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泠
最近有一條新聞讓人揪心。江西一個10歲的小女孩,爬到陽臺的護欄外想要跳樓。小小年紀怎麼會輕生呢?從媽媽邊哭邊勸的話裡知道,女孩覺得媽媽平日裡偏心家裡的另一個,不愛自己,一氣之下做了危險的舉動。
二胎政策放開後,不時會聽到因為大寶的堅決反對迫使父母放棄生二胎的事例,有調查顯示,除了「養孩子成本高,再生一個養不起」等原因外,「大寶不樂意」竟然也成為重要原因之一。於是一些年齡大的人會感嘆:現在的孩子都太獨了,連弟弟妹妹都不想要。過去哪家不是「一窩」孩子?沒聽說誰家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爹媽再生娃的。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大寶們的「獨斷」呢?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怎樣做才能讓大寶既有安全感又有責任心呢?
被溺愛的大寶很「跋扈」
43歲的阿娟經過再三權衡,終於打定主意要「備戰」二胎了。一天晚飯後,她和14歲的女兒瑤瑤一起出來散步,當她告訴女兒要給她生個弟弟時,本來還喜笑顏開的瑤瑤先是一怔,隨即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憤怒地喊道:「我不要弟弟,你要敢生,我就離家出走。」說完,一甩胳膊,頭也不回地跑了。
阿娟蒙了,她沒有想到女兒對她生二胎反應如此強烈。過了幾天,在女兒的房間裡,她和顏悅色、小心翼翼地再次提及生二胎的事,有了心理準備的瑤瑤這次沒有立刻惱怒,而是反問道:「你為什麼要生二胎?」阿娟說:「為了給你生個伴兒,也為了將來給你減輕負擔呀?我和爸爸將來老了,你自己照顧我們倆人多累啊?」「我不需要伴兒,」瑤瑤提高了聲音,「你們老了可以找保姆照顧。」第二次「和談」又以阿娟的失敗而告終。
被女兒懟得無言以對的阿娟很傷心,她怎麼也沒有想到被一家人捧在手心裡長大的瑤瑤這麼自私、這麼不通人情。滿懷鬱悶,阿娟找閨蜜傾訴,閨蜜聽完後一點都沒有吃驚或不解,她莞爾一笑,說:「很正常,預料之中的事。這就是你們溺愛瑤瑤的結果。」
瑤瑤自小就是個人見人愛的漂亮娃娃,家裡的六位長輩對她更是疼愛有加。自打她出生,六個大人就成了她的六顆「衛星」。她要騎大馬,爺爺立刻匍匐在地;她要坐飛機,姥姥馬上大彎腰九十度,兩臂側後舉;去商店,她看中的東西必須買,否則就席地而坐,哭號蹬腿;餐桌上,她愛吃的食物,一定要拖到眼前,別人不能動……在一次朋友聚餐後,閨蜜曾提醒阿娟,這樣溺愛孩子,會把她慣壞的。但阿娟當時很不以為意,以一句「樹大自然直,大了懂事就好了」回敬了閨蜜。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觀點採擇能力」(也叫「角色採擇能力」),意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觀察、感受和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應從幼年開始。在幼年早期,寶寶基本上是自我中心化的,培養觀點採擇能力就是為了去自我中心化。如果寶寶沒有這種能力,長大後往往會「自我主義」。
阿娟最終放棄了生二胎的打算。女兒瑤瑤已進入青春期,她無法預知如果自己強行生二胎,會讓本已露出叛逆端倪的女兒出現什麼狀況。開始反省的她,準備好好陪護瑤瑤度過青春期。
大寶,你是爸爸的好幫手
小秦是眾人口中的暖男,他對自己的要求是不缺席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溫情陪伴。有了兒子大寶後,他就一直惦記著生二胎。大寶三歲生日剛過,小秦就把備孕二胎提到了議事日程。但是,妻子小月卻不想生,還舉出同事生二胎後,大寶連尿不溼都要爭著用的例子,佐證家裡會因此而變得雞飛狗跳,最後以一句「把我們所有的愛都給大寶不好麼」來反問他。
小秦將一杯妻子喜歡喝的花果茶端到茶几上,說:「我認為,兩個孩子在一起,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我保證家裡不會因此而變得雞飛狗跳,我還敢保證會把大寶安撫好,讓他和我一起期盼小弟弟或小妹妹的到來。」
有了丈夫的這般承諾,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小月心情愉悅地進入了備孕階段。妊娠初期,她反應強烈,大寶看著動不動就「嗷嗷」嘔吐的媽媽嚇壞了,他驚恐地問爸爸:「媽媽是不是要死了?」小秦將兒子一把攬入懷中,告訴他媽媽肚肚裡有了小寶寶,他當初也是這樣在媽媽肚子裡鬧騰的,因為寶寶想著趕緊長大,趕緊出來見哥哥。喜歡看動畫片的大寶突然高興起來,說道:「我是熊大,小寶寶是不是熊二啊?」
小秦被兒子逗笑了,忙說:「嗯,是的,熊大熊二一對好寶寶。」「那他什麼時候出來呀?」大寶有些等不及了。小秦趁機對兒子說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但現在咱們要一起幫著這個淘氣的小寶寶趕緊長大,所以該怎樣愛護照顧媽媽,小寶寶出生後怎樣做才能讓媽媽少受累,怎樣做才能讓小寶寶長得快。小秦最後說:「大寶是爸爸的好幫手哦,咱們一起愛護媽媽和小寶寶好不好?」大寶大聲地喊道:「好!」
有人說有了二寶,大寶需要度過「愛的焦慮期」,意思是大寶由獨享愛到分享愛會心生焦慮,會失去愛的安全感,由此產生的焦慮需要家長格外注意。其實,「愛的焦慮期」可有也可無,關鍵看家長潛意識裡是否先有了這一意念,並不知不覺中不斷地暗示、強化這一意念;關鍵看家長怎樣引導、怎樣營造家庭愛的氣氛。
小月二胎生了女兒,完成了人生一個「好」字的書寫。讓她想不到的是兒子大寶從未有過不良情緒;相反,對妹妹愛得「不要不要的」,晚上必須「幫著媽媽陪妹妹一起睡覺」。
要白雪公主,也要小矮人
八零後小蘇,28歲那年生了頭胎。儘管有兩邊的老人幫忙,但初為人母的她還是感覺到了手忙腳亂。自己是獨生女,從小到大,養尊處優的生活把她養得「指如削蔥根」,腰如風擺柳,手無縛雞之力。雖然「女為母則剛」,但想起妊娠分娩的痛苦、養娃帶娃的辛苦,她還是不勝其苦。所以,當很多同齡人嚷嚷著生二胎時,她異常堅定地說:「你就是給我座金山,我也不會再生了。」
然而,小蘇的堅強意志竟然沒能戰勝女兒優優的「柔情」。優優上三年級時,周圍不少同學的媽媽生了二胎,她很羨慕那些有弟弟妹妹的同學。於是,她問媽媽可不可以也給她生個小弟弟或小妹妹,小蘇毫不猶豫地回答:「不可以!」「為什麼?」優優一臉不高興。「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愛你了,他們會把好吃的好玩的分給他。」一旁的一位長者搶著給優優解釋。小蘇一聽急了,連忙分辯:「不是的,優優,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也會照樣愛你,你是我們的白雪公主。只是媽媽太累了,不想再生了。」「可是白雪公主也要和小矮人玩啊,我可以幫你幹活,我還可以幫著看弟弟妹妹呀!」優優一副很懂事的樣子。這樣的「柔情」,優優連續上演了一年多,甚至有一次還眼淚婆娑地說:「別人都有弟弟妹妹,就我沒有,白雪公主好孤單啊!」
小蘇的堅強意志終於被女兒的「柔術」瓦解,她決定帶著優優一起迎接二胎的到來。從備孕、懷孕,到住院分娩,再到後來的坐月子、帶娃娃,小蘇充分利用優優喜歡二寶的「自然優勢」,引導她學會自理、自立、自律,培養她做事有計劃、愛勞動做家務的習慣和分擔家庭責任的意識。同時,讓優優時刻感受到爸爸媽媽並沒有因為二胎的到來而忽視了她的存在。生活中,小蘇會經常以「來,我的白雪公主,讓媽媽好好親親你」的語氣向女兒示愛。等到產假結束,回歸工作崗位後,小蘇可以放心地將很多不太複雜的家務交由優優來做。10歲的優優不僅越來越有「貼心小棉襖」的模樣,而且還成為了「小矮人」的守護神,照顧小寶已然成為她業餘時間最快樂的事情。
五零後、六零後兩代人,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要求只能生育獨生子女的父母,他們為保證國家全面健康、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白駒過隙,今天,他們的獨生子女八零後、九零後又成為生二胎的主力軍,曾經的「小皇帝」們,轉眼就為人父、為人母。如何退去「獨生子女病」,如何迅速轉變角色,擔起養育一雙兒女的家庭義務和社會責任,既是每對夫妻、每個家庭的小問題,也是關係整個社會的大問題。
時代不同了,養育孩子的目的、「程序」也都悄然發生著變化。但無論怎麼變,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沒有孩子可以任由自己的性子就能長成參天大樹。養育孩子是一項工程,工程的設計者、建設者、享用者首先是父母。大寶、小寶都是寶,要做好工程,父母需要提前做好各種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