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半部刑法還復活?清醒一點吧!

2021-03-03 各種資源福利君

生活再忙碌,也別忘了停下來休息。一部好的電影,足矣。

之前一直想推過一部劇,但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就耽擱了一直沒看。

《陽光之下》從開拍到定檔播出,讓一眾原著黨等待了足足兩年,曾一度被視為必爆劇。

最近,有不少看過劇的網友在原著作者的微博評論區,表達自己對男主傅慎行的同情和不舍,甚至希望作者能夠為他寫一篇重生文。

說實話,小編挺震驚的。

畢竟,造成這種影響的可不是什麼偶像言情劇純情男主,而是一個惡貫滿盈的重型罪犯。

江湖人稱,「帶著半部刑法走來的男人」。

叫沈知節時,販毒殺人,手上就握有好幾條人命,後來改名換姓成了霸道總裁傅慎行狂虐把他送進監獄的女主何妍。

找人輪J她還拍了視頻在大庭廣眾之下播放,活生生將一個大學老師逼良為娼,切人家丈夫手指打掉人家的孩子,享受著她淪為自己掌中之物的變態樂趣。

喪心病狂,令人髮指,暴虐成性。

 這部小說最大的看點就是女主自始至終理智,也從來沒有對他產生過任何感情。

她一步步有意識地讓男主愛上自己,然後反虐反殺男主,以強大的意志力為自己搏來了逃離地獄的機會。

這一點才是作者真正的動機— —反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好感或者心理依賴,反斯德哥爾摩又名利馬綜合症,指犯罪者同情被害者的意願,轉變攻擊心態的現象。)

所以傅慎行這個角色刻意設計得很分裂,穿著帥氣多金霸道總裁的馬甲,幹的卻是禽獸不如的滔天罪惡。

簡而言之,穿著人皮不幹人事。

作者也明確對外表示過:「我筆下的何妍從來沒有愛過傅慎行」。

誰想到呢,當初寫小說是為了反斯德哥爾摩,結果一堆讀者卻愛上反派得了斯德哥爾摩,還讓作者寫活反派和女主在一起。

有毛病?

?????

如果傅慎行不是頂著彭冠英這樣的演員臉,這樣的人渣你們喜歡他啥?

喜歡他沒人性?喜歡他惡貫滿盈??喜歡他害你家破人亡???

這小說影視化得虧找的不是什麼帥氣頂級流量,真要是這樣,那得有多少觀眾三觀跟著五官瞎跑?換成真實這樣的這批人恨不得真身上陣去唾罵吧?

「只要反派長得好,三觀跟著五官跑」...

類似這樣的話語越來越多,它也慢慢地給人傳達著一種認知:長得好看就能得到優待,即便殺人放火也可為其罩上一層情有可原的濾鏡。

2014年,美國一男子非法持有武器在街頭實施恐怖活動,後來因涉嫌6項重罪被判處27個月監禁。

當地警察局依照慣例將罪犯照片發布在Facebook上,卻因照片太帥在網上引發大量網友關注。

走紅後,許多模特公司、國際奢侈品牌也都有意聘請他當時裝模特,他的命運也就此逆轉。

上海殺妻藏屍案,比起罪犯令人髮指的殺妻行徑。

評論區下方不少人在討論罪犯的顏值,說他像胡歌,甚至還有人說他長得帥面臨的誘惑多,控制不住才如此.

再回過頭來看「五官決定三觀」這句話,我知道還是會有一些人辯稱這只是一個梗、一句玩笑話。

可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大人的理智小孩子不一定有。

不良的風氣有時候就是被這些一點點帶起來的,價值觀、道德觀、底線也是這麼開始一點點崩塌的.

真真的,顏值即正義。美不是一切,更不能凌駕一切。

因為一層好看的皮囊就輕看了這個世界,就太天真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是覺得傅慎行值得這個機會的話,那我只能幫你清醒清醒了

NO.1

免費看「電影/電視劇/動漫」

關注公眾號:免費放映室

百度搜索片名:陽光之下

--

NO.2

想要永久電影推薦?

海量韓劇、日劇、泰劇

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獲取

NO.3

為什麼我看不了?

連結沒有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可以掃碼聯繫小編反應下情況~

相關焦點

  • 犯了半部刑法還復活,清醒一點吧
    畢竟,造成這種影響的可不是什麼偶像言情劇純情男主,而是一個惡貫滿盈的重型罪犯。江湖人稱,「帶著半部刑法走來的男人」。找人輪姦她還拍了AV在大庭廣眾之下播放,活生生將一個大學老師逼良為娼,切人家丈夫手指打掉人家的孩子,享受著她淪為自己掌中之物的變態樂趣。喪心病狂,令人髮指,暴虐成性。
  • 《掌中之物》開播在即,那個犯了半部刑法的男人終於要登場了
    不過最近有可靠消息稱掌中之物已經過審,馬上就要開播了,那個犯了半部刑法的男人終於要出來了。掌中奶奶們終於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了。01、為了掌中之物裡的傅慎行,很多觀眾直言自己三觀不保。掌中之物之所以大熱,其實是因為很多觀眾都有看過這部劇的原著小說,所以作為原著粉,很多網友都想在螢屏上看到傅慎行和何妍。
  • 韓國刑法不能犯之探究
    另一方面,儘管在不能犯是否具有「可罰性」進而是否具有「犯罪性」這點上韓國刑法學與日本刑法學之間的見解完全相悖,但在將「危險性」的存在與否作為認定「可罰性」的標準這點上仍舊存在著相同之處。然而,對於客觀未遂論佔據通說地位的日本刑法學來說,難於理解的是既然「行為不可能發生結果」,怎麼還可能存在「危險性」,進而可罰?
  • 刑法中想像競合犯
    由於想像競合犯只有一行為,從重視行為在確認罪數方面的地位的觀點看,以「一行為」而犯數罪,不是實際的數罪,而是觀念上的數罪或者想像的數罪,所以想像競合犯又稱為觀念競合犯或想像數罪。含有貌似數罪實為一罪的意味。
  • 史上最渣霸總來了,他帶著半部刑法走來了
    元旦假期之前阿看就發現了,我的女性朋友們都打著哈欠、頂著黑眼圈來上班。左右一問。好傢夥!原來大家都在通宵追劇——《陽光之下》。都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有人統計過,他對女主做的事,包括且不限於:綁架、強暴、監控、虐待、找人輪X女主;將女主送人玩弄、拍小視頻、在商場大屏公開視頻、強迫女主離婚、打胎..光是這麼一數都太嚇人了!更何況再要被拍出來呢。
  • 【最全】身背半部刑法的男人到底犯了多少罪?
    而劇中反派們更是堪稱身背「半部刑法」。那麼,這部公安部電視劇到底涵蓋了多少刑法罪名呢?1.搶劫罪劇情開篇,申世傑夥同另外兩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攔車搶劫女主柯瑩,對其使用暴力。因為強姦犯意是由瘦狗單獨產生的,並獨自實施了強姦行為,而申世傑與另一個小弟和瘦狗對於強姦行為沒有犯意上的溝通,也沒有共同參與實施強姦行為。應由瘦狗一人承擔強姦罪未遂的責任。
  • 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淺析刑法中的不作為犯
    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淺析刑法中的不作為犯 2019-02-13 11:48:12| 中公教育 2019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陸續發布
  • 什麼是結果加重犯?《刑法》中的罪數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玉亦山每天學點法律知識01什麼是結果加重犯如果刑法沒有對某一加重結果明確予以加重評價、即使該結果實際發生,該犯罪也不能是結果加重犯,例如,詐騙行為致人死亡的,不成立結果加重犯。刑法中還有很多犯罪,容易造成重傷、死亡的結果,但是刑法規定,造成加重結果,應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這類行為就不屬於結果加重犯了。
  • 刑法2020必考點:結合犯與結果加重犯
    刑法第240條:拐賣婦女、兒童罪中恰好涉及到結合犯與結果加重犯兩個概念,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學習感悟,與大家交流!1、結合犯:法條規定在拐賣婦女兒童的過程中,強姦被拐賣婦女、兒童的加重處罰,也就是:拐賣+強姦=拐賣,強姦並不單獨定強姦罪而是成為了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法定加重處罰條件,是一種法律規定的產物。
  • 《陽光之下》來襲,一身正氣的小武和半部刑法的傅慎行你愛了嗎!
    23:24:22 來源: 小霄的娛樂觀 舉報   《陽光之下》強勢來襲,一身正氣的小武和半部刑法的傅慎行你愛了嗎
  • 不能未遂可罰性:跨越國別和法系的刑法難題
    刑法以處罰既遂犯為原則、以處罰未遂犯為例外,而「不能未遂」又處在未遂犯的邊界地帶,這個問題說小也小,可以小到忽略不計,說大卻也大,大到「對於任何致力於對刑法體系的整體方案有所推進的學者而言,又絕對是一個無法繞開的難題」。
  • 新片試毒:《巡迴》收視飆高,半部刑法開播,皮克斯是永遠的神!
    從我個人取向來說,《尋夢》雖成熟完美但常規,《心靈》與《頭腦》更皮克斯,我更偏愛它們一點。這是一部很難給別人講述精彩在哪裡的電影,它的主題抽離出來,不過是一句過於寬泛且絲毫不新鮮的雞湯:生活不該只是為了夢想與目標,生活本身就令人喜悅。
  • 法考之刑法中的犯罪形態
    眾所周知,刑法歷年在考試中的分值比較大,而刑法最重要的就是定罪量刑,那麼我們就必然面臨著去判斷犯罪的形態問題。其實,從結果上看,犯罪分為完成形態和未完成形態;從階段上看,分為起意階段、預備階段、實行階段以及實行後等。
  • 周末特刊/日本刑法名家列傳之藤木英雄(第五期)
    藤木教授在短短的20餘年的研究時間內,留下了驚人的成果,他編寫著作37部,發表論文278篇,判例評論13篇,並分擔了(注釋刑法)14個條文的撰寫任務。藤木教授的研究成果涵蓋了犯罪學、刑法學、刑事政策學等多個領域,尤其是其新過失犯思想、可罰的違法性、現代類型犯罪等成就至今具有重大影響。藤木教授給日本法學界帶來的影響被稱為「藤木旋風」。
  • 《絕對零度》將於20年1月在月9時段復活 主演澤村一樹為「未犯」復活高興
    ▲明年1月,富士電視臺每周一晚9點檔的電視劇欄目時隔一年半將再播出《絕對零度~未然犯罪潛入搜查》。
  • 試論不能犯未遂與迷信犯之區別
    自不能犯理論產生以來,「不能未遂的問題,一直是刑法未遂問題中潛藏的疑惑」[1],這不僅涉及到各國刑法對犯罪未遂的具體規定,還與學者對不能未遂行為性質的不同解釋有關。「在德國刑法中,未遂犯的成立問題與發生犯罪結果的可能性問題是兩個不同領域的問題,未遂犯的成立並不以發生結果的可能性為必要。」
  • 電影《竊聽風雲2》中的刑法分析
    區分制則採取分工分類法對共同犯罪的參加人進行設定,將共同犯罪分為實行犯、幫助犯、教唆犯,有學者認為還應當包括組織犯。實行犯(正犯)包括直接正犯、間接正犯、共同正犯、同時正犯。幫助犯、教唆犯則屬於共犯範疇,即正犯與共犯相區分。比如按單一制第二幕中司馬念祖與「地主會」成員都屬於共同犯罪的參加者,都是正犯或共犯,同時司馬念祖本身還是教唆犯。按區分制實行是正犯,司馬念祖系教唆犯,教唆犯不是正犯而是共犯。
  • 未遂犯與不可罰的不能犯的區分,我國刑法理論存在一定瑕疵
    我國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在不能犯與未遂犯的區分問題上,採取了抽象的危險說乃至主觀的危險說。例如,只要行為人主觀上以為自己販賣的是毒品,即使客觀上根本不存在毒品,也以販賣毒品未遂處罰。然而,只要稍作比較就會發現,所謂主客觀統一下的結論,實際上是主觀歸罪。
  • 付立慶:行為犯概念否定論
    我國刑法第 14 條關於故意犯罪的規定,以及第 15 條關於過失犯罪的規定,也都要求成立犯罪需要特定的「結果」。只是,這裡的「結果」,不能限於物質性的侵害結果,而必須也包括法益侵害的危險。這是因為,我國刑法中有很多具體危險犯的規定,法條中明文要求「危險」的存在; 而且,一些犯罪屬於抽象危險犯這一點,也獲得了學說的共識。
  • 背著半本《刑法》的top渣男傅慎行終於來了,改名之後的他還可嗎
    這個男人,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半部刑法,向我們走來了!!認真講,《陽光之下》還挺會給人驚喜的,零宣傳玩空降,還一口氣播了4集,好傢夥,是真的被這個更新速度驚到了。作為原著粉,本編火速去圍觀了終極狗子傅慎行,結果...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