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 藝術添彩(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2020-12-2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

圖①: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的古堰畫鄉,引來眾多攝影愛好者。圖②: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白馬鎮畢城村的牆繪。

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在特色小鎮建設進程中,藝術發揮著獨特作用,不僅可以將現代生活美學引入傳統村落,提升鄉村生活品質;更能夠以設計激活創意引擎,培育鄉村文創產業,帶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

引入生活美學

鄉村美好生活,可以是一種審美化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種生活化的美學經驗。建設藝術小鎮,既要豐富其外在美,也要傳承其內在美。

一些設計師通過提取小鎮文化元素,並輔以創意設計,展現小鎮生活的感性之美。比如,四川達州畢城村的「花田藝繪計劃」,邀請藝術家參與在地創作。藝術家採用主題牆繪、捲簾門彩繪、微景觀營造和公共空間的景觀化處理等手段,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元素,對村落環境進行藝術化改造,將傳統審美觀念與當代鄉村建設相結合。還有一些設計師,將藝術設計融入手工造物,使鄉村文創產品富有溫度和體驗性,呈現出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的複合之美,成為一種「有效用的藝術品」和「限量的收藏品」,滿足了現代人對美好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每個村落都因適應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而積累了很多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和日用常識。設計師通過對其進行借用,把傳統智慧變成現代人可學習和借鑑的創意思維,既展現了小鎮生活的理性之美,亦充沛了現代人的生活智慧。像位於安徽宣城的宣紙小鎮中,一些生產企業既保留古法宣紙製作技藝,也與高等美術院校合作,探索紙張的生活化運用,讓古法宣紙的製造智慧啟迪現代生活。

在藝術小鎮建設中,倡導生活美學,意味著設計師要靈活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層面進行設計,讓藝術小鎮真正觸碰人們的精神世界,營造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美學體驗。另外,設計師應以藝術的方式挖掘村落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提煉經典傳統故事內核,通過故事驅動和情感敘事,展現當地文化與其所在更大地理空間之間的普遍聯繫,從而展示小鎮生活之美。

激活創意引擎

藝術小鎮建設,需要通過藝術設計激活創意引擎,並以創意賦能地方特色產業,包括傳統手工藝、節慶會展、研學旅遊、民宿、餐飲和農產品加工等。將創意融入自然風物、人文歷史、民間藝術、神話傳奇等,可以為人們提供優質獨特的產品或服務,成就一種小而美的經濟形態。創意從何而來?

創意源於鄉土文化。一些鄉村建設者走進田野,深入挖掘鄉土文化精髓,深刻體悟地方認同、依戀的內在情感,由此激發創意構想,並將其施用於公共藝術、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展演等活動,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產業。比如,浙江麗水蓮都區的古堰畫鄉,最初因自然風光秀美,吸引不少美術工作者來此寫生,漸漸有了畫鄉之名。當地抓住這一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蘊藏其中的鄉愁和藝術元素,並將其轉化為發展資源,融入小鎮建設。當地舉辦了一系列藝術節、攝影大賽等活動,使小鎮有了與眾不同的人文特質,吸引了海內外遊客。

創意源於協同參與。通過藝術的方式展開合作,可以使村民與村民、村民與集體、村民與外界之間產生情感連接與價值認同。在甘肅天水石節子村,整個村莊就是一座美術館,村裡13戶人家成為13個分館。在這裡,村民用藝術的方式表達自我,與藝術家共同創作充滿個性的作品。這一過程中,藝術彰顯出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村民們增強了文化自信,也激發了藝術家的創造力。

培育文創經濟

藝術小鎮建設,應當通過對鄉村資源的重新審視與創新開掘,助力鄉村經濟振興。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智能通信設施的互聯互通,不少鄉村建設者正試圖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未來鄉村建設、經濟發展的現實優勢,走出一條文創經濟之路。

一些鄉村建設者通過文化IP的打造與授權運營,實現村落文化資產的商業變現。文化IP,是指具有共享的價值觀、共情的故事性、鮮明的形象感、多元的演繹性和明確的目標受眾等特徵的文化資產。打造文化IP,離不開藝術符號的構建。

藝術符號,可以是通過藝術展陳、創意設計和美術創作等手段,創造出的表現村落文化的線條、元素、圖像等。比如,四川達州畢城村「花田藝繪計劃」團隊設計的「花田小白」,展現了可愛、憨直、勤勞的特質。作為當地的公共品牌形象,「花田小白」被應用於本地土蜂蜜、果釀等特色產品上,提升了這些農產品的商業價值和品牌認知度,幫助農戶實現了經濟增收。

藝術符號,也可以是蘊藏故事、價值、意義的內隱式符號。位於上海金山楓涇鎮的中國農民畫村,是金山農民畫的主要發源地。在這裡,金山農民畫不僅是可視的美術作品,更代表一段歷史與故事。依靠打造特色藝術符號,這裡成為集農民畫創作、展示、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藝術小鎮。

構建標誌性藝術符號,一方面,可以保證文化生產的經濟效率和對外連接性;另一方面,能夠助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實現村落特色文化資源的綜合價值,連接鄉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特色小鎮,藝術添彩。推動藝術小鎮高質量發展,不能局限於開展短期、小範圍、散點式的藝術鄉建活動,還需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發揮產業帶動作用,讓藝術小鎮具有文化底色、藝術亮色和發展特色。

(作者向勇,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9日 第 08 版)

相關焦點

  • 舊廠房變身藝創小鎮:青年團隊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解說】在安徽省蕪湖市六郎鎮,鄉村舊廠房被改造成藝術工坊,牆體上的巨幅3D牆繪,綠樹掩映下的創業基地,孵化器裡埋頭設計的年輕人。你很難想像在5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廢舊廠房,附近都是鄉村農田。近日,記者走進殷港藝創小鎮,探訪這裡的「90後」青年團隊如何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為鄉村設計,還要發揮設計整合、協同創新的作用,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用設計將鄉村的發展資源轉化為生命力,繪就鄉村美好圖景。巧用鄉土資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 農民畫,描繪鄉村之美(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為慶祝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的「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農民畫作品展」,生動呈現了新時代農村精神文化風貌。農民畫,再一次吸引社會各界的目光。近年來,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許多地方大力扶持農民畫創作,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專業組織,積極舉辦農民畫展覽、研討會、出版座談會等活動,促生了一批新創作群體與優秀作品,開創了農民畫發展新局面。
  • 河南省政協委員借喻熱播劇話鄉村藝術公園:藝術讓鄉村美出氣質
    在17日開幕的河南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委員通道」答記者問時,河南省政協委員、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借喻熱播劇《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故事情節,描繪他用5年時間打造的鄉村藝術公園。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藝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郭愛和的「愛和小鎮」也隨之誕生。
  • 排頭兵報告|從化:用好特色小鎮「特」字訣,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鄉村振興也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結果。作為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的平臺,特色小鎮已成了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式,同時是農村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作為廣州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從化2015年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發展戰略,至今在全區謀劃布局了20個特色小鎮,10個已對外運營。歷經發展建設,從化已闖出一條以建設特色小鎮為重要抓手的鄉村振興之路。
  • 校園設計,助力鄉村美育(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做好美育工作,特別是鄉村美育工作,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依託。鄉村美育,不僅意味著讓孩子們在鄉村自然環境中潛移默化地享受美的滋養,更需要通過美育課程、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鄉村校園,作為孩子們成長的搖籃,其對美的啟發、教育和引導作用不容忽視。
  • 廈門同安蓮花村:用藝術鋪就鄉村振興之路
    8月15日,數百名遊客紛紛踏至廈門市同安北部的蓮花村,參加「城鄉同樂,樂享蓮花——蓮花古窯鄉村音樂會暨田野地攤夜市」。有近30萬人次的網友通過直播共享了這一文化視聽盛宴,一起感受鄉村振興的「觸動」與「心動」。
  • 山東藝術學院在泗水縣建立鄉村振興大學生實踐基地、藝術工作站
    10月6日,山東藝術學院鄉村振興大學生實踐基地、藝術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泗水縣龍灣湖示範區舉行。院長王力克與泗水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鑫共同為山東藝術學院鄉村振興大學生實踐基地揭牌,副院長楊西國與泗水等閒谷藝術糧倉董事長田彬共同為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鄉村振興藝術工作站揭牌。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郭愛和亮相「委員通道」 講述藝術賦能洛陽小山村的「美麗」故事
    今日上午,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前,「委員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開啟,來自洛陽的省政協委員郭愛和亮相,講述了如何通過藝術賦能讓洛陽小鄉村美出氣質,更好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今日上午,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前,「委員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開啟,來自洛陽的省政協委員郭愛和亮相,講述了如何通過藝術賦能讓洛陽小鄉村美出氣質,更好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 永春:蓬壺鎮入選全國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小鎮
    日前,由人民日報社《中國城市報》、《世界農業》雜誌社、農村教育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全國鄉村振興戰略論壇暨典範城鎮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在全國範圍內推選出21個具有典範經驗的城鎮。其中,永春縣蓬壺鎮入選「全國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小鎮」。
  • 莫幹山小鎮竟把公共藝術盛會引到了山裡……
    主辦方介紹,本屆研討會以「魅力鄉村營造」、「城市工業園區轉型與文化創意社區營造」為主題,就「公共藝術如何以『地方重塑』的理念撬動鄉村的轉型與發展,提高當地人的生活品質,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幸福指數」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為莫幹山鎮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出點子,推動文化創意與鄉村業態互動。
  • 以書法宣傳鄉村振興,以藝術煥新美麗鄉村——春睡畫院美術館小記
    南方網訊(記者/劉屹 通訊員/馬漫漫)春睡畫院美術館於今年五月一日正式落戶廣州「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鳳和村,美術館除了向社會展示藝術作品,提升市民藝術素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外,同樣也承擔起宣傳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
  • 日本越後妻有——鄉村振興需要怎樣的藝術原動力
    今日夏至,為大家帶來「鄉村振興之全球樣本」《日本越後妻有——鄉村振興需要怎樣的藝術原動力》,讓我們在一片日式的蔥綠與海藍之間,來一場以藝術為路標的山間巡禮,和一個有風吹過的爽朗夏天。用藝術手段振興鄉村,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藝術鄉建」「藝術振興」「藝術激活鄉村」「藝術介入」等說法早已經大量出現。
  • 讓藝術成為重塑鄉村的典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帶來的地方振興!
    「越後妻有」這個有些拗口的名字其實是個地名——意為包括日本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在內的760平方公裡土地,作為日本傳統農業區,與瀨戶內海一樣,面臨高齡化人口稀少經濟凋敝等難題。自2000年開始,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在當地發起藝術融合鄉村、再創鄉村活力的主張。並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建築師去當地創作作品,以藝術三年展的方式重振了日益衰退老的農業地區。
  • 寧海縣(大佳何)第二屆融合設計鄉村藝術節今天啟動!活動還有這些...
    地點:大佳何鎮葛家村桂語廣場   活動內容:(1)參與「藝術賦能同走鄉村振興路」的「西行葛家軍」、「巧娘」、「新聞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師生」等頒獎典禮。   (二)「佳人有技」——手工藝特色庭院展評   時間:2020年10月6日上午10:40   地點:大佳何鎮葛家村   活動內容:(1)參觀巾幗路手工藝特色庭院。(2)寧海巧娘工作室大佳何工作站揭牌。(3)開展手工藝特色庭院評獎,對獲獎庭院、指導巧娘及戶主進行表彰。
  • 春風化雨綻新芽(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並就農村學校美育教師培養、課程設置、設施建設等提出具體意見,為農村美術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 助力鄉村振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十大項目
    (總投資8億元)4.興山縣鄉村振興試驗區空屋崖康養小鎮(總投資1億元)5.興山縣鄉村振興試驗區仙姑廟康養小鎮(總投資10億元)6.興山縣鄉村振興試驗區青龍口景區文旅融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0億元)7.興山縣鄉村振興試驗區板廟老街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4.1億元)
  • 美術研究丨2020年丨呂品晶教授訪談:藝術服務鄉村振興!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分管扶貧工作的副院長,請您談談近年來美院在「藝術服務鄉村振興」框架下所開展的教學與社會實踐工作。呂品晶: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下,中央美術學院的扶貧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貫徹落實教育部統一部署及要求,2013年開始有組織地對口幫扶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
  • 2020成都「鄉村振興」滋味小鎮新推薦
    「隱奢」於安仁田壩,鄉村酒店自帶泳池;清源村老作坊酒廠飄過的不再只是三十載的酒香,集多種功能為一體,成長為「鄉村客廳」。 褪去工業記憶的痕跡,寧良廠房因劉家琨的設計改造更加溢彩,隨安仁雙年展的到來,現代藝術與民國風情得以完美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