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風暴》中關於極權主義下的人性和同情心

2021-02-13 程式設計師的HelloWorld


200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是一部非常真實的東德時期的生活寫照,但最重要的是,它深刻地研究了極權主義下的人性和同情心。也被成為21世紀最好的德國電影。

作為導演兼編劇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電影處子秀,《竊聽風暴》準確捕捉到東德極端的政治幽閉下的恐怖氣氛。這1600萬人口中的一部分人受到了被稱為「斯塔西」的國家安全部的密切監控。據估計,斯塔西僱傭了9.1萬名員工以及20多萬名線人。它的口號是「黨之盾、黨之劍」,目標是「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的秘密警察是歷史上滲透最廣泛的特務機構之一,並以使用酷刑和恐嚇壓制、腐敗和摧毀異見人士而聞名。

出於個人的經歷與喜好,導演決心準確地描述他的故事,因此他花了四年時間研究這個主題,甚至聘請了一位電影歷史顧問。他堅持要在柏林圍牆倒塌後一條少有沒進行改造的街道上拍攝這部電影。在視覺上,電影以灰色和棕色為背景拍攝,以捕捉前東部地區的單調景象,並增強民主德國的壓迫和恐嚇感。

這部電影在評論界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可是有趣的是,馮•多納斯馬克的政治驚悚片是統一後為數不多的幾部真正揭示斯塔西時代殘暴的電影之一。事實上,兩德統一後製作的電影很多都把東德描述得很感人,表達了對社會主義民主德國「美好往昔」的懷念。

這部電影發生於柏林圍牆被拆除的五年前:在1984年,特工魏斯勒是一名技術嫻熟、效率極高的斯塔西軍官,也是東德執政黨忠實的成員。這位冷冰冰的「監聽機器」在審訊方面才華橫溢,充滿熱情。在開場的片段中,魏斯勒正在教他的學生們如何辨別嫌疑犯是否在撒謊:

「犯人如果無罪,會越來越憤怒,由於受到不公平對待。他會咆哮,甚至暴怒。如果有罪,不是越來越鎮定沉默,就是痛哭流涕,他知道自己會來這。證明有罪或無罪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停地審問。「

演講的鏡頭與真實的審訊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審訊的結果就是嫌疑人承認自己的罪行。而這些罪犯往往都會收到「非人般「的待遇,甚至還不如一條警犬。

接著在他的前輩奧伯斯特南特·安東·格魯比茨的邀請下,魏斯勒參加了格奧爾格·德萊曼(塞巴斯蒂安·科赫飾)創作的一齣戲劇。德萊曼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被許多人視為「忠誠公民」的終極典範,也是東德為數不多的作家之一。與他的大多數朋友不同的是,他成功地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既忠於自己的藝術原則,又不讓自己的作品被禁。

德萊曼是一個正派的人,在藝術界很受尊敬,因為他利用自己的安全地位,幫助持不同政見的藝術家同行。於是魏斯勒立刻有了一種直覺,認為德萊曼不可能像他看上去那樣「乾淨」,他認為需要監視。

文化部長亨普夫對此表示同意,於是斯塔西可怕的機器就行動了:德萊曼的任何行動都被記錄下來,包括他和他的女朋友克裡斯蒂娜居住的公寓。魏斯勒在樓上的閣樓上設置了一個秘密監聽站,在那裡他記錄下這對情侶的每一個聲音、笑話、爭吵等等過程。等到下班後,魏斯勒回到他的小公寓,吃了一頓簡陋的食物,然後看了國營電視臺裡的無聊節目,獨自上床睡覺。他的全部都獻給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因為如此,他的一生是空虛的。為了抑制自己的孤獨,魏斯勒命令妓女填補他生活中的空虛。

當魏斯勒船長一小時又一小時地聽著德萊曼和他的女朋友說話時,他開始喜歡上他們充滿文學、音樂、友誼和愛情的豐富世界,這與他自己沉悶、孤獨的生活截然不同。他花在偷聽上的時間越多,他就越在意他們。魏斯勒通過對德萊曼的監聽了解到了音樂和詩歌的人性化價值。他被他們本質上的善良所吸引。

當魏斯勒發現調查的真正原因僅僅是文化部長為了從美麗的克裡斯蒂娜身上榨取性利益,從而讓他的藝術家對手離開時,他的世界崩潰了。

如果這樣的腐敗和驅蟲存在於黨的最高領導層,一個好人,一個像他一樣盡職的共產主義者,該怎麼辦呢?面對這一無法預測的困境,這個曾經嚴厲的斯塔西特工開始儘可能地保護德萊曼他們,並在他的報告中省略大量的監聽細節。

即使德萊曼第一次被捲入異見活動時,魏斯勒也會採取措施掩蓋對他不利的證據。隨著扣人心弦的情節接近尾聲,故事的固有悖論變得越來越不言而喻:藝術家和秘密特工似乎是真正相信民主德國社會主義理想的唯一兩個角色,但這個國家機器卻在利用他們的忠誠與信仰獲取不可告人的私人利益,那麼他們表達忠誠的唯一方法就只有犯叛國罪。

儘管他們在整部電影中從未見過面,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有著必然相關的聯繫,因為他們都經歷了一個道德覺醒的過程,迫使他們接受他們所生活的謊言,並最終投身於對殘忍專制政權的鬥爭。

當德萊曼坐在鋼琴上演奏'好男人的奏鳴曲'時,我們了解到了一位因持不同政見,而被迫自殺的戲劇導演傑茲卡。他是斯塔西常用的「分解」手段的眾多受害者之一。這種手段旨在系統性地摧毀個人的職業和社會生活,在一個人的社圈子裡散播惡意謠言和恐懼。這是一種心理折磨,有效地耗盡了受害者的生存意願,是一種比任何酷刑都管用的工具。

演奏完奏鳴曲後,德萊曼轉向克裡斯塔說:「聽過這首曲的人,我是說真正聽過的人,還會是壞人嗎?

在這個問題中蘊含著電影想要傳達的希望和人類尊嚴的信息。這表明,無論極權主義政權採用多麼先進的洗腦技術,它們永遠都不會真正的成功,因為人類的靈魂、人性是抹不去也禁不住的。也暗示出正在聽這段音樂的魏斯勒也是好人,最起碼不再是個壞人。



魏斯勒的轉變是一個典型的證明。即使是最冷酷的心也能感受到善良和同情心,即使是最沒有人性的人,也能對突如其來的耳語,含蓄的優雅音符做出反應。無論是在遭受壓迫的,甚至是那群壓迫他人的人中,總會有潛在的自由意志,來執行微小的、不可預知的反叛行為,並開始一次安靜的抵抗直到有一天成長為一場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電影撕開了斯塔西時代在德國那道沉痛的傷口,也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全國性辯論。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有價值和必要的傑作。但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不僅不尊重受害者,而且還擔心這部電影是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的斯塔西代理人,它可能會促進一種新形式的專制,或最糟糕的是,它可能會為赦免罪犯做辯護。

許多評論家指責馮·多納斯馬克給了魏斯勒一絲良知的暗示,從而粉飾了斯塔西的殘暴。認為他的轉變非常不可信,因為從來沒有記錄證明這些特工會同情或保護他們的監聽目標。然而,電影有它自己的使命,這不是一部紀錄片。馮•多納斯馬克在他的《導演聲明》結尾寫道:「最重要的是,《竊聽風暴》是一部人類戲劇,講述的是人類做正確事情的能力,無論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了多遠。」

上映十餘年之後,我們可以放心地說《竊聽風暴》的初衷當然不是想要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波對斯塔西的同情。相反我們可以說它向許多觀眾暴露了這個系統的恐怖,新增了對這個組織的認知。即使有些看起來不太切實際的描述,尤其是關於魏斯勒救贖。但同樣的,這部電影必須因其對人性的真誠表達和令人難忘的藝術價值而受到讚揚。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部關於普世人性的電影,它超越了時代與國籍。畢竟,這就是藝術的本質:普遍性。

【往期精彩】

憑藉《聞香識女人》,阿爾•帕西諾捍衛了他的影帝地位

高考必看電影!《墊底辣妹》:有志者事竟成!

《桃姐》沒有情節噱頭,沒有一波三折,只是簡單的生活

何為《鳥人》中」無知的意外之美「?

《山河故人》:山河依舊在,故人何時歸?

《重慶森林》:王家衛電影風格的延續和進一步發展

北美票房近2億美金,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我們》的更深刻解析

昆汀·塔倫蒂諾說:「《好萊塢往事》是屬於我的《羅馬》」

從《寄生蟲》裡看這個貧富分化的世界

美景、童年、友誼、親情和愛

喜歡請點擊在看👇👇👇

相關焦點

  • 《 竊聽風暴 》:國之名下的救贖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德國片《竊聽風暴》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84年——只要看過喬治•奧威爾的政治寓言小說《1984》,就會明白這不是一個隨意挑選的年份——忠心耿耿冷酷無情的東德秘密警察維斯勒,在觀看了一出舞臺劇之後,主動請纓要求監聽劇作家德瑞曼。
  • 一部永不過時的好人讚歌 ——致敬《竊聽風暴》
    作為國家機器上的小小零部件,特工工作所遵循的必然性和強迫性常常要求他必須喪失一個人所必需的起碼的個性和情感特徵來為國家服務,通過出於公心監視型闖入,在另一方面,也是給了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情感觀涉角度。
  • 《竊聽風暴》:諜報特工天羅地網的監聽高壓下,人性的選擇與救贖
    《竊聽風暴》主要講述了前東德「斯塔西」情報工作人員維斯勒對著名右派劇作家和詩人德雷曼及其夫人克麗絲塔的生活實施監聽,卻在監聽的過程中逐漸被作家的真性情、真愛、才華所感染和打動,從而轉為保護作家的度過那個「危險時期」的故事。
  • 德語電影推薦—《竊聽風暴》
    而電影就是這種反思精神的一個重要載體,像《史達林格勒之戰》就真實的刻畫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兩德統一之後,許多導演也將目光對準了民主德國時期的社會狀態和人民的生活。本片的導演就借《竊聽風暴》這樣一部影片來表現了人性的反思與良知的叩問。
  • 《竊聽風暴》:是一場竊聽心靈的心路歷程,一部關於拯救的電影
    《竊聽風暴》是2006年德國最成功的電影,在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羅拉獎評選中獲得11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7個重要獎項。這也是繼《地下》、《再見,列寧》、《帝國的毀滅》、《百萬殺人遊戲》之後再次驚動世界的歐洲電影。
  • 一個關於背叛了背叛的故事—《竊聽風暴》
    看到這個名字,想到的是《竊聽風雲》,但他的格局比《竊聽風暴》小多了!《竊聽風暴》在德國放映後,就橫掃了德國電影頭部全部獎項,還獲得了當年歐洲電影獎的三大項獎,歐洲電影獎我們比較少聽說,因為他是一種歐洲文化獎,只頒給能強烈代表歐洲文化,歐洲的精神,和直接體現歐洲出現過的問題的影片。
  • 《竊聽風暴》,諜戰裡的掃地僧
    電影《竊聽風暴》,原名《他人的生活》。相較於《他人的生活》這個略顯文藝的名字,《竊聽風暴》所表達的驚險刺激,自帶爽感,顯然賣相更好。國內能在引進這部片子的時候翻譯成《竊聽風暴》,明顯是了解電影市場的行家裡手在操刀。
  • 《竊聽風暴》永不過時的好人讚歌
    類型:劇情 / 懸疑導演/編劇: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年份:2006年有一類偉大的經典電影,它們通常是克制理智不故作煽情的,而往往是在這樣的冷靜中,一些不矯情的細節處理卻足以觸動人心,《竊聽風暴》正是這樣一部帶著德式風味兒電影
  • 《竊聽風暴》:事實是,沒有人選擇良心
    這就是因為《竊聽風暴》而昭示出來的最重大的意義最強大的震驚:殺手沒有動情,人性沒有復甦,善良沒有戰勝邪惡。
  • 與《芭芭拉》相比,《竊聽風暴》很差勁
    同樣以東德時期為背景,《芭芭拉》從名氣上來說不如《竊聽風暴》,但藝術品質卻提升了好幾個檔次。2006年《竊聽風暴》在歐洲獲獎無數,並斬獲第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好評如潮。人們對其情有獨衷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一點也不喜歡這個電影,它顛覆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好的制度令壞人無法為惡,壞的制度讓好人變成禽獸。
  • 一部德國電影:《竊聽風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是一部德國電影,2006年發行,並獲得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中文名《竊聽風暴》,又名《他人的生活
  • 《竊聽風暴》:別樣人生
    寫作時間:2007年3月——————偶然說——————相對《竊聽風暴當片尾劇作家德格瑞曼在自己朝夕生活的公寓牆壁裡拉出了長長的竊聽線,我們都會想起奧威爾關於1984年的預言。 但這部電影並不僅僅是關於政治的,更是關於人性的。一個專業的、對黨忠誠的「史塔西」——東德秘密警察,還會有人性嗎?其實我不知道史塔西7號是什麼時候被意外喚醒了內心善意和美感的,但直覺告訴我,跟開場那幕戲劇有直接關係,可惜我對戲劇的隱晦含義不甚了了。
  • 竊聽風暴
    影片的主人公維思勒(代號HGW XX/7)就是為其服務的一名經驗豐富的竊聽人員。他現在離開了一線,在授課培訓新的情報人員,但在已經當領導的前同事的邀請下,又重新出山,去監聽一對作家演員夫婦。  影片一開始,就從維思勒的授課以及大段當年審訊時的穿插畫面,表現了他的冷靜和專業。而到作家安裝竊聽設備的過程,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但就是他這樣的一個人,在竊聽的過程裡,也漸漸的起了變化。
  • 《竊聽風暴》:歷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竊聽風暴》,似乎也是部當前正火爆的德國電影,情節大致是借前東德的一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人員幫助了一名右派詩人的故事,反映了東德SHZY制度下對人性的摧殘和壓制,電影拍的很好,相信有關它的各種影評已經無數了,所以我這裡只想紀錄幾個讓我回味的情節。
  • 《竊聽風暴》:竊聽別人的生活,但救贖了自己
    《竊聽風暴》的影片背景就發生在柏林圍牆倒塌的5年前,也就是1984年,東德被斯塔西(東德國家安全局)嚴密監控了起來,十萬在職人員,二十萬人的情報網絡,組成保衛無產階級專政的力量,影片的主角維斯勒就是斯塔西的一名特工。
  • 悅影第018期:《竊聽風暴》、《竊聽風雲》——2部非常好看的竊聽系電影
    今天,小悅就給小夥伴們介紹幾部關於竊聽的電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竊聽者們不為人知的秘密。1.《竊聽風暴》導演: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豆瓣:9.1和小悅上一期悅影中的《美麗人生》一樣,反映的是人真善美的一面。戰爭是殘酷的,但人性是善良的。就好比《可可西裡的美麗傳說》一樣,都是值得一看的經典電影。2.
  • 電影 | 竊聽風暴
    ,人可以像螞蟻一樣生存著,但是內心卻可以純潔地追求自由和寧靜,美如天神。    這部電影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講述了一個追求自由的故事。從故事發生的時間截點「1984」年開始(隱喻喬治奧威爾的《1984》),影片就在奠定一個「壓抑和受控制」的基調。無數的秘密警察監控著一切,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終日。在這樣一個社會政治大環境下,每一個人都仿佛機器上的一個螺釘,個人情感理應被壓制,國家權力至上。
  • 《竊聽風暴》導演新片《無主之作》解析:藝術如何讓人成為人?
    同樣的,我們來回顧下這個導演在拍攝他的長片之前,在慕尼黑的電影電視學院讀書的時候拍的這些短片。接著2006年,就有了《竊聽風暴》。我們知道《竊聽風暴》火了之後,突如其來的巨大成功完全改變了多納斯馬爾克的生活,他感到無法專心繼續下一個項目的創作。那一段時間裡,多納斯馬爾克見了數不清的資方和演員,「這消耗了我太多的創作精力」。
  • 《竊聽風雲》在它面前毫無價值,偉大和浪漫來源與每一個普通人!
    它是06年德國以80年代整個社會籠罩在國家安全局的高壓統治之下為背景拍攝的一部電影,很多人把這部電影和《美麗人生》放在一起,一部講的是戰爭殘酷無情下為愛奉獻的悲劇,一部是戰爭也無法阻止人們嚮往浪漫和自由的讚歌!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竊聽風暴》,比起它的中文譯名我更喜歡它的英文譯名《The Lives of Others》別樣人生!
  • 《竊聽風暴》影評:寂靜的溫存
    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直分不清《竊聽風暴》和《竊聽風雲》,看過了《竊聽風雲》之後,就一直很疑惑:這就是那部傳說中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