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有來生》電影講的是一個轉世來生的故事,一個類似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恩仇血錄。男主角阿明對山上吹笛的阿九一見鍾情,不假思索地把她擄上自己與哥哥的山寨,卻不知把前怨的後代帶回。阿九是個冷美人,即使後來動了情,也只說一句話「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這種冷漠把阿明折磨到極限,一顆凡心遁入空門,卻不想這個女人又搬到了寺廟邊日夜照顧他,二人在佛門淨地談起精神戀愛。後來阿九姑娘報仇成功,阿明哥哥被殺,兩難境地下,阿九自殺謝罪加表明心意,要阿明來世等她。五十年後,投胎轉世的小玉重返改成民居的住房,與成鬼的阿明相遇,深夜銀杏下故事剛講完,阿明就投胎去了。
雖然阿明走之前大徹大悟,走得心甘情願,但被喚起前世記憶的阿九卻撲倒在銀杏樹下哭的聲嘶力竭,影片到此便結束了。但我很懷疑,難道這就是來生的愛?忽然想到一個細節,阿玉在阿明消失前就已經懷有身孕,這不應該只是阿玉和秦言美滿愛情的證明,更應該有別的意義。曾經聽說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追到今生繼續讓他愛。相親相愛的人總會希望緣定三生,但如果真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同時也遵著那句相逢便是緣的老話,那緣定三生又該是多麼不可以的緣分啊。阿玉和阿明緣分也許並不會就這麼結束,那句話換做兒子和母親也未嘗不可,阿明希望阿九幸福,那阿明如果投胎做了阿九的兒子,那豈不是兩人都在來生繼續相守、相愛?
如果真的有來生,以此為戒,我一定在轉世的時候喝它大大的一碗孟婆湯,把前世的愛恨情仇統統忘光,否則像阿九一樣,突然記起前塵往事,讓人情何以堪?雖然阿明苦苦等待了五十年,阿九如果沒有記起他讓人心生不忍,但阿九呢?如果不記得這一切,只當是聽了一個故事,還可以過平靜幸福的生活,但是記起了這一切,她還能夠完全忘掉前世的阿明,坦然地繼續做個幸福的小女人嗎?儘管她的記得與否,對阿明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所以,珍惜眼前的幸福,憐取眼前人,前塵往事,還是忘卻最好!
他們的故事中有太多的如果,恍然之間,等了五十年,等到紅顏憔悴,愛依舊完美。情絲吐盡,阿明可以淡然了,「我想給她的一切,她都已經有了,其實我想要的不就是給她幸福嗎?所以只要她是快樂的,這快樂是不是我給的,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前世的身不由己,下一世想要的不就是幸福嗎?這樣的結局,很完美。我無法唯心的說來生的他們可以繼續愛下去,只因為愛真的沒有來生。前世的約定,來世只能隨雲煙飄散後淪為擦肩而過的路人。何必執念於那份早已過了的愛情,淡然些,讓它隨風去吧……
愛情同樣千姿百態,但在愛情的大觀園裡,什麼樣的愛才是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一份厚愛,厚愛是沒有辜負的愛,是追求深度的愛。這個深度,便是靈魂交流的深度。通過磨合,相互眷戀,相互欣賞。愛情是相互的,所以愛情是排他的,在深度的厚愛面前,追求廣度的愛顯得膚淺而無知,目光如豆。我敢於從人群中選擇你,認定你,去肩負一個承諾和未來。或許是這樣的意義過於沉重,人們便不願意去承擔,去薄情了。可幸運能擁有厚愛的人,能在晚年看到配偶,還有那種感覺,這是一種珍寶。
電影有點枯燥,五十年前後的兩世人生並沒有做出良好的呼應和交互,只是停留在過去的恩怨情仇中,所以會有點枯燥,但這恐怕也是因為俞飛鴻第一次做導演,她還不能處理到這種境界。當然,很多大導演都希望自己有那麼一次機會能夠從拍自己的早期作品。總歸,這部電影並不像某對情侶在出門後所說的:「這片一點意思都沒有。」我們有時候太急功近利了,在看電影上這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老是抱著極高的標準和期望走進電影院,不對,是抱著極高的標準和期望去下載電影。哪那麼多好片呀?!那些在眾人眼中都是好電影的片子太少了,沒有幾個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愛上它,這就像男人和女人,哪個女人能讓全世界的男人都愛上她呢?!頂多是讓一部分人愛上,而另一部分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會產生感覺甚至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