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最近,東京都杉並區發生一起惡性報復社會事件,一名68歲男子向正在參加「森巴舞節」的人群投擲了6個裝滿汽油的火焰瓶,大火夾雜著玻璃,造成15人受傷,其中還包括一名1歲的兒童。
文章稱,由於時值日本的「盂蘭盆節」,此事件引起了日本民眾的極大恐慌,人們紛紛質疑,報復社會案件頻發,日本還是那個「安全大國」嗎?
東京警視廳高井警察署接到報案後,迅速趕到現場,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當警方衝入男子家中時,該男子已經上吊身亡。警方在其家中發現了可以殺人的「弓弩」和至少10個已經準備好的汽油瓶
。值得慶幸的是嫌疑人中途收手,如果將這些「武器」全部使用,後果將不堪設想。無疑,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臨死拉墊背」的行為。據稱,該男子處於無業狀態,生活狀況並不樂觀。
文章指出,此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兩周前發生在日本神奈川縣相模原市殘障人士療養中心的「惡性持刀殺人事件」。該中心的前職員植村聖,在被辭退後心懷不滿,於7月25日凌晨潛入療養中心,用事先準備的刀具砍死了19名殘障人士。
不到一個月連續發生兩次惡性報復社會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日本社會安全的擔憂。無差別殺人事件不同於恐怖襲擊,行兇者的作案動機多出於自身的境遇,沒有太強的政治目的,而兩者的相同之處是能夠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有人稱,無差別殺人事件的行兇者都是不想活的人,他們這是「變相自殺的行為」。的確,自殺者自殺的原因也與「無差別殺人」的原因有相似之處。
日本內閤府統計顯示,2015年日本共有2.4025萬人選擇自殺,其中男性自殺者有16681人,佔總數的69.4%。而在自殺人群中,有6成是無業者。正如此次發生的案件一樣,自殺是目的,而給社會造成困擾是過程。那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日本人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文章分析稱,首先,經濟下滑,低收入者人數大幅增加。泡沫的破裂,讓日本經濟近30年長期停滯不前,為了節約成本,日本各大企業開始改變僱傭制度,減少正式職員數量,大幅增加臨時工數量。臨時工不僅收入低,沒有保障,而且大多從事一些「髒累差」的工作。
他們的年收入一般低於300萬日元。而300萬日元也是日本社會默認的一條「貧困線」。據日本國稅廳調查顯示,4成日本民眾的收入在紅線以下。生活的貧困讓很多人感到絕望。
文章隨後指出,其次,社會保障系統開始崩塌。雖然人們常說:「日本是高福利國家」。但高福利並不能夠惠及到每一個人,高福利也並不意味著老無所憂。由於日本財政赤字嚴重,老年人能夠拿到的養老金越來越少。
這不僅讓老年人過得不舒心,更讓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然而,日本政府卻在不斷提高消費稅,從原來的5%到現在的8%,再到以後的10%。這勢必會讓低收入者生活更加困難。漏洞百出的社會保障再加上日本政府的火上澆油,讓低收入者生活陷入絕望。
文章還指出,最後,個人精神問題。雖然日本社會存在各種原因,但選擇報復社會的人卻是少數。這齣於日本社會的冷漠與無情,讓很多低收入者不僅生活無著,而且精神上也陷入孤苦之中,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精神疾病,成為「瞬間破壞一切規矩的人」,直接造成「大規模殺傷事件」。
文章最後指出,日本社會經濟環境的惡化讓低收入者對生活產生絕望,而日本政府的不當政策還在給這種絕望加碼。一旦某些精神存在問題的低收入者達到極限,很可能用最極端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憤怒。而正是這種來自底層的憤怒,讓日本不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