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oT
補充編輯:辰諳
10月11日,北京的初晨。大多數人還沉睡在夢鄉裡的時候,歌手張靚穎發了一條慶生長文。
(圖片來自張靚穎微博)
文中除了稱到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之外,還談到了自己著手了幾年的音樂專輯(昨天同時是她的英文單曲《Adam and Eve》的發布日)。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她關於編曲版權的一段暖心的話語。在參與製作的過程中意識到了編曲工作的不易——「很多年前就一直覺得編曲是個既需要強大的基礎知識儲備,也需要各種樂器的操作技能,需要對電腦的熟悉操作,需要藝術的靈感,需要從古典到現下所有音樂的了解……偏偏這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枯燥中消磨的重要工種,費用不高,還沒有版稅,所有的勞動都是一次性的。畢竟大多數聽歌的人會注意詞是誰寫的,曲是誰作的,歌是誰唱的,MV是誰拍的,MV裡的衣服是什麼牌子的,這個牌子是什麼價格的……記得編曲是誰的不多。」為此,她表示她的生日願望便是用實際行動,在她每一次商演後,為給她編曲的老師付上與詞曲老師一樣的現場演出表演的編曲版權費。這一想法雖然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但有人更加好奇要如何實施這一項措施,因為即使在歐美,編曲也沒有真正被納入版稅體系。
(圖片來自張靚穎微博)
借這一件事,我們來談談這些幕後工作者跟這個圈子。筆者我作為一個介於旁觀者與從業者,不能說觀點有多正確、多專業,但觀察了這麼久,也有自己的一點點看法。
直至今天,或許還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沒能分清作曲跟編曲有什麼不同。這聽上去可能很荒謬,但事實上作為聽眾,還真的很難去了解作曲與編曲有什麼不同。編曲其實就是編曲人以自己的經驗和藝術修養,通過配器編排與進一步和聲與旋律的寫作,給一首曲子注入第二次生命,將其豐富和升華,為表達歌曲的情感服務。之前,我們有科普過關於寫歌、作曲、編曲還有MIDI工程師之間的關係➡️從事寫歌、作曲、編曲,在社會上該如何生存?
在了解了編曲是幹什麼之後,我想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說編曲絕對屬於創作。但目前編曲人的作品都是一次付費,即後續這個作品的收益與你無關了,而且這個費用普遍不高。為此很多編曲人都要通過接大量的活來維持生活。量大就要講究效率,之後便產生了套模板的工作方式,這樣就不能再叫創作了。但事實上沒人願意這麼玩,至少對於那些滿懷激情的從業者來說是極不情願的,但生活就是對這些小貓咪下手了啊.
而且事實上諸如錄音師、混音師這些偏重工程的職業又何嘗不是從事著創作工作呢?一首歌的音響效果,某種程度上也是反映歌曲情感的一個工具,如果裡面不含創作要素,那怎麼不隨便找個AI來混音和母帶?既有效率又有標準不是麼?所以有人憤憤不平說錄音跟混音的不該長期要錢的言論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其實人們可能對這些藝術從業者的生活有著很美好的幻想,認為他們每天幹著自己喜歡的事、過著富裕無憂的生活,但事實上大部分幕後工作者們過不上這樣的生活。他們很多更像張靚穎提到的這位編曲朋友一樣,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了音樂行業。一開始懷著滿腔熱血投身音樂行業,卻因物資生活得不到滿足最後不得不退出這個曾經熱愛的行業的大有人在。他們當中能接到活的天天忙前忙後、食無定時、日夜顛倒;沒能接到活的又不得不身兼數職、以商養藝。用身體健康去換金錢,最後收穫的遠遠彌補不了熬壞的身子。
早在2015年,獨立音樂製作人梁歡就發布了紀錄片《音樂的秘密》,裡面主要講的是個人單曲《如果也許》從無到有的全過程,給觀眾們科普了一首歌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後面都有哪些工作者為之服務。早前我們平臺發過一篇關於歌曲誕生的文章➡️一首歌曲誕生的背後,要有多少音樂人的付出?
片中基本上所有幕後工作者都談到了自己不堪的經歷,敘述自己作為一個幕後工作者,得到的與付出的不能匹配的問題。所以其實並不只是編曲的不好過,作詞、作曲、樂手、錄音師、混音師、母帶工程師等這些幕後工作者其實都不怎麼好過。
或許有的人都覺得不就是寫首歌嘛,能花多少錢?但事實上音樂這東西太能燒錢了,一個工作者早期專業技能的習得就需要很多銀子,再加上這些工程師的錄音、混音、母帶的設備及場地簡直就是天價的東西。雖然得益於電腦技術的發展,很多優秀的軟體效果器已經可以接近模擬(實體)效果器了,而且這些軟體效果器通常不會太貴,但錄音用到的麥克風和場地這些軟體涉及不到的地方仍然需要很多錢(聲學裝修每平米以萬來計算,一支U87話筒少說也2萬,一個錄音室還要有很多不同的麥供客戶選擇)這些投資都是天價的,所以一首歌並不是百十來塊錢或者幾千幾百就能搞定的。
還有就是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製作出一個優秀的作品,就像上文所說的紀錄片中一樣,一首歌背後有著一個強大的團隊,他們每個人都精通一個或多個職位,但要求一個人精通所有,是十分困難的。筆者認為精通一門也比全部入門當個水桶強。但現實中筆者還是要事事親為,因為這個行業對於新人還是不夠透明,別說觀眾知不知道這些幕後工作者了,一個新入行的獨立製作人想找其他人合作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那些走在前沿的著名幕後工作者們的收費對於我們這些新進獨立製作人來說還是很昂貴的,但相對不那麼有名的又很難找到,而且由於沒有唱片公司,還可能面臨作品得不到有效的宣傳、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境地,仍然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所以目前很多人都還是選擇當一個水桶而不是尋求合作者,這樣顯然是不利於高質量作品的生產的。
但慶幸的是當今已經有很多人看到了這個需求並對其作出了努力,嘗試去讓這個圈變得透明起來。
說起來,編曲人,好像,真的是一個需要愛的群體。打開某主流音樂app,隨意播放一首歌,在歌詞界面,我們看到了熟悉的詞曲作者的聲明。歌詞翻到底,我們卻始終沒能知曉這首歌的編曲是誰,更別提混音和母帶是誰做的了。
(圖片來自某音樂APP)
陸陸續續再翻過幾首歌,有的歌裡還是只標明了詞曲作者,有的歌在詞曲作者的下面出現了編曲人的名字,還有的歌裡出現了更為完整的製作名單,包括詞曲、編曲、混音、母帶、製作人、弦樂編寫、指揮……
好像,越是新近發行的音樂,參與音樂製作的名單越是完整。那些發行年代比較早的,好像都沒有標註編曲人是誰。看來,現在大家已經開始慢慢地關注編曲人,這個在音樂製作中不可或缺的群體了。這個變化固然讓人欣喜,但還是掩蓋不了音樂幕後製作人長期被冷落的事實。
這裡插一個小故事,之前曾經跟一個不太懂音樂的朋友聊過喜歡的歌手,TA張口就是某個當紅明星的名字,還說TA特別有才,「寫」的歌特別好聽。我聽了之後也沒反駁他,而是讓TA在手機上把歌放給我聽,接著讓TA翻到歌詞界面,輕輕指了下詞曲作者那個位置。TA看了之後表情瞬間凝固了,沒想到自己的愛豆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個全能藝人。
接著TA又問我,詞曲作者下面的這些編曲、混音、母帶之類的又是什麼意思啊?看來TA開始對音樂幕後製作人感興趣了,我就給TA大致描述了一遍。聽了之後TA總算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了一句:原來做一首歌這麼麻煩啊。這世上沒有哪一碗飯是那麼好吃的。跟他解釋完了之後,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些關於音樂創作分工以及版權的事情,對於一個只是單純喜歡聽歌的人來說,真的有必要了解嗎?再次科普➡️從事寫歌、作曲、編曲,在社會上該如何生存?
想了一段時間,我開始覺得,可能,對於一些有責任感的聽眾,這些東西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吧。無論是哪行哪業,幕後工作者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我們感嘆於太空人飛入太空的英姿,也別忘了科學家們在背後那些夜以繼日的辛勤研究;我們為電影明星精彩的表演喝彩,也別忘了做攝像、剪輯、配樂等的那些人的辛苦付出;我們為歌手完美的演繹著迷,也請別忘了歌曲創作者們為這首歌投入的百分之百的心血……
如果人們只把目光投向臺前的那些人,對幕後工作者視而不見,聞而不聽,甚至縱容侵權和剽竊抄襲,那麼,有多少人會因此心寒而退出這個行業?那時候,可能,我們國家的科技將不再進步,影視行業將難產,而音樂行業,也將面臨滅頂之災。範冰冰們拿著數倍於後期工作人員總和的片酬坐著私人飛機環遊世界,一些剪輯師卻甚至在北京租不起房子。音樂行業雖然還沒發展到這種地步,但以編曲人為代表的後期人員也確實該走進大眾的視野了。
一個剛入行的編曲人,可能一開始編一首歌的酬勞只有一千塊,慢慢地,這個數字可能變成兩千、三千,再後來有了名氣之後,逐步增加,做到行業頂尖也許能年入百萬。年入百萬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如果拿這個數字跟北京的房價比呢,況且又有幾個人能做到行業頂尖呢,而且這個數字比歌手上綜藝和辦演唱會賺的來說真的少太多了。
另外,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製作出一個優秀的作品的。就像上文所說的紀錄片中一樣,一首歌背後有著一個強大的團隊,他們每個人都做著一個或多個職位要做的事,但要求一個人精通所有,是十分困難的。
你驚豔於周杰倫無與倫比的創作才華,但沒了鍾興民、林邁可、洪敬堯、黃雨勳等編曲人的助攻,僅憑小公舉一人之力他也很難創造那麼多奇蹟。所以,我們總是看到他在演唱會上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樂隊老師和編曲老師,並對他們表示感謝,不管大家最後能不能記住他們的名字。
昨天,張靚穎又做出了每次商演後向編曲老師付版權費這個暖心的決定。三千塊錢的版權費,相信她的編曲老師們誰都不缺,畢竟他們做到了行業頂尖。但,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為什麼還能引起鄧柯等音樂人的點讚和轉發呢?我想,還是因為這是一份最有價值的尊重吧。人活在這個世上,除了物質上的需求之外,最需要的,可能就是這一份尊重了。這份尊重來得不早不晚,剛好觸碰到了所有編曲人的心弦。那一個個因缺愛而乾涸的心田,忽然間被一股靜靜流淌的清泉給悄悄地灌溉了。
張靚穎的這一決定,筆者真的感動到眼淚都流下來了,這幾年來國內的行情也是漸漸有點起色,更多人願意把錢花在音樂上了,也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歌曲背後的工作者們。讓行業繁榮起來首先就要讓這些從業人員能活下去,而且生活質量提高,這樣才能讓那些站在門外駐足觀望已久卻遲遲不敢投身自己喜歡行業的人放心地從事起自己喜歡的事業,為之創造價值、打造出高質量的作品。我知道現在說生日祝福可能已經晚了,但還是想對她說一句:
生日快樂
我聽說
愛學習的孩紙都喜歡識別一下⬇️
你已獲知科學的藝能增築途徑
歡迎加入UPCHORD®️音樂人養成計劃
掃描二維碼深入了解我們☟
您的每一次轉發和點讚
都會為弦姐的晚餐添加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