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在安徽省蕪湖市六郎鎮,鄉村舊廠房被改造成藝術工坊,牆體上的巨幅3D牆繪,綠樹掩映下的創業基地,孵化器裡埋頭設計的年輕人。你很難想像在5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廢舊廠房,附近都是鄉村農田。近日,記者走進殷港藝創小鎮,探訪這裡的「90後」青年團隊如何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解說】汪斌是入駐在藝創小鎮的一家鄉村文創團隊負責人,在他的工作室內擺滿了各類鄉村文創的品牌產品,設計師正在為鄉村環境進行美化包裝。在團隊成員的努力下,包括蕪湖、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許多鄉村改造方案,已經從圖紙變成了現實。
【同期】鄉村文創團隊負責人 汪斌
我們主要是針對於鄉村的一些人居環境,通過藝術創意的手法,為鄉村振興賦能,然後我們現在目前做了幾個鄉村,主要是從產品、從品牌、從景觀設計,從後期的運營,整體的一站式的集成服務。
【解說】汪斌表示,鄉村改造要用最樸素的設計,去還原和改造鄉村原有的面貌,同時根據鄉村自身的特點特色進行主題和標識的設計,為此他們常常駐紮在鄉村裡,通過實地體驗來改進設計。
【同期】鄉村文創團隊負責人 汪斌
我們在鄉村既不大拆大建,也不守舊如舊,我們都是用本土化的材料,比如說用鄉村原有的東西,儘量回歸於自然,還原於自然。這個就是讓人家有記憶感,有鄉愁感。
【解說】鄉村的改造不僅需要改變環境面貌,還要帶動當地產業發展。藝創小鎮裡的40餘個青年團隊還挖掘特色的農特產品和民俗進行包裝,運用網際網路和直播等手段來進行銷售。
【同期】鄉村文創團隊負責人 汪斌
當地村民沒有進行這種品牌提升,品牌包裝可能就是拿個塑膠袋,拿一個什麼就在菜場去賣了,然後當地的品牌也沒有提升,也沒法通過網際網路電商的渠道去對外推廣,就是獲得更大的客戶,可能一年的經濟量也提升不了。
【同期】民俗文創設計師 王婭雲
對於民俗非遺這塊是比較看重的,加上我自己本身生活於農村的原因,所以對這些自然生態的東西和手工類的東西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就來到這裡了。
【解說】年輕人畢業後大多去城市工作,要想吸引並留在鄉村並不容易。據殷港藝創小鎮運營負責人宋彧介紹,他們通過平臺設計,為初創的青年團隊提供孵化、培訓、運營、投融資等一系列服務。
【同期】殷港藝創小鎮運營負責人 宋彧
第一個是藝術人才夢工廠,馬上你們可以看到人才培養的這個場景。第二個,我們是打造鄉村振興創平臺,就是以創新創意和創業的三創元素來賦能鄉村。生態改變,環境改變,產業提升。信息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