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9月25日如期上映,提前五天開啟2020年國慶檔票房大戰的電影《奪冠》,超越了《八佰》,獲得單日票房冠軍,贏得了開門紅。
最終取得上映首日5600多萬,兩天破億(1.24億)的票房好成績,成了2020年諸多影片中的一匹黑馬。
吃瓜客猜測,以這樣的速度,《奪冠》打破陳可辛導演5.4的億歷史最好票房的紀錄指日可待。
任何電影的口碑都或多或少會存在爭議,畢竟每個人的立場和審視的角度都不同,所以同一部電影會有不同的評價。
更何況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被我們稱之為「槓精」,他們給出各種各樣的差評,不管電影好看不好看,只是單純的為了黑而黑。
很遺憾,《奪冠》的第一波口碑不盡如人意,出現了兩極分化。
它在豆瓣的評分是7.3,平心而論,算不上一部高評分電影。但在淘票票上評分高達9.1,貓眼評分高達9.2。
看完《奪冠》,吃瓜客可以給電影給出的分數是8.5。
不少網友表示體育電影就應該這樣拍,《奪冠》是自己看過的國內最好的體育電影,沒有之一。
如果有,那就寄希望於同樣出自陳可辛導演之手的《李娜》吧。
網友對《奪冠》的評價褒貶不一,除了諸如以上的好評,吐槽的聲音也不在少數,而對電影情節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網友對影片以郎平為主線,講述中國女排故事的方式不認同,表示與其改名《奪冠》,還不如直接改成《郎平傳》。
《奪冠》總共分三段講述了中國女排近40年的風雨兼程。
第一段從郎平女兒白浪飾演的女排隊員郎平和其他隊員在國家隊接受袁偉民教練的魔鬼訓練開始,到後來女排奪得世界冠軍的故事。
故事體現了冠軍殊榮的背後,以郎平為代表的80年代女排在一無所有的條件下,只能通過刻苦訓練應對比賽,即使傷痕累累也要負重前行,排球訓練和比賽幾乎是她們生活的全部。
電影第二段講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輸給郎平擔任主教練的美國隊的故事。
一邊是多年老友和自己的「母隊」,一邊是自己擔任教練的美國隊,正如她自己說的那樣,作為郎平,她不希望中國女排輸,作為專業教練,她必須幫助美國隊贏。
故事從郎平的心理矛盾著手展開,在情感和專業的強烈碰撞中,她選擇了後者,但她不快樂,為她後來回歸國家隊奠定了基礎。
第三段故事是郎平重回國家隊,擔任女排主教練,對中國女排的現有模式進行了改變和革新,帶領女排重新走上了榮譽的巔峰。
從電影情節來看,無論是80年代作為足球隊員的郎平,還是作為2008年美國隊主教練的郎平,還有後來重回國家隊的郎平,她都算是世界賽場上當之無愧的主角。
但就普通女排教練第一代脊梁袁偉民說的那樣,中國女排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我們。
網友認為,中國女排是屬於那一群人的,女排精神也是一代代女排成員創造積累傳承下來並發揚光大的,但整部電影卻以郎平為中心為主線來講述女排故事,有失偏頗。
不過吃瓜客覺得電影以這樣的方式講述女排故事也無可厚非。
因為郎平無疑是中國女排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過她幾乎可以將不同時代的女排故事完全串聯起來,說她見證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歷程一點都不為過。
網友表示,《奪冠》為了突出郎平對中國女排的貢獻,故意拉踩甚至「醜化」陳忠和。
這一點吃瓜客比較認同。
陳忠和(彭昱暢飾)曾經是郎平的陪打教練,後來(黃渤飾)成了女排主教練,同樣是女排教練中裡程碑式的人物。
可電影只選擇了201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和美國隊的比賽片段,將陳忠和展現的處處不如郎平,多少讓人有些失望。
吃瓜客覺得電影應該在北京奧運會前再加入一段陳忠和和女排隊員的不言棄不放棄,走出了相對「暗淡」的低谷時期最終獲得雙連冠的故事情節,不應該把那一段省略或者一語帶過。
陳忠和不僅僅是中國女排的脊梁人物,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自己對女排的清醒認識。他知道自己沒有全球視野,知道女排需要變革,知道郎平能給女排帶來新的東西。
《奪冠》應該給三代脊梁相對平均平等的戲份和描繪,這樣才能將女排故事講得更飽滿更完整,觀眾也就不會有電影為了突出郎平故意踩低陳忠和的直觀感受了。
不得不承認,重回國家隊的郎平無論是隊員陣容方面,還是傳遞的價值觀方面都給中國女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
她說以前我們看重比賽的輸贏,是因為我們的內心不夠強大;
她說輸贏不是比賽的唯一目的,我們要享受體育本身帶來的快樂;
她說排球不該是女排隊員生活的全部;
她說去戀愛吧;
她說了很多很多……
這些都是郎平傳輸給中國女排的新時代的新價值觀。
可能觀眾記憶最深刻的是郎平對女排隊員的靈魂提問:「你們愛排球嗎?你們打排球是為了誰?」
網友吐槽說,電影到最後也沒有告訴我們答案是什麼。
但是我們不妨仔細回想一下,《奪冠》真的沒有給我們一個答案嗎?
如果同樣的問題問到網友,吃瓜客想我們的答案應該是「為自己」吧。
如果是為了別的人或者別的事,一旦那些人和事在我們心中的分量發生變化,那我們的信念也會失去強有力的支撐,隨之崩塌。
只有為了自己,我們才能拼盡全力無所顧忌,我們才能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我們才能不為了比賽而比賽,去享受體育本身的快樂。
其實電影裡,在裡約奧運會大賽前夕,郎平給朱婷發了條簡訊,她說「你的目標不是成為我,而是做你自己」。
這不正是郎平心中的答案,是《奪冠》告訴我們的答案嗎?
總之,在吃瓜客看來,《奪冠》這部電影是成功的,它為國內的體育電影交出了首張高分答卷,體育電影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