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長憶忠魂——走進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

2021-01-17 湖南在線

蔡鍔 (資料圖片)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佳偉 通訊員 胡曉建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毛澤東稱他為「邦之模範」,其學生朱德稱「他是我黑暗時期的指路明燈」。

他就是蔡鍔,我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為實現民主共和、國家獨立而英勇奮鬥,被譽為「再造共和第一人」和「護國軍神」。

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蔡鍔愛國主義精神,邵陽市在他的出生地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修建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去年9月29日,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正式開園。「從開園到現在3個多月時間,共有來自省內外150多個機關、單位近10萬人到這裡參觀、學習。」蔡鍔故居管理局負責人蔡敬忠說。

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一角。 (大祥區委宣傳部供圖)


1月8日,記者走進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追尋先人足跡,感受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的豪情壯志,探索當地做好文物保護、開發紅色旅遊的故事。

追憶蔡鍔一生

1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

博覽園保留著蔡鍔故居(蔡家老屋)。蔡鍔故居背靠蔡家山,前有3口池塘,周邊樹木掩映,始建於清朝,為清代同治-光緒時期建築特徵,分為五開間的正房和三開間的偏房。「因為蔡鍔的父親正陵公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分得三開間的偏房。」蔡鍔故居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黃勝蘭介紹,1882年12月18日,蔡鍔誕生在這處農宅裡,並在這裡發蒙識字,度過童年生活。

翻開蔡鍔生平年譜,可以感受到他身上「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湘精神。他年少求學時憂國憂民、奮發圖強,13歲中秀才,15歲入湖南時務學堂,17歲赴日本留學。1900年,蔡鍔回國參加唐才常發動的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復返日本,投筆從戎,立志流血救國。

「他是為創建共和、再造共和而英勇獻身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的一生輝煌卻又短暫。」黃勝蘭說。

1904年,蔡鍔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歸國後,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編練新軍,整軍經武,培養軍事人才,為國防建設殫精竭慮。

1911年響應辛亥武昌首義,領導雲南新軍發動「重九起義」,終結清王朝在雲南的統治。11月,雲南軍都督成立,蔡鍔被推為雲南都督。「督滇期間,蔡鍔在維護雲南及其周邊統一和穩定的同時,領導軍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實行一系列具有民主革命性質的改革,對於推進雲南經濟社會近代化產生深遠影響。」黃勝蘭介紹。

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蔡鍔為四萬萬人爭人格,救國於危難,從北京幾經周折返回雲南,發動護國起義,並抱病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

蔡鍔長孫蔡協補充了一個細節,蔡鍔帶著護國第一軍打到四川時,剩餘兵力3130人,加上當地一些軍隊參加,頂多5000人,但他對外號稱七八千人,對戰4萬名北洋軍,但是最後還是取得勝利,迫使帝製取消,恢復共和。

1916年7月6日,蔡鍔被任命為四川督軍兼省長,致力治川。後因喉疾加劇,赴日就醫,11月8日在日本逝世,年僅34歲。12月14日蔡鍔靈柩從日本抵達上海。18日,靈柩從上海啟程回湖南經南通時,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率領南通人民舉行了一場意義特殊的路祭。他說,諸生須知蔡鍔先生之所以可敬者,不在雲南起義,推翻帝制,擁護共和;而在能本其固有之良心,不爭私利,不貪天功,以盡瘁於國事。

1917年4月,蔡鍔國葬於長沙市嶽麓山,為民國國葬第一人。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蔡鍔為革命烈士。為緬懷蔡鍔,1996年,蔡鍔逝世80周年,蔡鍔出生地將親睦鄉蔣家衝改名為蔡鍔鄉蔡鍔村。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研究蔡鍔的著名專家謝本書評價道,蔡鍔的一生勤奮、刻苦,而為官清廉、生活簡樸,更是被人稱道的一個重要特點。蔡鍔死後,還負債三四千金,不得已靠恤金和友人資助得以償還。其事跡和精神值得後人景仰。

保護革命文物

「這是1945年由八路軍《軍政雜誌》出版的《曾胡治兵語錄白話解》,為國家一級文物,是陳列館八件一級文物之一。」1月8日,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蔡鍔生平業績陳列館,工作人員劉沛向記者介紹該館鎮館之寶。

《曾胡治兵語錄》被喻為中國十大兵書之一。1911年初,蔡鍔悉心輯錄曾國藩、胡林翼有關治軍言論,系統提出自己在建軍、治軍和戰略戰術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觀點和主張,編纂成《曾胡治兵語錄》。目前,該館共展出從全國各地收集到的20多個版本的《曾胡治兵語錄》。

「與蔡鍔將軍相關的近現代文物,廣泛散存在世界各地收藏家和收藏團體之中,我們用了5年時間徵集文物,文物數量從原先的幾件增加至1300多件。」劉沛說。

2013年10月10日,省政府批覆與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鍔故居保護規劃》,要求確保《規劃》順利實施,保護利用管理好蔡鍔故居。當月30日,蔡鍔故居保護開發建設項目開工。

秉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工作方針,邵陽市對蔡鍔故居進行修復,同時建設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進行蔡鍔生平業績陳列館文物徵集、陳列布展等工作。

2014年3月,蔡鍔故居管理局發起文物徵集倡議書,呼籲社會各界提供文物線索,捐贈歷史文物。邵陽市文物局、蔡鍔故居管理局組成文物徵集工作組,聘請省文物局近現代文物研究與鑑定專家歐金林、閭四秋等,先後前往四川、雲南、廣東、北京等多個省市,尋找、徵集文物。

雲南收藏家楊韌和羅勇收藏有蔡鍔將軍以及護國軍相關的文物。劉沛和同事找到他們,說明將在蔡鍔故鄉建設全國首個紀念蔡鍔將軍陳列館的初衷後,楊韌與羅勇覺得珍藏多年的藏品找到了好歸宿,最終將100多件文物轉讓出來。

梁啓超侄女梁思萃在網上發文稱,在北京北海公園快雪堂發現舊有文物梁啓超手書的蔡鍔將軍及護國軍神龕,呼籲保護。2015年12月,黃勝蘭、劉沛等人協同蔡鍔孫女及孫女婿蔡尉慈、董君志,前往北京洽談。2019年12月,神龕複製品運回。

文物徵集工作組先後10多次前往四川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向他們傳授了文物陳列布展思路,並轉讓原本用於開設辛亥保路運動紀念館的30多件文物,其中蔡鍔護國第一軍證章為全國已發現的僅存的一枚。

2018年12月,流入新加坡的文物永增軍刀、清宮舊藏行軍布陣圖在香港保利拍賣行拍賣,文物徵集工作組委託收藏家黃永亮拍得。2019年,雲南民族大學教授謝本書捐贈國家一級文物《蔡鍔喪儀寫真》,蔡鍔長孫蔡協捐贈蔡鍔在護國戰爭中用過的猞猁皮氈子,為國家一級文物,蔡鍔侄孫女蔡遂寧捐贈《蔡鍾自傳》。徵集的文物涵蓋甲午戰爭、時務學堂、清末新軍、雲南重九起義、護國戰爭等各個時期,在蔡鍔生平業績陳列館展出。

發展紅色旅遊

1月9日,婁底李先生帶著一雙兒女,到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參觀。「愛國主義、紅色文化教育要從小抓起,希望他們參觀完後能夠受到啟發。」李先生說。

2006年,蔡鍔故居被評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先後被評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紅色旅遊景區(點)、省首批涉僑文化遺產以及大湘西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據介紹,園區投資2億多元,總面積382畝,有將軍門樓、護國軍神塔、香色荷園景觀帶、詩詞牆、輓聯廊、蔡鍔故居以及蔡鍔生平業績陳列館等10餘處景點。

護國軍神塔。

(大祥區委宣傳部供圖)


「園區按照『一心、一帶、三個功能區、多個景觀節點』的總體構架打造,將紀念展示區、山林景觀區、高雅服務區融為一體,讓參觀者領略『護國之要,唯鐵與血』的崇高精神,感悟『江山人物,天人合一』的深邃哲理。」大祥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衛東介紹,「一心」,即蔡鍔故居核心保護區;「一帶」,即香色荷園景觀帶;「三個功能區」,即入口廣場及服務區、紀念展示區、山林景觀區。

將軍門樓是進入園區的第一個建築景點。詩詞牆位於將軍門樓進門左側,主要摘錄蔡鍔創作的經典詩詞,字字珠璣、催人奮進。輓聯廊位於枕頭山上,主要展示民國時期孫中山、梁啓超等名人志士在蔡鍔逝世後題寫的輓聯,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護國軍神塔矗立在枕頭山上,塔的底部是「護國運動」題材的浮雕。「護國軍神塔的高度分別是18.82米、19.11米、19.16米。1882是蔡鍔的誕辰年,1911是蔡鍔領導雲南『重九起義』創建民主共和的年份,1916是蔡鍔領導護國起義再造共和卻英年早逝的年份。」劉沛介紹。

蔡鍔生平業績陳列館分為4個展廳,分別是流血救國、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精神永存。該館運用珍貴的文物、資料和歷史照片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展示蔡鍔傾力捍衛民主與法治、不惜獻出生命的偉大光輝一生。

蔡鍔故居管理局負責人蔡敬忠說,目前園區正在將紅色文化、革命文化與旅遊充分結合,讓園區成為學習和傳承蔡鍔將軍崇高思想品德和高尚愛國情懷的重要場所。

2013年以來,每年超50萬參觀者到蔡鍔故裡學習。

相關焦點

  • 歌曲《碧血共和》,再現護國軍神蔡鍔輝煌傳奇的一生
    由國家一級編劇盛和煜作詞,著名作曲家、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廖勇作曲,著名男歌手韓磊和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陳筱棠合唱的歌曲音樂作品《碧血共和》自9月底在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開園儀式上發布之後,引來廣大幹部群眾的熱烈追捧和一致好評。蔡鍔,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 四川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亮相 但它不僅僅是個博覽園
    5月1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音樂聲中,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盛大開園,該縣第五屆茉莉花文化藝術節同時開幕。精彩的開幕式後,封面新聞記者隨遊客一同入園,感受了一場天香淨心之旅。然而探訪發現,儘管匯聚了來自全球的120種茉莉,但這裡並不僅僅是一座茉莉博覽園。世界茉莉博覽園。
  • 40個景點8大活動 四川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五一「綻放」
    5月1日,備受期待的四川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將正式開園。園區揭開神秘面紗的同時,犍為縣第五屆茉莉花文化藝術節也將正式拉開帷幕。多達40餘個特色景點,開園當天8大演出活動,五一期間精彩持續、驚喜不停……4月28日,封面新聞記者現場探訪發現,一場天香淨心之旅已經就緒。
  • 2020李白故裡文化旅遊節12月17日-19日在江油青蓮舉行
    據悉,2020年12月2日,"2020李白故裡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暨文旅推介會在重慶市北碚區舉行。此外,線上也將同步開展快手「四川72小時」體驗式直播,舉行「李白故裡·華夏詩情」線上推介,推出「雲遊李白文化節」專題等活動,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著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高品質旅遊盛會,讓李白文化綻放時代的風採。
  • 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全球招標
    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全球招標 2020-12-2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玉雕博物館等「啟航」上海國稷手工藝博覽園
    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國稷手工藝產業博覽園10月25日在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內揭幕,園區包括「中國玉雕博物館」、「國稷美術館」、「索菲特國際藝術客棧」等項目建設,同時也包括「中國玉石雕天工獎」「第十四屆神工獎」等重要文化活動的引進。地處佘山附近的上海國稷手工藝產業博覽園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
  • 中央電視臺《記住鄉愁》攝製組採風江萬裡故裡 拍攝我族冬至《祭祖》活動
    日前,中央電視臺4套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欄目組走進江西都昌,來到陽峰鄉林塘村南宋丞相江萬裡故裡採訪,受到「江萬裡研究總會」的熱情接待,以及對欄目拍攝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此後,欄目組成員並兩次來到陽峰鄉林塘村南宋丞相江萬裡故裡採訪,先後在陽峰鄉府前村、江萬裡紀念堂、江萬裡陵園取景,並拍攝冬至做米粑、江氏族人祭祖、講述江萬裡事跡等。
  • 走進萬國建築博覽苑一一天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五大道始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陸續建成的具有英式、意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中西合璧式等建築風格的花園洋房2000多所,建築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苑。 五大道地區的小洋樓最初多為開闢租界的洋人們居住,徐世昌、曹錕等曾在此寓居,五大道是有著太多名人故事的地方。
  • 「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幕
    最近,「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拉開序幕。此次活動由浙江省博物館主辦,長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館文創聯盟攜手浙江省文瀾閣博物館商店聯盟承辦的。展覽展出文創產品總共九百餘件,包括了生活家居、文房用品、服裝飾品、數碼3c、工藝陶瓷類、絲織刺繡類、飲品類等,稱得上是一場江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展覽盛會。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 答案在犍為「新八景」世界茉莉博覽園揭曉
    封面新聞記者 葉海燕12月5日晚,「古韻犍為·茉莉飄香」2020中國四川·犍為第五屆茉莉花文化藝術節閉幕,揭曉犍為「新八景」。作為此次茉莉文化藝術節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茉莉花仙子」在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進行了決賽圈的美麗比拼。
  • 打造龍門山生物博覽園 成都邛崍市兩大項目公開招標
    打造龍門山生物博覽園 成都邛崍市兩大項目公開招標 紅星新聞 2020-12-23 07:11
  • 走進藥王故裡,藏戲之鄉,體驗生態堆龍文化盛宴
    走進藥王故裡 藏戲之鄉 開啟生態堆龍文化盛宴體驗之旅 藏藥文化、藏戲文化、農耕文化、象雄文化作為堆龍德慶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文化方式不斷展現著堆龍的生活和文化旅遊。
  • 英雄魂歸故裡!重慶兩位烈士遷葬南岸區英烈園
    04-01 17:07:18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青山埋忠骨,蒼松慰英靈。4月1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暨「迎史可望、孫琳烈士回歸故裡」遷葬儀式在南岸區英烈園舉行。
  • 中國舞《故裡逢春》,江南又夢煙雨,長河流入故裡
    江南又夢煙雨 長河流入故裡  炊煙漫漫渡過百川千萬裡  我聽著笙笛曲 人間清歡可期  落落冰川流轉著千年古憶  中國舞《故裡逢春》mv  編舞/舞者:趙晨  最近,單小色發現許多古裝劇的剪輯裡  背景音樂都用了這首《故裡逢春》  詞曲的意境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 潮州市紅砂村:烈士故裡憶崢嶸 鄉村老宅話滄桑
    潮安區江東鎮紅砂村——  烈士故裡憶崢嶸 鄉村老宅話滄桑  文/本報記者 江馬鐸 圖/本報記者 黃春生  潮安區江東鎮的腹地,坐落著一座歷史悠久的村莊——紅砂村。
  • 蔡鍔與小鳳仙,識英雄、重英雄
    2020-11-05 15:29:20 來源: 空城憶夢淚無痕 舉報
  • 「賞石人物誌」玉山吳發炎:商界名流痴心奇石,欲打造賞石博覽園
    秀麗的臨湖鎮,青山環繞,鎮區開闊,饒北河繞街而過,歷來是上饒知名的商貿重鎮,頗具發展潛力。走進麗濤石館,九大品類三清石各展英姿,蔚為大觀。其中,居中而立的是一方巨大的玉紋石作品《山》。《山》通高2.3米、長3米、寬0.8米,通體玉化,透光晶瑩,為上饒目前最大單體玉紋石奇石精品,不啻為該館鎮館之寶!
  • 禪城南莊村:「探花故裡」闖出融合發展新路
    談起村裡的變化,禪城區南莊鎮南莊村村民羅福英如數家珍,站在羅園水鄉的大榕樹下,年過八旬的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羅福英居住的羅園村是南莊村的一條自然村,200年前,高中探花的羅文俊正是從這條小小鄉村走進了當時翰林院,成為南莊村歷代最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探花故裡」也因此得名。
  • 走進臨清「宛園」:領略江南園林和運河文化的碰撞
    12月17日上午,媒體行採訪團來到運河名城臨清,走進風光旖旎的宛園,一邊領略園林的詩意之美,一邊感受著運河文化的魅力。宛園,位於臨清市西北隅,佔地116畝,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水面面積1.8萬平方米。其設計理念為:「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