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高速公路技術體系形成
智慧高速公路是一個技術引領的領域,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都是智能交通發展所需技術。一項技術或者一個學科有它的發展規律,這個發展規律可以被稱為技術的範式。大到一門科學,像經典力學或者量子力學,小到像智慧高速,其技術體系都會遵循一個S型的發展規律,經歷最初的先導萌芽,到慢慢的形成完善,最後被新的技術體系所替代。
在2018年,我們還在呼籲大家要重視智慧高速,到現在交通運輸部已經批覆了第一批13個省市的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13個省市中有8個明確要開展智慧高速建設試點工作,建不建智慧高速的問題已經解決,形成了共識,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建,怎麼建好,怎麼能真正發揮效益。
智慧高速、智慧交通的核心目的、初心,是為實現更安全、更快速高效、更加綠色便捷的出行和貨物運輸。交通運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和物完成位移,因此,自動駕駛不是智慧高速的目標,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是有利條件,是發展智慧高速公路更好更快發展的有利條件。
從智慧交通行業發展裡程的來看,發展智慧高速本身有自己的訴求。在座很多人可能都有感受,國內交通出行的改善也就是這20年的事情,高鐵、高速公路等出行網絡的成型,公交優先、網際網路出行的興起,讓出行不那麼艱辛。我讀大學時,從山東到北京的火車要坐11個小時,而且根本沒座位。當時的物流也很慢,新鮮水果運輸更是艱難,北方人根本吃不到香蕉、荔枝,現在物流大發展,即便是鄉村,快遞兩三天也能送到。上世紀90年代,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就是交通運輸行業不能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道路交通運輸再次出現一些瓶頸,尤其是東部發達地區的運輸瓶頸,如何解決,是交通行業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所以我們說建設智慧高速公路的目的,是為有效提升現有路網的通行能力,因為大城市即便有足夠的財力,高速公路建設也越來越難,因為有土地供給,環境保護以及大通道的線位資源等等限制。
因此,建設智慧高速,有效提升公路通行能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定階段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必然選擇和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