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才安順公安局就7月7日安順公交墜湖事故調查結果進行了通報:系司機蓄意報復社會。公交車司機常感家庭不幸福,生活不如意,有厭世情緒,事發前飲酒;公交車無機械性故障。
由此想到了2018年6月28日中午發生在上海徐匯浦北路近桂林西街人行道附近1名男子持菜刀砍傷3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長,最終導致2名男童因搶救無效死亡的惡性案件。犯罪嫌疑人黃某是因生活無著落產生報復社會念頭,進而行兇。
這兩起案件都是因為要報復社會而為。
報復社會,最初是由於社會事件中一些下層群眾奮不顧身在公共場合做出有重大危害性的舉動,聲稱受到社會不公,要報復社會。因為自己的不幸,就視無辜百姓的生命於不顧。而"報復社會"的事件,在最近這幾年已經發生了好幾起。
報復的基本解釋指的是跟傷害自己的人、折磨自己的人算帳,但沒法找到洩恨的源頭,卻面向全社會的無辜的人下手。為什麼他們的心裡會變得如此扭曲呢?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保存下來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裡面就有說到:倘人毀他人之目,則毀其目;倘人斷他人指骨,則斷其骨。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漢謨拉比法典》有提到當我們遭遇他人有意或無意的侵害時,我們大腦裡面負責理智的血清素會受到分泌抑制,而血清素在我們大腦裡面是理性的額葉和衝動的杏仁核。
也就是說:當我們受到外界傷害,血清素分泌受阻,額葉拉不住杏仁核,
導致咱們自控力下降,就會很容易做出衝動的報復行為。
每個人的自控力不一樣,和遺傳有一部分關聯,和原生態的家庭教育、個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以及自己的認知,自己的圈子也有關係。
如果他們的憤怒得到更合理和理性的疏解,及時獲得正確的情緒宣洩渠道。多分析找不到工作、生活鬱悶、社會不公的解決方法和突破口,那麼這些報復行為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呢?
遇到不公的事想不通怎麼辦?在國外一些國家,人們或者找心理醫生諮詢,或者到教堂向牧師懺悔。與求得心理寬慰而去教堂一樣,心理諮詢是一些外國人的「家常便飯」。由於生活壓力大,人情淡漠,患心理疾病的人比較多。美國的大公司、政府機構、醫院和軍警部門也都在人力資源部下設立心理諮詢機構,有心理醫生及心理輔導員做「思想工作」。警察在處理人質危機或阻止自殺時,往往先派出心理專家喊話,爭取不動武力就能解決問題。美軍中的「心理工作者」——牧師要幫助軍人做思想疏導,消除其恐懼心理。病人在住院期間,因手術和患重症出現恐慌時,醫院就會派出心理工作者與病人聊天,幫助病人提高信心。
如果我們國家多一些公益性質的心理諮詢和疏導組織,多一些預防機制,是不是就可以少些這類悲劇的發生呢?
逝者已矣,這些無辜的生命就這樣凋零了,願社會多些對這些案件引發的原因和規避的方法進行思考,願永遠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多好啊!
報復社會的始作俑者們你們自己痛苦,不是你們可以傷害別人的理由,這樣的「弱者」,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