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驢得水》看荒誕悲劇,面對謊言人們只能用更荒誕的內容圓謊

2020-08-26 七弦煮詩

在特定的時期內,當我們為了一件事情而不擇手段的時候,究竟是錯還是對?在看完電影《驢得水》之後,我不禁對自己提出了這個問題。

麻花良心製作的荒誕喜劇

電影《驢得水》是開心麻花繼《夏洛特煩惱》獲得高票房和好口碑之後的又一作品。在上線之前,因為有《夏洛特煩惱》作為鋪墊,所以大家對這部作品充滿了期待,上線以後,好多人也抱著滿滿的希冀去觀賞了這部電影,但很多人都表示——沒看懂

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笑點和包袱也不是很密集。不少人表現出了失望,當然,大部分還是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心作品。

驢老師和呂老師?

該電影講述了民國時期的一個鄉村學校,由於嚴重缺水,校長將一頭驢虛報成英語老師,多得到一些補貼款,驢子還可以為學校挑水。原本一石二鳥的計劃,當面臨教育部特派員的檢查,大家決定讓一個銅匠臨時冒充這個叫「呂得水」的英語老師。萬萬沒想到特派員對這位「呂得水」老師相當欣賞,決定將他捧成教育家,以獲取美國慈善家的資助。

在經過一系列荒誕滑稽的事情後,其發展越來越超乎校長和老師們的預料。為了圓謊,校長不斷妥協讓步,而局勢卻越來越失控,直到最後當一切都浮出水面,美國慈善家得知真相時,無法抑制的發出了:「瘋狂的中國」的感慨。在最後,大家還是決定克服一切堅持當初的誓言。

峰迴路轉,驢子也來當老師

在這部作品上映之後,有人說:麻花出品,必是精品。當我看完這部作品時,我被其中的故事精髓以及懸念叢生的人物關係而深深折服。最大的感受便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認為這件事情到了無法進行的地步時,影片總是峰迴路轉,讓劇情再次跌宕起伏

《驢得水》所展示的黑色幽默和《夏洛特煩惱》的爆笑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主線圍繞著「呂得水」這位神秘的英語老師,觀眾也是充滿了好奇,卻沒想到,這個主角竟是一頭驢。

劇中的悲劇式人物張一曼,在影片的最後以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好多人都為之惋惜。可我在想,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劇中主人公的堅持是否存在意義?為了一個小錯誤,不斷地觸犯更多致命的錯誤來掩蓋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

全片中,只有張一曼犧牲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因為受辱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讓銅匠出氣,她被所有人辱罵,被剪去自己最愛的秀髮,最後還被拿著槍的特派員侵犯。追尋自由且開放的女性最終成為了犧牲品。一批在邊遠山區教書的有志青年,最後一個個淪為了劊子手,把屠刀狠狠地砍向無辜之人

古語云:不破不立。在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所有人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只有張一曼這個愛玩開放的年輕女子不斷被傷害。加害者變本加厲,而她只有默默承受,最後瘋掉,飲彈自盡

《驢得水》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達了這一理念。當我們初心不變之時,就是我們最強大的時候,這也許就是老子所謂的:「自勝者強」。一旦產生貪念,必定變質。《驢得水》是一部悲喜交融的佳作,用喜劇的方式展現了悲劇的含義。透過那些看似滑稽的行為,我們可以明白屬於那個時代的悲哀。願世間少一些「驢得水」,多一些「呂得水」。給你講個笑話,千萬別哭啊......

相關焦點

  • 《驢得水》:荒誕背景與符號象徵
    《驢得水》:荒誕背景與符號象徵 故事具有象徵性,,在眾多人物令人眼花繚亂的"閃轉騰挪"之下,實質講述了一個"偉大"的理想如何宿命般地被絲毫無法理解它的"庸俗"權力所肆意壓榨、蹂躪和羞辱,最終異化為一場和初衷毫無任何聯繫的鬧劇和悲劇。
  • 《驢得水》作為一部荒誕喜劇片,本片的笑料絕對是夠的!
    《驢得水》由周申、劉露編劇導演的喜劇劇情類電影。該片改編自周申、劉露的同名話劇作品,由任素汐、大力、劉帥良等主演 。 影片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為了一個謊言、然後不同的用謊言去圓謊言,最後越來越大就都繃不住了。這部電影由開心麻花團隊的話劇改編而來,其間有很多直白低俗的笑話,有點很汙很暴力的感覺。該片在上映之後,也是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好評。作為一個荒誕外表之下的悲劇故事,嚴謹的故事結構與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讓影片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 一個謊言的荒誕故事
    就算回到了李米的城市,他也忍著相思不敢去找李米,只能遠遠的用攝像機記錄心中愛人的生活點滴。直到不死心的李米在天橋下追上方文,一邊走一邊哭著念出每一封信的內容,方文還是硬著心腸選擇了謊言:「我告訴你,我是方文,我現在和別人好了,我不要你了!」
  • 《驢得水》:揭開最後一塊荒誕的遮羞布,我們還剩下什麼?
    《驢得水》是開心麻花團隊自《夏洛特煩惱》後的第二部喜劇作品,它同《夏洛特煩惱》一樣都是小劇場實驗話劇改編的產物。但是《驢得水》與《夏洛特煩惱》熱鬧非凡式的情懷鋪墊不同,影片始終都在嬉笑怒罵之間透露著濃重的隱喻意味和深沉的悲劇感。
  • 二刷《驢得水》:我懂得了荒誕背後深刻的現實寓意及人性思考
    導語:很多人評價這部電影過於荒誕,讓驢「領工資」更是可笑之極,可我卻不這麼認為。相反,我倒覺得裡面的人物塑造、故事情節特別真實,很容易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影片相似橋段時引起共鳴及反思。劇中的角色為了圓謊,從一個謊言變成了兩個、三個…,最終跌入無盡的謊言深淵。而在這場荒誕的鬧劇背後,導演將人性的「貪、愚、弱、私」刻畫到了極致,赤裸裸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很多人覺得讓驢「領薪水」太過誇張荒誕,而我卻覺得這整件事情的處理背後,不同人物角色做出的選擇太過真實。在這選擇背後折射出的人性弱點就像是一面鏡子,映射著銀幕前的你我,令人反思。
  • 電影《驢得水》——一部用喜劇表達出悲劇故事的另類電影
    今天突然間想起一部顯得有些另類的電影,說它是喜劇吧,看到最後會讓你感覺到那種止不住的悲傷,而說它是一部悲劇吧,影片中那些荒誕的劇情和人物又會實實在在的讓你忍俊不禁。這就是今天我想說一說的電影《驢得水》——一部用喜劇表達出悲劇的另類電影。
  • 精彩預告丨《驢得水》金牌班底集結,《馬美好》的「事故」即將荒誕開啟!
    ——《驢得水》此金句出自《驢得水》。這部豆瓣獲得8.4高分的話劇,講述了一個極其荒誕的故事。從豆瓣評分就可以直觀的知道,《驢得水》獲得了觀眾與業界的一致認可。創製、出品黑色幽默三部曲《驢得水》《破陣子》《西洋景》, 以及舞臺劇《東北往事》《大聖歸來》《思奔》《左耳》 ,音樂劇《狂奔的拖鞋》等口碑佳作。成立至今囊括了包括壹戲劇獎、紫金獎在內的多項國內戲劇演藝界的重量榮譽,堪稱當今中國戲劇團隊中「發展最快、最受歡迎的文藝團隊」。2020年初,至樂匯將荒誕進行到底,推出了至樂匯三部曲荒誕系列收官之作——《馬美好》。
  • 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的揭露、反思與教育!
    2016年上映的影片《驢得水》是由周申、劉露執導的一部喜劇題材的電影。儘管被定義為喜劇,但看過影片的大多數人表示他們並沒有笑出來,反而十分壓抑,就像一記重拳深深地打在人們的心口,發人深思。首先是執著於教育的孫校長,他為小學花費了許多的心思,在危機來臨時仍然能夠十分鎮定的面對並且掌握全局,他身上最優秀的品質應該就是那份集體責任感。
  • 《驢得水》豆瓣評分爆了,可抱歉我還是只能給兩星
    用喜劇的方式談悲劇,用諷刺的手法講人性,為這個故事就值得5星我完全同意,《驢得水》的故事是相當棒的,而且十分難得。然而,一個好故事是不能值五星的,再好的故事都不行。這是一個典型的「一步錯步步錯」結構,用一個謊言去圓另一個謊言,中間總會不斷發生尷尬和糗事。
  • 《半個喜劇》:荒誕的喜劇背後,是現實與自我碰撞的探討
    當一個人面對親情、友情與愛情碰撞時,慌亂的生活就像是半個喜劇;而當階級屬性慢慢撕開時,投射的現實卻又像是一場悲劇,戳心而又真實。《驢得水》如此,《半個喜劇》更是如此、富有深意。好的喜劇總是帶有悲劇式的內核,值得深究。如果僅從「喜劇外衣和愛情視角」去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理解該片的真正內核。
  • 以荒誕來荒誕荒誕
    在學習完卡夫卡的《變形記》後,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作業:請大家嘗試用荒誕的手法寫出你感受到的異化。(解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蛇,名字叫貪婪。——王紫璇) 無論是自己與社會關係、自己與親人還是自己與自己,格裡高爾都處于格格不入、成為他所不是的東西。                                                                        ——吳曉東   原本想扼住命運的喉嚨要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卻被命運扼住喉嚨為天命所制,自己連自己都控制不了。
  • 《驢得水》:黑色幽默背後,是對人性極大的諷刺
    影片講述的是 1942 年,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四位教師們由於水源困難,將一頭名叫驢得水的驢虛報成老師呂得水冒領薪水而引發的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荒誕故事。它是一部有著黑色幽默的喜劇,幽默中有著無盡的酸楚,荒誕中又有著對人性的反思。一群來自大城市的知識分子帶著自己鄉村教育實驗的夢想 ,志在改變中國農民的貪、愚、弱 、私的劣根性,殊不知他們自身的劣根性更讓人悲哀。
  • 《驢得水》的問題在於,忽略了人性的灰色地帶
    喜歡的人折服於劇本本身,一個喜劇的外殼包裹著悲劇的故事,諷刺的對象從人性到體制,再到整個時代,完成了主創「講個笑話,你可別哭」的期待。不喜歡的人多是吐槽電影的形式,話劇式的表演和鏡頭切換遮蓋了電影應有的趣味——「話劇人轉電影人最大的難度不是對影像感的參透,而是話劇戲劇與電影戲劇的置換節奏,當我們說一部電影『話劇腔』或者『表演靠吼』的時候,其實是說你沒有為他們留白。」
  • 《驢得水》:知識分子堅守理想的代價有多大?
    《驢得水》是在用喜劇的形式講一個悲劇--它的悲劇核心是講述文化人的命運。
  • 脫胎於話劇的好電影,《驢得水》會讓人發笑,卻是實打實的悲劇
    2016年,由話劇改編的電影《驢得水》極盡諷刺之能事,使這部"讓你哭"的喜劇成為當年的黑馬之作。作為開心麻花出品的經典之作,《驢得水》拋棄了開心麻花所擅長的喜劇絕活,喜劇內核中更深層次的悲劇放大,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 原創:荒誕的愛情悲劇
    可憐的孩子旋轉著跌進了天河在水裡幸福地呼吸著泥土的香味沉浸在蝴蝶的夢裡沉浸在鳥兒的歌裡消融在生活的微末裡化作一隻蝸牛奮力掙脫著泥土用觸角深情地撫摸著蝴蝶在蝴蝶殺死鳥兒的夜晚人們發現了這個荒誕的愛情悲劇舉報/反饋
  • 《戀愛的犀牛》:荒誕的愛情背後,蘊藏著「存在主義」的哲學內涵
    《戀愛的犀牛》劇本寫於1999年,人們處於迎接新世紀的浪潮中,正如劇中大家唱的新世紀之歌「在新世紀來臨前,我們要清掃沒用的垃圾,在新世紀來臨前,我們要推翻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新世紀來臨前,我們要摒棄一切軟弱的東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面對不確定性時迷茫又焦慮,不知該如何去應對新時代的到來,所以只好跟著大部隊一起拼命向前奔跑。
  • 荒誕派:面對「人的物質化」,戲劇家從「儀式」中解讀「無意義」
    而世界大戰造成的悲劇也使得他們看到了人類的罪惡本性,原本嚮往自由平等和博愛的世界一下崩塌了。這正是荒誕派戲劇所表現出來的,人在這個令人窒息的物質世界,被剝奪了個性和價值,在這個到處是「異者」的世界裡,找不到自己的歸宿。人成為失去自主意識,被操縱和玩弄的對象。另一種出現原因就是「非理性」的思想,這也和原始人很相似。
  • 【德鄰語】《鳥人》:用荒誕撫慰「盧瑟」
  • 《驢得水》這是個笑話,看完後,你真的會笑嗎?
    每年的電影產量沒有一百也有一千,勒索著人們微薄的工資,不是說不好看,只是商業片大多都一樣,不過在電影節也有一股清流,就是《驢得水》,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風格迥異,本是由同名話劇改編來的,影片中的角色也是演話劇的原版人馬。因為這部電影的拍攝風格與平常的電影不同,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