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字,受益一生,書法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毛筆書法吧。在寫毛筆字之前我們要先準備工具,也就是所謂的「文房四寶」。
尖,指筆頭要尖,也就是筆毫凝聚在一起時要鋒利。圓,指筆的四周遙遠壯飽滿,成圓錐狀,不可在某一弧面上有缺陷或凹槽。差的筆筆毛往往高低參差,書寫時在轉折挑剔或出鋒處常有筆毫露在筆畫之外,古人稱它為「賊毫」。健,指筆毫要有彈性,筆力挺健。筆按下去,筆毫鋪開;筆提起來,筆毫自然回復到凝聚狀。
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特點:其一,整齊一律。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適合嚴格意義的楷書。
楷體書法最為著名的四大家是:唐歐陽詢(歐體)、唐顏真卿(顏體)、唐柳公權(柳體)、元趙孟(趙體)。可以選其中一個代表作品進行臨摹。
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初學者可臨摹《曹全碑》、《張遷碑》、《史晨碑》。
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的,隸書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乙瑛碑》
《張遷碑》
隸書的結構特點: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起筆蠶頭收筆雁尾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雁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化圓為方化弧為直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隸書《鮮于璜碑》
變畫為點變連為斷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強化提按粗細變化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華山廟碑》
小篆特點:
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四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習熟不拘成法,自然妙生。勤加練習,你也可以寫的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