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平定關中,繼續搞「約法三章」籠絡人心的政治戰,深得關中百姓認可,退守廢丘的章邯,漢軍卻久戰不下,第二年的夏季,暴雨來襲,韓信引來大水淹沒廢丘,城池告破,章邯就拔劍自刎,離開了塵世。
章邯作為秦朝的最後一員大將,可以說是在歷史上大放光芒,作為一個文職官員,為了救國,他帶領一幫拼湊成軍的囚徒,卻人擋殺人,神擋殺神,消滅了最大的起義軍陳勝吳廣,又斬殺了最強的項梁,幾乎成功救秦之命。 巨鹿之戰他只是王離的副手,他自己的本部兵馬損失不大,受到趙高的影響才被迫選擇投降項羽,曾經英勇的部下也被項羽坑殺。此刻再一次國破人亡,這個貴族漢子再也不想苟活下去了。
而項羽在齊卻陷入了泥淖不可自拔。他碰到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貴族田榮和弟弟田橫,田橫幾乎是中國氣節的代名詞,即使是日本人也是敬佩得五體投地的人物。氣節的最大表現就是抗爭到底,永不投降。所以田榮雖然跟戰神項羽一交手就一敗塗地,在平原被殺,但田橫又立田廣為王,立馬又有幾萬人馬,這種人民戰爭是最難打的,項羽政治方面又沒有劉邦會搞事,碰到不投降的基本都是人肉消滅或者大火燒都城,齊國人四處起兵遊擊戰,再加上彭越專門騷擾楚國的糧倉,打了就跑。項羽打得很苦惱。
這時劉邦卻得到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項羽之前密令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與衡山王吳芮殺死了義帝楚懷王。義帝仍是反秦諸侯的精神領袖,如今項羽冒失地宰了義帝,給了給劉邦一個天大的口實。劉邦當然立即逮住機會,親自為義帝發喪,號令全軍戴孝,同時昭告各路諸侯,把項羽置於不仁不義的輿論漩渦中。
建議劉邦為義帝發喪的是剛來投靠漢軍的謀士,名叫陳平。陳平也是個名聲不好的小人,史書上說他貪財盜嫂。劉邦又任命一個小人當都尉,眾人都勸諫,說實在的,劉邦陣營小人確實有點多,也難免大家有點擔心。劉邦經不住眾人再三詆毀陳平,便也心生疑團,召陳平來質問道:「聽說你原來是幫助魏王的,後來離開魏王去幫助楚霸王,現在又來幫助我,這怎麼不讓別人懷疑你的信義呢?」陳平說了一段有名的話,大意是唯才是舉,私德算個毛線!道明了各方的政治優劣,話中有話。劉邦的疑慮頓消,對陳平倍增好感,並重重地賞賜一番,提升他為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將。從此,陳平一心一意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取天下,成為西漢安邦定國的著名謀臣,而劉邦直到生命最後時刻最信任的人仍是陳平,這點也可以看出劉邦真的不是平凡人物。
有了義帝發喪這杆大旗,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九月,劉邦以接取太公和呂后為名,派遣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取道南陽,利用王陵聚集在南陽的數千兵力,試探著向楚進攻。薛歐等兵至陽夏,被項羽發兵阻攔,停滯不進。同年十月,劉邦出兵函谷關,進至陝縣,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相繼投降,漢王劉邦所控制的區域,已經接近彭越活動的巨野澤地區。這樣不僅東部黃河南北兩岸的幾支反楚力量連成了一片,而且與西部的劉邦也很快就要合成為一體。西楚政權失去大半河山,命運岌岌可危。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劉邦率兵自臨晉東渡黃河,收降魏王魏豹;接著又攻佔河內,擄獲殷王司馬印。這時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和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遼東地區之外,已經盡被反楚力量佔據。在這種形勢下,劉邦認為剿滅項羽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經修武,由平陰津南渡黃河,抵達洛陽,昭告天下諸侯,誓師伐楚。四月,趁項羽主力仍被田橫拖在齊地,楚都彭城空虛之機,劉邦率軍直取彭城。
然而,劉邦卻再一次差一點丟掉小命。欲知詳情,請關注我看精彩的楚漢爭霸第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