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由周申、劉露編劇導演的喜劇劇情類電影。該片改編自周申、劉露的同名話劇作品,由任素汐、大力、劉帥良等主演 。 影片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
電影其實講述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在鄉下支教的老師們生活艱苦,為了讓日子好過一點於是多報了一個老師名額,以便多一份薪酬。這樣就開始了下級矇騙中級、中級矇騙上級、最後中級聯合下級一起聯合起來矇騙上級以及熱心的美國老頭。為了一個謊言、然後不同的用謊言去圓謊言,最後越來越大就都繃不住了。
這部電影由開心麻花團隊的話劇改編而來,其間有很多直白低俗的笑話,有點很汙很暴力的感覺。該片在上映之後,也是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好評。作為一個荒誕外表之下的悲劇故事,嚴謹的故事結構與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讓影片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驢得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張一曼這個角色了,嚮往自由心有浪漫,一個可褒可貶的人物,是電影唯一死去的人物。
《驢得水》的真諦:"如果懂得中國人的不講原則聰慧利己,看透歷史的反覆弔詭悲喜交加。"有的人如魚得水,在亂世裡混得不亦樂乎,穿梭於各色人等之間遊刃有餘;有的人則如驢得水,得物無所用,只有馱水的命,沒有喝水的份。多時候,知識分子就像是那一頭要走二十裡山路馱水的驢吧:驢棚可能會被一把無名火燒掉,驢肉甚至可能被無知的愚民分吃一空,驢命也總是危在旦夕……但這就是驢的使命與天職。
作為一部荒誕喜劇片,本片的笑料絕對是夠的。雖然有一些看起來比較「汙」的段子,但是賤而不淫,絲毫不讓人覺得低級。相反,整部影片倒給人一種乾乾淨淨的清爽感,幾段感情戲都拍的讓人心動。因為話劇改編的緣故,故事的幕間分隔有些明顯,但演員的表演削弱了話劇感,也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