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2020-12-17 光明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由於《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兩部科幻片在2019年春節檔上映,2019年也被稱為「國產科幻片元年」。原本以為華語科幻電影將奮勇邁步前進,但2020年的疫情讓全球電影產業都按下了暫停鍵。

如今,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步復甦,各種類型的影片也將出現在觀眾面前,其中承載著華語電影工業發展的科幻片又被重新寄予厚望。《流浪地球2》的拍攝提上日程,陳思誠也將拍攝自己的「外太空三部曲」,就連開心麻花都把喜劇舞臺從地球搬上了月球。

國產科幻片是受制於想像,還是受制於電影工業,我們既能打造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也能炮製口碑甚差的《上海堡壘》,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觀眾又會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國產科幻片呢?

《三體》殺青的消息又來了

近日,電視劇《三體》宣布殺青,該劇由張魯一、于和偉、林永健、李小冉、王子文等主演。

面對這個消息,《三體》粉絲並沒有感覺到興奮,而是有些麻木,因為他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傳出關於《三體》影視化的消息了。2014年,遊族宣布拍攝《三體》電影,但一直無下文。2018年,三體與騰訊視頻達成合作,將投資拍攝三體超級網劇,2019年5月取得電視劇備案,歷時多年於2020年7月11日開拍,預計2021年上線。2020年,三體正式推動系列電影計劃,導演田曉鵬將選取《三體》系列小說中的重要章節和人物著手進行創作工作。

2020年9月,《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網飛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

在很多《三體》迷看來,如果科幻電影技術發展不成熟,不拍比匆匆上馬去拍要好得多,因為《三體》小說中的時空線索複雜,信息量巨大,科幻場景宏大,「比如外星人用二向箔毀滅地球的場面,拍好了就是名垂影史的名場面,拍不好就是粗糙的頁遊風。」

不過這次《三體》電視劇的導演楊磊對科幻有自己的理解,一個好的科幻片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很多科幻迷認為,「特效」是檢測劇版《三體》是否成功的重要元素。對此,原作者劉慈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技術並沒有鴻溝,導演本身對作品的理解和準備工作才是他合作的前提。

《流浪地球》給國產科幻片帶來了什麼?

《流浪地球》大獲成功後,國內電影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科幻風。

2019年11月,舉辦了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這是國內首次舉辦的國際化科幻、影視和科技跨界活動,也是國內第一個以科幻為主題的電影主題活動平臺;2020年9月,在鄭州金雞百花電影節上首次設立了科幻電影論壇,當時科幻作家韓松感慨,自己一直熱愛科幻文學,也關注科幻電影領域,但從來沒想過科幻電影主題會受到如此禮遇,能夠有一臺專門的論壇來討論科幻電影,「這場科幻電影創作高峰論壇太科幻了」。2020年12月,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舉行,導演陸川、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等亮相共話國產科幻電影。

不僅業內對科幻狂熱追捧,國家層面也出臺政策扶持科幻電影,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並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在資本和官方共同垂青下,科幻片無疑成為國產片的藍海,導演郭帆宣布《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開心麻花的下一部電影《獨行月球》也是一部科幻喜劇片,將於2022年上映,這是開心麻花首次嘗試工業化的科幻電影製作,全片90%以上鏡頭涉及特效製作,並由國內頂級特效團隊完成。

陳思誠打造了《唐人街探案》系列後,也將打造《外太空的莫扎特》《外太空的蕭邦》《外太空的莫奈》三部曲,其中《外太空的莫扎特》由黃渤和榮梓杉主演,是一部科幻題材的教育片,預計2021年暑期上映,陳思誠還得到了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的影視版權。另外,久無新作的陸川的新片《749劇》也是一部充滿神秘色彩的科幻片。

觀眾需要怎樣的科幻片?

在國產電影領域,科幻片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以《流浪地球》《上海堡壘》為代表,主打科幻場景的硬科幻,還有一種是像《被光抓走的人》《瘋狂的外星人》這樣,以科幻為背景設定,講述生活,探索人性的類型片。在2021年春節檔,路陽執導,董子健、楊冪、雷佳音等主演的《刺殺小說家》可以算作是一部奇幻電影,在某種意義上也能稱之為「軟科幻」。

究竟哪一種是觀眾的心頭好?業內人士認為不應一言蔽之,因為在當下的國產電影發展體系中,敘事功能還是很重要的,在科幻電影範疇內,技術固然重要,但若是忽視了故事,角色表達和情感描述,只追求宏大的科幻場面,是本末倒置的,《上海堡壘》就是典型的反面代表,「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需要借鑑成熟的製片經驗,保持對電影新技術的靈敏嗅覺,但在故事和審美上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將中國視角、中國文化和中國智慧融入電影敘事,用自信的文化產品為全球發展提供思考和方案。」

哪些題材適合拍成科幻片?在今年的金雞百花電影節科幻電影論壇上,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主席陳楸帆認為:科幻應該是有預見性的藝術表達,也是可以和現實進行很好的結合。在中國的語境裡,非常想呈現人類情感的自然狀態。上古神話也可以進行科幻表達,我們要做的是探索一種新話語體系,建立中國科幻電影在國際上的探索權、話語權,這才是文化出海的真實表現。

作者:王峰

來源: 大河報

相關焦點

  • 「三問賀歲檔」系列報導之三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原本以為華語科幻電影將奮勇邁步前進,但2020年的疫情讓全球電影產業都按下了暫停鍵。如今,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步復甦,各種類型的影片也將出現在觀眾面前,其中承載著華語電影工業發展的科幻片又被重新寄予厚望。《流浪地球2》的拍攝提上日程,陳思誠也將拍攝自己的「外太空三部曲」,就連開心麻花都把喜劇舞臺從地球搬上了月球。
  • 中國男主演加盟《巨齒鯊2》、華語電影首部機甲科幻片……這份片單...
    將由中國男演員做主演的《巨齒鯊2》、華語電影首部機甲類科幻片《明日戰記》、《大護法》導演新作《大雨》、「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遺作《21座橋》……華人影業日前發布最新片單,這份片單不僅包括未來一年內上映的電影,還有不少令人期待的待開發項目。
  • 中國男主演加盟《巨齒鯊2》、華語電影首部機甲科幻片……這份片單令人期待
    將由中國男演員做主演的《巨齒鯊2》、華語電影首部機甲類科幻片《明日戰記》、《大護法》導演新作《大雨》、「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遺作《21座橋》……華人影業日前發布最新片單,這份片單不僅包括未來一年內上映的電影,還有不少令人期待的待開發項目。
  • 科幻片標配的霓虹燈,令中國電影更「美」了嗎?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科幻片標配的霓虹燈 為何在現實主義題材中落地生根?
  • 198電影:蜻蜓俠-科幻片
    克雷格·麥辛2008年導演的美國科幻片電影《超級英雄蜻蜓俠》類型:科幻片 魔幻驚悚,由薩拉·帕克斯頓,萊斯利·尼爾森,克里斯多福主演
  • 中國最早的科幻片竟然誕生於80多年前!
    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658.71億元,同比增長44.3%,持續5年刷新紀錄——5年前,這一數字尚不足88億元;國產科幻電影票房比上一年翻一番;科幻數字閱讀市場增長超四成
  • 《八佰》華語電影新標杆,你能找出比它拍得好的戰爭片嗎
    不說廢話,說一說最近最火的電影《八佰》。它就是現代國產電影的第1戰爭片,你能挑出一個比《八佰》拍的好的純戰爭片嗎?我最開始也很怨恨對岸冷漠的眾人,但是看到他們敲鑼打鼓提醒敵人的偷襲,用大字牌提醒敵人進攻的方向
  • 【大家】魯曉鵬:「華語電影」是大中華種族中心主義術語嗎?
  • 豆瓣評分9.0以上科幻片 科幻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
    隨著年初的《流浪地球》的大熱,許多不看科幻片的觀眾都對科幻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就來盤點下豆瓣評分9.0以上的科幻片。《頭號玩家》 豆瓣評分9.1分  科幻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解密神秘現象竟然是未來的自己,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近十五年,奧斯卡最差的一部最佳電影?
    對好萊塢電影高完成度的形仿,加上本土末日的想像,無疑具有開拓性。作為一部更偏向大眾娛樂屬性的類型作品,它不得不加入相對通俗和普世的姿態其實可以理解,也可以說是有效。淞可,電影研究僧,偏愛「東南亞」,業餘寫字,拍片,做影展。
  • 被這部電影震驚了,誰說中國人拍不出好的科幻片!
    雖說現在國產電影不差錢,特技也做得越來越好了。但這麼多年,在類型片上依然留有一大片空白。而這個空白就是科幻片。有人說中國人在現階段不適合拍科幻片,不管是星際類型,還是變異人類型,或者是人工智慧類型……有硬體條件的限制,也有軟體條件的制約,另外還有一些不可說的審查因素在裡面。
  • 古天樂科幻片《明日戰記》啥水平?港媒大讚:特效直追好萊塢
    ,古天樂經過三年的時間才拉來了不到5000萬美元的投資,在沒有科幻電影沒有成熟的華語電影市場,這樣的投資已經是古天樂能拿到的極限了。科幻片《明日戰記》由古天樂、姜皓文等人主演,張家輝和劉嘉玲友情客串演出,演員陣容十分強大!導演則是曾三度獲得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的新晉實力導演吳炫輝,這部電影耗資四億港元拍攝及製造相關道具,可說是近年少有的香港電影大製造。
  • 早年的華語電影稱霸亞洲,轟動歐美,走向世界,吳京能再創輝煌?
    縱觀華語片輝煌40年,早年的華語電影稱霸亞洲,轟動歐美,走向世界。但其實這裡面一直是港片在支撐,內地電影,臺灣電影的影響力是可以忽略的。如今港片沒落了,華語電影中心也轉移到了內地市場,遺憾的是那麼多年過去了,一部有影響力的國產片大片都拍不出來。老一輩港星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那麼現在誰最能代表國產片呢?
  • 上映票房未超200萬,被埋沒了整整27年,如今成經典R級科幻片
    ,但是只有少數的幾部賺到了錢,其他的票房並不理想,甚至還有幾部不錯的影片,也莫名其妙成了炮灰。有一部影片是由三大女神出演,沒想到卻被埋沒了整整27年,我們今天要說的電影是《東方三俠》,由梅豔芳、張曼玉和楊紫瓊三個人主演,杜琪峯擔任導演。
  • 2019年的華語新電影,選出十佳實在太難
    那麼2019年的華語電影們,有驚豔到你嗎?和往年一樣,2019年不乏現象級的電影作品。然而,在備受大眾關注的電影之外,也仍然有不少新作值得被更多人關注和了解。這也是我們從2015年開始,發起「迷影精神賞」的初衷:去發現、宣傳過去一年,那些優秀的新人華語影片,以及那些最值得鼓勵、最有創新精神的青年導演作品。如今,迷影精神賞進行到了第五年。
  • 《流浪地球》金雞獎擊敗《藥神》《紅海》,開啟重工業電影時代
    所以,既然已經可以在軍事動作片和戰爭片的領域,連續取得了成功,下一個成功的,又為什麼不可以是科幻片呢?而今,終於有一部《流浪地球》,開始探知這個華語電影的未知新領域,光是從 2018年11月, 當《流浪地球》發布短短一分鐘的首款預告片時, 就足以讓無數中國科幻迷,無數中國特效大片影迷,燃起了熱切期望。
  • 從《三體》到《流浪地球》 中國科幻片終於起航
    當年的11月,中影公布的24個新電影項目中,包括了《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和《微紀元》三部科幻片。11月27日,遊族影業召開發布會,宣布了《三體》的拍攝計劃和主創陣容。 不少人在2014年的時候激動地預測,2015年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但這一年,過得風平浪靜。除了《捉妖記》把華語電影裡真人實拍與動畫結合的技術向前推進外。我們並沒有看到科幻元年開啟的跡象。 預定2016年7月上映的《三體》,也在「素材被廢、遊族影業CEO離職」等一地雞毛中,從「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變成了「第一部爛尾科幻電影」。
  • 喜劇人入侵科幻片,誰拯救了誰?
    劉慈欣原著中的「星際戰爭」「時空躍遷」「恆星蛙跳」等科幻元素,被置換成了「耍猴」「西遊」「鬥酒」等民間包袱。這種「偷梁換柱」的改編,降低了科幻片對電影工業的高門檻。而科幻元素的加入,也讓喜劇有了新的符號載體。
  • 科幻片,源起童年的熱愛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學堂,近日請到了因執導由弗蘭克·赫伯特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沙丘》而活躍於話題榜的法裔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用電影來抵抗恐懼與焦慮疫情期間,維倫紐瓦身在魁北克老家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們一起遠程製作新片後期。在啟程前往約旦進行《沙丘》補拍的前夕,維倫紐瓦接受了上影節電影學堂的邀請,與中國觀眾分享他在過去20年電影創作中的思考。在一個小時的交流裡,他坦露了從未對外公開過的用電影來抵抗恐懼與焦慮的童年故事。
  • 十大慘不忍睹的華語科幻大爛片
    近年來,無數華語導演分別效仿好萊塢,搞起科幻題材影片,假冒「電影工業」產品,但由於編導能力低下,沒什麼技術含量,想像力又不夠,還非打腫臉充胖子,導致華語科幻片出一個爛一個爛一個,還拍一個,影響甚為惡劣。但諸多爛片(《長江七號》《全城戒備》《機器俠》)都打著華語首部科幻片旗號,企圖敷衍觀眾,謀求同情,但推敲實質說白就是為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