現在很多有二胎的年輕父母都會讓二胎隨母姓,甚至有的年輕女性在婚前就會跟男方家庭商量好以後二胎必須要隨母姓。當初生二胎前就跟老公、公公婆婆商量好了大寶隨父姓,二寶隨母姓。公公婆婆原本對自己特別好,也從沒有過什麼意見,可是在二胎跟自己姓後,婆婆時不時拿這個事給自己添堵,並且完全不像幫忙照顧大寶一樣照顧二寶。反倒是孩子的姥姥姥爺特別喜歡小外孫,經常讓她把二寶帶回家陪他們幾天。二寶經常回她娘家,而大寶卻經常在她婆家。二寶才不到10歲,但是兩個孩子明明是親兄弟,卻像是「最親近的陌生人」一般。
  • 有了二胎之後,大寶跟誰睡?很多寶媽這樣說!
    小糖豆:二寶還在月子中,大寶四歲,我自己帶倆寶,睡覺都是我睡中間,兩邊一邊摟一個,累並快樂著。愛吃棒棒糖:二寶睡我右邊、大寶睡我左邊、我睡中間、他爸橫著睡我們娘仨的腳底下。其實在生活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由媽媽自己照顧,但是,有了二胎之後,開始想著照顧不到大寶的情緒,或者大寶開始沒有了安全感,所以,很多的時候,媽媽的內心都很糾結如何去解決,跟自己睡,大寶和二寶都沒有辦法照顧周全,也影響自己的睡眠以及情緒,但是又捨不得大寶沒有媽媽陪伴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