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是怎樣實現的?發射一枚降雨彈花費多少錢?科學家來揭秘

2020-12-19 趣說科學

人工降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原因是因為隨著溫室效應氣體的不斷加劇,很多地區接連長時間的高溫,比如前段時間的美國就發生了70年難得一遇的旱情,目前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以至於多處隨即爆發了火山噴發事件,山火蔓延事故也接連不斷。這可謂是一場無妄之災了。

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旱情,以及讓久旱的田地逢甘露呢?既然天公不作美,也就只能讓人力勞動力來想辦法了,這便被稱為了人工降雨。和自然降雨的形成原理自然是極為相似的,只不過要從中多增加一些催化劑而已。自然降雨也是雲層中的水滴凝結到了一起,相互之間發生碰撞才形成了雨水,落到了地面上。而人工降雨卻是需要利用飛機,火箭來發射一些催化劑,促使雲層中的水能夠儘快的凝結到一起。

人工降雨的作用範圍極為廣泛,除了解除農田的旱情之外,還有一些水庫的蓄水量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補給。可能就沒辦法正常的供電,比如我國湖北地區的三峽水電水利工程,是一刻都無法耽擱的。顯然人工降水能夠極為有效的控制和減緩這一問題的到來。人工降雨的原理其實極為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冷雲增雨,另一種是暖雲增雨。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地球氣溫來決定的。如果雲層的溫度超過了0℃,那麼必然需要雨滴先凝結到一起,然後再予以分散,因此需要利用火箭去雲層中散播鹽粉、尿素。這兩種物質是為了吸附雲層中的溼性粒子。若是雲層的溫度低於0℃的話,那麼則需要向雲層中釋放一些乾冰、碘化銀等其他的催化劑,使其產生大量的冰晶。

這兩種方式運用的都極為廣泛,原理非常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其實也會面臨諸多問題,比如,雲層內部的冰晶的濃度時刻都會發生變化。因此就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來增加雲層冰晶了。往往預計的一次降雨的人工費用,最終都會超出30%。這在人工降雨初期時,一度造成成本過多浪費。不過,如今人們已經能很好的控制人工降雨的花銷了。

我國上海市第一次實施人工降雨的費用就達到了470萬元,畢竟降雨需要的催化劑費用就佔據了近10分之一的花銷。

其中還包括了人力成本,飛機火箭的租賃成本,還有管理費維修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在我國,飛機和火箭作為重要的交通軍事航天等武器,一般是不予以外借的,但人工降雨不包括其中,可也不會平白無故的借出去。據悉,一枚降雨彈,也就是火箭彈、飛機彈就高達4000元。其中火箭的發射發射架的費用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0萬元,且降水量還得看「天公」施捨,如果雲層的凝水度不高,一枚降水彈即便發射了,也不一定能帶來多大的降水量,因此GPS衛星中的定位功能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美國會讓我國便宜使用嗎?顯然不然,好在如今,我國已經有了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衛星定位功能。

綜上所述,即便如今人工降雨的技術在提升,卻依舊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如果不是因為物有所值,能幫助人們暫緩旱情,避免更多的資金損耗流失,人工降雨或許早就面臨淘汰了。一般而言,一個省全年依賴的降水彈大約為100顆左右,能實現的降水量大約在1億立方米之上,可見成果還是極為不錯的。

從古代時起,就已經有人在向老天求雨了,但那時人類文明科技發展較為落後,神明並不會顯靈,於是乾旱時節一旦到來,人類損失必然很嚴峻,如今,人類文明科技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人類才終於人為的解決了地質生態自然危機,這正是科技改變時代,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看完是不是發現長知識了呢!

相關焦點

  • 滾動|人工增雨火箭已發射!我們能等來一場大雨嗎
    小時新聞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今天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杭州其他縣市都要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詳情戳這裡)。現在,多個氣象局已經做好了準備。小時新聞記者兵分兩路,分別跟著餘杭區氣象局和富陽區氣象局,全程記錄人工增雨全過程。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錢報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昨天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  錢報記者兵分多路,全程記錄人工增雨全過程。  餘杭氣象局工作人員說,局地山區應該有雨,現在如果人工增雨,降雨面積就可以有效擴大了。  遺憾的是,由於其他方面的人工增雨發射條件受限,一直等到了17點40分,大家商量後決定,結束當天的作業任務。「人工增雨操作沒有進行,這樣的情況對氣象工作者來說,是家常便飯。」
  • 氣象局「人工增雨」忙一宿 發射增雨火箭84枚
    當前正值我市森林防火關鍵期,市氣象局高度重視此次降雨天氣過程,市人影辦專門對各區縣的增雨作業準備情況和安全管理情況進行了抽查,並對縣區的作業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16日21時至17日6時30分,瀋陽市氣象局出動火箭作業裝置13套,共發射增雨火箭84枚,燃燒地面增雨焰條15支,作業將根據天氣情況擇機繼續進行。目前,本次增雨作業已基本結束,本輪降雨在昨天上午結束。
  • 昨晚這場雨,氣象局「人工增雨」忙一宿 發射增雨火箭84枚
    當前正值我市森林防火關鍵期,市氣象局高度重視此次降雨天氣過程,市人影辦專門對各區縣的增雨作業準備情況和安全管理情況進行了抽查,並對縣區的作業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16日21時至17日6時30分,瀋陽市氣象局出動火箭作業裝置13套,共發射增雨火箭84枚,燃燒地面增雨焰條15支,作業將根據天氣情況擇機繼續進行。目前,本次增雨作業已基本結束,本輪降雨在今天上午結束。
  • 安康西大街落下一枚「火箭彈」?別慌,是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
    11月17日人影作業情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簡稱:人影作業),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是防災減災,服務經濟社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益事業。
  • 菏澤發射42枚人工增雨火箭彈,場面震撼難得一見
    6月11日,山東菏澤市氣象局根據全市抗旱和蓄水等保障需要,決定抓住有利天氣,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人工增雨抗旱作業。
  • 三地助力樂清人工增雨 昨日全市普降雨水,人工增雨的增水量約113.6...
    今年8月以來,樂清市連續久旱少雨,各地普遍出現中高度乾旱,水庫水位降幅較大,連續多月的旱情讓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壓力倍增,苦苦等待的大雨卻遲遲未到。12月14日凌晨,冷空氣過境樂清,市氣象局及市人影辦工作人員和溫州市、洞頭區、永嘉縣來馳援的作業隊伍一起抓住機會,前往淡溪水庫上遊珠璋村人影作業點,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有關事項的官方說明來了!
    ,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是防災減災,服務經濟社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益事業。 網友所稱的人工降雨,正確的應稱為人工增雨(一字之差,含義不同)。人工增雨需要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有符合條件的雲層、雲層含水量達到一定閾值並有水汽補充條件等)、運用作業工具將催化劑播撒到適當的雲層部位,不是任何條件都可以開展的。受作業裝備等條件的影響,我市目前僅開展了人工增雨(雪)作業。
  • 太湖無錫水域「人工增雨火箭彈」發射點有5處
    作為人工改善太湖水質的重要手段,除了低空小範圍人工降雨,更大範圍的人工增雨是發射增雨火箭彈。據悉,自2003年起無錫開始實施火箭彈人工增雨作業,目前大市範圍共有9處人工增雨作業點。「在有利氣象條件下,實施人工增雨可以起到改善水質、減輕空氣汙染、緩解乾旱或高溫等作用。」無錫市氣象局服務與社會管理處相關人員說。據悉,2019年無錫共實施8次人工增雨,7次在湖邊,每次發射4枚火箭彈,影響範圍20平方公裡左右,可在自然雨量的基礎上增加20%的雨量,可使「小雨變中雨,中雨變大雨。」
  • 子長市成功處置一枚人工增雨彈彈殼
    7月19號,李家岔鎮政府接群眾報告稱在兔河村的一棵柳樹上掛著一枚炮彈彈殼,上報市委、市政府後初步判斷可能是人工增雨彈彈殼
  • 德州市德城區第一套防雹增雨火箭發射系統落戶二屯鎮防雹增雨作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為更好地滿足全區防災減災和經濟建設需要,4月1日,由德州市德城區人民政府投資購置的全區第一套防雹增雨火箭發射系統在二屯鎮作業站點完成組裝並調試完畢,為進一步擴大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力度,增強防災減災、趨利避害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 德州市德城區首次使用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11月18日上午,德州市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抓住有利天氣形勢,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發射3枚BL-1A型56毫米甲增雨防雹火箭彈。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藉助氣象雷達和衛星資料,密切監視天氣動態,科學安排部署,指揮作業人員提前到作業站點調試火箭發射架,上午10點15分,一切準備就緒,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德州市人影辦請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在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並申請空域後,一枚枚火箭射向雲層,作業區普降中雨。
  • 剛剛,廟前、新泉片區發射增雨彈進行人工增雨,緩解旱情(現場視頻)
    當然,這並不是雨神蕭敬騰顯靈,而是我們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在雨水來臨之際,發射了8枚增雨彈,讓雨勢來得更加的猛烈!這是昨天晚上,廟前鎮幹部向縣氣象局申請廟前發射增雨彈,但由於廟前周邊人員密集,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故今天安排在新泉發射了16枚增雨彈。這就是今天傍晚廟前雨勢強勁的原因!
  • 昨日杭州誰在翻雲覆雨 記者兵分多路直擊人工增雨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8月25日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記者兵分多路,全程記錄人工增雨全過程。餘杭氣象局工作人員說,局地山區應該有雨,現在如果人工增雨,降雨面積就可以有效擴大了。遺憾的是,由於其他方面的人工增雨發射條件受限,一直等到了17點40分,大家商量後決定,結束當天的作業任務。「人工增雨操作沒有進行,這樣的情況對氣象工作者來說,是家常便飯。」
  • 西雙版納州人工增雨成效顯著
    原標題:西雙版納州人工增雨成效顯著  截至11月底,西雙版納州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時開展抗旱增雨作業212次,取得顯著成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春夏乾旱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效增加了庫塘蓄水。進入秋季以來,降雨仍然偏少,氣溫偏高,溫高少雨導致旱情突出,抗旱減災尤其是春夏和秋冬抗旱減災形勢嚴峻。  針對嚴峻的抗旱減災形勢,州氣象局在採取超常規措施、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及服務工作的同時,制定人工增雨抗旱工作方案,對人工增雨作業進行全面部署和落實,緊急增購人工增雨發射架和增雨火箭彈。
  • 鄞州村民上山挖筍 意外挖出「降雨彈」
    民警立即出警,現場發現一枚帶有塑料尾翼的長型金屬物插在泥土中。「當時用鋤頭撥開地上落葉時,發出哐當一聲響。」報警人蔡大爺說。民警立即上報分局,後經專家鑑定,該「炸彈」為一枚使用過的降雨彈,尾部有四個米黃色尾翼,其中一個已折斷,鐵質管狀殼體生滿鏽跡,彈殼內積滿水,不具備殺傷力。
  • 潮州將發射火箭彈人工增雨
    資料圖 【潮州市人工增雨作業公告】 為抗旱蓄水、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保障需要,市氣象局決定於2020年7月3日至7月10日視情況開展火箭彈人工增雨作業。
  • 溫嶺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有效增水278.4萬噸!
    12月14日,溫嶺市氣象局搶抓時機,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此次行動分別於塢根鎮大巖頭人工增雨作業點開展人工增雨火箭彈作業,於大溪鎮太湖山開展煙爐作業,共發射火箭彈4枚,點燃煙條5根,作業有效面積960平方公裡。
  • 16枚火箭弾|武強人工增雨全景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5月7日,我縣出現降水天氣過程,為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抗旱減災的作用,結合市氣象臺天氣預報和我縣天氣實況,縣人影辦適時組織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工作人員從增雨火箭的拆裝、上彈以及發射,整個發射過程都按照規定動作操作,確保萬無一失。本次增雨效果明顯,共實施人工增雨兩次,發射增雨火箭弾16枚,每顆火箭的增雨範圍可擴散7到8公裡左右。
  • 砰砰砰 ,溫州發射60枚增雨火箭彈,成功「打下」甘霖
    11月20日,受冷暖空氣交匯影響溫州市境內天氣形勢具備人工增雨條件市氣象部門緊抓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