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和亮相「委員通道」 講述藝術賦能洛陽小山村的「美麗」故事

2021-01-18 洛陽網

今日上午,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前,「委員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開啟,來自洛陽的省政協委員郭愛和亮相,講述了如何通過藝術賦能讓洛陽小鄉村美出氣質,更好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今日上午,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前,「委員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開啟,來自洛陽的省政協委員郭愛和亮相,講述了如何通過藝術賦能讓洛陽小鄉村美出氣質,更好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郭愛和在「委員通道」上接受採訪時說,為了讓三彩技藝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2015年,他帶領團隊走進洛寧縣羅嶺鄉花樹凹村,看到這裡自然風光得天獨厚、美倫美幻,但村民生活品質並不高。於是,他和團隊開始了三彩國際陶藝村——愛和小鎮的建設和探索,改造殘垣斷壁的破窯洞、缺乏美感的老房子,用三彩藝術激活鄉村旅遊。

  為帶動當地旅遊,郭愛和帶著他的團隊在豫西鄉村收集到的上萬口陶瓷大缸,在花樹凹村村口做了陶藝裝置作品《容》。同時,他們為羅嶺全鄉設計製作三彩村標,在花樹凹村規劃藝術農宿,每年推出「油菜花」「向陽花」「三彩中國年」等各種大地藝術節,逐步帶火當地的農家樂和農產品文創銷售,讓村民足不出戶就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郭愛和介紹,在洛陽、洛寧等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愛和小鎮成功舉辦了六屆中國《當日》藝術展,啟動了「美育中國」計劃,讓村民和孩子們在自家門口就可以看到高水平的藝術作品,並為當地脫貧事業募集到善款124.8萬元。他們用這些愛心款在洛寧縣86所中小學掛牌設立「美育教室」,資助洛寧縣上千名師生到洛陽市區進行藝術、美育研學,邀請藝術家給洛寧縣的美術、音樂老師培訓上課。

  「藝術的力量是潛移默化的,2020年洛寧縣進入高校的藝術生達122人,其中不少學生來自貧困山區。」郭愛和說,實踐證明,用藝術破題,通過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溝域生態經濟、鄉村旅遊等一體化綜合發展來推動鄉村振興,是一條值得探索和推廣的道路。

  「未來,期望更多的藝術家走進鄉村,為鄉村振興添彩、增彩、出彩。」郭愛和最後說,當藝術「豫」見鄉村,河南的鄉村一定會美出氣質、美出內涵。

  今日上午的「委員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中,共有郭愛和等10位省政協委員講述了自己的履職故事,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洛報融媒記者 李東慧 劉冰)

相關焦點

  • 河南省政協委員借喻熱播劇話鄉村藝術公園:藝術讓鄉村美出氣質
    圖為工作中的河南省政協委員、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供圖中新網鄭州1月17日電 (闞力)「一個藝術村官藉助畫筆,讓窮山村脫胎換骨,美得驚豔。」在17日開幕的河南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委員通道」答記者問時,河南省政協委員、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借喻熱播劇《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故事情節,描繪他用5年時間打造的鄉村藝術公園。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藝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郭愛和的「愛和小鎮」也隨之誕生。
  • 「凰家對話」專訪「三彩創新潮人」郭愛和,國際三彩中的家鄉情懷
    郭愛和,1964年出生於古都洛陽,1986年畢業於洛陽師院藝術系,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國家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三彩藝術館、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洛陽市文化產業協會學術顧問。談起洛陽文化,大家都會不自覺地想到龍門石窟、白馬寺、牡丹、還有「唐三彩」。
  • 洛陽三彩登上中國第一高樓 展示陶瓷技藝的「中國高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12月20日,「CHINA 高度」中國陶瓷名窯大師作品展」藝術大展在上海中心大廈126層世界最高人文藝術空間開幕。洛陽三彩受邀參展,展示精妙絕倫的三彩藝術。本次展覽共展出洛陽三彩、鈞窯、汝窯、耀州窯、定窯、磁州窯、景德鎮窯、哥窯,以及宜興紫砂、上海漢光瓷、唐山骨瓷、佛山石灣窯、德化白瓷、淄博刻瓷、龍泉青瓷、汕頭陶瓷微書等陶瓷藝術精品。18位國家級陶瓷大師匯聚於此,向世界展示陶瓷技藝的「中國高度」。
  • 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原標題: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什麼是「四全媒體」?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兩會通過網絡視頻方式來安排新聞發布會、「委員通道」、「代表通道」、「部長通道」等採訪活動,雲端對話、隔屏交流成為本次兩會的一大亮點。這也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四全媒體」理念得到了全面的實踐和檢驗。
  • 【洛陽歷史】千年帝都美麗傳說—洛神
    精彩導讀:千年帝都洛陽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上古的許多傳說都和洛陽有關,其中最美麗的傳說
  • 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於3月3日14時率先開啟
    原標題:今年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於3月3日14時率先開啟澎湃新聞記者湯琪王俊今年全國兩會繼續開設代表通道、委員通道和部長通道。而三大通道中,委員通道將率先開啟。3月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布廳舉行。
  • 《大秦賦》:影像敘事的歷史觀照 講述嬴政的奮鬥故事
    《大秦賦》:影像敘事的歷史觀照——講述秦王政的奮鬥故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時隔兩千多年,秦風猶在耳,令人血氣澎湃,也令人熱淚盈眶。用影像藝術來展現這段塵封已久的壯麗史詩,喚醒人們對遙遠的先秦的記憶,於《大秦賦》而言,還不夠,我們為這部劇所做的努力,就是想激起人們心中的那股勁兒,那是兩千多年來先人們傳下來的,是我們血脈裡與生俱來的,是願為國家慷慨赴死的豪情,也是「天涯靜處無徵戰,兵氣銷為日月光」的理想,這是全劇的魂,是根。
  • 【曉蕊分享】中國小記者走進小山村,走進美麗鄉村劇組
    2015年9月8日,中國小記者如約來到美麗的小山村,採訪《美麗鄉村》劇組!
  • 【聚焦兩會】剛剛,山南市隆子縣扎日鄉貢覺曲珍在「委員通道」回答...
    【聚焦兩會】剛剛,山南市隆子縣扎日鄉貢覺曲珍在「委員通道」回答記者提問 2020-05-25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著名演員謝園去世,他曾作為主演參演洛陽首部本土電影《消失的小學》
    這位曾與葛優、梁天並稱中國內地「喜劇三劍客」的著名演員,曾在2005年拍攝的洛陽首部本土電影《消失的小學》中擔任主演。昨日,記者採訪了這部電影的編劇、執行導演兼聯合製片人李寶琪,請他談談謝園和這部電影的故事。
  • 《黃河明珠洛陽城》圖文並茂講述「洛陽故事」
    27日上午,《黃河明珠洛陽城》連環畫系列叢書讀者見面會在洛陽新華書店舉行。  27日上午,《黃河明珠洛陽城》連環畫系列叢書讀者見面會在洛陽新華書店舉行。  《黃河明珠洛陽城》連環畫系列叢書是我市文化精品工程的重點項目,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洛陽新華書店聯合策劃,並邀請我市知名美術家、作家集中創作。該系列叢書以經典連環畫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展現洛陽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和名勝古蹟,更好地傳遞「洛陽聲音」,為中外遊客認識和了解洛陽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 委員通道|陳卓禧: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年輕人了解國家的機會
    委員通道|陳卓禧: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年輕人了解國家的機會 澎湃新聞記者 鍾笑玫 2019-03-13 09:34 來源:澎湃新聞
  • 《大秦賦》中的九鼎,現在還在不在洛陽
    最近一部電視劇大火,這部電視劇就是《大秦賦》。雖然這部電視劇的發生地是在長安。但是裡面涉及到一個關於洛陽的故事情節啊,就是裡面說到秦昭襄王從洛陽遷九鼎入鹹陽。結果九鼎遺失在泗水,後來九鼎不知所不知所蹤。
  • 創輝紅木亮相紅木品牌峰會,當選全聯藝術紅木專業委員會委員
    同時,特別邀請到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楊志明、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為品牌峰會進行主題分享,為紅木行業賦能助力。峰會由央視著名主持人趙保樂、廣東電視臺主持人央金共同主持,騰訊家居全程視頻直播,觀看人數累計超40萬人。
  • 慄桂蓮委員丨以精品奉獻人民,用傳統戲曲講述山西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晉劇院藝術總監慄桂蓮  中國藝術報記者張璐 攝以精品奉獻人民
  • 積極響應 為戰「疫」助力——全國政協文藝界委員講述他們的故事與...
    人民政協報記者專訪文藝界委員名家,講述他們的故事與心得。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戰勝疫情,我們再出發「春節兒間,萬事放手邊,走親訪友事暫緩,防疫情咱要走在前邊。「我想,即使很多年後想起這些事,我仍能感到『驕傲』。我們文藝工作者能用自己的藝術為人們送去溫暖,舒緩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消除焦慮,更加積極地面對困難,很有意義。」現在,李梅除了抗疫文藝創作和院內防控,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恢復研究院的日常工作上。
  • 科技創新賦能美麗,水密碼閃耀亮相海交會
    日前,丹姿集團攜旗下水密碼 · 專研系列等明星品應邀亮相2020年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受到了各界來賓的好評。丹姿集團早在2018年,其20周年之際提出了「全球融智計劃」的未來發展戰略,在研發、設計、營銷等方面集結全球最優秀的智慧力量,以知識形態步入美學科技新時代,賦能水密碼等品牌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  未來,隨著丹姿集團和水密碼等本土領先化妝品企業和品牌,智聚科技人才、加快科技化轉型步伐,國貨美妝必將迎來科技加持、數位化的嶄新時代!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在四川樂山峨邊彝族自治縣,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協同各方以現代化的設計語言重新詮釋傳統文化,打造地方文化IP,開發傳統樂器保護傳承APP等,幫助當地打開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道。在湖南通道、重慶酉陽、四川雅安、青海玉樹等地,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通過「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與當地手工藝人、村民合作,完成了文創產品設計、兒童美術創作、APP與互動遊戲開發等工作。小規模、差異化、分布式、可持續的文化生產與傳播模式,讓鄉土文化從本土走向國際,提升了村民文化自信,豐富了「中國故事」內涵。
  • 小山村的藝術活力(決勝2020)
    海 天攝  葛家村的活力,自每一條村巷、每一個拐角、每一戶農家小院的藝術氣息裡湧現,在每一張風吹日曬的臉上瀰漫、每一雙眼睛裡發光。  叢志強走進葛家村口,一如去年春天第一次站在葛家村口一樣——一頂寬簷草帽,一雙運動鞋,一個雙肩背包,蓄著一撮小鬍子。那時,他說自己是「教授」,張口都是「藝術」,還拉著村民說要一起搞藝術,因此被葛德土等村民斬釘截鐵地判定為「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