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幾年時間內,國產手機商包括華為、小米在內的許多品牌紛紛走上高端市場,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莫過於華為,旗下的P系列和Mate系列無論從定價以及性能上都是旗艦水平。
作為一部高端旗艦手機,先進強悍的處理器是重中之重,沒有與之相配的晶片支持就難以做到高端水準。
而眾所周知,最近華為被美國在晶片上"卡脖子"。前段時間,美國正式下發最新的規定:只要採用了美國技術和美國設備的公司,想和華為合作都要經過美國的批准。
無奈,華為只能四處尋找合適的晶片供應商,但目前在高端晶片上能夠提供給華為的企業少之又少,高通、臺積電等公司都忌憚美國的制裁而選擇與華為分手;唯一能指望的中芯國際,又只能大批量生產14nm工藝制式的晶片,這種工藝的晶片用在中低端智慧型手機上比較合理,但還不能用在高端智慧型手機上。
找不到供應商,華為就只能依靠庫存,但家底再厚也有坐吃山空時。在120天的禁令限制下,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報導,華為自主研發的某些電信設備必備晶片的庫存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
此前,臺積電已經宣稱因無法取得美國政府許可,120天後無法對華為海思出貨,所以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位程產能已開放給其他客戶。
如果在晶片用盡之前,還未能夠解決禁令的問題,那麼華為手機在高端市場將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上,不進則退。根據供應鏈消息,蘋果近期計劃擴大iPhone 11及iPhone SE產能,第四季追加了A13/A12應用處理器產能約7~8萬片來搶攻華為手機市場。而且大家也都見識過,近期降價的iPhone 11、iPhone SE都受到國人的追捧,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屠榜。
另外,虎視眈眈的還有另一家手機巨頭——三星。此前,有消息稱華為曾三星在晶片上提供幫助,但遭到婉拒。小編認為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三星造晶片也會使用到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同樣難以躲開美國的許可。
其次,三星與華為本身就是商業競爭對手。尤其在安卓陣營中,兩者產品風格定位極為相同。具體來說,華為的Mate系列跟三星Note系列都是商務定位起家,而後來華為的P系列以及三星的S系列在定價、主打功能上都多有交集,可見用戶群體也有重疊。
所以,小編認為,一旦華為在高端市場上落敗,三星或藉此重振中國市場,畢竟其他國內手機品牌在高端市場還未站穩腳跟。當然,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眾所周知華為近幾年依靠強大的自研能力走上了世界前列,假以時日必定能擺脫他人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