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飄洋過海的智「繪」對話,我們何其有幸,能請到臺灣格林文化發行人兼總編輯郝廣才先生作客親子大咖團第五期行業私享會,近距離聆聽他的繪本心經。此番抵京,兩天半的行程,從讀庫張總400多人的場子輾轉大咖團耕讀小聚,帥氣的郝公子略顯疲憊,但仍「才」氣外露,短短幾句開場便徵服全場,越往後面狀態越好,收不住的妙語連珠。要不是後面還要趕著去機場,相信他更願意坐下來,跟業界知己繼續分享。
22日當晚,我的朋友圈頓時被郝先生語錄各種刷屏,橫看成嶺側成峰,不足兩小時的行業分享卻能讓每個人從中體味到自己的人生。向來以「毒舌」見長的著名親子閱讀專家孫莉莉(月眉)老師的感慨更是一針見血:「講繪本不是講這本怎麼讀,那本怎麼講,而是需要講一些『大道理』。郝公子就是很會講大道理的人。有的人有資本講道理,有的人沒有。有資本的人才有眼界,有眼界的人更有資本。什麼都沒有的人,就還是踏踏實實上奧數,上補習班吧。」
他,來自哪顆星?
先說郝廣才。如果你從事兒童閱讀、教育、出版相關領域,如果你是0-6歲孩子的家長,如果你還不知道郝廣才是何方神聖,為什麼有人聽到這三個字就會熱血沸騰,那麼您真的是OUT到另一個星球上了。他是誰?他來自哪顆星?緣何如此光芒四射?
多少多少年前(因涉及年齡小秘密,恕不奉告),他也是一個普通孩子,像那個年代臺灣有能力的家庭一樣,大學畢業後父母計劃送他去美國讀書,繼續研修法律。期間正好有半年閒賦,他想自己不妨多一點工作經歷,因為律師所不收短期工,他就跑去漢聲做實習生,結果接觸到外國兒童繪本,為他的世界打開另一扇窗。他說人生充滿偶然,但也有必然。事後想想,即使當年他沒有去漢聲,後面也不會中規中矩地讀法律做律師,每個人最終都會長成自己本來應該成為的樣子。也許這個世界並不缺少一個「郝」律師,但卻很需要一個像郝公子這樣用心做繪本的人。
曾經有一年聖誕節,郝先生收到一張來自大洋彼岸的卡片,瑪琳太太說感謝他讓她的孩子不畏懼生命,勇敢面對手術。原來這個小女孩有行天性心臟病,但是因為看了郝先生的《皇帝與夜鶯》而領悟生命的真諦,不懼怕後面的大手術,還用這本書安慰自己的媽媽。手術進行了七、八個小時,瑪琳太太等在外面時看完了這個故事,開始懂得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得那麼鎮定,所以特別寫信來感謝郝先生和他的格林文化。「只要有一個小朋友,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因為你的書,而獲得勇氣,那麼賠掉再多錢,都是值得的。每個做童書的人,都應該保持這樣的原始初心,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書是做給孩子的,不是商品。」郝先生如是說。
讀庫活動前,張總曾想過要怎樣給郝先生定位的問題,最後總結出說他是「臺灣繪本界的李安」,結果這個說法很快被郝先生本人否決了。他說,「李安的老闆是外國人,而我是400多位外國人的老闆。」——是的,93年,他創辦格林文化,21年間延攬國內外傑出插畫家,以優質多樣的繪畫風格造就格林繪本高質感創意,屢獲國際大獎的肯定。這400多位畫家中,臺灣畫家不足十人,大陸畫家不足五位,餘下全部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助力格林撐起華語繪本半天邊。在今年剛剛結束的波隆那童書展上,郝先生和他的格林文化獲得亞洲最佳出版社大獎,打敗日本、韓國這些強大的領國對手,為華語出版業爭取一份榮耀。
雖然此前他曾是波隆那童書展有史以來第一位亞洲評審,彼時也是最年輕的一位;雖然他的格林文化曾經連續數年都是入選波隆那插畫展最多的出版社;雖然他和他的格林大大小小所獲獎項已經數百不止,但是這次的榮譽仍是他本人覺得最要的一次,那天晚上他開心得像個孩子。
人生唯獨不能放棄自己
大咖團現場,郝先生拋出的第一個話題就是放棄。他說,人生有很多東西都可以放棄,例如壞男人,壞工作,壞老闆,唯獨不能放棄的是你自己。倘若有些事你不去放棄,那麼你放棄的就是自己的未來。
就像彼時,他放棄的是自己沒興趣的法律學業,抓住的卻是摯愛一生的童書事業。他常說,「我從不做生涯規劃」,簡單又狂放,他認為生命處處充滿偶然與意外,「世界天天在變,把當下想做的事情好好做完比較重要」。他更狂放、耐人尋味的一句是,「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我父母從小對我沒什麼期待。」這樣的觀念對於一直以來習慣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是極大的衝擊和觸動,沒期待、沒要求,小朋友怎麼可以知道勤奮進取,怎麼可能成功?
其實他還有後面一句:因為我的父母很會賺錢,都是很有能力的人,所以他們才能給我自由,這樣一旦我出事的時候,他們能接得住,所以我可以沒有什麼壓力,自由成長,自己做選擇或放棄。
說到底,我們是賦予孩子生命的那個人,但不能因此就覺得自己可以主宰他們的人生。與其去要求他們、教育他們、期許他們,不如先對自己有所期待,在要求他們成功之前,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有能力的人。自信,成功,可以讓父母變得更開明,豁達。而沒有背負太多期許的孩子,往往內心更向陽自由,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開花結果。——「我要努力做一個強大的母親,而不去過分要求我的兒子有多成功。」這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母親,在聽完郝先生講座後總結自己此行最大收穫。
郝先生還與我們分享了《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的故事,她十幾歲就想寫小說,可是父母說我們都是窮人,不要想那些奢侈的事情。後來她聽從父母的話,工作,結婚,但事事不順,婚姻失敗,工作也丟了,實在沒事情做,也不會做別的,只好繼續寫小說,結果意外成功,成了暢銷書作家,反而成了她父母期望的有錢人。
這個故事所驗證的,一個是郝先生開場就與我們分享的有關「放棄」的話題,不好的男人要放棄,不好的老闆工作要放棄,但是唯一不能放棄的是自己,否則放棄的就是自己的未來。——當然那個男人也許很後悔,因為當初他選擇放棄時,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麼。但是羅琳也很感謝他,說如果他不拋棄她,也許她也沒有機會寫出今天的成就。另一個就是有關父母要不要有「期許」的問題,雖然羅琳也不怨恨父母,但事實就是,當她聽從父母建議時,很失敗,做自己,反而成功。所以身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和時間,不要太多參與和左右他的人生,這樣反而能給到他們更多本來有可能獲得的機會。
所以,大部分孩子的問題,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家長的問題。當我們覺得孩子有問題時,一定是我們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溯本清源,與其花力氣教育孩子,不如多關心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取法乎上上,得其上
在繪本世界裡,郝先生擅長以說故事的方式,探討人生的重要議題。當他解讀繪本時,所思所想,也仿佛是與你分享他的人生感悟。
明明講的是做書這件事,在你聽來卻是另一番態度。「人生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因為你的標準低,你把事情做完了。如果你的標準定的很高,即使沒有達到原來的理想,但中間也會完成很多事情。所以最好一開始就把標準定高。」這樣才不會在機會來到時,翻盤重來。特別是做書時,不能因為時間、作者等等原因,勉強出版,後面覺得不行,或有更大機會時,不得不重新再做。
《易經》中曾語:「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如果按照郝先生精益求精的出版境界,我更願意將他上面的那段話譯為古文就是:取法乎上上,得其上。在他看來創作時間不重要,只要作品好,三年的等待也是值得的。當他展示格林今年的新作《老人與海》,說作者整整畫了三年,他等了她三年時,全場倒吸一口涼氣,讚嘆之餘鴉雀無聲。也許只有那樣的畫面,才配得上那樣的故事。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繪本出版這幾個字。
酒酸了就不能喝,畫畫壞了重畫,不能修,不能怕浪費。格林曾經出版過一套名人傳記,有一本是《馬可波羅》,出版後才發現裡面的帆船不是元代的,而是明朝以後的船的樣子,結果郝先生召回所有已經在市場通路上的書,全部銷毀重做。不能因為大部分讀者不知道,看不出來,就欺騙他們,必須對聰明的讀者負責,他們才是我們真正的衣食父母。郝先生堅信,最終喜歡他的書,能夠支撐格林走下去的,必定是聰明的這群人,因此創作時,必然更要分外小心謹慎。因為是給孩子看的書,所以每個細節都不容馬虎,必須反覆斟酌考量,特別是涉及歷史題材的部分,更是要有翔實的考據。好書是有好的營養的,壞書只會毒害孩子。人的一生能讀的書是有限的,所以要讀好書,看好書,遠離垃圾。
如果說那400多位畫家是我們看得到的資產,那麼還有我們看不到的,其實也是格林行走江湖的致勝法寶,就是郝先生一手栽培,苦心訓練的繪本編輯們,他們才是躲在天才背後最偉大的人。郝先生常說,天才都是需要包容的,而你們就是上帝派來服務天才的人。這是身為繪本編輯必須要有的境界和覺悟,天才是拿金牌的運動員,編輯更像是他們的教練員,如何通曉全局,運籌帷幄,讓運動員發揮出他們最大的優勢才是他們最該做的事,而不僅僅就是校對、盯版、付印那點跑腿的力氣活兒。大陸從不乏球員天才,但一直缺少好的教練,特別是有境界、高標準、嚴要求的「郝」教練。
好故事,好簡單
繪本是什麼東東?Picture book,圖畫書,但又不同於有插畫的書,因為畫面具有連貫性,是用一組圖畫來講述故事,每一頁都在為下一頁準備。繪本不僅是圖畫,更是文學,是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世界的不二法寶。郝先生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閱讀是最好的遊戲,繪本是最好的玩具。——曾經被很多做繪本出版和兒童閱讀的機構印在他們的宣傳頁上,在此重申,這句話的版權歸郝先生所有,如有雷同,絕非巧合,盜用請自重。
繪本的本質是故事。一般繪本的生產流程是,先有靈感和故事,再用圖像去思考,將故事分段講完,交由畫家做分鏡、線稿、上色,跟拍一部小型電影差不多。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劇本,劇本好壞直接決定電影票房成敗。所以郝先生一直強調故事的重要性,如果故事不好,一切都沒用;反之,如果故事是好的,畫家一般不會把故事畫壞。
如何寫出好故事?其實也沒那麼難,只需把握以下幾點關鍵要素:
一是,形容。用看得見的東西來形容看不見的和看得見的事物,用看不見的形容看得見的,加重程度,相對反轉,意外效果,超越想像。二是,動作。以動作形容實際,以動作表達抽象的情緒,形容加動作,加強效果。三是,立體觀察。注意細節,器官,道具,衣飾;注意宏觀,空間,布局,時間。四是,感覺。用眼、耳、鼻、舌、身、意,傳遞你的感覺。五是,特殊技巧。例如:跨界,用音樂描寫美術,「好像陽光撫摸我的胃」,用自然界的事物讚美食物;例如押韻、節奏、對仗、對比、疊字等修辭手法。
在講到「對比」時,他問:愛的反義詞是什麼?恨。那麼如何用恨表達愛?大家回答千奇百怪,一位老師說:愛得咬牙切齒。郝先生說不對,沒有用到恨,沒有那麼愛,反而有恨的意思在裡面。又一老師說:愛得死去活來。結果還是沒有恨,還是沒有那麼愛,因為愛得都死了。最後郝先生的答案是: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恨你,我仍然一如既往地愛著你。全場叫絕,這才是真愛。
郝先生在臺灣經常去國小給小朋友講寫作課,訓練孩子如何在古代的詩文、成語中,尋找和學習優美的文學結構。例如他讓孩子們模仿李白的《靜夜思》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但是裡面不能出現月亮、霜、故鄉等重複詞彙。原詩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位九歲的小朋友寫道:「我看到天邊有一朵雲彩,好像一團棉花糖。我想起那天夏天,我和阿麼在路邊吃它的樣子。」——這不就是一首美好的詩嗎,真切地表達了小朋友想念外婆的思鄉之情。孩子需要這樣的引導,需要這樣會引導的好老師,相信如果我們的孩子有幸師從這樣的「郝」老師,一定都會從內心愛上寫作的。
郝先生常說,文學是一切藝術的基礎,孩子只有先走進文學的世界,之後才能步入藝術的殿堂,開始學習音樂、美術,進入其它領域。他說,一個人從小不看繪本,不接觸文學的人,長大後是不會喜歡聽交響樂,欣賞和收藏藝術品的。他認為現在成人世界裡很多問題的根源,有八成是因為小時候沒有看圖畫書,而另兩成是因為長大沒有看圖畫書。
不能被笨蛋打敗
格林文化一向以出版高畫質的精品繪本著稱,在郝先生二十餘年的出版生涯裡,很少出現滑鐵盧事件,而引進日本繪本《星期天》是其中一個很特別的例外。雖然單純從商業的維度看,它似乎失敗了,但若從出版的角度講,它對於郝先生卻有著特殊的意義,更加堅定了他「不和笨蛋在一起,為聰明的人服務」的信念。
《星期天》是一本無字書,整篇故事就是講一位家庭主婦在星期天醒來,看到家裡一片混亂,就開始打掃房間,中間穿插蟑螂大戰,最後房間整潔如新。畫面很生動有趣,有生活真實情感;沒有字,不用翻譯;沒有顏色,黑白印刷。郝先生看了如獲至寶,覺得真是又便宜又省事,於是立刻做了臺灣的引進版。結果賣的時候出事了,因為其中有一頁是主婦與蟑螂作戰,用到一種武器——噴霧殺蟲劑,是日本家庭常見的東西,但是臺灣沒有,在殺蟲劑出現的下一頁,畫面三分之二被霧氣籠罩,一片空白,讀者和店員看到都認為是出版社把這頁印壞了,結果退書率高達95%。怎麼辦?
當郝先生把這個問題拋給現場大咖時,大咖紛紛獻計獻策。有人說:可以在書上印一行小字解釋一下,郝先生說:絕對不可以影響畫面。有人說:可以跟畫家說明情況請他重畫,郝先生說:不能讓他知道臺灣這麼落後,沒有這個東西,不能既送錢給他,還讓他瞧不起。有人說:可以在書前面後面或這頁夾張小紙條,說明一下這頁不是印壞了,是因為噴霧殺蟲劑的關係。郝先生很嚴肅地說:那麼我們就將得罪那5%看懂了的讀者,他們會認為我們侮辱了他們的智商。
是95%的大眾更重要,還是5%的小眾更重要?我想當這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時,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放棄後者。而郝先生告訴我們的卻是:我們永遠不要因為那95%的笨蛋,而放棄5%真正懂我們、愛我們、會一直支持我們的聰明人,因為我們的書最終是做給他們看的。所以最後,他的選擇是,從書店召回此書,只掛到網上,賣給有緣人。
他說現在大陸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更是一個笨蛋都不能有,每個孩子都很珍貴。只有我們不斷做好書,出好書,讓孩子們一直有好書看,好書讀,好的環境才能孕育出好的作品,好的作品才能浸育出聰明的孩子,他們才不會成為笨蛋。我們做的是善良的好事,我們都是善良的好人,聰明的好人,所以才能走到一起。聰明的人要團結一起,不能被笨蛋打敗,否則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都會變笨。
對的,為了孩子,為了我們的孩子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從今天起,努力做個聰明的好人,並努力找到志同道合的同類,一起做善良的好事。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讀過《小王子》,你卻沒有,我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你卻告訴我你對釣魚沒興趣……」
郝先生說過那麼多妙語金句,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傾盡此生,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跟自己在同一頻道裡的人,該是多少重要,無論感情,還是生活,無論創業,還是做事。聰明的你,加油。
(攝影:Tina 撰文: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