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李德仁等院士聚首衡陽探討"抗疫大數據應用""人工智慧"等...

2020-12-28 中國經濟網

    —— 「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隆重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4日訊 (記者蘇蘭) 以「百年變局,數勝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 12月13日—14日在衡陽隆重舉行。據悉旨在為鼓勵大數據與科技傳播從業者融合發展、跨領域拓展、跨區域協作的此次論壇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李蘭娟、李德仁、柴天佑、褚君浩、顧國彪、李頡、蘭玉彬、宋梁等院士聚焦、「產業數位化與數學產業化」、「工業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作主旨報告和高端對話;全國著名的大數據應用與傳播企業創始人、總裁、副總裁、執行長、首席技術官、營運長、財務長、首席市場官、企業首席科學家、下屬研究院院長實驗室負責人、研發中心負責人等近兩百餘人參會進行高端對話。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協書記處原書記、黨組成員宋南平在致辭中表示,將與廣大同仁一道,通過此次論壇走進衡陽,走進衡陽的高新技術企業,促進科技工作者與企業各界的溝通交流,服務於科技創新,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

  

  當天的開幕式後還舉行了頒獎典禮,共頒發特殊貢獻獎 6名,作品獎10件,團體獎28個,個人獎26名,眾「星」齊聚助力,助力衡陽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全國大數據(物聯網、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的快速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科技傳播發揮著日益強大的作用。中國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自2018年創辦以來,憑藉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領先優勢,已成為業界具有國際性和權威性的成果交流平臺。

  據悉,此次論壇以建立「五大平臺」,展示打造「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示範基地,為傳統企業實現「大數據」轉型升級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實現大數據網際網路企業新業態,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鼓勵自立創新、開放創新、聯動創新為宗旨;舉辦開幕式、主旨演講、大數據科技傳播獎頒獎典禮、高端對話、企業家座談會、參觀考察及合作籤約等一系列活動。

  

  「聞道衡陽外,由來雁不飛。」主辦方告訴記者,此次論壇選在衡陽舉辦,是因為衡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便捷的交通網絡、雄厚的產業基礎、濃厚的創新氛圍,於2018年正式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是湖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此次論壇活動期間,市委書記鄧群策、市長朱健分別與十位院士、百名科學家、知名企業家面對面座談,探討衡陽數據產業化。目前,衡陽市擁有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9個省級開發區和湖南省第一家綜合保稅區,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百強城市,在《經濟學人》發布的中國新興城市投資吸引力排行中位居全國第三,2020城市商業魅力指數在全省排第二。

相關焦點

  • 大數據傳播與應用,未來可期
    衡陽日報12月14日訊(文/記者向吟吟 許珂 圖/羅盟) 12月13日的雁城,星光熠熠。「百年變局,數勝未來」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在衡啟幕。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重頭戲之一,主旨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仁德、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分別聚焦「抗疫大數據應用」「產業數位化與數學產業化」「工業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作主旨演講,為業內人士和現場觀眾呈現了一場高端、前瞻、引領的科普學術盛宴。
  • 星環科技獲2020大數據科技傳播獎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3日,以"百年變局 數勝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湖南衡陽召開。李蘭娟、李德仁等十餘位院士,以及200餘位大數據傳播與應用領域專家、學者齊聚,聚焦「抗疫大數據應用」等熱點話題,探討傳統企業實現大數據轉型升級,構築大數據網際網路企業新業態。論壇上重磅揭曉"大數據科技傳播獎"獲獎名單,星環科技大數據基礎架構部平臺團隊獲「大數據科技傳播獎-未來獎」。
  • 眾多科技「大咖」齊聚美麗雁城,助力「大城衡陽」解鎖「創新密碼」
    「百年變局數勝未來」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我市開幕,眾多院士專家齊聚雁城,助力衡陽尋求解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密碼」。這是又一場破解衡陽發展「奧秘之鑰」的探索之旅,必將成為推動我市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和「助力器」。   誰能夠破解科技進步的「創新密碼」,誰就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
  • 李蘭娟院士:大數據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 (那珊) 12月13日上午,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即將在衡陽正式拉開帷幕。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新冠疫情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次的抗疫和以往不一樣,大數據發揮了重要作用。
  • 專訪兩院院士李德仁:沒有想像邊界的北鬥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6日訊(趙芙瑤)他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同時他還是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武漢·中國光谷首席科學家。他長期從事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教學研究,提出了處理測量誤差的可靠性和可區分理論和空間數據挖掘理論。
  • 李德仁院士:北鬥系統可助力疫情防控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發表了主題為「產業數位化 數字產業化」的演講。演講中李德仁表示,此次演講的幾大板塊對於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態化疫情防控服務體系可以讓城市更智慧。未來,可實現精準定位的北鬥系統可以代替物理空間的封城,在網絡空間建設基於時空大數據的國家級疫情防控服務體系。李德仁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疫情蹤」APP。
  • 李德仁:實現無處不在的高速通信我們需要為6G努力
    12月13日,「百年變局數勝未來」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湖南衡陽開幕,眾多院士專家齊聚雁城,助力衡陽尋求解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密碼」。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在《論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主旨演講中表示,5G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領域可以有非常廣泛的運用。李德仁提到,地球70%是海洋,30%是陸地。
  • 抗疫英雄李蘭娟現身蘇州全球智博會 揭開抗疫背後的人工智慧秘密
    其中包括了抗疫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李蘭娟院士此次帶來的是關於「AI推動醫療健康新變革」的主題演講。她表示,自己雖然不是信息化人工智慧的專家,但是個醫生,因此對醫療信息化人工智慧也有所體會。此次疫情防控能夠快速取得成效,除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全國人民、廣大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外,人工智慧、大數據在支撐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時空體系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圍繞新基建、5G/6G、北鬥+與+北鬥、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四個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論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的主旨演講。
  • 北鬥三號「收官衛星」成功發射 李蘭娟院士攜抗疫英雄現場見證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四川省抗疫英雄、脫貧攻堅和青少年學生代表,以及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過百次以上航天發射代表們在現場見證了此次重大發射。中國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攜抗疫英雄在現場見證這一重大發射。
  • 李蘭娟院士專訪
    我是李蘭娟。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全國女性同胞積極行動、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風雨同舟,充分展示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風採,也為戰勝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這裡,我要向所有女性同胞們致敬!」這是李蘭娟院士通過全國婦聯「女性之聲」向網友們發來的問候。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系統可助力疫情防控服務體系建設
    12月16日消息,在12月13-14日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在「產業數位化 數字產業化」演講中表示,5G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領域可以有非常廣泛的運用。
  • 李蘭娟院士用事實證明,不只有英語重要,漢語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通用...
    一、李蘭娟院士是我國防疫專家組領軍人物之一。無論是當年的sars肺炎還是今天的新冠肺炎,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起到了核心作用,有他們在,是中國人之福。中國之所以取得抗疫這麼好的成績,跟他們的貢獻密不可分,他們是中國的國寶級人物。
  • 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11月30日,校黨委書記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羅公利對李德仁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近期發展情況,希望李德仁院士為學校測繪學科提供支持與幫助,幫助相關學科發展和提高。李德仁院士對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成就表示讚賞,表示願意與山東科技大學加強交流與合作,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秦昌盛、院長陽凡林參加會見。會見後,李德仁院士應邀為學校師生作了題為「新基建時代地理信息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
  • 李蘭娟院士攜手專家團隊進駐鄭州市三院
    ·護佑健康」院士論壇暨大型義診活動分別在河南省人民大會堂、鄭州市三院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攜手十餘名國內知名專家為中原患者送來了寶貴的健康診療服務。她分別走進在鄭州市三院的「李蘭娟院士名醫工作室」,親切地為早已等候的患者把脈問診,給出科學的治療方案;隨後來到三院肝病科病房,為十幾名肝病住院患者查房,優化治療方案。短短一上午時間,李蘭娟院士與她的醫療團隊共同為現場260餘名患者進行了健康診療服務,這些患者分別來自河南省及周邊省市。
  • 李蘭娟院士回顧「抗疫」經歷;1月17號,我說我們去看看疫情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給出了最新判斷的同時,也回顧了自己的「抗疫」經歷。在有了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體內存在炎症因子風暴、以及腸道微生態紊亂導致繼發感染等重大發現後,李蘭娟1月31號向國家衛健委請求帶隊到武漢去,得到批准後2月1號凌晨4點坐了綠皮火車到了武漢,同時也帶來了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以及抗繼發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微生態平衡的救治策略,以及人工肝、肝細胞微生態的一些技術。
  • 李蘭娟院士,上課了!2020級浙大MBA《開學第一課》本周日感動開講!
    在武漢疫情爆發的初期,有一個人最先提出了封城的建議,這個人就是李蘭娟院士。李蘭娟這個名字太熟悉,她是不讓鬚眉的巾幗,73歲高齡,依舊奔波在一線,她說:「國家的大事,自己義不容辭。」正是她這個提議,大大減緩了疫情傳播的速度。雖然年歲已高,但是李蘭娟院士依舊堅持在一線工作,成為最美的逆行者。
  • 「大師風範」李德仁:秀出遙感技術的力量
    王之卓稱讚李德仁:「獲得了前人所沒有解決的創造性成果。」李德仁把粗差發現的理論上升到粗差和系統誤差區分的理論上,榮獲了聯邦德國的「漢莎航空測量獎」。今天,在時空大數據時代,人們還要用李德仁的理論來校正自己的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系統。他以智慧和勤奮叩開了權威之門,實現了超越前賢的夢想。
  • 李蘭娟院士跨行學醫,兒子一路保送,不識大字的母親是背後功臣
    疫情期間一位「巾幗英雄」李蘭娟院士,再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她率領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人物。已經七十多歲的年紀,依舊再為國家做出貢獻。其實李蘭娟院士已經不是第一次為國出徵,早在17年前「非典時期」,李蘭娟就將自己的學識發揚在了「抗疫戰場上」,帶領著隊員做好防疫防控。
  • 李蘭娟:有病人瞳孔已經擴散,我們把她救回來了
    【編者按:因為疫情,今年7月9日至11日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改為線上舉辦,也再次凸顯了人工智慧的優勢。本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AI+公共衛生論壇」的主題演講,通過講述她在一線抗疫的經歷,總結了AI技術在此次抗疫中的應用和前景。經主辦方授權觀察者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